北靜王

北靜王

北靜王,曹雪芹《紅樓夢》中的人物,名水溶,年未弱冠,形容秀美,性情謙和。因祖上與賈府有世交之誼,同難同榮,故從未以異姓相見,更不以王位自居。秦可卿出喪,他特設路祭,在路旁高搭彩棚,設席張筵,和音奏樂,哀悼弔唁。又專請賈寶玉相見。他對通靈寶玉“稱奇道異”了一番,誇獎寶玉果然如“寶”如“玉”,“真乃龍駒鳳雛”,並把皇上親賜之鶺鴒念珠一串贈與寶玉。賈寶玉素厭官僚權貴,但平日聞得北靜王風流瀟灑,不為官俗國體所縛,每思相會,所以相見之下,彼此都有惺惺相惜之意。小說細緻地描寫了北靜王水溶救援被抄家的賈府,這些情節也許是怡親王救援曹家的曲折反映。

基本信息

原著文字

紅樓夢》第十四回----第十四五回:

現今北靜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謙和。因當日彼此祖父相與之情,未以異姓相視,因此不以王位自居。

寶玉舉目見北靜王水溶頭上戴著潔白簪纓銀翅王帽,穿著江牙海水五爪坐龍白蟒袍,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麗人物。寶玉忙搶上來參見,水溶連忙從轎內伸出手來挽住。見寶玉戴著束髮銀冠,勒著雙龍出海抹額,穿著白蟒箭袖,圍著攢珠銀帶,面若春花,目如點漆。水溶笑道:“名不虛傳,果然如‘寶’似‘玉’。”因問:“銜的那寶貝在那裡?”寶玉見問,連忙從衣內取了遞與過去。水溶細細的看了,又念了那上頭的字,因問:“果靈驗否?”賈政忙道:“雖如此說,只是未曾試過。”水溶一面極口稱奇道異,一面理好彩絛,親自與寶玉帶上,又攜手問寶玉幾歲,讀何書。寶玉一一的答應。水溶見他語言清楚,談吐有致,一面又向賈政笑道:“令郎真乃龍駒鳳雛,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將來‘雛鳳清於老鳳聲’,未可量也。”賈政忙陪笑道:“犬子豈敢謬承金獎。賴蕃郡余禎,果如是言,亦蔭生輩之幸矣。”水溶又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資質,想老太夫人,夫人輩自然鍾愛極矣,但吾輩後生,甚不宜鍾溺,鍾溺則未免荒失學業。昔小王曾蹈此轍,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難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雖不才,卻多蒙海上眾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頗聚。令郎常去談會談會,則學問可以日進矣。”賈政忙躬身答應。

1989年電影《紅樓夢》的北靜王1989年電影《紅樓夢》的北靜王

北靜王又將腕上一串念珠卸下來,遞與寶玉,道:“今日初會,倉卒無敬賀之物,此系聖上所賜蕶苓香念珠一串,權為賀敬之禮。”寶玉連忙接了,回身奉與賈政。賈政帶著寶玉謝過了。於是賈赦賈珍等一齊上來叩請回輿。北靜王道:“逝者已登仙界,非你我碌碌塵寰中人。小王雖上叨天恩,虛邀郡襲,豈可越仙輀而進呢?”賈赦等見執意不從,只得謝恩回來,命手下人掩樂停音,將殯過完,方讓北靜王過去。不在話下。

影視形象

電視劇

1987年版《紅樓夢》:侯長榮飾北靜王,演員時年26歲;2010年版《紅樓夢》:強川飾北靜王,演員時年15歲。

87年電視劇紅樓夢的北靜王87年電視劇紅樓夢的北靜王

電影

1989年版《紅樓夢》:王衛飾北靜王,演員當時年齡不詳。

89年電影版本的北靜王89年電影版本的北靜王

探究觀點

劉心武的觀點

李少紅版《紅樓夢》北靜王李少紅版《紅樓夢》北靜王

百家講壇中,劉心武為我們解道:北靜王是有原型的,首先從北靜王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看,他說北靜王叫什麼名字呢?他說他叫水溶,那么在清朝的皇家裡面有沒有一個人叫水溶呢?沒有,但是有一個人叫永瑢的王子,那么《紅樓夢》寫北靜王的名字叫水溶,顯然就是把永瑢這兩個字稍作修改就構成了小說當中這樣一個角色,這明擺著,水溶是從永瑢這個名字演化來的。那么永瑢是誰呢?永瑢是乾隆的一個兒子,乾隆的兒子都是永字輩,那是不是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呢?說《紅樓夢》裡面的水溶北靜王就是寫的是一個乾隆的兒子呢?又不是這樣的,借用了這個永瑢這個名字,各去一點。

構成小說當中水溶這個名字,那么實際上,這個角色的生活原型是兩個人物組合而成的,第一個人物,可以說就是永瑢,因為取用他的名字,把他的名字加以變化作為小說角色的名字,第二個是誰呢?是康熙的王子之一,康熙有很多個兒子,康熙的生育能力非常之強,康熙的第21個兒子,第21阿哥叫做允禧,康熙的兒子過去在雍正沒有上台時候第一字都是胤,第二個字都是一個示字邊,字意都是吉祥幸福的意思,雍正上台以後呢,就保留他自己的胤字,其他的兄弟前邊的胤字都改成允許的允了,取一個聲音相近的字。那么第21王子叫允禧,這個允禧這個人雖然他的輩分很高,他是康熙的兒子,就是他跟雍正是一輩的,比乾隆還高一輩,是乾隆的叔叔,那么上一講裡面我已經說過,從生活的真實到藝術的真實,基本上是把康熙跟他同輩的,在生活當中曹寅跟他同輩的,小說裡面,是賈代善賈母他們是一輩的;再在往下捋的話,那么雍正跟他一輩的就是曹寅的兒子曹顒、曹頫,這些人跟他是一輩的,那么折射到小說就是賈敬、賈赦、賈政;再往下就是乾隆,他在生活當中就是和曹雪芹是一輩的,反映到小說裡面,升華成為藝術形象就是賈寶玉,是這樣的輩分關係。那么我們再捋一捋,允禧,他是這個廢太子的小弟弟,也是雍正的小弟弟是第21阿哥,他輩分高,但是他生得晚,因此他年齡實際上,應該和曹雪芹差不多,比曹雪芹略大,是這么一個王子。這個人很有意思,這個人考察他的一生,他不問政治,表面上不問政治,喜歡文藝,他自號紫瓊道人,又有一個號叫春浮居士,他留有著作到現在,如果你去找這個書,還可能找到,一本叫做《花間堂詩草》,他寫詩,還有一本叫《紫瓊嚴詩草》。

那么我說到這兒也可能有人確實有點不耐煩,說你是不是枝蔓,說得太遠了,還是直接說點和《紅樓夢》有直接關係的好不好?允禧,我只舉一個例子,你就知道他和《紅樓夢》絕對有關係,這個人除了留下詩集以外,他還留下一個匾,這個匾現在還掛在咱們北京城,你可以去看,在哪兒呢?在什剎海後海,原來叫做中國音樂學院,現在還有一些機構還留在裡面,據說逐步要騰清,就是在清末的時候是恭王府的,後面的恭王府花園現在作為一個公開的讓大家參觀的園林了,前面的恭王府的建築還沒有完全成為參觀點,但是裡面一部分建築保存得相當完好,在恭王府的庭院裡面,就一直掛著一塊匾,匾上寫了四個字叫做“天香庭院”,跟《紅樓夢》有沒有有點關係啊?有沒有點關係?“天香”兩個字我們多熟悉啊,“秦可卿淫喪天香樓”,是不是啊,那么現在你還可以看這個匾,就叫“天香庭院”,雖然他沒寫天香樓,但是“天香庭院”也足夠我們玩味了,是不是啊?這個匾當然很奇怪,這個匾上沒有允禧的簽名,但是有他的一枚印章,這個印章和簽名具有同樣的效力,證明就是他書寫的。說這個什麼意朝遭罪以思,就說明曹家在雍正後,在他們的舊關係裡面還有一些康熙朝的這些王子,對他們家比較好。暗中保護,明裡頭可能也接納,允禧是其中之一,他表面上不問政治,他確實也沒有奪取皇位的野心,沒有權力的欲望,但是這個人在幾派的政治的搏擊當中,他採取一種中立的立場,而這箇中立又不是真正的中立。用今天的話說,他具有某種人道主義的情懷,他總是同情被摧毀的一方,被打擊的一方,他總對那一方給予一些援助,給予一些溫暖,是這么一個人。這個人物年齡比曹雪芹略大,他的形象啊,他的氣質應該就和《紅樓夢》第14回、第15回所寫到的北靜王是一樣的。而且這個允禧後來賜給他的封號就是這個諡號為“靖”,就是過去王公貴族死了以後,皇帝會給他一個諡號,給他最後一個評價,用一個字,個別情況下可能用兩個字,多數情況下用一個字來蓋棺論定,他就是被定為“靖”,他的諡號就是“靖”,而且他後來封的是郡王,這個“郡”字和“靜”字也很接近,字音也很接近,所以從這些蛛絲馬跡可以看出來,生活當中這個原型和曹家關係是非常密切的,而曹雪芹寫《紅樓夢》像天香樓這樣一個具體的小說裡面的一個建築的命名,和這個生活當中這個人物,都是有關係的,是有關係的。

說到這兒,我必須把那個撂下的話茬再拾起來,因為有的聽眾朋友可能已經按捺不住了,說你剛才不是說了,還有一個永瑢,你現在又說允禧,允禧是和雍正一輩人的,年齡小,輩分大,你說的永瑢,這個永瑢他是乾隆的兒子,他不是孫子輩嗎?從允禧往下算不是孫子輩了嗎?你折算得非常準確,他們倆有關係,什麼關係?當這個允禧死了以後,他們家就絕後了。乾隆上台以後,為了維護皇族的團結,乾隆這個上台以後實行一個政策“親親睦族”,就是皇族之間由於他父親那一代,一直到他祖父那一代,兩代結下的仇怨太深了。所以他一上台就覺得大家都是親骨肉,要去親近自己的親骨肉,要以親愛的一種態度和原則,來對待自己的親骨肉。睦族,睦就是和睦的睦,就是一個宗族裡面大家要和和睦睦地過日子,乾隆這樣做是對的,那個時候你不撫平前兩朝所留下的政治傷痕,你怎么能夠鞏固自己的統治呢?你鞏固你的統治,首先要把上層團結起來,所以當時乾隆心很細。他發現他的一個叔叔允禧死了以後,家裡就沒有後代了,他就把自己的一個兒子,就是這個永瑢,過繼給這個允禧作為允禧的孫子,明白這個關係了吧,所以這兩個人實際上後來在同一個王府裡面承繼同樣的爵位。因此這兩個人很顯然都和曹家有關係,這個永瑢雖然比曹雪芹小,他比曹雪芹年紀還要小,乾隆把他過繼給允禧顯然也不是偶然的、隨便的,很小這個孩子就到他這個叔爺家裡面去玩兒過,應該也是一個喜歡吟詩作賦的人。

央視版紅樓夢的北靜王央視版紅樓夢的北靜王

大家知道北靜王這個角色出現以後他有一段話,就是北靜王當時邀請賈寶玉到他的府邸裡面做客,他說“小王雖不才,卻多蒙海上眾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頗聚,令郎常去談會談會,則學問可以日進矣”。他沒有政治野心,他沒有奪取最高權力的欲望,但是呢,他在自己家裡面搞了一個政治俱樂部,各地來的高人名師可以在他那裡聚談聚談,這個在那個朝代從皇帝的角度是不允許的,是不容忍的,不可以這樣的。但是,北靜王在書裡面,他就公開了自己有這么一個特點。他經常招集各地來的高人到他的府邸裡面高談闊論,而且他還邀請賈寶玉去,那么實際在當時的社會生活當中,允禧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他經常在他的府邸裡面舉行詩會,他後來為什麼出詩集啊?一個人寫詩很寂寞啊,咱們看《紅樓夢》就知道了,是不是啊?對不對?大觀園一共沒幾個人,探春還要發請柬,每個人寫幾封信邀請來,組織一個詩社,那么生活當中的允禧他有這個條件的話,當然要這樣做,所以邀請了很多,他也邀請了生活當中,估計在這個乾隆元年,曹家小康以後,曹頫,還有少年時代的曹雪芹,他們都去過,所以(他們)對允禧應該是很熟悉的,對他很仰慕的,並且和常到他的府邸來往的小孩永瑢也是很熟的。所以曹雪芹最後就把這個允禧的形象和永瑢的名字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書中的藝術形象北靜王,這個北靜王顯然在小說裡面就屬於我剛才說的義忠親王老千歲這一派的庇護傘,他本人可能對奪取皇權沒有什麼興致,但是他的情感是朝義忠親王老千歲的餘黨這邊傾斜的。

在小說裡面甚至就很露骨地寫出這樣的話,這是駭人聽聞的,我下面就要給你指出來。在寫賈寶玉路謁北靜王的時候,就有這樣的句子,千萬注意,不要錯過。就是北靜王當時就夸寶玉,而且說今後可能寶玉還會超過賈政了,後輩會超過前輩了,用一句古文表達這么一個意思,這個賈政就陪笑,陪笑裡面就有一句話叫做“賴藩郡餘禎”,我先把這個後面四個字說一下,藩郡就是指的是被封了王位的有王位的一個人對他恭敬的稱呼,藩郡;余禎這個“禎”字,上幾講我已經講過,是誰的名字裡面的字樣呢?是康熙的十四阿哥,當年的康熙給他取名字叫就叫做胤禎,四阿哥叫什麼呢?也叫胤禛,四阿哥那個禛是用一個示字邊一個真假的真,14阿哥的這個名字是一個示字邊,一個貞節的貞,兩個字在漢字上只差半畫,讀音也一樣,所以也不能說康熙取名字的時候老糊塗了,康熙之所以給他們兩個名字起的名字表面上那么接近,也因為他們兩個是同一個母親生的。康熙生了很多的兒子,但是這兩個兒子是同一個媽媽生的,所以康熙可能在取名的時候故意讓這兩個兒子的名字有點接近,可能是這樣考慮的。胤禎在上一講我已經講過了,後來也成為這個雍正的心病,眼中釘、肉中刺,當然他對胤禎下的手,不像對八阿哥九阿哥那么毒,那兩個一個被叫作阿其那,一個被叫作塞思黑,徹底削爵,而且徹底地轟出宗族,根本不算皇族的人了,人都不是了,賤民都不是了。最後乾脆想辦法把他們兩個毒死;這個畢竟還是他同母的兄弟,把他圈禁起來以後沒有把他害死,但是告示天下,一個是所有的兄弟第一個字都不能叫做“胤”,都要改稱“允”,第二就是這個人的名字,胤禎光第一個字改成允也不行,第二個字還得改,就不許叫胤禎,就不允許胤禎出現,誰要出現這個字就要生氣,搞不好被他發現就要殺頭,改成一個很怪的字,一個示字邊,一個是不是的是,一個一頁兩頁的頁,這個示裡面的一捺拖得比較長,把“頁”擱進去,這個字也讀做禵,最後就把他的名字改成允禵,所以在乾隆朝的時候,按說一個人寫書,是萬萬不能夠在自己的筆下出現一個“禎”字的,而曹雪芹在寫北靜王的時候,就故意要把這個字放上去,各個古本在這點上沒有差別,叫做“藩郡餘禎”,表面的話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家賈寶玉還有點如寶似玉長得不錯,是靠誰的福氣呢?靠您,王爺您福氣很大,您福氣大得不得了,您還有富餘,您剩下一點福氣,您剩下一點福氣到了我們家,這點余福就讓我們家的孩子出落得這么好,這么個意思。表面是在向北靜王謙虛,在那兒道謝,實際上在這兒說句不客氣的話就露出毒牙,你不是雍正皇帝不喜歡“禎”字嗎?現在我寫書就偏要把這個“禎”字白紙黑字給你寫出來,在這兒呢!

所以你認為曹雪芹寫作完全沒有政治性的心理呢那是說不通的,他確實不是想寫一部政治小說,但是他們家的遭遇和三朝的政治鬥爭牽連得是太緊密了,他們家不但跟廢太子關係密切,他們家和十四王子關係也極為密切,非常密切的,好得不得了。所以雍正當了皇帝以後,他們心裡頭是不服氣的,這種不服氣通過上一輩,通過曹頫就會感染到曹雪芹,曹雪芹在寫作的時候,時不時就會露出一種他內心的這種怨恨,那么“賴藩郡餘禎”,這個字眼本身就是很驚人的,說到這兒,我也覺得有的朋友可能還是覺得,我光是舉一個例子不服人,我講述已經往往把時間拖得很長,我老覺得一個例子是不夠,再舉一個,其實我還好多例子呢。我們就再舉一個,還記得北靜王見了賈寶玉的時候,送了賈寶玉一個什麼東西嗎?鶺鴒香念珠,對不對啊,有人查過,什麼叫鶺鴒香念珠嗎?你去問古董商去,有沒有這種鶺鴒香念珠啊,沒有,這是曹雪芹杜撰的一個字,鶺鴒是一種鳥的名字。而且在古代的漢語裡面,鶺鴒它的含義,含有兄弟的含義,明白嗎?那么鶺鴒香念珠,這含有諷刺意味,這個水溶就說這個鶺鴒香念珠是誰給他的?當今皇上給他,大家知道,在元春省親之後,才是乾隆元年的故事,這個以後我還會再給你提供論據,從《紅樓夢》第一回到第十五回,模模糊糊的應該是雍正朝的故事,對這一個階段的故事曹雪芹在時序上時有混亂,而且有意無意地讓它模糊不清,但是大體上可以推測出來,這一部分是寫雍正朝的故事,包括秦可卿死了,北靜王路謁賈寶玉,謁見應該是雍正朝時候的事情,16回以後應該才是乾隆朝的故事。因此把這個鶺鴒香念珠送給北靜王的皇帝應該就是雍正皇帝,曹雪芹敢不敢罵皇帝?他敢罵皇帝,他罵皇帝什麼啊?想起一句話了嗎?臭男人,他借誰的嘴罵的?他借林黛玉的話罵的。那我覺得我的分析還是有道理的,就說明在《紅樓夢》裡面,是有政治的。而且是兩軍對壘的,一派就是以這個義忠親王老千歲為旗幟,以北靜王為掩護,以馮紫英等人打前陣的這樣一股政治力量,而且這股政治力量的人物還很多,我以後還會說到,它都是有埋伏的,這是一派。這一派概括來說就是“義”字派,明白了吧,就是義忠親王老千歲,突出一個“義”字;另外一派就是忠順王府這一派,這一派寫得比較模糊。殺出來短兵相接就是長史官到賈政這兒要人,要蔣玉菡,這一派在命名上曹雪芹也很費苦心,是“順”字派,明白了嗎?一派是對當前坐皇位的人是順從的,比較滿意,對當今皇帝忠順王府一派比較滿意,所以曹雪芹給他取名叫忠順王,“順”字派;另一派是“義”字派,義忠親王老千歲。“順”代表著對皇權的順從和擁護。“義”這個“義”字,可不能隨便出現的,大家想想在《水滸傳》裡面,一些造反的人,他們的廳堂掛一個什麼匾啊?啊?聚義廳,所謂“義”就是面對著不義,憤而起來要主持正義,就是這一派,所以實際上在《紅樓夢》裡面,它是有很多筆墨寫到了隱藏在那些日常生活的流水帳似的,你覺得是無非是吃飯啊,做詩、看花,那些文字背後重大的時代背景、歷史背景。他的故事的總背景,是有政治的。在《紅樓夢》裡面,我們是可以找到兩派政治力量互相激盪的痕跡的。北靜王府和賈府的關係密切到什麼程度呢?在小說後面有很多透露,有些透露也還值得拿出來一說。你比如說在55回好像很隨便地寫到了一句,宮中有一位太妃欠安,太妃就是當今皇帝的母親那一輩一個妃子,可是到了58回,有人說是不是寫錯了,58回說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前面不是說一個太妃病了嗎?死的就是應該太妃,怎么又成了老太妃了呢?其實說的是一個人,看你以誰為坐標系,康熙的一個妃子,在雍正那一朝,她是什麼啊?她是太妃,到了乾隆那一朝,她還沒死,她是什麼啊?老太妃。有人說,哎喲,能活那么久嗎?哎呀,你查一查資料不得了,康熙有一位妃子活了97歲,有活得久的。

那么《紅樓夢》裡面所寫到雍正朝的太妃,康熙朝的老太妃,可以考證出來,因為在《紅樓夢》的小說的第55回58回已經寫到乾隆二年的故事了,在乾隆二年你查史料,確實有一位康熙當年的嬪、妃嬪,嬪比妃低一格,姓陳,是漢族的血統,在那一年薨了,確實是大辦喪事。就說明《紅樓夢》寫所謂太妃老太妃薨的事,也是有生活原型的。這個原型就是陳氏。這個陳氏的父親都可以查出名字來,籍貫江南叫陳玉卿,有名有姓的。那么為什麼曹雪芹要寫這個陳氏呢?為什麼要把生活當中的這樣一個好像無足輕重的角色,擱到小說裡面來寫呢?而且有一段文字就更古怪了,他寫這個老太妃薨了以後,朝廷大辦喪事,像賈母雖然年紀大了,但是她是誥命夫人,王夫人這些都要一起去參與這個喪事的,就要離開自己的府邸,到辦喪事的地方而且要住下來的,結果她們怎么住呢?58回有一段文字你也不要放過,說他們尋找下處,下處就是這個府邸以外的下面的一個住處,乃是一個大官的家廟,房舍極多極乾淨,東西二院有東院有西院,榮府便賃了東院,北靜王便賃了西院,太妃少妃每日宴息,見賈母等住東院,同出同入都有照應,這個文字很古怪,是吧,根據小說裡面的描寫,賈府地位並不高,是不是啊?賈府到了賈代善死了以後,就是賈赦襲了一個爵,無非就是一等將軍,北靜王何等尊貴啊?兩家合住一個大院子,而且大家知道,在中國的封建社會,東邊西邊那個高貴啊?東比西貴,是吧。下面有人在叨咕,說不對,不是,慈禧太后不是西太后嗎,她不是挺厲害嘛?她本人厲害,是不是?真正在那個時候,東太后活著的時候,東太后地位比她高的,只是因為東太后這個人很善良、很懦弱,權柄落到西宮的手裡面去了,而且東太后後來又死掉了,是不是?是東比西貴的,有的人說這個曹雪芹寫作就不認真,或者就是說藝術虛構,人家就樂意這么寫,他就願意這么寫,討論什麼啊,東、西有什麼好討論的,寫小說嘛,賈家就住東院,北靜王他們就住西院,怎么著了?你非要這么著我也辦法,這也是您的一種讀書的一種方法,我也很尊重,這裡作揖,但是我希望下面這些朋友還是聽我說一說,這就是因為有生活真實在那兒。《紅樓夢》它是一個自敘性的小說,自傳性的小說,他寫這些事情都有生活原型,那為什麼生活當中會是這樣的,我就要告訴你,曹寅和當時他的大舅子李煦在康熙朝他們表面上是織造,實際上他們還負有非常重要的秘密任務,包括給康熙從漢族的女子當中選擇妃嬪。但這個是有史料支撐的有記載的,當然現在查不到很多資料,但是現在仍然可以從李煦的奏摺當中查到,康熙有一個嬪姓王,漢族,王氏的母親姓黃死掉了,李煦就專門寫一個奏摺上奏康熙,康熙這種私人的事是由他們來處理的。所以,這一段話之所以可以理解,就是因為什麼呢?

因為在歷史上,生活當中的康熙和生活當中的曹寅是一輩的,那么轉化到小說當中,和賈母是一輩的,而這個陳氏她之所以給她大辦喪失,現在我就要告訴你她是誰的母親了,她就是前面我們說到的,題寫“天香庭院”的那位王子的生母,她就是允禧的生母,就是他的母親。允禧就和雍正是一輩的,就是比賈母矮一輩了,很可能在生活當中,陳氏之所以能夠進入皇宮,陳氏之所以能夠在康熙身邊,給康熙生了兒子,就是跟曹家當時的選拔有關係,因此這個角色轉化為小說裡面的北靜王以後,這個府邸的人對生活當中的曹家就絕對不能夠擺老資格,擺自己的貴族地位,絕對是非常感激的,甚至又由於這一個宗族的老前輩賈母還在,就讓他們住東院,北靜王的王妃就自己去住西院,當然我說的是小說當中的人物,實際上生活當中這兩組人物就是這樣的一種相處方式,被曹雪芹很認真的、紀實性地寫到了小說裡面,雖然這些人物的名字轉化了,但是所呈現的面貌還是生活當中的真實面貌。那么這樣一想的話,就太有意思了,這個允禧究竟和曹家來往到一個什麼程度?是不是啊?《紅樓夢》的“天香樓”很顯然於來自於允禧的“天香庭院”的匾,《紅樓夢》裡面一會兒說太妃、一會兒說老太妃薨了以後的喪事當中的情況,北靜王和這個賈府兩府臨時居住的情況,就反映出當時的曹家和允禧這個王府之間有著非常微妙的關係。那么好,不多說,總而言之我們現在得出這個結論,我們在通過一番尋找以後,終於找到了和曹雪芹他們家族最密切的幾個皇族的分支,那么秦可卿的原型一定就在這些分支當中。下一講我就會告訴你究竟秦可卿的原型是誰。

探究

摘自《破譯紅樓時間密碼》

“忠敬誠直勤慎廉明”的“賢王”

明確了賈寶玉的原型就是曹頫,小說中一個特殊的角色——北靜王水溶——就很容易被找出相對應的文學原型。說他特殊,一方面是因為北靜王在作品中雖然著筆不多,但他對於賈府的興衰卻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另一方面,同時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北靜王是作者筆下“濁臭逼人”的男性世界中惟一白璧無瑕、備受稱頌的人物。筆者認為,北靜王水溶的文學原型,一定是對曹頫呵護倍至雍正之弟、怡親王允祥。

允祥,康熙第十三子,生於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十月初一(1686年11月16日),卒於雍正八年庚戌五月初四(1730年6月18日),享年45歲。康熙晚年,諸皇子爭位不休,允祥始終站在其異母哥哥、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一邊,因此在雍正朝極受重用,可以稱得上是雍正實際的首輔。

馮爾康先生在《雍正傳》一書中簡要總結了允祥在雍正朝的地位和作用。雍正繼位後,命允祥總理事務,封怡親王。元年設會考府,命允祥主其事。允祥同時奉命管理戶部三庫、戶部事務。雍正前期,允祥以相當多的精力從事整頓財政、發展生產的事情,雍正皇帝充分肯定了他的理財成績。七年,軍機處成立,允祥又被任命為軍機大臣。此外,允祥還被經常用作傳旨的親王,代皇帝發令。允祥推舉賢才也受到雍正的讚賞。

允祥不但受重用,而且得到雍正完全的信任。四年七月,雍正親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匾額賜允祥。雍正還曾在給大臣的批示中說:“爾等大臣為朕任用,雖百千聚集一處,朕依賴未必如王一人也。勉之。必效法王屏盡私心,純然忠愛,以受朕如是見信,庶不負為人臣一生之名節也。”允祥死後,雍正親臨奠祭,贊他是“自古以來,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命配享太廟,準許他名字上一字用“胤”字,賜謚曰“賢”,並破例將往日所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置於諡號之上。允祥死,第七子弘曉襲封怡親王,第四子弘皎封寧郡王,第三子弘暾早死未受封,雍正命將弘暾視貝勒例殯葬。雍正對允祥及其家屬的寵眷,是很少見的。

將小說中描寫北靜王水溶之“賢”以及他對賈寶玉的關懷等情節,對比怡親王允祥之“賢”以及他對曹頫的關懷等史實,我們就能發現小說人物與歷史人物的很多共同點,確認水溶的文學原型必定是允祥。

小說第十四、十五兩回寫到,秦可卿死後出殯,東平王、南安郡王、西寧郡王和北靜郡王設路祭。作者如此敘述北靜王:

原來這四王,當日惟北靜王功高,及今子孫尤襲王爵。現今北靜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謙和。近聞寧國公冢孫媳告殂,因想當日彼此祖父相與之情,同難同榮,未以異姓相視,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喪上祭,如今又設路祭,命麾下的各官在此伺候。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畢,便換了素服,坐大轎鳴鑼張傘而來,至棚前落轎。

雍正繼位之初,任命貝勒允禩(祀)、十三阿哥允祥、大學士馬齊和尚書隆科多為總理事務大臣。後來雍正回憶這段歷史說:“輔政之初,阿其那(按,滿語“狗”,是雍正對允禩的咒罵)包藏禍心,擾亂國是,隆科多作威作福,攬勢招權,實賴[怡親]王一人挺然獨立於其中,鎮靜剛方之氣,俾奸宄不得肆其志。” 筆者認為,這段歷史就是小說所寫的“當日惟北靜王功高,及今子孫尤襲王爵”的現實素材。北靜王的“情性謙和”與怡親王允祥的品行也是一致的。

小說第十四回又特別突出了北靜王之“賢”:

那寶玉素日就曾聽得父兄親友人等說閒話時,贊水溶是個賢王,且生得才貌雙全,風流瀟灑,每不以官俗國體所縛。

北靜王之“賢”,原型就是怡親王允祥之“賢”。

“王子甚疼憐你”

確認北靜王的原型是怡親王允祥,最重要的證據是北靜王對賈寶玉的關懷,與怡親王對曹頫的關懷是一致的。雍正二年,雍正皇帝在曹頫簡短的請安折後長文批道:

朕安。你是奉旨交與怡親王傳奏你的事的,諸事聽王子教導而行。你若自己不為非,諸事王子照看得你來;你若作不法,憑誰不能與你作福。不要亂跑門路,瞎費心思力量買禍受。除怡[親]王之外,竟不可用再求一人托累自己。為甚么不揀省事有益的做,做費事有害的事?因你們向來混帳風俗貫了,恐人指稱朕意撞你,若不懂不解,錯會朕意,故特諭你。若有人恐嚇詐你,不妨你就求問怡親王,況王子甚疼憐你,所以朕將你交與王子。主意要拿定,少亂一點,壞朕聲名,朕就要重重處分,王子也救你不下了。特諭。

從朱批內容來看,曹頫因為到處求人,引起了雍正的猜疑和憤怒;雍正似乎認為曹頫到處托人求情,給人以皇帝有意為難他的印象,這對雍正的聲名有損,因此雍正特別交待曹頫:只可規規矩矩地做人做事,向怡親王一人報告自己的作為,否則就要遭受懲罰。曹頫究竟為何事奔忙求人而引起雍正的不滿,已不可確考,不過聯繫曹頫的生平歷史來看,他也許是因為不能及時補賠父兄欠下的虧空銀兩,害怕雍正的責罰而到處托人求情。筆者在此要特別提出的兩點是,首先,雍正將曹頫交與怡親王“照看”的事實,表明曹頫當時非常年輕;其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王子“甚疼憐”曹頫,這不但進一步證明曹頫在1724年時相當年輕,而且“甚疼憐”的態度在小說中通過對北靜王與賈寶玉交往的描寫得到了形象的反映。如第十五回寫道:

見寶玉戴著束髮銀冠,勒著雙龍出海抹額,穿著白蟒箭袖,圍著攢珠銀帶,面若春花,目如點漆。水溶笑道:“名不虛傳,果然如‘寶’似‘玉’。”因問:“銜的那寶貝在那裡?”寶玉見問,連忙從衣內取了遞與過去。水溶細細的看了,又念了那上頭的字,因問:“果靈驗否?”賈政忙道:“雖如此說,只是未曾試過。”水溶一面極口稱奇道異,一面理好彩絛,親自與寶玉帶上,又攜手問寶玉幾歲,讀何書。寶玉一一的答應。

水溶見他語言清楚,談吐有致,一面又向賈政笑道:“令郎真乃龍駒鳳雛,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將來‘雛鳳清於老鳳聲’,未可量也。”賈政忙陪笑道:“犬子豈敢謬承金獎。賴藩郡余禎,果如所言,亦蔭生輩之幸矣。”水溶又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資質,想老太夫人、夫人輩自然鍾愛極矣;但吾輩後生,甚不宜鍾溺,鍾溺則未免荒失學業。昔小王曾蹈此轍,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難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雖不才,卻多蒙海內眾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頗聚,令郎常去談會談會,則學問可以日進矣。”賈政忙躬身答應。

水溶又將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來,遞與寶玉道:“今日初會,倉促竟無敬賀之物,此系前日聖上所賜鶺鴒香念珠一串,權為賀敬之禮。”寶玉連忙接了,回身奉與賈政。

初次見面之後,賈寶玉果然時常以各種理由跑去北靜王王府,而北靜王對他也多有饋贈。第八十五回寫到,賈赦、賈政、賈珍、賈璉和賈寶玉等五人去給北靜王拜壽,北靜王獨對賈寶玉大加款待,“疼憐”之情溢於言表:

賈赦賈政先上來請安,捱次便是珍、璉、寶玉請安。那北靜郡王單拉著寶玉道:“我久不見你,很惦記你。”因又笑問道:“你那塊玉兒好?”寶玉躬著身打著一半千兒回道:“蒙王爺福庇,都好。”北靜王道:“今日你來,沒有什麼好東西給你吃的,倒是大家說說話兒罷。”說著,幾個老公打起帘子。北靜王說“請”,自己卻先進去,然後賈赦等都躬著身跟進去。先是賈赦請北靜王受禮,北靜王也說了兩句謙辭,那賈赦早已跪下,次及賈政等捱次行禮,自不必說。

那賈赦等復肅敬退出。北靜王吩咐太監等讓在眾戚舊一處好生款待,卻單留寶玉在這裡說話兒,又賞了坐。寶玉又磕頭謝了恩,在挨門邊繡墩上側坐,說了一回讀書作文諸事。北靜王甚加愛惜,又賞了茶,因說道:“昨兒巡撫吳大人來陛見,說起令尊翁前任學政時,秉公辦事,凡屬生童,俱心服之至。他陛見時,萬歲爺也曾問過,他也十分保舉,可知是令尊翁的喜兆。”寶玉連忙站起,聽畢這一段話,才回啟道:“此是王爺的恩典,吳大人的盛情。”正說著,小太監進來回道:“外面諸位大人老爺都在前殿謝王爺賞宴。”說著,呈上謝宴並請午安的帖子來。北靜王略看了一看,仍遞給小太監,笑了一笑,說道:“知道了,勞動他們。”那小太監又回道:“這賈寶玉王爺單賞的飯預備了。”北靜王便命那太監帶了寶玉到一所極小巧精緻的院裡,派人陪著吃了飯,又過來謝了恩。北靜王又說了些好話兒,忽然笑說道:“我前次見你那塊玉倒有趣兒,回來說了個式樣,叫他們也作了一塊來。今日你來得正好,就給你帶回去頑罷。”因命小太監取來,親手遞給寶玉。寶玉接過來捧著,又謝了,然後退出。北靜王又命兩個小太監跟出來,才同著賈赦等回來了。

“王之功德及於眾姓”

雍正上台後,嚴厲追查戶部的虧空,江寧織造因累年虧空數額巨大,雍正因此格外不滿,在奏摺朱批中對曹頫聲色俱厲,充滿了威嚇、辱罵和諷刺。雍正二年正月初七,不能及時賠補虧空的曹頫在奏摺中感謝雍正準允他將織造補庫分三年帶完,言辭膽戰心驚,淒切慘苦,而雍正簡短的朱批依然惡狠狠:

江寧織造奴才曹頫跪奏:為恭謝天恩事。

切奴才前以織造補庫一事,具文咨部,求分三年帶完。今接部文,知已題請,伏蒙萬歲浩蕩洪恩,準允依議,欽遵到案。竊念奴才自負重罪,碎首無辭,今蒙天恩如此保全,實出望外。奴才實系再生之人,惟有感泣待罪,只知清補錢糧為重,其餘家口妻孥,雖至饑寒迫切,奴才一切置之度外,在所不顧。凡有可以省得一分,即補一分虧欠,務期於三年之內,清補全完,以無負萬歲開恩矜全之至意。謹具折九叩,恭謝天恩。奴才曷勝感激頂戴之至。

朱批:只要心口相應,若果能如此,大造化人了!

小說第一回寫到,石頭所記的故事之後題有一偈,首句是“無材可去補蒼天”,筆者認為這不是小說作者濟世安邦抱負的反映,而更像是曹頫“無財可去補國庫”的自怨自哀。

朱淡文女士指出,曹頫向戶部提請分三年補賠,最後能得到雍正的恩準,這是由於怡親王允祥對他的救援。允祥本來就很“疼憐”曹頫,當時又正好執掌戶部事務,他在雍正面前為曹頫說情是完全可能的。朱女士指出,允祥救援曹頫確有間接的證據,並非想像,這可以從雍正悼念允祥的上諭中看得出來:

王自總理戶部以來,謙領度支,均平貢賦;月要歲會,令肅風清;無弊不除,無惠不舉。……如戶部庫帑累年虧空至二百五十萬之多,王則經理多方,代為彌補;使各官脫然無累,子孫並免追賠:此王之功德及於眾姓者也。又如朕因怡親王之奏而蠲免多年之逋欠,寬宥各官之處分:此王之功德及於天下者也。

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上諭著江南總督范時繹查封曹頫家產。抄家的直接原因並非曹頫的虧空問題,而是曹頫在因涉嫌“騷擾驛站”離職受審期間暗中轉移家財,引起雍正震怒。怡親王允祥當時是否說情以減免曹頫的罪責,已不可確知,但從情理上來判斷是有可能的。

小說細緻地描寫了北靜王水溶救援被抄家的賈府,這些情節也許是怡親王救援曹家的曲折反映。第105、106兩回寫到,錦衣府堂官趙全到榮國府來抄家,北靜王看他“混帳”,特別請旨到榮國府,將抄家的事情交給與賈家相好的西平王辦理;接著又和西平王一起進內復奏,為賈家說情,“主上甚是憫恤,並念及貴妃溘逝未久,不忍加罪,著加恩(賈政)仍在工部員外上行走。所封家產,惟將賈赦的入官,余俱給還”。

怡親王府抄本己卯

位高權重的怡親王允祥如此關照曹頫,曹頫將小說《紅樓夢》送呈怡親王府保存並傳抄,是完全合情合理的。據吳恩裕和馮其庸兩位紅學專家研究,現存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己卯冬月定本)就是怡親王弘曉家的抄本,其主要證據是:己卯本上“玄、祥、曉”三字書寫常缺末筆,顯然是避聖祖玄燁、怡親王允祥及其子弘曉祖孫三代之名諱。而今藏北京圖書館的《怡府書目》原抄本內,此三同樣有避諱缺筆,且缺筆書寫方式與己卯本完全相同。這就完全可以證明:今己卯本確是怡王府的過錄本。此外,吳先生根據弘曉《明善堂集》中兩篇他本人手書付刻之《自序》筆跡,與今己卯本抄手之一的筆跡對照,發現這抄手就是弘曉本人,且其筆跡在《怡府書目》原抄本中也曾出現。

朱淡文女士認為,作者在乾隆二十四念己卯冬(1759)完成了“前八十回”的定稿,即己卯原本;次年春夏間,怡親王弘曉據以過錄,即今己卯本。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秋,作者又對己卯原本進行點改增補,即成庚辰本。現存的庚辰本是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以後的過錄本。 這個說法只是朱女士的一家之言,但表明了己卯本與庚辰本之間密切的關係。如果兩個過錄本之間“同源”的看法被證明屬實,那么我們的確也可以看出曹頫對怡親王父子的信任,以及怡親王弘曉在小說的保存與傳播方面的重要作用。

怡親王允祥雖然在雍正朝位高權重,可很奇怪的是,後人為他作傳的非常少,除《清史稿》外,後人所作的傳內容極其簡略。我想,曹頫在小說中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對北靜王水溶的描寫,也許對關於允祥的正史是一個非常有益的補充。最後,讓我們再來看一看小說第十五回所描寫的水溶的形象:

話說寶玉舉目見北靜王水溶頭上戴著潔白簪纓銀翅王帽,穿著江牙海水五爪坐龍白蟒袍,繫著碧玉紅鞓帶,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麗人物。

當曹頫在艱難困苦中創作《紅樓夢》時,恩主允祥的形象可能時常浮現在他的眼前,給他安慰,也給他力量。當曹頫以細膩生動、傾情讚美的筆觸描繪北靜王水溶謙和風雅、穩重老練以及位高權重的形象時,也許他認為這是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的“賢王”最好的紀念,也是對恩主允祥最好的報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