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辛村

北辛村

東營區六戶鎮北辛村,跟東城只隔了一條南二路。因為緊靠城區,這裡的變化顯得更加引人注目。也正因為緊靠城區,北辛人卯足了勁要乾出個樣子來,方方面面都向城裡人看齊。

基本信息

.... 北辛村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六戶鎮北辛村

六戶鎮北辛村菜園村莊概況
東營區六戶鎮北辛村,跟東城只隔了一條南二路。因為緊靠城區,這裡的變化顯得更加引人注目。也正因為緊靠城區,北辛人卯足了勁要乾出個樣子來,方方面面都向城裡人看齊。
巷網
縱橫交錯“交通網”, 北辛村自1986年開始實施村莊規劃,家家戶戶的房舍井井有條,沿街種植的白臘樹已有碗口粗細。這裡已經形成了“七橫十三縱”的街巷網路。到2006年,7條800米長的東西向主街道已經全部實施了硬化,並修建了高標準的下水道。13條700米長的南北向街道全部硬化隨著街巷網路的最終形成,村容村貌進一步得到改觀,村民的衛生習慣更大改善。
經濟概況
該村依靠自己的勤奮與執著,北辛村各項工作一直走在全鎮前列。依託城區建設,村民自發購置挖掘機、裝載機、起重機、大卡車60多台,拓寬了致富渠道,增加了家庭收入。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5200元,公共積累達2000餘萬元。在團結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同時,村兩委積極搞好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創造條件改善村容村貌,讓民眾生活更加舒心,讓東城“南大門”更加靚麗多彩。
醫療環境
2006年4月30日,北辛村全科衛生站正式啟動,醫療設備進行了更新,鎮醫院又派來兩名醫護人員,醫療環境條件大為改善。儘管北辛村離市人民醫院只有七八公里,離鎮醫院也不足10公里,但村民一般都選擇在村里就診。衛生站的5張病床天天滿著,打針買藥的能有二三十位。
生活方便
在北辛村街頭,這種蔬菜、瓜果攤點有三處,經銷百貨和農資的鋪面也有五六家。村民買生活用品、農資化肥農藥什麼的,根本不用出村。 購物就醫近了,上學讀書卻遠了。據了解,2006年,北辛村的160名中小學生都在東城的育才學校就讀。村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享受到更好的中國小教育,村兩委也積極為孩子們上學讀書創造條件。村里出面聯繫了接送孩子上學的大巴車,並為每名學生按時發放一定的交通補貼。
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不是指通俗意義上的“敬老院”,而是村集體為全村沒有蓋房能力的老年人提供的居住場所。24戶老年居民,每家兩間標準房屋,是用原村辦國小的閒置房屋改造的。家家都有院子,家家院門外都是幾十平方米的小菜園。住進結實幹淨的新居,老人們心裡踏實,身子骨也硬朗了。家家都種起了蔬菜,絲瓜、豆角、茄子、辣椒、黃瓜、蔥蒜。 看著孩子,種著菜園,身上還有使不完的勁兒,那就乾脆到大院內的健身小廣場去鍛鍊鍛鍊,享受一下跟城裡小區一樣的健身器材。[3]

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垛石鎮北辛村

垛石鎮北辛村地理位置村莊概況
垛石鎮北辛村地處垛石鎮北3公里處,全村100戶,338口人,耕地720畝。2008年有黨員10人。[5].
村名由來
明朝永樂年間,該村先人從河北棗強縣遷至此地,因村子南北長,故起名南北辛村,後改為北辛村。村內有張、王、李、周、劉、毛6姓。
村政歷史
1943年2月,秦成起最早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成立第一個黨支部,劉充文任書記;同年,建立村政權和武裝組織. 齊秀英是當時女黨員之一。
村容村貌
2001年以後,村里先後通上了電話,修上了柏油路,2006年人均純收入達到3000多元。[1]

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東高鎮北辛村

該村養雞場村莊概況
青州市東高鎮北辛村地處青州市西北部,與淄博臨淄相臨,距城區10.5公里。資料顯示[2],該村有300戶,980人,
經濟概況
該村通過開展要“經濟發展好、富裕生活好、文明村風好、村容村貌好、發展和諧好”的“五個好村”活動,加速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在村支書與村主任帶領下,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把民眾和農村生產力要素有效的整和起來,到2007年,形成了規模生產優勢,依運輸業、蔬菜種植、養殖為三大主體,先後發展運輸戶80戶,蔬菜種植戶50餘家,養殖戶20戶。[2]
獲得榮譽
該村是東高先進村之一,該村多次被青州和鄉鎮評為“尊師重教先進單位”,“農業基本建設先進單位”,並多次受到鄉鎮的嘉獎和表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