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大學

北方大學

1945年11月,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內一度出現和平建設的曙光,解放區各項建設事業急待開展。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主席楊秀峰、副主席戎子和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向邊區政府委員會提出在本邊區創辦高等學校,培養急需的建設人才的意見。經邊委會討論,決定創辦新華大學,後定名為北方大學。

基本信息

籌建

北方大學北方大學
1945年12月,邊區政府決定組成以 楊秀峰為主任的北方大學籌備委員會。楊秀峰親擬電報,要求中央把 范文瀾調來當校長。經反覆商量,中央有條件地同意了楊秀峰的請求,即由邊區派得力助手協助范文瀾主持校務,以不影響他的中國通史研究。范文瀾是著名學者,知名度很高。中央同意他來當校長,使全邊區人民十分高興,也轟動了平津 、濟南、開封等蔣管區。為落實中央“條件”,楊秀峰親自選定學校領導,任命羅青、孟夫唐、王振華、 張柏園、曾毅等分別擔任秘書長、校務主任、教務長等職務,以減輕范文瀾的行政工作。范文瀾從 延安到邊 區時,帶來了 艾思奇陳唯實等幾位學者,同時到北方大學任教。隨後,邊區又調來了一大批專家學者到北方大學來,其中不少是國內外著名學者,如 黃松齡王學文、何穆、 劉大年葉丁易王鶴王南陳荒煤夏青喬羽等。

成立

1946年1月5日在 邢台市西關正式成立了北方大學,分設行政學院、工學院、農學院、醫學院、文教學院、財經學院等6院。5月21日,北方大學在 河北省邢台市正式開課。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特聘范文瀾為校長。北方大學是邊區政府的最高學府,內設行政學院、財經學院、教育學院、工學院和一個附屬班。 楊秀峰十分重視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學校開學不久,即來到學校,了解情況,並對師生髮表了《對於時局應有的認識》的講話,勉勵大家要“在認識時代的客觀基礎上,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

演變

北方大學北方大學
1946年1月校辦、教務處、總務處,在 邢台僅僅呆了九個月,她是在邢台誕生的第一所高等學校。下半年遷往山西 長治解放區,當時北方大學的校長為范文瀾,教務長為孟夫唐。1948年遷往 正定,與 華北聯合大學合併。1949年底前往 北京,即後來的 中國人民大學。邢台是中國人民大學的發祥地之一。1946年7月北方大學利用暑假組織學生參加邢台、 沙河兩縣的農村工作團,幫助 貧下中農進行 土地改革。還成立“翻身劇社”,到農村演出,受到農民歡迎。1946年7月統計, 晉察冀邊區有大學2處,學生1086人;專門學校及學院5處,學生831人。1945年11月28日在南宮成立的 冀南建國學院,冀南行署主任孟夫唐兼任院長。2所大學全在邢台,還有1所學院,占到了晉察冀邊區的將近一半的高校,可以說在解放戰爭初期,邢台是晉察冀邊區文化中心。這是邢台近現代歷史上高等教育最發達最繁榮的時期,也是歷史上第二次高等教育高潮。

意義

1946年1月,北方大學在邢台市成立,當時的北方大學設立有7個學院,包括文教、財經、工、農、醫、藝術、行政學院,學生高達兩千人,有來自全國除西藏外的所有省市的學生(含 台灣省),更吸引了一批來自京津等大城市的知識分子,北方大學的學生一批批走向社會,有的犧牲的戰場,有的成為專家學者,有的為社會主義事業默默奉獻一生,在兩年半的時間內為新中國培養了一千四五百位的革命幹部,這些幹部在不同崗位奮發努力,為革命做出了卓越貢獻,其中在經濟、文化、科學技術領域造詣非凡,作出了傑出貢獻,她對新中國的高等教育的影響還在於從北方大學衍生了幾所名校。

北京理工大學----北方大學工學院後來和 晉察冀邊區工業專門學校合併成立華北大學工學院發展成為北京工學院即今日的北京理工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北方大學 農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農藝系合併發展為今日的中國農業大學,該校前校長 樂天宇即為原北方大學農學院院長。

中國歌劇院、中國舞劇院----北方大學 藝術學院後來和華北聯合大學藝術班合併發展成為中國歌劇院、中國舞劇院。

華北醫科大學-----北方大學 醫學院和晉察冀 白求恩醫大合併成為後來的華北醫科大學,誕生於邢台的 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成為華北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近代史研究所-----由北方大學歷史研究所發展而來,原北方大學校長 范文瀾生前一直擔任該所所長。

中國人民大學------北方大學和 華北大學合併發展為中國人民大學

北方大學這所在解放戰爭中創辦的新型學府,是中國解放區第一所綜合性大學,他的誕生表明 中國共產黨人對即將全面展開的新生活做一次嘗試,北方大學的經歷和產生的影響,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很重要,北方大學設在邢台也是邢台的一筆寶貴財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