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林場

北安林場

北安林場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於延壽縣西北部,林場地處張廣才嶺西坡,地形以山區丘陵地貌為主。植被是以闊葉混交林及人工營造的落葉松、樟子松純林、紅松、雲杉針闊混交林為主。

1.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延壽縣北安林場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北安林場位於延壽縣西北部,場址距延壽縣城35公里,隸屬於延壽縣林業局,地理坐標為東經127°54′—128°9′,北緯45°8′—45°36′。林場東與勝利林場相鄰,西與尚志黑龍宮林場相接,南靠黃玉林場,北與賓縣青陽林場相連。行政區域屬青川鄉境內。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林場地處張廣才嶺西坡。地形以山區丘陵地貌為主,地勢北高南低,坡度較緩,平均坡度10度—20度,最大坡度36度,最高山峰為雙鴨山,海拔884.7米,平均海拔400米。
水系:為松花江支流水系,最大河流為松花江一級支流螞蟻河,二級支流有西柳樹河,小型水庫2座。
氣候:屬中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夏季短促溫暖多雨,早霜在十月上旬,晚霜終於五月上旬,結凍在十月中旬,解凍期在四月下旬,最高氣溫40℃,最低氣溫-35℃,年平均氣溫2.6℃,年積溫2550℃,年降水量500—700毫米,無霜期120天左右。
土壤: 3個類型土壤,暗棕壤、白漿土和草甸土,以暗棕壤為主。
植被:屬長白山植物區系。森林植被是以闊葉混交林及人工營造的落葉松、樟子松純林、紅松、雲杉針闊混交林為主。主要喬木樹種有柞、樺、楊、椴、榆、色、水、胡、黃等,灌木和藤本植物主要有五味子、獼猴桃、山葡萄、刺五加、毛榛子、平榛子等,草本植物主要有苔草、鈴蘭等。其中,中草藥有人參、黨參、五味子、百合、細辛、刺五加、黃芪、柴胡等;食用菌類有猴頭蘑、元蘑、榛蘑、木耳等;山野菜有蕨菜、猴腿、廣東菜、刺嫩牙、薇菜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馬鹿、狍子、黑熊、野豬、狐狸、狼、野兔等;鳥類有山雞、野鴨、飛龍、鵪鶉、貓頭鷹、山鷹等。

社會經濟情況

林場現有職工186人,其中幹部 24人,技術人員3人。設有木材加工廠、衛生所、多種經營基地。固定資產112萬元。年產值200萬元,利潤 6萬元。施業區內有1鄉1鎮、21個行政村、65個自然屯。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林場經營總面積17734公頃。其中林業用地16218公頃,林業用地中,有林地面積12051公頃,疏林地面積544公頃,灌木林地面積2217公頃,未成林造林地591公頃,苗圃1公頃,無林地814公頃,非林業用地1516公頃。
林分類型: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9994公頃,蓄積101728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83.7%和87.2%。主要林分類型有軟闊混交林面積4253公頃,蓄積40793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40.4%和40.1%;硬闊混交林251公頃,蓄積2094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2.4%和2.1%;珍貴硬闊混交林452公頃,蓄積3039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4.3%和3%;此外,還有少量的椴樹、紅松等林分類型。人工林面積2057公頃,蓄積14994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16.3%和12.8%。落葉松純林1873公頃,蓄積135580立方米,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91.2%和90.4%;樟子松純林168公頃,蓄積13980立方米,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8.2%和9.3%;紅松純林12公頃,蓄積380立方米,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0.6%和0.3%。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區劃生態公益林面積12771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78.7%。其中重點生態公益林面積7752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47.8%;一般生態公益林面積5019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30.9%。區劃商品林3447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21.3%。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林場始建於1960年,當時,施業區面積15236公頃。1975年,石城林場劃歸北安林場,1980年將部分有林地和宜林荒山荒地劃給社隊集體,散生林區於1993年劃歸地方局,1998年又劃歸北安林場。經過40多年的經營,累計為國家生產商品材20萬立方米,年生產木材5000立方米;完成次生林撫育7732公頃;累計人工造林成林2644公頃;每年培育造林成苗100萬株。

林場林場
木材加工廠年生產木材2000立方米。
林蛙養殖基地2處,第三產業基地1處,工藝品廠1處,果樹基地1處,森林公園1處。
林場現有車輛2台,辦公電腦4台,場區、家屬區供電、供水、閉路電視、電話等設施齊全。發展方向

一是在分類經營區劃界定的基礎上,以生態林、商品林建設為重點,科學經營,合理開發利用,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二是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在多種經營、第三產業發展上加大投入(如山野菜、中藥材、食用菌、特色養殖、種植業等),調整產業結構,形成一定的規模。三是加強對私營企業、產業的扶持。

發展項目

把森林旅遊業建設成為支柱產業,尋求合作夥伴,招商引資,共同開發建設石城山森林公園
林場場長:徐晶

2.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北安林場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林場位於牡丹江市區北側,隸屬於牡丹江市國有林場管理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29°30′—129°41′,北緯44°36′-44°44′。東北與海林縣柴河林場接壤,西北與牡市三道關林場為鄰,東起牡丹江岸與青梅林場隔江相望,西與牡丹江軍馬場為鄰,南至牡丹江市區。行政區屬牡丹江市。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林場地處張廣才嶺東坡。地形屬低山丘陵,南部受牡丹江幹流衝擊,地勢平坦,中北部為低山丘陵且起伏較大,高差在120米左右,陡峭山坡較多,平均坡度17度,區內最低海拔227.1米,最高海拔629.5米。全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大砬子溝、四道溝、碾子溝、羊草溝、三道嶺子、新豐等6個溝系組成。
水系:屬松花江水系牡丹江支流。有2條小河金龍溪和銀龍溪,在牡丹江市區匯合,流入牡丹江。
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嚴寒乾燥,冬季漫長,多西北風;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高溫多雨。全年降水量525—550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年蒸發量1600毫米左右。初霜期在九月中旬,晚霜期在5月上旬,生長期125—130天,年平均氣溫2℃,最高氣溫34℃,最低氣溫-34℃,年積溫2300℃。
土壤:以暗棕壤為主,溝谷處有少量的沼澤土和草甸土,平均土層厚度30厘米,黑土層厚度12厘米。
植被:屬長白山植物區系,張廣才嶺植物亞區,主要喬木樹種有紅松、樟子松、落葉松、黃鳳梨、水曲柳、楊樹、柞樹、黑樺等,灌木有榛子、胡枝子等,草本植物有羊胡草、三棱苔草、萬年草、大小葉章、鈴蘭等。其中,中草藥有黃芪、刺五加、枸杞子、五味子等;山野菜有蕨菜、薇菜等;藤本植物有山葡萄等;菌類有榛蘑、榆黃蘑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黃鼬、狐狸、野兔、山雞、野豬、狍子、飛龍、林蛙等。

社會經濟狀況

現有職工81人,其中幹部12人,工程技術人員11人。固定資產50.1萬元,年產值44萬元。施業區內有1個鄉,7個自然屯。有牡——三道公路、牡——大砬子公路、牡——新豐公路,牡——佳鐵路沿東北而行,林道網密度5.25米/公頃。場部位於市區。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6510公頃,其中林業用地面積6392公頃,非林業用地118公頃。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5172公頃,無林地1218公頃,苗卜2公頃。活立木總蓄積351510立方米。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2890公頃,蓄積10385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55.9%和29.5%。林分類型為柞林。人工林面積2282公頃,蓄積24766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44.1%和70.5%。主要林分類型有紅松194公頃,蓄積43440立方米;落葉松1474公頃,蓄積152270立方米;樟子松614公頃,蓄積51950立方米。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界定生態公益林總面積5340公頃,占林業用地83.5%。其中區劃界定重點公益林面積2425公頃,占林業用地37.9%;區劃界定一般公益林面積2915公頃,占林業用地44.8%。區劃界定商品林總面積1052公頃,占林業用地16.5%。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林場於1959年建場,建場以來,累計採伐松木桿6880立方米,柞樺木桿5570立方米,累計營造人工林4000公頃,已成林2443公頃。年育苗2公頃,產成苗22萬株,品種有營養袋樟子松15萬株,楊樹、柳樹綠化大苗7萬株。
木材加工車間面積320平方米,小型加工設備齊全,生產各種鋸材、細木工板等。
林糧間作基地50公頃,果樹中間作豆科植物。養牛100頭,養羊150隻。年產食用菌(榆黃蘑)2.5萬公斤。建有初具規模的磚廠。飼料加工場1處,加工各種飼料。
林場擁有各種民用、公用建築1148平方米,安裝有電話、有線電視等設施。

發展方向

一是通過分類經營區劃界定,把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全面護林,儘快恢復森林,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把以發揮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商品林,積極營造速生豐產林,提高林地生產力,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二是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有組織、有計畫地對山野菜、藥材、食用菌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積極開發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培育中藥材、食用菌等項目。
林場場長:胡維龍

附加信息

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
國家發改委、國家林業局組織編制大小興安嶺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將我市整體納入主體功能區範圍,將對實現北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根據國家發改委牽頭編制的《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大綱》、《黑龍江省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編制工作方案》以及北安市政府制定的《北安市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編制工作方案》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恢復生態系統功能完整性,準確把握省情和發展階段特徵,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不動搖,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以適應全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又快又好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林區的需要為宗旨,加大林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以局通場(縣通鄉)、場通工區(鄉通村)、生態旅遊公路為建設重點,加快公路運輸建設,進一步完善全市場區公路網路,全面提升公路綜合競爭力及生產力水平,為社會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公路交通運輸體系,同時做好與其他運輸方式的協調,共同構築相互協調、優勢互補、銜接順暢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改變交通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狀況。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宗旨,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前提,以推進經濟轉型和生態主導產業為方向,通過完善政策措施切實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結合我市人口、經濟和公路環境協調有序發展。
二、基本原則
林區公路建設要與不同的自然地理、人口分布、林區分布、鄉鎮企業發展、小城鎮建設、資源開發和區位特點相適應;公路建設要與林、山、水、田、草綜合治理,環境保護和持續發展相協調,林區路網布局要與國省乾公路線為主骨架,與縣際連網公路相銜接、相匹配;努力構築遠近結合,乾支相接,功能明確的區域路網體系和縣域路網體系。
1、堅持完善全市域路網的原則。在完善全市域路網體系的同時,注重對形成省道路網和縣道路網及林區公路網路系統的補充和完善,打通斷頭路,擴大路網覆蓋面,努力構建省道和縣道兩個層次的路網體系,充分發揮路網對加強區域經濟聯繫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紐帶作用。
2、堅持“統籌兼顧、遠近結合、立足急需、著眼未來、實事求是、適度超前”的原則。市域路網布局既要利用現有公路發揮潛力,也要立足急需,加快建設;林區公路建設即要統籌兼顧,遠近結合,又要實事求是,著眼未來,適度超前發展。要充分估計我市經濟發展潛在力的優勢,也要充分估計適度超前的公路建設對北安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導向作用,必要時可對現有路網進行適當標準的超前建設,以滿足未來全市林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3、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發展林區公路,要立足於長遠,在充分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當前更要注重兼顧社會效益,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關鍵要做到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4、堅持與林區轉型、小城鎮建設和資源開發相結合的原則。在公路建設中,積極與各級各部門協調,充分利用林區公路建設對林區轉型、林區經濟發展和小城鎮建設的拉動作用,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扶貧開發和社會主義新林區建設對交通的需求。
5、堅持提高公路通暢深度、通暢質量和近期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求適應未來發展需求的原則。充分利用省道和縣道公路加快建設的契機,帶動林區公路建設,提高公路技術等級和抗災能力;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適度超前地確定林區公路建設工程的技術標準。
三、深遠意義
為使大小興安嶺森林資源得到進一步恢復和有效保護,促進我市林區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維護生態安全,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實現全面振興提供良好的生態屏障。切實加強公路路網對林區、戰略、旅遊等多方面的重要性,合理的進行規劃建設將對生態保護、林區轉型等一系列問題得到合理解決,對推動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建設目標具有十分重大意義。
四、規劃範圍
北安市行政轄區的9個鄉鎮、7個林場、通北林業局所轄16個林場以及北安農墾分局北安境內(趙光農場建設農場、紅星農場、長水河農場、場局科研所),總規劃面積7194平方公里。
五、規劃目標
1、構建區域內局通場(縣通鄉)、場通工區(鄉通村)、生態旅遊公路的路網體系。近期規劃時間為2010年—2015年,實現全市快捷的路網體系,路網總里程達到1956.26公里。
2、完善省域和市域兩個層次的公路網路體系,遠期規劃為2016年—2020年,實現國、省幹線公路為一、二級公路,林區之間及林區和鄉鎮之間直通二、三級公路,在局通場、場通工區、生態旅遊公路、鄉鄉通、村村通提升等級公路的基礎上,完善橋涵和防護設施,到2020年,路網總里程達到2175公里,林區公路全部達到三級以上公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交通條件。
3、以社會主義新林區建設為目標,以“修好林區路,服務城鎮化,讓農民兄弟走上水泥路”為服務宗旨,做好社會主義新林區道路規劃和建設工作,大力實施林區道路硬化工程,方便農民民眾出行。到2015年,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行路難的問題,為社會主義新林區建設創造良好的交通條件。
4、樹立“加快公路建設步伐是發展,加強公路養護管理也是發展”的理念。俗話說“三分建設,七分管養”,沒有完善的養護管理機制,公路的使用壽命就會縮短,也發揮不了公路建設的應有作用。到2015年,全市林區公路要按照“建設一條,養護一條,管理一條”的工作原則,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體制的林區公路管養體制和運行機制,通過林區公路養護管理,保障公路完好暢通,發揮公路建設的最大效益。
5、加強公路綠化工作,結合林區及縣通鄉公路建設、村道硬化、整村推進項目和林業生態項目,積極開展公路綠化工作。按照“誰栽植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廣大民眾參與道路綠化工作。通過五年的努力,全市公路基本實現路容整潔、路樹成蔭的道路景觀。以提升全市公路建設和道路綠化的品位,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交通環境氛圍。
六、規劃年限
2010年---2020年,共11年時間。其中2010年---2015年為近期,2016年---2020年為遠期。
七、規劃建設內容
1、規劃依據
為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戰略部署,按照北安市政府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編制了《北安市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交通篇)》(2010年---2020年)。
2、技術標準
本次規劃主要根據使用功能、性質、車流量確定公路的技術等級,對林業發展區和居民生活區與外界連線的主要通道均為二、三級公路,國、省幹線公路為一、二級公路,局通場(縣通鄉)、場通工區(鄉通村)、生態旅遊公路、村道公路、工業集中區、居民集中居住區原則上為二、三級公路。
3、建設規模及投資估算
本次規劃里程數為4131.56公里。其中:一級公路 公里,二級公路2028.6公里,三級公路2102.92公里,四級公路 公里。共需投入736046.2萬元。
2010年---2015年:規劃里程數1956.26公里。其中:一級公路 公里,二級公路180.18公里,三級公路1776.07公里,四級公路 公里。共需投入346716.27萬元。
2016年---2020年:規劃里程數2175.3公里。其中:一級公路 公里,二級公路1848.42公里,三級公路326.85公里。共需投入389329.93萬元。
八、規劃實現後效果評價
本規劃涉及全市16個國營林場、9個鄉鎮、5個國營農場。規劃實施後將徹底改變市域內公路通暢深度不足、通暢質量不高和交通基礎設施落後的面貌,為全市社會經濟發展和全市建設社會主義新林區奠定堅實的基礎。林區公路將與國道、省道、高速公路一起,共同構成覆蓋全市,連線周邊,布局合理,密度適當,功能清晰的市域公路網路體系。從而使乾支路網運輸快捷化、行車舒適化、環境優美化,並為實現全市林區公路交通現代化創造良好的條件。
按照我市公路整體規劃,到2020年構建內通林區、鄉村,外連周邊的公路交通網路體系,連線各縣、鄉、村以及周邊林地區縱橫交錯的公路網路形成。在大力實施林區公路建設工程,完善市域和鄉鎮兩個層次路網的同時,實現全市間直通二級以上公路;鄉村公路三級以上全部達到硬化路面;從而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道路運輸條件。高等級公路貫通後,我市對外區位優勢和資源開發優勢進一步顯現,社會主義新林區建設,都將大大加快。同時對我市的大豆、小麥、馬鈴薯、奶牛、果菜為主的經濟體系,完達山和宜品乳業集團、中谷集團、九三油脂集團等大企業集團發展,都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大提升北安城市形象,建成以北安為中心,輻射哈爾濱、綏化、伊春、黑河的公路大通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