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珍寶本溪洞

北國珍寶本溪洞北國珍寶本溪洞

本溪水洞位於遼寧省本溪市境內的太子河畔,西距本溪市區30多公里,東離小市火車站4公里。1983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1987年7月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該洞由三個洞穴構成,作為主體的九曲銀河洞(水洞)位於中,蟠龍洞(旱洞)位於右,銀波洞(瀉水洞)位於左。整個洞體的自然形態呈龍形,蜿蜿蜒蜒有13個大轉彎,總體為西北東南向,全長3000米,洞寬8~38米,高6~50米,總面積3.6萬餘平方米,容積達36萬立方米。洞口寬28米,高20米,呈拱形、半月狀,形如藍鯨張口獵物,又似雄師昂首吼天。九曲銀河洞終年有水,水量每晝夜約為1.4萬~2萬立方米。水位曾稍加抬高,洞平水穩,水力坡降為0.5‰左右,洞水平均深為2米,最深處為7米,遊船可在寬闊平靜的水面上來往自如,互不干擾。洞中溫度變化不大,冬夏僅差1~2℃,年平均溫度在10℃左右。盛夏時,由於洞內外溫差甚大,洞外水汽常因與洞內低溫交錯冷卻凝結成霧,便會出現雲遮霧掩、時隱時現的迷漫現象,傳說是由於妖蛇孽龍在洞內向洞外“呵氣”造成的

內部景觀

九曲銀河洞有四宮、三峽、四十六景,即銀河宮(四景)、芙蓉峽(四景)、二仙宮(七景)、

北國珍寶本溪洞北國珍寶本溪洞
雙劍峽(四景)、玉皇宮(九景)、玉象峽(九景)和尾端的北極宮(九景)。銀河宮是九曲銀河洞的第一宮,建有乘遊艇的碼頭棧道,左通銀波洞,右連蟠龍洞,高6米,寬20多米。口部有“飛泉迎客”,泉水從10餘米高的側洞中傾出,沿峭壁下瀉,霰飛珠濺,碎花繽紛。由棧道乘電艇逆水而上,無波少浪,洞大河闊,洞中幽晦,爽人心肺,有飄然羽化登仙之感。船過銀河宮,就迎芙蓉峽,仰觀百米洞頂,無數鐘乳石倒垂,如“寶蓮燈火”,燈火火焰卻一律吹向洞口,呈翹起狀向前,這可能是由於洞內有陣陣清風向外吹拂造成的,或因洞口陽光直射、折射至此,喜陽光的低等生物(藻類)就向陽光方向生長的生物喀斯特作用所致。芙蓉峽洞水清波漣漪,兩岸石幔如畫,正是“一游贏得襟懷爽”。過芙蓉峽,進入二仙宮,即成石筍世界,遍地皆是的石筍,大小不一,高矮參差,大的成橫空出世,小的如雨後春筍,形如“玉帝”、“王母”、“西天佛祖”、“南海觀音”、“東方聖帝”、“北極玄靈”,栩栩如生,無一不像。有景點“聚猿坡”、“蟠桃盛會”、“福壽雙星”、“金鐘寶剎”、“玉柱擎天”,還有“龜蛇鎖江”則是兩塊巨石相對立峙河畔。穿過“龜蛇鎖江”,就到雙劍峽,峽頂“倚天長劍”、“斬妖神劍”直插水面,長四五米,雙刃凌波,點於水面,劍光森森,令人驚駭不已。玉皇宮為第三宮,鐘乳石紛垂,石筍林立,艇移景遷,使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遊興盎然。宮內有“天王寶塔”、“太白神筆”、“巨笏朝天”、“南海菩林”、“麒麟望天”、“千鈞石”、“仙姑岩”等奇觀,具有“瑤宮瑰景異塵寰”、“別有天地非人間”的仙鄉幻境。玉象峽是水洞第三峽,也是最長的一峽。有“大醉塔”者,已傾斜45°,斜躺於洞壁,搖搖欲墜而不倒。傳說此塔原本塵世之物,因受日月之精華,吸陰陽之原氣,已修煉成正果,可列位於仙班,只因偷飲西天王母的玉液瓊漿,被玉帝降罪,還其本來之面目,永遠歪斜於洞河之濱。峽內“玉象戲水”一景,白象惟妙惟肖,傳說為釋迦牟尼尊者如來佛得坐騎,受九曲銀河洞內清冽甘甜洞水的引誘,插鼻清流,渴飲不止,忘返西天,留於人間洞府之中。最後到了北極宮。初進此宮,雨霧溟濛,寒風習習,拂面而來。再進則是珠雨濺落,濕人衣裙。有景點“珠峰掛玉”、“天山煙雲”、“崑崙披雪”、“雪山映日”、“海獸雙歡”和“銀鷹獨立”等。盡頭為一巨大岩石,矗立河中似為“天石當關”,水從底部湧出,洞不知去向,有待進一步深入探究了。

蟠龍洞顧名思義,狀如龍蟠,首尾相銜,甚為罕見,有12個景點。有兩個洞口,一可折腰伏進,一可側身仰進。進入主洞,乃見大洞小洞、左洞右洞甚多。有“海眼”一景,系圓圓一井潭清泓,不知水自何來,不盈不涸,似通東海,令人遐思為“海之眼”。最奇特的為“香脂壁”,為一片石幔,色彩繽紛,有的青光,有的杏黃,有的乳白,有的銀脂,從中卻透出陣陣芳香,這種因沉澱而有香味的石幔與浙江金華雙龍洞鐘乳石的香味一致。洞內有“龍涎幛”和

北國珍寶本溪洞北國珍寶本溪洞
“龍涎潭”,“龍涎幛”系一壁連線頂底的大片石幔,條條褶皺,縷縷絲流,如龍涎吐滴壁上;“龍涎潭”,則為一池清水,幽晦深邃,似龍涎滴聚池中。經“過纓峽”,來到“懸峰岩”,岩為群峰倒垂穹頂,尖利如削,令人觸目驚心。蟠龍洞有一段河水暢流,養有十分名貴的虹鱒魚,該魚又名瀑布魚,產於溫帶,對水溫、氧氣的要求十分苛刻。洞內養魚是一大創舉,並構成佳景“洞河觀魚”。

銀波洞是水洞水的排泄口,洞長不超過70米,洞體矮小,遊人難以深入,而水由岩下流出,排入太子河。因洞內蝙蝠眾多,又名“蝙蝠洞”。有一種紅色蝙蝠,白天夾雜在成千上萬隻灰褐色蝙蝠群體中,棲息於洞內,倒懸於洞頂,粗略一看,像岩隙間生出鮮紅的瑪瑙。洞水清平如鏡,可見魚兒成群徜徉游弋,倏忽而去,為尋食和爭食蝙蝠糞便競相奔忙。

很久以來,本溪水洞以神秘虛幻的景象傳誦人間。在麗日藍天、風清氣爽的時刻,可見薄霧繚繞,輕煙瀰漫,飄飄忽忽,氤氤氳氳,或高或低,在洞口飄移;在陰雲靉靆、大霧彌天之際,側耳洞畔,卻可聽到淙淙叮咚之聲,悠揚悅耳,抑揚頓挫,“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這種“仙樂”,疑是神仙宴慶奏樂。當地流傳著種種神話:一說水洞是群仙聚會的地方;一說是“九頂鐵剎山,八寶雲光洞”的長眉老祖李大仙常來這裡邀請眾神宴飲;也有說水洞裡鎖縛著九頭蛇妖和一條孽龍。因此居民敬畏神妖,不敢涉足其間,時有來者,也僅在洞外求神討藥,益增水洞的神秘色彩。日本侵略者侵華期間,關東軍曾一度占據此洞作為軍火庫,森嚴壁壘,當地居民均避而遠之。直至50年代末,才有政府派來的考古隊與地質勘探隊相繼進洞勘測和發掘。考古隊在洞口出土新石器時期的石針、石斧以及自殷商至金元年代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器具,如骨針、陶器、鐵器、青銅器等,這裡無疑對古代我國北方人類生產、生活和氣候、地理環境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北國珍寶本溪洞北國珍寶本溪洞

除了本溪水洞有“青溟浩蕩”的洞水,“迷花奇石”的碳酸鈣堆積洞穴精萃以外,在相距4公里的西北有山明水幽的溫泉寺療養勝地;東南15華里是出土不久的古人類文化遺址的廟後山;過廟後山則是雲遮霧掩、風光旖旎的素有“東北小黃山”之稱的關門山;關門山之南即為高熱泉水涌流的湯池溝;東北30華里是大名鼎鼎的“八寶雲光洞,九頂鐵剎山”,以及“五龍飛繞迭落”的大石湖。這裡組成以本溪水洞為中心,太子河為紐帶,包括一洞、一湖、二泉、三山的風景名勝區,是以山青、水秀、洞奇、泉美兼有古文化遺存為特點的燕東旅遊勝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