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護理學會

北京護理學會是中華護士會北京分會,於1923年即已成立,初時由外籍會員盈路得等負責。1952年10月26日北京分會正式成立,陳琦任理事長,林菊英任秘書長。十年動亂期間學會中斷了工作,直至1978年恢復學會組織工作。1992年8月31日經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衛生局批准,北京市社會團體管理辦公室註冊登記成為社團法人。

學會介紹

中華護理學會北京分會又名北京護理學會是北京地區護理科技工作者的學術性、民眾性團體,北京護理學會是政府聯繫護理科技工作者的紐帶和發展護理科技事業的助手。北京護理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學會設專職幹部3名,工作委員會5個,專業委員會25個,專業學組15個。

學會方針

堅持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科學技術和衛生工作各項方針政策,圍繞各個時期國家科研重點和衛生工作任務,積極開展學術活動,發揚學術民主,團結廣大護理科技工作者樹立“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科學精神,為振興護理事業,加速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做出貢獻。

歷史沿革

建會初期

北京護理學會 北京護理學會

中華護理學會北京分會前身名為中華護士會北京分會,創辦於1923年。當時由美籍護士盈路德等負責,至20世紀30年代,分會的工作才完全交由中方護士負責。施錫恩、聶毓禪、林斯馨、王秀英等著名護理前輩、專家都曾擔任過分會的理事長。

1928年春中華護士會北京分會率先建立了“北平專用護士會”,辦公機構暫設於崇文門內北平婦嬰醫院內。其主要工作任務是研究專用護士的工作情況,並設法改進存在的問題,實行註冊統一管理。特聘護士的產生和特聘護士會的建立,就是從中華護士會北京分會興起的。1930年,“北平專用護士會”更名為“北平特別護士會”。

發展歷程

解放初期,北京護士會與總會一起辦公,當時學會的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均為兼職,只有一名專職人員負責學會的日常工作。1952年10月26日,中華護理學會北京分會召開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第一屆理事,由陳琦任第一屆理事長。至此,“中華護理學會北京分會”正式成立。

1962年,中華護理學會北京分會進行了第二次換屆改選,由於此期間經歷了“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學會各項工作的開展受到了嚴重影響,直至1978年經上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批准,北京分會組織才重新得到恢復,學會各項工作的開展也才得以逐步恢復。

1989年10月,國務院頒布實施了《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學會第五屆理事會依照條例要求,在自查清理的基礎上,向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衛生局提出申請並獲批准。於1992年8月31日,經北京市社會團體管理辦公室登記、註冊後正式成為社團法人,並更名為北京護理學會。從此,學會的各項工作逐步轉入正軌。

學會領導

會長:孫紅

副會長:呼濱、吳欣娟、王建榮、應嵐、鄭一寧、張洪君

秘書長:李春燕

副秘書長:李慶印、陳靜、尚少梅、徐琨

所獲榮譽

1994-2001年連續獲得北京市科協頒發的“先進學會”獎;

1997年獲得中國科協學會部和學會雜誌社頒發的“1996年度全國省級‘學會之星’稱號”2000年獲得北京市衛生局“1999年北京市衛生系統繼續醫學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2000年、2001年、2003年獲得北京市科協頒發的北京科技周“組織工作獎”;

2003年獲得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社團頒發的抗擊非典型肺炎先進民間組織獎;

2006年獲得北京市科協頒發的“第七屆北京青年學術演講比賽”優秀組織獎;

2007年獲得北京市科協頒發的“第八屆北京青年學術演講比賽”優秀組織獎;

2007年獲得2006年度北京市科協系統文明單位稱號;

2008年獲得北京市衛生局頒發的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醫療保障工作突出貢獻集體獎;

2009年獲得北京市科協頒發的“第十屆北京青年學術演講比賽”優秀組織獎、北京市科協統計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2010年獲得中華護理學會舉辦的唱響《中國護士之歌》活動“優秀組織獎”;

2010年獲得北京市科協頒發的“第十屆北京青年學術演講比賽”優秀組織獎、2010年度科技套餐工程先進集體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