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美術史

清代北京地區的書法藝術 工藝美術 工藝美術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5月1日)
平裝: 126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11192513, 7811192519
條形碼: 9787811192513
尺寸: 24 x 19.2 x 9.6 cm
重量: 2.2 Kg

作者簡介

李福順,北京房山人。擅長美術史論。196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1966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曾在北京市美術公司油畫組工作,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原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教授。著有《梁楷》、《蘇軾論書畫史料》、《世界美術史》:中國原始美術章、《教師百科辭典》:中國美術條目、《中國書畫鑑賞辭典》:中國岩畫條目等。參加編撰《中國美術全集》、《中國大百科全書》。

內容簡介

《北京美術史(上下)》的編寫以歷史為線索分為五編:“幽燕遺韻”、“大都氣象”、“華堂溢彩”、“帝京餘暉”和“走向現代”,以年代為序,敘述史前至遼金時期、元代、明代、清代、民國等五個階段北京美術的發展歷程,內容涵蓋了繪畫、書法、建築、雕塑、工藝美術五大門類。作者旨在調查傳世的美術遺蹟,揭開文獻記錄中塵封的美術家、美術作品和美術事跡,從而在歷史的長河中掬出一個北京美術的身影。
《北京美術史(上下)》以探索北京美術的地域特徵為學術責任。《北京美術史(上下)》寫作的難度之一在於北京長期作為國都所具有的代表性、豐富性、主流性和中心性,這使它地域美術的風貌弱化並因為強烈的示範性而傾向與國家美術史相重合。另外,複雜的國際交流、民族交流和京城與地方的交流、宮廷與民間的交流又都成為北京美術風貌變化、雜糅的催生劑,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交流特徵時強時弱,使美術的嬗變線索顯得無比複雜。北京美術暗含著一條民族交流、中外交流的線索,《北京美術史(上下)》將民族交流、國際交流的線索投射到美術創作現象中,勾勒出一個海納百川的美術境象,也是一部洋溢著民族深情、體現著中外合璧的藝術交流史。
史前至遼金時期,北京美術隨著中央政權統治的強弱時斷時續、時盛時衰,遊牧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流碰撞顯得尤為強烈。元代的北京成為政治文化中心,多民族共存、多種宗教林立,在開放的文化體系下,美術的匯聚和播散異常活躍。1421年明成祖遷都使北京又成為漢族統治下的帝都,明代紫禁城的建造是對15世紀中國建築、雕塑、繪畫、書法、工藝的潛力的最大挖掘,北京美術無論從體量上還是從風格上都渲染出皇城的典範性。明代是北京美術大格局形成的重要時代,很多在清代繁榮和光大的藝術種類和風格在明代都已露出端倪。清代的北京美術又一次經歷了民族融合的洗禮,各族、各地的巧工良藝雲集北京,和北京的本地美術相融合,經宮廷品位的篩選和改造,在北京城市美術的基礎上形成了輝煌的宮廷美術,並成為北京美術的主流。而清代後期北京美術則流於繁瑣和程式化;民國時間雖短,但變遷巨大,新文化的狂飆運動使北京成為美術界傳統與革新博弈的中心。
歷史脈絡的梳理和地域風貌的探討,揭開了北京美術時代差異的同時,也為地域間的“比較”提供了資料。探索北京美術的地域特徵也伴隨著南北地域比較、中央與地方的比較、宮廷與民間的比較乃至東方與西方的比較。作為全國版圖中的一個地域,北京的美術史的普遍性和獨特性是國家美術史寫作中的一個重要的參考坐標。

目錄

引論
第一編 幽燕遺韻——史前至遼金時期的北京美術
概述
第一章 繪畫
第一節 繪畫、管理與鑑藏
第二節 晉唐遼金墓室壁畫
第三節 碑誌線刻與木刻版畫
第二章 書法
第一節 遼金書家史跡
第二節 青銅、摩崖與陵墓碑誌銘刻書法
第三節 宗教碑、幢、塔等石刻書法
第三章 建築
第一節 房址聚落、城市宮殿及苑囿
第二節 寺觀廟宇與塔幢
第三節 陵墓建築
第四章 雕塑
第一節 小型動物雕塑及人物造像
第二節 碑碣塔幢雕刻與佛教造像
第三節 陵墓建築、裝飾雕刻與墓葬俑
第五章 工藝美術
第一節 玉石工藝
第二節 陶瓷工藝
第三節 金屬工藝
第四節 染織、漆器及其他工藝
第二編 大都氣象——元代北京美術
概述
第一章 繪畫
第一節 大都北方畫家
第二節 北上大都的南方畫家
第三節 大都本土畫家與少數民族畫家
第四節 藝匠畫師
第二章 書法
第一節 書壇盟主趙孟頫
第二節 大都帝王與南北書家
第三節 摩崖、碑碣、墓誌等石刻書法
第四節 書畫鑑藏
第三章 建築
第一節 城市宮殿、壇廟苑囿與民居建築
第二節 元大都的宗教建築
第三節 大都地區的墓葬建築
第四章 雕塑
第一節 西天梵相與其他造像
第二節 寺塔、碑碣與摩崖雕刻
第三節 建築裝飾雕刻與動物圓雕
第五章 工藝美術
第一節 染織工藝
第二節 金屬工藝
第三節 玉石工藝
第四節 陶瓷工藝
第五節 其他工藝
第三編 華堂溢彩——明代北京美術
概述
第一章 繪畫
第一節 明成祖遷都對北京畫壇的影響
第二節 北京畫壇中的明代宮廷繪畫
第三節 文人畫家在北京的藝事
第四節 北京地區的壁畫和年畫
第五節 北京與中外繪畫藝術交流
第二章 書法
第一節 供奉宮廷的台閣體
第二節 京城書家與求變書風
第三節 北京地區書論及書畫收藏
第三章 建築
第一節 城市
第二節 宮殿建築——紫禁城
第三節 壇廟建築
第四節 宗教建築
第五節 陵墓建築——十三陵
第六節 軍事防禦與橋樑等建築
第四章 雕塑
第一節 陵墓雕刻
第二節 宗教雕塑
第三節 建築裝飾、點景及生活器物雕刻
第五章 工藝美術
第一節 染織工藝
第二節 金屬工藝
第三節 漆木工藝
第四節 玉石及其他工藝
第五節 陶瓷工藝
第四編 帝京餘暉——清代北京美術
概述
第一章 繪畫
第一節 清代北京畫壇中的宮廷繪畫
第二節 北京的詞臣畫家及其創作
第三節 “揚州畫派”畫家的北京之行
第四節 清代北京壁畫與年畫
第五節 西畫東漸對清代北京地區繪畫的影響
第二章 書法
第一節 清代北京地區的書法藝術
第二節 清代北京地區的旗人書法家
第三節 北京地區的書畫收藏與藝術市場
第三章 建築
第一節 清代對北京城的繼承與建設
第二節 皇家園林建設的繁榮與全盛
第三節 宗教建築藝術
第四節 陵墓建築
第五節 王府與民居
第六節 公共建築與西洋建築
第四章 雕塑
第一節 陵墓雕刻
第二節 宗教雕塑
第三節 建築裝飾及儀衛點景雕刻
第五章 工藝美術
第一節 染織工藝
第二節 金屬工藝
第三節 玉石工藝
第四節 漆木器及竹木牙角等雕刻工藝
第五節 陶瓷、玻璃及鐘錶工藝
第五編 走向現代——民國時期的北京美術
概述
第一章 繪畫
第一節 北京畫壇的國畫發展
第二節 西畫在北京的興起
第二章 書法
第一節 尊帖尚碑的書法流風
第二節 碑帖交融的新風
第三章 建築
第一節 城市格局之變
第二節 中式建築
第三節 西洋風格的建築
第四章 工藝美術
第一節 傳統工藝美術的變革
第二節 現代藝術設計的誕生
第五章 藝術觀念與美術組織
第一節 民國時期北京的藝術觀念
第二節 美術組織
第六章 美術教育
第一節 學制沿革與新式美術教育的發展
第二節 學校美術教育
附錄
附錄一 北京美術史大事記
附錄二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三 索引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