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星期天

北京的星期天

《北京的星期天》是1956年上映的法國紀錄短片,由克里斯·馬克(Chris Marker)執導與編劇。該片是導演克利斯・馬克於1956年到中國拍攝的短片。影片講述了社會主義改造剛完成後的北京面貌,將時空濃縮到一天中,多角度地展現了共和國誕生之初首都北京的朝氣蓬勃的面貌。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堤》、《美好的五月》的

北京的星期天北京的星期天
導演克利斯・馬克於1956年到中國就拍攝拍攝短片《北京的星期天》。影片拍攝了社會主義改造剛完成後的北京面貌:街頭處處可見老式的人力車,也出現了一些腳踏車,民眾的體育健身氣氛相當濃厚,老人擊劍打太極,小伙子和小姑娘玩單槓和高低槓,小孩子們認真地做著氣象分析實驗,偶爾還能看到街頭賣藝的人,舞刀弄槍一字步,洋洋精通;亭榭樓台等古建築,中國水墨山水畫,京戲木偶戲,還有盛大的集體演出,出遊的人們閒情逸緻地泛舟湖面,無論是傳統文化還是民眾生活角度,都給導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許老北京們看到此片會發出無限的感慨,新中國的首都那個時候就是這個樣子,而我們年輕一代看了又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導演在片中許多地方都加了中文注釋,雖然有些地方用法古怪,簡繁結合,但大致意思還是知道的。特別是片尾標誌"Fin"也被翻譯成了“在”,可能是通“再見”的“再”吧。

才華橫溢的導演克里斯・馬克才華橫溢的導演克里斯・馬克

《北京的星期天》是才華橫溢的導演克里斯・馬克於1956年製作的紀錄短片。影片在20分鐘的篇幅里,將時空濃縮到一天中,多角度地展現了共和國誕生之初首都北京的朝氣蓬勃的面貌。街道上老式的人力車和馬車,天橋耍著大刀的藝人,天真活潑的孩子以及熱鬧的國慶遊行,這些鏡頭是那個年代的珍貴歷史寫照。影片的中文顧問是被譽為“新浪潮祖母”的法國著名導演阿涅斯・瓦爾達。充滿濃郁中國情調的北京傳統文化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給這兩位大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一切都反映在影片《北京的星期天》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