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法大學

北京政法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為主,兼有哲學、經濟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和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北京政法大學北京政法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為主,兼有哲學、經濟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和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的前身是 1952年成立的由北京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清華大學的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合併組建的北京政法學院,著名法學家、政治學家錢端升先生為首任院長。1983年,在中央“ 要抓緊籌辦中國政法大學,把它建成我國政法教育中心 ”的指示下,學院更名為中國政法大學鄧小平同志為大學題寫了校名。
經過五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現已擁有 2個全國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博士後流動站及 18個博士點、 45 個碩士點、17個本科專業。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有權自主設定本科專業、自主選拔錄取本科生和文體特長生。目前,學校設有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國際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商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學院、法律碩士學院、中美法學院、中德法學院、國際儒學院、體育部、科學技術教學部等18個校屬院部,有各類在校生20000餘人,教職工169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830餘人,教授、副教授510餘人,博士生導師126人,碩士生導師420餘人。法學教師所從事的教學、研究領域涵蓋了法學的所有二級學科。

校區建設

學校現有學院路和昌平兩個校區。學院路校區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薊門橋畔,昌平校區坐落在昌平區軍都山下。其中,

北京政法大學北京政法大學
昌平校區於 1985年被列為國家“ 七五 ” 重點建設工程。學校現任黨委書記是博士生導師石亞軍教授,校長是博士生導師徐顯明教授。
五十多年來,中國政法大學在中央主管部門及社會各界的大力關心支持下,以“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為校訓,以“推動中國社會政治進步和法制昌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理想,嚴謹治學,砥礪人才,在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等各個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在法學領域具有突出的整體優勢,是中國法學教育的重要基地和法學對外交流的中心。
中國政法大學是我國高素質政法人才的培養中心。五十多年來,學校共為社會各界輸送以政法專業人才為主的各類優秀畢業生 20萬餘人,其中絕大部分已成為國家公安、檢察、審判、司法行政及政府機關、經濟實體的骨幹力量和法學教學、科研的中堅。

科研成果

北京政法大學北京政法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是我國重要的法學研究中心。自建校以來,學校在許多專業領域都開創了新中國法學教育的先河,如新中國的第一個法律史專業、第一個民商法專業、第一個經濟法專業、第一個訴訟法專業、第一個比較法專業等都溯源於中國政法大學。新中國的第一批法律史學博士也在這裡誕生。五十多年來,學校的科研成果不斷套用於國家立法和司法實踐,從 1954年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起草,到《反分裂國家法》的頒布,共和國每一部重要法律的誕生和實施,無不凝聚著法大人的心血。僅從1978年復辦至今,學校就有1000餘人次參加了國家主要立法的論證和起草工作。目前,學校有訴訟法學研究院和法律史學研究院2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證據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法治政府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及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人權與人道主義法研究所和比較法研究所等校級科研機構。
中國政法大學是中國法學與世界交流的中心。改革開放以來,學校與世界 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多所大學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目前,學校有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750餘人。

獲得榮譽

五十多年來,中國政法大學為鞏固共和國的政權基礎,維護社會穩定,推動政治進步和法治昌明發揮了獨特的、不

北京政法大學北京政法大學
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我國法學教育與研究的創新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共和國建設政治文明和法治國家的社會進程中,中國政法大學具有特殊的歷史地位,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幾十年來,學校的創立和發展始終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1983年,中國政法大學創建時,中央就明確指示要“把中國政法大學建設成為全國政法教育中心,法學研究中心和法學圖書資料信息中心”;1995年和2002年,李嵐清副總理兩次親臨學校視察,對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做出高度評價,稱“中國政法大學是中國法學的最高學府”;2002年,江澤民總書記和李鵬委員長分別為學校建校50周年題詞祝賀。國務委員、原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同志,出席了50周年慶典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2005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同志、教育部部長周濟同志等領導蒞臨我校視察工作,對我校給予了充分肯定。李鐵映同志讚揚“中國政法大學是全國人大最得力的助手”。
進入 21世紀,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根據“依法治國”方略對法學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中國政法大學主動調整發展戰略,進一步明確了學校定位和辦學目標,提出“以教學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以改革創新為發展動力”的辦學理念,規劃 用 20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全面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提高學校的綜合辦學實力和全面推進學校各項事業的現代化這三大歷史任務,在建設法科強校的道路上振興中國政法大學,把學校建設成多科性、研究型、開放性,特色鮮明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建設成中國法學教育中心、法學研究中心、法學圖書資料信息中心及國家立法與決策諮詢服務中心和國際法律文化交流中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