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度假村

改革開放30年以來,北京的居民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提高,居民的休閒意識日益增強,光在北京的度假村就多達三百家,而且風景優美、設施高檔,及其方便了居民的休閒度假。

北京度假村為什麼能發展如此迅速

一.北京度假村市場的背景
1、收入水平
按照國際經驗,一個國家人均超過1000美元,旅遊需求將急劇膨脹,但主要是觀光性旅遊需求。人均達到2000美元將基本形成對休閒的多樣化需求和多樣化的選擇,人均收入達到3000美元,度假需求就會普遍產生。北京目前人均收入已經超過3500美元,休閒度假的需求已經非常現實,從消費能力上也具備了相應的經濟能力。根據《北京市統計局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北京全年實現生產總值4283.3億元,比上年增長13.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570億元,占到60%。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7.8元,實際增長11.5%,人均消費支出為12200.4元,實際增長8.6%。農民人均純收入7172元,實際增長9.2%;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886元,實際增長3.9%。2004年北京接待國內旅遊者1.2億人次,比上年增長36.8%;旅遊收入1145億元,增長62.2%。
2、汽車保有量
黃金周和周末北京市民到周邊區縣的度假過程中,自駕車是主要的出行方式,汽車保有量也就成為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2004年末全市汽車保有量187.1萬輛,比上年末增加19.4萬輛,其中轎車保有量109.6萬輛。私人汽車保有量達到129.8萬輛,比上年末增加18.2萬輛,其中轎車保有量80.3萬輛。按北京市戶籍人口計算,每100人保有私人汽車11輛。從私人汽車保有量來看,具備度假需求和度假能力的人群在出行工具上是基本沒有問題的。
3、市民出遊願望和實際出遊頻率
95%的北京市民希望到郊區旅遊、度假,近1/3的市民願意在雙休日到郊區旅遊,其中25%的市民有在外住宿的意願。 超過2/3的城市家庭每年都進行郊遊,其中30%每年郊遊3次以上。在北京市區的調查中,32.6% 的被訪者每周或經常到郊區旅遊,而在懷柔各景區所做的調查中,44%的被訪者回答經常到郊區旅遊。 截至2004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1492.7萬人,按照調查中願意出遊和實際出遊的人數比例,郊區的休閒度假市場已經是一個有相當規模的旅遊市場。
4、京郊的休閒度假供給
在北京市民有強烈出遊願望的同時,郊區各地也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不斷開發出各類旅遊活動和節慶活動,吸引市民前往旅遊。比如以“吃農家飯、住農家院、觀自然景、賞民俗情、享田園樂”為主要內容的特色民俗游,以採摘、垂釣、休閒農場、生態農業園等突出“綠色、休閒、參與、體驗”的觀光農業游,各種節慶活動,比如懷柔的板栗旅遊文化節、慕田峪金秋遊園會、金秋紅螺文化大集等,延慶的杏花節、消夏避暑節、金秋採摘節、冰雪旅遊節等,都為北京市民提供了許多精美的旅遊文化大餐。北京市有關部門先後制定了民俗旅遊村(戶)和觀光農業示範園區標準,評出30個市級觀光農業示範園、70個市級民俗旅遊村和5100多個市級民俗旅遊接待戶。目前,全市郊區已有2000多個觀光農業園區、220多個民俗旅遊村、2萬多民俗旅遊戶,各郊區的交通、餐飲、旅遊條件都大為改善。2004年,北京郊區觀光農業收入超過30億元,從事民俗旅遊和觀光農業的農民將近10萬人,接待民俗旅遊客人893.9萬人次,同比增長40.8%;郊區民俗旅遊收入達到7.57億元,同比增長23.51%;僅懷柔一區就共開放旅遊景點 26 個,累計發展民俗旅遊戶 3084 余戶,全年共接待遊客 751.8 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 7 億元。

二.市民的郊區出遊行為特徵
1、最喜歡去或旅遊次數最多的區域
在北京的8個遠郊區和2個縣中,被訪者最喜歡去或旅遊次數最多的區域情況是:選擇懷柔的人數最多,占37.4%;其餘為密雲,占20.7%,兩者之和占了總人數的一半以上;接下來依次是昌平7.8%、平谷7.1%、順義6.5%、通州5.8%、延慶4.8%、門頭溝4.2%、房山3.1%、大興2.6%。可以看出,懷柔和密雲在被訪者心目中或實際旅遊選擇中是較受青睞的,其中懷柔是最受歡迎的,而進一步對懷柔最大旅遊特色的調查中,被訪者中選擇自然生態的最多,占59.3%,選長城的18.3%,選水資源的15.1%,選宗教文化的3.3%,選重大節慶活動的1.2%,選其他的2.8%。可以看出人們多數喜歡懷柔,而喜歡懷柔的原因就是良好的自然生態。

2、旅遊目的地最具吸引力的因素

在回答最喜歡去或去次數最多的區域讓你最滿意或最吸引你的因素是什麼的問題時,37.4%的被訪者回答是景點本身的吸引力,23.1%的被訪者回答是個人偏好,21.4%的被訪者回答時間更好安排,12.3%的被訪者回答費用更便宜,5.8%的被訪者回答到外地旅遊更不方便。說明景點本身的吸引力在遊客選擇旅遊目的地方面有著最重要的影響力,其次為個人偏好和時間的適宜性,費用排在第四說明旅遊者對價格並不是最看重的,旅遊地的吸引力和個人愛好才是最重要的,人們對旅遊的態度更偏向於一種經歷的品質,一種個性的選擇,而非廉價的消遣。

3、每次郊區旅遊的平均花費

每次郊區旅遊的平均花費,300—500元的消費人數最多,占到42.2%,其次為100—300元,占26.2%,500—1000元占21.2%,1000元以上占5.8%,100元以下占4.6%。考慮到被訪者在旅遊目的地、旅行距離、旅遊時間、旅遊方式、消費能力等方面的不同,這一花費統計只能大致說明一個平均水平。

4、最佳車程
對於郊區旅遊多久的車程比較合適,回答1—2小時的人最多,占 57.2%,其次為半小時到1小時,占18.7%,2—3小時占17.1%,3小時以上占4.9%,半小時內占2.1%。人們大多接受一到兩個小時的車程,能夠離開日常居住地而又不會因長距離行程而感到疲倦或耽誤遊覽休閒。對於北京郊區旅遊來說,這是可以實現也是比較現實的。

5、最喜歡的出遊方式
在出遊方式上,選擇和朋友一起出遊的人數最多,占48.5%;選擇和家人一起出遊的其次,占42.3%;選擇單獨出遊以及和同事一起出遊的分別占4.6%和4.5%。從年齡特徵上看,年輕人更喜歡和朋友一起出遊,年長者更喜歡和家人一起出遊。從人們旅遊通常追求放鬆、娛樂的目的上看,和朋友、和家人一起出遊,能共度歡樂時光,共享天倫之樂,也應當是最主要的出遊方式。

6、選擇旅遊景點時最看重的因素
對選擇旅遊景點時最看重的因素,被訪者中57.5%的人回答自然風景,13.0%的人回答交通便利,9.4%的人回答服務態度,7.9%的人回答文化氛圍,5.2%的人回答娛樂設施,3.9%的人回答價格,3.1%的人回答接待設施。
這裡一半以上的被調查者選擇了自然風景,也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希望遠離城市喧囂,更加偏愛和渴望親近的還是郊區的自然山水;交通排在第二說明人們對出遊距離和出遊的便利性比較在意;服務態度排第三說明市民對旅遊地的旅遊從業者素質有所要求;娛樂實施的重要性比例不是很高,但隨著休閒度假人數的增加,這一項應該是越來越被看重的;價格相比來說不是重要因素,再次說明人們追求的還是旅遊品質。
另外,目前景點的接待設施、娛樂設施、服務水平都沒能成為爭取旅遊者的主要因素,一個是景區方面在這些地方應該說做得還不是特別出色,另一個從遊客角度來看在各項設施都還基本能夠接受的前提下當然還是最看重景區資源的特色,但並不能說明這些輔助設施和服務不重要,這將是各旅遊吸引地不可缺少的競爭力。
7、北京更應該開發什麼類型的旅遊項目
在問卷給出的十類旅遊項目中,允許多選,對休閒度假類項目持肯定態度的人數比例最高,達78%;接下來分別是生態環境類48.3%,文化古蹟類17.4%,探險拓展類14.0%,農業觀光類13.8%,娛樂項目類13.4%,體育競技類8.6%,節慶活動類5.5%,旅遊房地產類2.1%,會議會展類2.0%。
可見,人們對休閒度假類的旅遊項目是比較青睞的,這從上文休閒度假髮展的背景可以看出人們對它的需求的確是比較大的,特別是對郊區旅遊而言;對生態環境類項目的肯定者人數也較多,說明人們渴望回歸自然的心態;其次是文化古蹟類,說明人們渴望旅遊的文化體驗;探險拓展和娛樂項目的比例相當,這類項目對於年輕人的吸引力應是很大的;農業觀光也有需求,對於目前開展的比較紅火的民俗旅遊、生態農業觀光園區等還有很大的市場潛力。相比來說,會議會展和旅遊房地產的選擇人數較少,主要是相比其他旅遊項目對普通旅遊者的的吸引力不大,特別是旅遊房地產的發展,還為普及。

8、目前郊區旅遊發展的主要劣勢
在對目前郊區旅遊發展主要劣勢的評價中,認為管理最差的最多,占22.5%,接下來依次是旅遊接待19.2%,交通16.8%,景點品位與特色15.0%,人才匱乏14.0%,生態環境脆弱10.0%,其他2.5%。管理差通常表現為景點的秩序混亂,各種拉客宰客現象;旅遊接待差主要是在硬體設施和服務質量上的缺陷;交通主要是景點離城區的距離以及景點的可進入性;景點品位與特色主要是景點自身的開發規劃和吸引力;人才匱乏是缺少旅遊專業人士從事旅遊開發和管理工作;生態環境脆弱是旅遊發展的可持續性不足。

9、年收入對旅遊消費行為的影響
調查中發現,隨著年收入水平的增加,郊區出遊頻率在增加,而年收入15萬元以上的出遊頻率低於年收入5至15萬的人群,除去樣本數量的局限性外,也存在高端消費者更多選擇外地旅遊甚至出境游的原因。收入水平和旅遊消費水平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係,平均每次旅遊花費500元以上的比例都隨著年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在選擇旅遊景點時,相比來看低收入者對自然風景的好壞更加看重,他們的旅遊更多是觀光遊覽性的,而高收入者可能更多偏向休閒娛樂型旅遊,對自然風光的要求相對小一些。

10、教育程度對旅遊消費行為的影響
對於被訪者的教育程度,我們分為研究生及以上,本科,大專,高中及以下,調查中發現學歷水平越高,郊區出遊頻率越高,平均旅遊花費越高,對生態環境類項目的偏好也越高,呈現正相關關係。
三、北京度假村開發建議
1、旅遊項目開發類型應優先休閒度假類和生態環境類
調查中市民對休閒度假類和生態環境類旅遊項目的支持率是最高的,這是比較符合城市居民對郊區休閒度假的需求特徵的。市民在周末或黃金周到郊區出遊,最看重的就是郊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希望遠離城市喧囂,渴望綠色,渴望自然,所以依託自然山水風貌的各類景區應該努力保護好景區內自然生態環境,營造一個讓人回歸自然又享受自然的舒適氛圍。另外針對休閒度假特點,各類康體、娛樂度假村,鄉村民俗旅遊,農業觀光生態園區等,也將是容易受到市民青睞的。

2、針對遊客出行方式,加強市場宣傳和針對性服務
自駕車已經成為郊區旅遊的主要出行方式,所以對有車一族的宣傳促銷十分必要,同時,針對有車族自駕車出行的相關需要應該給與充分的了解和滿足,包括景點信息的有效獲取,為其設計最佳行車路線,保證良好的道路交通狀況,規範清晰的交通標誌牌,安全可靠的臨時停車點,足夠的停車場停車位,汽車應急維修服務等。針對市民大多願意和家人、朋友一起出遊的特點,要充分考慮到配置適合家庭氛圍、朋友聚會的各種接待、娛樂設施。同時遊客朋友之間的口碑宣傳作用會變得比較重要,為遊客提供滿意服務將有助於遊客返程後的正面宣傳,為其帶來更多潛在遊客。
旅遊信息的傳播渠道也很重要,比如在有車族比較集中的地方提供免費旅遊宣傳資料,在人流比較集中的地方設立旅遊諮詢點等,目的都是要減少遊客蒐集信息的成本,讓信息主動暴露給遊客並獲取注意。
3、為遊客創造儘可能精彩的旅遊經歷
在遊客選擇旅遊景點時最看重的還是景點自身的吸引力,其次是服務態度、文化氛圍、接待設施、娛樂設施等,價格並不是最主要的考慮因素,所以對旅遊景點來說,應該儘可能地為遊客創造一段精彩難忘的旅遊經歷,因為這才是他們最想要的,只要他們滿意,他們是願意為此付費的,所以說,在遊客非常重視自己遊覽經歷的品質時,應儘可能的為其展示景點的魅力所在,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和豐富的娛樂項目。在保證景區獨特性和吸引力的基礎上,將服務水平和硬體設施也逐步培育成景點吸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使之從一般的必要因素逐漸成為景區的魅力因素,成為幫助遊客獲取滿意旅遊經歷的一個途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