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

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

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創建於1979年,是由原北京市無線電元件技術學校 (1985年更名為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 ) 和北京市廣播電視工業學校兩所市屬中專學校合併而成。從1979年至今的二十幾年間,學校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時期:創建鞏固期(1979~1989年)、合校調整期(1989~1992年)、中轉辦學期(1992~1996年)和跨越式發展期(1996年至今)。

基本信息

簡介

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

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是市屬全日制工科類中等專業學校,培養適應本市經濟與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需要的中等專門人才。開設電子與信息技術、計算機、機電技術、經濟管理四大門類、十多個專業,2003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北京市現代化標誌性學校,同年在校生達4000餘人。1997年以來連續多年被評為首都文明單位,該校是市教委創業教育試點學校、國家級德育工程試點學校。2002年評為北京市職業教育綜合督導評估優秀學校,北京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和市級花園式單位。該校是北京市教委批准的學分制和彈性學制試點學校,即:學滿規定學分可以提前畢業,也可以工學交替、延期畢業。另外,該校還是北京市教委批准的課程體系整體改革試點學校,通過改革進一步最佳化課程與知識結構,可以更好地適應學生的發展和社會需求。

2003年教育資源調整後,該校已成為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南校區)。中職學生將享受到高等職業教育的師資與教學設備。在招收中專生的同時,還招收五年制高職生。

辦學特色

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

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舉辦職業技術教育近30年,具有較強的辦學實力,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第一、學校教學設施齊全,校園環境優美。占地面積70餘畝,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有完善的實驗和實訓室、計算機房、電化教室、多媒體教室、專業教室、語音教室,還有寬敞明亮的圖書館、閱覽室和設備先進的電子閱覽室。建有四個水泥球場和一個現代化人工草坪足球運動場。第二、師資力量雄厚,專任教師中具有高、中級職稱的占80%。教師責任心強,既教書又育人。第三、辦學思想端正,注意在高中文化課基礎上進行專業教育。部分學生經過考核可以升入高職班。第四、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嚴格、規範,有良好的校風和學風。近年來在校生的發明創造有50多項在全市、全國和國際發明競賽評比中獲獎。第五、凡被錄取的,均屬國家計畫統一招生,享受國家給予中專學生的一切待遇。學生學完全國家承認的中等專業學校畢業證書,由市人事局頒發就業報到證、具有國家幹部身份。第六、畢業生去向為本市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合資企業及各類公司等。多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在全市中等職業學校中始終保持前列。

該校是紐西蘭CPIT職教項目發展中心、英國C&G職業技能認證項目中心校,是北京市“軟體藍領”示範培訓中心,為學生的成才成長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

主要專業

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

(1)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北京市現代化標誌專業);

(2)計算機及套用專業

(3)微電子技術與器件專業;

(4)電子專用設備專業;

(5)辦公自動化設備套用專業(北京市骨幹特色專業);

(6)電子商務專業;

(7)電子技術套用(電子產品行銷)。

2005屆畢業生主要用人單位:國家郵政總局信息技術局、中國航天時代電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23所、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25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一研究所中鈔信用卡廠、中科科儀、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北京核儀器廠、北京金自天正智慧型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賽格辦公設備有限公司、巴可利亞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

發展歷程

1979-1989 創建、鞏固期

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

北京市無線電元件技術學校為了服務首都經濟建設,培養無線電元件技術緊缺人才, 1979 年2 月,北京市電子儀表局決定關閉北京宣武電容器廠成立北京市無線電元件技術學校。學校位於宣武區廣外南濱河路 7 號,開設電子機械、無線電元件兩個專 業,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 2 年。建校初期僅有 2 間教室,教學使用面積 120m2 ; 1981 年學校自籌資金建新校舍,使建築面積達到 3797m2 ;1984 年改為招收國中畢業生,學制 4 年; 985 年9 月經市政府批准,學校更名為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 1987 年學校在北京市電子儀表局和電子行業的大力支持下,擴建校舍 2140 m2 ,學校建築面積達到 6100 m2 。

北京市廣播電視工業學校

北京市廣播電視工業學校成立於1979 年5 月,隸屬北京市電子儀表工業局。學校位於宣武區前孫公園胡同 28 號,開設工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 2 年。建校初期,教學及辦公用房面積共 957 m2 ; 1985 年改招國中畢業生,學制 4 年; 1985 年對校舍進行擴建,使建築面積達到 1558 m2 。

1989-1992 合併、調整期

為了提高辦學效益和辦學規模, 1989 年 9 月市政府決定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與北京市廣播電視工業學校合署辦學, 11 月 10 日 正式宣布合併,成立了新的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 1991 年 10 月,學校被北京市經委確定為“八五”期間重點發展建設的中專學校之一,校區專業分工是:前孫公園(原北京市廣播電視工業學校校址)以“機械類專業”為中心進行建設,廣安門(原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校址)以“基礎課”和“電子類專業”為中心進行建設。

1992-1996 中轉辦學期

1992 年北京市西廂工程占用學校部分場址。為確保學校的發展,同年 5 月經市計委、經委、首規委的考察,在 高教局中專處的大力支持下,同意學校遷址建校的立項。 1992 年 9 月開始在豐臺區西羅園豐臺區教師進修學校中轉辦學。 1993 年 , 市政府同意學校在豐臺區花鄉征地 90 畝作為新校址,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新校區的總體規劃和 12800 m2 教學樓的設計。

1994 年 10 月破土動工,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學校的一期工程(含教學樓、鍋爐房、配電室、食堂)於 1995 年 12 月竣工。在中轉辦學期間,堅定不移地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狠抓領導班子建設,發揮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為實現學校中轉辦學目標提供強有力的組織、思想保證,全體教職工心繫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團結一心、克服困難。歷經三年半的中轉辦學之後,於 1996 年初搬入新校舍。

1996-至今 跨越式發展期

學校自 1996 年遷入花鄉新址後,進入了跨越式發展期。學校堅定不移地貫徹“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緊緊抓住發展的機遇,確定了“積極進取、奮力拚搏、自強不息、勇攀高峰、千方百計謀求發展”的方針,實施了“一、三、四”改革與發展工作思路,促進學校整體工作不斷前進。學校七年跨越了三大步: 1997 年通過了辦學條件合格評估與教學管理評估; 2000 年通過了辦學水平選優評估,被確定為北京市中等職業學校骨幹示範學校,跨入了省部級重點中專行列; 2003 年順利地通過了國家級重點學校的評估,成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被確定為北京市現代化標誌性學校。 2003 年 8 月,在北京電控系統教育資源整合後,成為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南校區,在舉辦中專教育的同時,還舉辦高等職業教育。目前學校設有高中後三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國中後五年一貫制高等職業教育、國中後四年制中等職業教育三種教育層次。

越式發展

學校加強基礎建設,狠抓教育教學改革,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被教育部授予國家級重點中專,並被北京市教委批准為現代化標誌學校。是北京首批校園網建設A級校、北京市職業教育綜合督導評估優秀學校、北京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北京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十五”繼續教育的依託校、“整體構建德育體系深化研究與推廣實驗”先進學校、首都綠化美化花園式單位、自1997年以來連續多年被評為首都文明單位。學校設有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機電技術類和經濟管理類等四大門類七大專業十幾個專門化及發展方向,其中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被評為北京市現代化標誌專業;辦公自動化設備套用專業被評為北京市骨幹特色專業。

學校實行多層次辦學,2003年8月在北京電控系統教育資源整合後,成為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南校區,在舉辦中專教育的同時,還舉辦高等職業教育。

學校教學設施齊全,教學設備先進。高度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近年來,我校學生科技發明成果有50多項在國內國際獲獎。學生畢業時持有多種職業技能證書,為擇業提供了多種選擇;多年來畢業生就業率都在90%以上,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並湧現出了許多企業領導和自主創業成績斐然的民營企業家。舉世矚目的“神舟”四號、五號飛船的調試、發射工作中都有我校畢業生參加。

貫徹“引進來、走出去”戰略,開展多渠道多層次辦學,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先後同美國、德國、紐西蘭、新加坡、越南等職業同行進行交流與合作。學校紐西蘭基督城理工學院合作舉辦的CPIT職教項目班運轉良好,學校是英國C&G職業技能考試和亞洲LINUX協會項目中心校、美國SUN公司SCJP認證項目試點校。學校充分利用優質教育資源,2003年8月,與新加坡特許科技學院聯合在新加坡舉辦了手機維修工程師培訓班,開創了中國職業學校在國外開展職業培訓的先例。

北京市豐臺區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第三中學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東高地第一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木樨園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第三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第二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雲崗第一中學
北京二七車輛廠中學
北京豐臺七中業餘文化補習學校
北京市陽光學校
北京市豐臺區東高地第三中學
北京鐵路職工子弟第四中學
北京鐵路分局北京鐵路職工子弟第五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六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大灰廠中學
東鐵匠營第一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王佐中學
北京市航天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第二中學
新橋外國語學校
北京市雲崗職業高中
北京北方職業技術學校
北京市中橋外國語學校
北京市太平橋中學
北京市芳星園中學
北京市洋橋學校
北京市趙登禹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三路居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郭公莊中學
北京市第十中學
北京市東鐵匠營第二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槐樹嶺學校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第一中學
北京長辛店鐵路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二中學
豐臺實驗學校
北大附屬實驗學校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
北京市豐臺第八中學
東高地第一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一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左安門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南苑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南頂中學
北京市第八中學怡海分校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
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
北京市大成學校
豐臺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昌平前鋒學校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麗澤中學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中學一覽

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第二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第三中學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中學 | 北京豐臺七中業餘文化補習學校 | 北京市第八中學怡海分校 |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一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郭公莊中學 | 北京鐵路分局北京鐵路職工子弟第五中學 | 北京鐵路職工子弟第四中學 |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 | 北京市豐臺第八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第三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二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六中學 | 北京市陽光學校 | 北京長辛店鐵路中學 |北京二七車輛廠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第二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第一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槐樹嶺學校 | 北京市豐臺區三路居中學 | 北京市太平橋中學 | 北京市中橋外國語學校 | 北京市豐臺區大灰廠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王佐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雲崗第一中學 | 北京市雲崗職業高中 | 北京市東鐵匠營第二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木樨園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南頂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南苑中學 | 北京市趙登禹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東高地第三中學 | 北京市洋橋學校 | 北京市芳星園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左安門中學 | 東鐵匠營第一中學 |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 | 東高地第一中學 |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 |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東高地第一中學 | 北京市第十中學 | 北京市航天中學 |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 | 北大附屬實驗學校 | 豐臺實驗學校 | 豐臺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 北京市豐臺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 北京市大成學校 | 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 | 北京北方職業技術學校 |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麗澤中學 | 新橋外國語學校 | 昌平前鋒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