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實驗國小

北京市第二實驗國小

北京第二實驗國小成立於1909年,1955年起使用現名。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單新文化街。學校現任校長為李烈,有6個年級,90個教學班,3700名學生。有137名正式教職員工,其中特級教師2名,中學高級教師12名,國小高級教師80名,市區學科帶頭人23名(市學科帶頭人1名,市骨幹教師4名)。大專以上學歷占總人數的93%,35歲以下青年教師占總人數的68%。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該校區該校區

1909-1920清宣統二年(1909年)9月19日,京師女子師範學堂在北京石駙馬大街成立附屬國小,定名為京師女子師範學堂附屬兩等國小堂,招收女生4個班;這就是北京第二實驗國小的前身。1911年,更名為國立北平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國小校,實行三學期制。1912年,開始兼收男生。同年夏,遷入手帕胡同34號(今18號)現址。建校以來,學校注重學生知識的增長和品德的發展並重,給學生以科學、民主、自由的啟迪,是普及近代科學的先鋒。

1921-1935年,學校開始採用分數制教學,次年,改三學期制為兩學期制。1926年,添設幼稚園兩班,採用半日制,分上下午授課;1931年,國立北平師範大學與國立北平大學第二師範院(即女師大)合併,學校也隨之易名為國立北平師範大學附屬第二國小。

1936-1944年,學校採用半日制,分上下午教學。1938年,學校改隸於女師學院。1941年,男女兩師範學院合併為師範大學,學校更名為國立北京師範大學附屬第二國小校。1942年,添設半日制二部實驗班,次年該實驗班改為全日制。1944年,學校改制為單式編制,設國小初級一至四年各3班,高級一二年各3班,幼稚園一二年3班,共24個班。此時的學校注重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在日偽殘暴、囂張的統治下,學校師生毅然頂住奴化教育的狂潮,學習中國優秀的語言文化,學校教育學生精誠團結,不做東亞病夫。

1945年,學校改隸於北平臨時大學補習班第七分班。次年,臨大補習班結束,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復員,改稱國立北平師範學院,學校更名為國立北平師範學院附屬第二國小。作為當時北平國立國小中教學設備最好的學校,她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教育。學校建有專門的自然、地理、音樂、勞作等專用教室,使學生的發展均衡而且全面。為培養學生愛讀書的好習慣,學校還建有一座專門的圖書樓,藏書達上萬冊,當時在北平可謂首屈一指。

1955至今,在走過近半個世紀的風雨歷程後,學校終於以"北京第二實驗國小"這個使用至今的校名開始了新的創業之路。

幾十年來,北京第二實驗國小一直受到黨和國家各級領導的關懷和厚愛。60年代,郭沫若先生親筆為學校題寫校名。

學校設施

三個校區里,均有多媒體教學設施,教室、辦公室能直接登入網際網路和校園網,有27個專科教室,藏書近十萬冊,有一個游泳館,一個籃球館,一個綜合館。

實驗二小的建築和設施具有極強的“連線感”,即:校園環境與傳統文化相連線,校園環境與現代信息相連線。因此,校園已經不僅僅是學生受教育的場所,而具備了強烈的教育功能。孩子們在校園中感受著、成長著;教師在校園中體驗著教育工作的快樂與幸福。這種成長、幸福必將源遠流長。

教育理念

北京市第二實驗國小北京市第二實驗國小

“雙主體育人”思路的基本內涵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體是教師,其功能是積極主導;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其功能是主動建構;只有做到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親密合作,協調互動,才能產生構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同時使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體現自身生命的價值,使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成為教師生命體和學生生命體交相輝映、融合一體、和諧發展的過程。

教育管理

“雙主體育人”,就是從管理、教育、教學和家校協同等各個方面,通過“以愛育愛”、“以學論教”全方位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為師生的健康發展營造寬鬆、和諧、充滿愛意的氛圍,讓師生在教育活動中“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北京第二實驗國小十分注重並積極實踐課堂教學改革,真正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為此,北京第二實驗國小積極開展“主體參與性教學”和“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探討”,引導學生“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經過全體教師的共同探索和不懈努力,學校業已形成了“課前參與-課中討論-課後延伸”這一極具實效的教學模式。

德育作為北京第二實驗國小落實“雙主體育人”辦學思路的核心,按照“活動前充分參與-活動中平等表現-活動後恰當評價”的教育模式,在學校各項工作中得到了實實在在地落實。

首先,學校提出“酷愛讀書、勇於探索、崇尚文明、追求健美”的校訓,教育學生要“把握今天、創造明天”,為成為祖國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打好基礎。其次,學校善於利用歷次重大事件,將其作為德育教育的良好契機。再次,學校有目的、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和文明、禮儀教育。另外,學校還提倡同學們“敢於質疑,勇於探索”,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另外,為了使學生全面發展,學校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參與各種教育活動的機會(如:“小主人文明崗”、年級班組展示窗、體育節、藝術節、讀書節、勞動日、小幹部競選、八項獎和單項傑出獎的評選等),給學生提供各種形式、不同程度的體驗機會,讓學生們在參與中創新,在參與中發展。

教學特色

北京市第二實驗國小北京市第二實驗國小

環境是教育的隱性因素,北京第二實驗國小“愛心校園”的建造正是體現環境教育、努力創立校園文化的有益嘗試。為了營造愛的氛圍,學校自籌資金,將三座教學樓和校園的各個角落整修得和諧而別致。無論是由該校教師自行設計的名為“托起明天”的“彩燭群雕”,還是那名為“愛”的雕像--老師和學生額相抵,心相連,恰都是北京第二實驗國小師生濃濃真情的寫照,強烈烘托出“愛心校園”的主題。校園內隨處可見的鮮花、綠草,繪就了校園生命的深刻底蘊,特別是校園西側的歡樂角和“小小動物園”,更為校園增添了幾多動感與靈性。正是這種溫馨愉悅、愛意濃郁的育人環境,實現了教育與環境的完美結合。孩子們在這裡學習,體驗的不僅是優良的教育,更是一種愛的薰陶,一種靈魂的淨化和精神的享受。

“雙主體育人”思路還體現在對學生的健康教育(不僅包括生理上的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家校協同等方面。為了使學生家長參與學校的教育、管理等工作,深入了解學校“雙主體育人”的辦學思想,促進學校各項工作更上一層樓,北京第二實驗國小組建了各年級家長委員會,每學期聽取家長意見,並且通過“校報”、“校長信箱”、“家長開放日”、“問卷調查”、“座談會”、“知心手冊”等形式讓廣大家長了解學校的管理和教育,同時廣泛聽取意見,接受社會、家長的監督;學校還充分利用“語音信箱”等現代信息手段,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先後組織了“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把握今天,創造未來”和“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的主題家長會,宣傳學校的辦學思想、教育改革,使家長進一步了解學校和孩子,以利於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為孩子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

取得成績

實踐證明,北京第二實驗國小近年實施的“雙主體育人”的辦學思想是成功的。請看以下的數據:全校學生語文科期末合格率為100%,數學科合格率為99.95%,畢業考試雙科合格率為100%,音樂科合格率為100%,美術科合格率為100%,體育課合格率為100%,北京第二實驗國小的學生不但參與意識強,而且在各種科學文化活動中都有上佳的表現,體現了學生良好的素質和學校成功的培養。據不完全統計,在近三年中,北京第二實驗國小學生在各種比賽中共獲區、市及全國三等獎以上的高達600多人次。曾獲新加坡國小數學奧林匹克中國北京賽區團體第一名,在全國每年一屆的國小作文競賽中,該校學生多次榮獲一、二等獎。在國際兒童毛衣設計大賽中,實驗二國小生獲獎者占全國獲獎人數的1/3;在英國華人藝術節中,北京第二實驗國小的66件學生作品獲得特別的關注與好評。在2000年“亞太經合組織”召開的教育部長會議中,由北京第二實驗國小四位同學共同創作的多媒體小故事“TINA的中國之旅”榮獲最佳作品獎,成為參賽的二十多個成員國的五十餘件作品中最為耀眼的一顆星。

學校領導

校長

李烈,女,北京第二實驗國小校長,中學高級教師,國小數學特級教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參事,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教育幹部培訓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教師教育培訓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兼職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兼職教授。北京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北京市第二實驗國小北京市第二實驗國小

榮獲全國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市有突出貢獻專家、北京市首屆十大傑

出青年、首屆首都楷模、香港柏寧頓孺子牛金球獎中“傑出獎”等榮譽稱號。

在1997年,擔任北京第二實驗國小校長,提出了“雙主體育人”的辦學思路,即“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主體,兩個主體在不同的層面,通過自育、互育,協調互動,共同發展。”;四個實施途徑:“以愛育愛” “以學論教”“以參與求體驗” “以創新求發展”,以達到“成為最好的自我”的理念。她帶領全體師生打造“教師文化”、“學生文化”、“家長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黨員文化”、“校園文化”“、課程文化”、“課堂文化”等九個學校文化;構建了一個超越制度的管理模式,為教師成長搭建了“美麗、智慧、快樂”的良好環境氛圍,這樣先進的辦學理念為中國教育改革開闢了一條新路。

2005年,出版教育部“中國當代教育家叢書”《給生命塗上愛的底色》,教育部“中國特級教師文庫”《我教國小數學》等三本個人專著,並有“雙主體育人思路探索與實踐”等多篇論文發表與獲獎。

書記

馮紅,女,北京第二實驗國小黨委書記、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

英語老師正在教研英語老師正在教研

曾獲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市優秀青年教師、市中青年骨幹教師、西城區優秀青年知識分子、區數學學科帶頭人、區“希望杯”優秀青年教師等榮譽稱號。

擔任德育副校長,曾獲全國德育管理先進個人,北京市德育先進工作者,兩次被區政府評為西城區優秀德育副校長。曾獲區科技先進工作者、科技園丁等榮譽稱號。

撰寫的《育人為本,實踐德育實效性》、《班主任多元智慧型團隊的形成》、《實施全員美育,全面提升藝術素養》等多篇論文獲全國、市區一等獎。

副校長(主管行政

趙輝,女,北京第二實驗國小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西城區思想品德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榮獲“北京市德育先進工作者”,多次被評為“西城區外事先進工作者”,西城區“九五”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區思想品德學科帶頭人。

主管行政外事接待工作,學校多次被評為“區外事先進集體”。任教育規劃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的深化研究與推廣實驗”子課題副組長。

多次參加思想品德教材和教育叢書的編寫工作,參加了由京華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讀本的編寫,多篇教育、思想品德論文獲獎。

副校長(主管教科研)

華應龍華應龍

華應龍,男,北京第二實驗國小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國小數學特級教師。首批“首都基礎教育名家”,北京教育學院兼職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中國教育電視台多次播放其教學錄像,中央電視台在“當代教育”專欄、《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等多次進行專題報導。

近30年來,致力於探索“融錯教育”,尊重、溝通、寬容、欣賞,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做中學、玩中學,使學生特別喜歡上他的“瘋狂數學”。

出版有專著《我就是數學》、《我這樣教數學》。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等20多家省級以上報刊上發表了500多篇文章,主編、參編了20多本教學用書。參加“蘇教版”和“北師大版”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編寫、審定和實驗指導工作。

學校發展

時光如白駒過隙,北京第二實驗國小已經走過了一百載春秋。而今北京第二實驗國小在摯愛著她的數以萬計兒女的美好祝願和共同建設下,愈顯生機和活力,煥發出耀眼的青春光彩。相信她必將從燦爛走向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