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匯文中學

北京市匯文中學

北京匯文中學始建於1871年,是首都百年名校。學校2005年起恢復國中部,現為包括高中部、國中部以及國際部在內的完全中學。136年的辦學實踐中,匯文形成了深厚的人文積澱和歷史傳統,培養出以彭雪楓、張克俠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以王大珩、王忠誠、林同炎等二十多位院士為代表的著名科學家。在新中國建立後歷次市級重點中學的評審中,匯文均名列其中。2001年,匯文中學成為北京市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校。

基本信息

歷史

北京市匯文中學北京市匯文中學

1888年又增設大學部,名為"匯文書院"。從1902年起,校址設在崇文門內船板胡同。1904年改名為"匯文大學堂"。1918年,匯文大學部與華北協和大學合併為燕京大學,遷到海淀區今日北京大學的校址,原校址轉給匯文國小和匯文中學。1926年03月,匯文中學有了第一任中國校長--高鳳山博士,並在1927年06月呈準教育部備案,開創了教會學校在中國備案的先例。後遵部令改名為"京師私立匯文中學"。北京解放後,1952年09月私立匯文中學由人民政府接管,成為公立學校,更名為"北京市立第二十六中學"。因建設北京火車站,1960年,校址遷至崇文區培新街6號,並在這一年被選定為北京十所重點中學之一。1989年,經北京市政府的批准,校名恢復為北京匯文中學。2001年底被市政府批准為首批高中示範校。

五大傳統

愛國重德——
愛國主義是匯文的一大優良傳統。多年來學校結合重大歷史事件、革命紀念日、重要社會活動和國家大事,經常組織多種多樣、生動活潑的愛國士義教育活動;同時,每年要接待上千人來校參觀、學習或參加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以傳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走進匯文校園,瞻仰綠蔭叢中的“革命英烈火炬紀念碑”、“三·一八為國死義唐謝二君紀念碑”、“彭雪楓將軍塑像”等;參觀校史展覽觀看匯文師生當年參加”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抗美援朝運動等珍貴的歷史照片,靜聽“五月的鮮花”(這首抗日時期在全國傳唱的著名歌曲的曲作者是愛國音樂家、匯文中學數學特級教師閏述詩)那激昂的歌聲樂曲,聆聽講述匯文眾多校友為國為民奉獻熱血、生命、智慧才能的感人事跡,都會使人充滿一種愛國的激情。主題班會活動更是經常地舉行。百餘年來,歷史形成的匯文愛國主義優良傳統正在一代代匯文學子身上不斷地得到繼承和發揚。1997年匯文中學已被確定為“北京崇文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正是這種傳統的力量,與祖國共榮恥的過程,已經將愛國情懷深深的埋在了匯文人的心中,引領著匯文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勇做棟樑。

民主求實——
西式教育背景的起源使得匯文在中國民主化的進程中更早更深入地領會到民主對於學校發展的重要性。在匯文的發展史中,民主始終是貫穿匯文各項工作的主線之一。在匯文,學校的各項制度為領導、教師和學生創造了充分發揮權利的空間,儘可能地參與學校各項工作的決策一直是匯文人秉承的優良傳統。如匯文50年代的天文小組全國剛剛解放,百廢待興,在黨的“向科學進軍”的號召下,匯文成立了天文小組,都是由同學們自發組織的,當時學校從校長、教導主任到所有教師,都特別積極熱情地扶持小組的活動。天文小組活動有聲有色,由原來的三十人發展到百餘人,雖然組裡成員來自不同的年級,但仍然堅持“能者為師”互相學習。作為一個集體,天文小組壽命多年不衰,成為當時國內有名的課外科技活動小組。這和匯文一直秉承民主求實的優良傳統是分不開的。

尊師愛校——
尊師愛校是匯文中學的又一優良傳統,它使這所百年名校顯示出了極強的凝聚力。尊師愛校現已成為匯文每一位在校學生的行為準則之一,其表現已溶入於點點滴滴,在匯文隨時處處可見;而畢業的校友更是時時不忘回報母校,老校友美籍華人、著名的預應力物理學家林同炎、香港中策集團董事長著名的企業家黃鴻年主動捐助母校的建設與發展就是極生動的一例。五年次的匯文校慶活動日,數千校友返校同慶盡抒尊師愛校拳拳之情,更是極其令人感奮。“今日我為匯文而自豪,明日匯文為我而驕傲”這久已成為匯文學子共同的心聲。

嚴謹治學——
匯文辦學一貫講求務真求實,治校、治教、治學崇尚尊重科學、嚴謹不苟,主張學相長、學以致用。於是,久而便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匯文中學教育教學管理有一整套的規章制度和管理工作程式及要求,選聘教師、考核工作極為嚴格。學校重視教育科研,經常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研討活動,注意總結、宣傳、推廣優秀教師的經驗成果;重視教師的師德建設和業務進修學習,以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能力和水平。學校在各個歷史時期可謂名師選出,解放以前的名師,如於一峰張佩瑚李戲魚高慶恩閆宅仁、董壽彭、崔文治等;解放以後的名師,如閆述詩(數學特級教師)、高文會(化學特級教師)、裴新生(地理特級教師)、楊鵬聲(體育特級教師)、胡云琬(政治特級教師)、鄭孫平(化學特級教師)等便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在這些學博業精、德高望重的名師的影響帶動下,匯文的中青年教師骨幹不斷大批地湧現,多年來學校一直保持整體師資隊伍的高水平,這正是匯文長年獲取教育教學高質量的重要保證。

融匯發展——
融匯中西文化之精華謂之匯文,博採眾多文化之長,匯聚一切有利於推動匯文發展的力量創造性地為我所用,隨著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我們始終追求著穩健的發展,追求著匯文與社會共同的發展,使匯文的發展成為融匯式的發展。如:著名的教育家、國學大師古典文獻學家書法家、文物鑑定家啟功先生,幼承家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隨著多年的教學實踐,對古典文學、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歷史學、文獻學、版本目錄學、宗教學,也都有廣泛的涉獵與研究。啟功先生學問博大精深,常自戲為“雜貨鋪”,實則是博學多聞,而且打通各學科的界限,成為一名通學博儒。正是這種博採眾多文化之長為我所用的“融匯”的力量,承於古,創與今,造就了匯文歷史上一批又一批匯文人的傳奇。

圖書館簡介

目前學校圖書館有教師資料室(面積157平方米,坐位22個),2007年教師資料室訂閱雜誌147種,報紙24種。各學科音像資料等近200盤。工具書近1000冊,教學參考書近5000冊,備有全校各年級的課本及教參,本校歷年的期中、期末試題,還有傳世藏書、萬有文庫等大型權威性系列圖書,供全校教職工及學生共享。全天對全校教職工開放與借閱。
學生閱覽室(面積435平方米,坐位148個),訂閱雜誌85種,報紙13種,並配有各類圖書。學生自習室(面積440平方米,座位260個)。我校學生閱覽室是目前北京市各級各類學校中比較新型的閱覽室,占地420平方米,配備書架、書桌和圖書防盜系統,完全是開架閱覽。有1萬5000餘冊各類圖書,近100種雜誌與報紙可供師生使用。
地下書庫(面積365平方米),圖書館現有各類藏書共12萬餘冊,自動手搖書架3組,內有按中圖法分類的22大類圖書,並有部分古籍線裝書、古書珍藏本,還有較齊全的教育教學類報刊雜誌。整個書庫可存放圖書近30萬冊。

北京市匯文中學 北京市匯文中學 北京市匯文中學

辦學理念

學校辦學理念是“以人為本,重在發展”,強調學校教育要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需要,學校教育要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在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基礎上,匯文中學致力於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國際視野,具備融匯整合能力的國家棟樑之材

師資隊伍

北京市匯文中學校長
學校擁有一支具備較高學歷層次、敬業精神和學術水平的教師隊伍,把教會學生做人放在第一位,以“打好基礎,培養能力,發展特長”為教學工作方針,歷年學科競賽獲獎人數,升入清華、北大人數和高考重點率均名列北京市前列。各項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形成了“全面發展,學有特長,寬鬆開放育人”的辦學特色。

對外交流

北京匯文中學站在教育面向世界的高度,積極推動中西文化交融,擴大對外交流合作,是基礎教育界最早的對外交流視窗學校之一,是聯合國教科文俱樂部在中國的第一個基層單位,學校與法國德國丹麥、瑞典、韓國、日本、美國,以及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十餘所學校建立友好交流關係,每年有數百名師生參加互訪活動。
學校也是北京市首批可招收外籍學生學校之一,從1994年成立北京匯文語言文化學校至今,陸續接待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長期、短期學習者四千餘人,目前在讀外籍學生有二百多人,國際部高考成績長期穩居我國基礎教育對外辦學領域第一名。

教學設施

匯文中學中國部設有初高中5個年級(國中部2005年起招生,現有初一、初二兩個年級)共40個教學班。學校硬體完善,水平一流。校園面積53128平方米,建築面積58127.69平方米,體育場面積21123平方米,體育館使用面積8766.92平方米。是內四城區中占地面積最大的中學。學校現有各種專用教室29個,普通教室62個,專用教室13個,實驗室14個。學校圖書館(室)藏書總量12萬冊,各類報紙37種,各種雜誌232種。2006年,學校獲北京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北京市基礎教育研究先進學校、北京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北京是綠化美化先進單位等榮譽。

所獲榮譽

北京市匯文中學北京市匯文中學
從“八五”以來,匯文中學的幹部和教師積極參加國家、市、區各級科研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匯文中學學生在全國、市、區各級各類競賽中每年都有上百人次獲獎,全面展示了匯文人的素質與風采。
匯文中學百餘年的歷史,是與國家和民族命運緊密相連的奮爭史愛國史育人史。在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蓬勃發展之時,匯文中學全體師生在社會各界的傾力支持下,正在以更加飽滿的精神和昂揚的鬥志,與時俱進,為將匯文打造成為全國著名教育品牌而努力。

北京市崇文區重點中學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