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副中心

北京副中心

北京市原“兩軸、兩帶、多中心”空間戰略需要細化和微調,形成“一主一副多中心”的空間戰略新格局。發改委昨天透露,《“十一五”期間北京市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實施研究課題報告》已出爐。不過,負責課題研究的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稱,課題成果僅供市政府決策參考。“兩軸”會使中心城區更堵負責該課題的中國社科院專家認為,沿“兩軸”擴展,聚焦點還在中心城區,既不符合國際大都市擴展的經驗,也會造成中心城區更大的交通擁堵,應該“虛化”兩軸。“兩帶”的劃分也需細化。課題組建議將“兩軸、兩帶、多中心”空間戰略微調為“一核、兩帶、多中心”空間戰略,並且應該進一步把該戰略放在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間戰略框架下,形成“一主一副多中心”的新格局。

基本信息

簡介

北京市發改委建議將通州建成北京副中心。建議將北京“兩軸、兩帶、多中心”空間戰略微調為“一核、兩帶、多中
北京副中心北京副中心
心”空間戰略,並且應該進一步把該戰略放在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間戰略框架下,形成“一主一副多中心”的新格局。 建通州副中心以緩解壓力課題報告還建議建設“副中心”緩解“主中心”壓力。“副中心”指通州新城。按照報告的說法,“多中心”指其他城市職能中心,主要指新城。如昌平、房山、石景山—門頭溝以教育文化產業為特色,以體現與生態發展帶的有機銜接;順義、大興、亦莊以現代製造業為特色,承擔北京大都市製造業發展的職能;平谷、懷柔、密雲、延慶重點發展與生態保護和旅遊業相關的產業,適度擴大城市人口規模。

緩解壓力

調整機關

遷出市直機關課題組專家建議,北京市直機關可以在舉辦完2008年奧運會後遷出舊城區,新址有兩個方案:其一是通州新城,其二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地亦莊的西部、大興區瀛海鎮的東部、南四環和南五環之間的地域。

調整車站

調整車站布局重新調整鐵路車站的職能和布局:將中心城區內部已有的西站、北京北站、北京站、北京南站、廣安門站、北京東站調整為主要面向本市人口服務的軌道交通車站,在中心城區外圍建設新的北京火車站。建議選址在通州新城。

調整機場

建設第二機場分解首都機場的職能,2008年奧運會後將國際職能保留下來,將國內職能分離到首都第二機場(建議選址廊坊),實現京津冀地區共用機場的目的。

調整醫院

鼓勵遷出醫院鼓勵那些主要面向全國患者服務的醫院,比如同仁醫院、協和醫院、北京醫院、阜外醫院、積水潭醫院等搬遷到郊區規劃的新城發展,中心城區只保留為本市人口服務的門診業務。

用地人口

未來15年的遠景空間發展格局:主中心要保持500平方公里左右的城市建設用地、550萬人左右的城市人口規模;通州副中心達到110平方公里左右的城市建設用地、110萬左右的城市人口規模。 順義、亦莊新城各要保持約70-90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設用地;昌平、房山、大興、石景山—門頭溝新城則各要保持約60平方公里;平谷、懷柔、密雲、延慶新城各約15-35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設用地保持1萬城市人口規模,最終形成“一主一副多中心”交相輝映的空間發展新格局。

建設情況

背景

副中心副中心

出北京天安門,沿長安街,一路向東20公里,一股前所未有的建設激情正在通州古運河沿岸蔓延開來。 站在通州運河東關大橋上放眼望去:西岸,沿新華東街北側直到銀地大廈兩公里多的範圍內,除兩家醫院兩家商場外,均已拆遷完畢,機器轟鳴,塵煙四起;東岸,高架吊車隨處可見,高層建築一字排開——一座新城初見端倪。 這是北京市通州區2010年9月一天的場景之一,幾年之後,以通州運河沿岸為核心,一座嶄新的城市即將崛起。兩個月前,前來通州考察的國務院相關工作組,將通州的未來發展定位為北京的副中心。通州區政府的官員對本報說:“這意味著,今後凡是北京市中心城區能做的,通州都能做。” 通州崛起的雄心不止於此,通州還希望自己能夠獲得國家層面更大的扶持力度,成為像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那樣的國家級綜合實驗區
2010年8月19日,通州區政府召集國家發改委巨觀院等相關部門和機構召開通州發展的研討會。新上任不久的區長岳鵬在會上直白地表示,召開專家論證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意義,“如果能像浦東、天津濱海新區,包括重慶兩江新區那樣,上升到國家戰略概念,會建設得更快、更好,得到的支持和優惠會更多一些。”
通州能否成為下一個國家級的新區尚不明確。但是,新通州的建設已經開始。據透露,北京市政府將於近期,正式批覆醞釀了數年之久的通州新城規劃方案。 通州,這個距離北京市核心區最近的衛星城,在面臨北京市CBD東擴、金融街西延等一系列變遷的形勢下,開始了前途未卜的國際化新城建設之路。

破土

通州新城將隨著今年10月第一批建設項目的破土動工正式啟程。 運河東岸不遠有一座城市規劃展示廳,它有一個大氣的名字:“北京新城規劃展示廳”,一個個沙盤一幅幅藍圖陳列其中。中央商務區、運河時代廣場、國際居住區、濱河國際文娛走廊、SOHO創意城——每一處規劃都躊躇滿志,奪人眼球,展廳的保全告訴記者,每周來這裡參觀的中外大型企業絡繹不絕。 通胡大路旁一個面積約三個足球場大的工地正在緊張施工,施工人員告訴記者,該住宅工地半年前動土,預計兩年後完工。更遠處已有多座高層拔地而起,高架吊車穿梭其中。規劃的通州新城中將會有兩條捷運M6和S6線交叉穿城而過。記者在朝陽北路看到M6一期工程已經開始動工。 通州區區委書記王雲峰說,新城將主要圍繞通州區內運河核心區開始建設。前期11個地塊已經基本準備好,等新城規劃獲批後即將開始全面招標建設。今年5月份已經基本完成了1萬餘戶村民居民的搬遷,7月份土地已經入市,10月份現代化國際新城第一批建設項目就要破土動工,同時多渠道籌集資金,上半年共實現融資95億元,為新城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 涉及拆遷的住戶均要自行解決過渡時期的安置問題,通州區政府補貼額度根據具體情況有所不同,分別有每月1500元、1800元以及2000元的房租補貼,越早搬遷的住戶雖補貼越低,但卻可以越早挑選新房。 通州居民趙淑琴原住通州三中附近,今年4月配合政府拆遷工作搬至趙登禹大街附近,家中四口人每月房租2300元,政府補貼1500元,遠不夠支出,她告訴記者,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兩年後能拿到1:1.6置換面積的回遷房。 伴隨新城施工的是房價的一路飆升。記者在通胡大路上的幾家房產中介看到,附近幾個小區的房價每平米均在1.5萬左右,中介工作人員表示,今年年初,通州一些地方的房價一度直逼每平米2萬元,在一年時間內漲了三次。

定位

在北京市的整體規劃中,要建設通州、亦莊、順義三個新城。與亦莊和順義明顯的功能定位不同,通州一直沒有找到明確的方向。 在2005年的北京市總體規劃中,北京曾將通州確定為 “中心城行政辦公、金融貿易等職能的補充配套區”。但在今年的規劃中對通州新城的定位,已經沒有了5年前流傳的“北京新政務中心”之說。通州區政府的一位官員亦對本報記者明確表示,“這個提法現在已經不能再提了,將北京很多政府機關搬遷到通州來的想法,是沒有的”。 目前,對通州的定位是北京的“副中心”、“現代化國際新城”。王雲峰說,通州將通過10年的努力,在1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設起一個現代化的國際性城市。通州新城的建設需要至少超過1萬億的投資。 通州新城最先啟動的是運河核心區,按照規劃,這裡將很快被建起商務高樓、購物中心、文化創意產業的集中地。按照王雲峰的說法,通州運河核心區的建設目標是,文化、金融和辦公的現代化區域。 按照目前確定的規劃,迤邐向南,穿城而過的京杭大運河若干年後將串起155平方公里、人口百萬的通州新城。 王雲峰解釋通州作為“北京副中心”的概念:“通州新城將會是北京核心區現有功能的提升,同時補充目前核心區沒有的功能;圍繞文化產業打造現代服務業;此外,還要面向環渤海選擇發展自己的產業。通州將是北京向環渤海輻射的中心。” 北京市政府顧問、北京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趙弘說,通州定位為國際化新城,其建設應該旨在解決北京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和問題。北京“單中心”的格局嚴重約束城市的發展,造成市中心嚴重擁堵,生活成本快速提升,對北京的持續發展構成挑戰,通州新城的建設有助於解決這一矛盾和問題。它要分散一些北京市的城市功能以疏散壓力,包括商務功能、行政辦公功能和居住功能等。

桎梏

2010年8月19日,通州區政府為建設“現代化國際新城”而舉辦了一次論壇。地產、金融、醫藥、綠環等行業的企業到會聆聽通州區政府的規劃和招商引資計畫,但是一些企業人士表示,通州新城定位還不明確,不知道歡迎什麼樣的產業,也不知道具體有哪些優惠的政策措施。眼下的通州,對於這些企業來說,還只是一個具備投資機會的地方。
通州區政府的官員說:“現在已經有很多知名企業決定要在通州落戶。但確實其中明顯具有國際化色彩的企業並不多見。這可能需要一個過程。” 對於通州來說,這將是一個尷尬的過程,已經被放在“副中心”位置上的新通州,還未開始招商,便已經面臨著金融街西延和CBD東擴兩方面的競爭壓力。通州要發展金融和辦公的現代化產業並不具備明顯的優勢。
在北京市對通州提出 “副中心”的定位的同時,北京市核心區的擴張也在加速。北京市已經決定,將位於西城區金融街的金融核心區西延,由原規劃的1.18平方公里拓展至2.59平方公里;同時,最接近通州的北京CBD區塊也正式啟動東擴計畫,在未來幾年內,CBD將在現有的面積上,擴張一倍。
不過,在趙弘看來,通州也有其優勢。CBD是單一的商用辦公功能,而面積廣闊的通州新城是一座完整的城市,它所扮演的是一種綜合性、具有複合型功能的城市角色。同時,加上其臨近河北、天津的地理位置,通州理所應當將在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趙弘說,通州需要幫助北京實現世界性大城市的目標,因此需要更高地要求自己,增加一些北京市現有條件不能滿足的更高更新的城市功能,在建設目標上,應當做到水平更高,理念更新。
這意味著,在北京市的規劃中,通州並不像亦莊和順義那樣,被打造成功能簡單的產業集中地,而是更多的被當作一個城市來發展。
近幾年來,北京一步步朝著自己的國際一流大城市的夢想邁進。但其核心城區的大規模發展所帶來的輻射效應與上海對崑山等周邊城市形成的強大推動力相比,亦有明顯差距。如今,北京市將輻射的重點放在了通州,醞釀了多年的通州新城終於動工,政府官員對其信心滿滿。
通州區政府希望通州新城能夠像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那樣,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通州區區長岳鵬說,“這是我們的期盼。”但這個期盼,如同通州新城的未來,充滿了諸多未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