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鳳嶺

包鳳嶺

包鳳嶺,男,中學高級教師,玉田一中副校長,2004年全國優秀教師,縣政協委員。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991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學院,被分配到玉田一中任教,十八年來,他不斷追求,努力探索,在高中歷史教學和班主任、年級主任、副校長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績。三次獲得縣政府“嘉獎”,三次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優秀教師”稱號,三次榮立“三等功”。2000年又被授予“唐山市優秀教師”稱號。2001年榮獲了“第四屆唐山市百名優秀青年”稱號,縣電視台作了《教育戰線孺子牛》的專訪報導。2002年被聘為唐山市教研室第一屆中心教研組成員。1997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02年被縣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4年開始任副校長,主抓教育教學工作,同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和縣“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3年開始至今被聘為唐山市中級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2006年被縣委評為人才工作先進個人,同年被聘請為全國中學教育科研聯合體理事,並承擔國家級“十一五”課題,負責《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革》課題的研究領導工作。2006年、2007年兩篇教學管理論文獲得國家級獎勵。2007年當選縣政協委員,同年被評為反映社情民意先進個人。

從2000年開始,他除班主任工作外,還開始負責年級工作,擔任年級主任,工作中求真務實謀管理,開拓創新劃發展。制定多項制度,使玉田一中學生管理工作走向了規範化、科學化,2001、2004年高考本科上段數名列唐山十縣一中第二,學校獲得“2001、2004年唐山市高考強校”稱號。2001年和2004年由於工作成績突出,包鳳嶺同志分別榮獲了“第四屆唐山市百名優秀青年”稱號和“全國優秀教師”稱號,縣電視台作了《教育戰線孺子牛》的專訪報導。

任教學副校長以來,大力推進高三教研教改工作,在他的管理下,高三逐漸形成了系統成熟的複習方法。針對高考改革步伐的加快,為了進一步提高高考複習的效率,他提出並落實了複習新思路—“一中三化”,解決了二輪複習課堂教學效率問題。“一中”指中心複習法,“三化”指課堂教學中每個問題或題目的複習要“簡單問題複雜化,複雜問題簡單化,已會問題規範化”。此外,針對複習的各個環節的關鍵,他先後提出的“三讓四學會學習法”、“135課堂複習模式”、“6+1”周複習模式、“352”組題模式、強化訓練“五重”模式、“研整編三訓練”模式等,教師認可,可行性強,在高三複習中均起到了好的效果,教學管理經驗逐漸形成特色,2006年《關於高效率教學的思考》一文被中國科協教育專家委員會評為一等獎。2008年教學管理經驗在國家核心期刊《教學與管理》上發表《談高考百天備考複習》論文。

文化建設思路

造特色校園文化,提升校園文化品位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係、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範的行為準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推進作用。

作為一所區片高中,倉中雖然地處偏僻,卻歷來重視打造高雅的校園文化,一直走在全縣學校的前列。

按照縣局精神,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立足於原有校園文化基礎,不斷最佳化校園環境氛圍,探索學校發展理念,成立各種社團,深入開展各種文體活動,力求使校園文化進一步深化。

一、加強學校環境建設,營造良好文化氛圍。

在加強學校綠化、美化的基礎上,我校對學校樓道、文化廣場、教師辦公室等處的展牌、櫥窗等進行了更換、充實和完善。對文化廣場櫥窗,我們按照“各班承包,學生動手,展示才華”的原則,每班負責一塊櫥窗,學校規定主題,學生查找資料,動手製作,德育處定期評比。同時,我們開設班級文化牆,將班級目標、活動、表彰等展示出來,凸顯班級風采。這些舉措,既節約了學校資金,又鍛鍊了學生動手動腦能力。我校將近幾年的教研、德育、文體等各種校園活動製作成30餘塊展板,擺放在教學樓門廳中,成為展示校園活動的視窗。另外,我校先後將校園食堂北面及教師公寓南側廢棄地進行平整,開辦了葡萄園、開心農場等等,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勞動時間場地。

二、加強學校理念的探索,打造制度文化。

通過分析倉中實際,結合學校發展,解放思想,開拓思路,我校制訂了《林南倉中學行動綱領》,作為學校辦學綱領性檔案,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性檔案。

在《行動綱領》里我校逐步發展完善了校園文化價值體系,提出了以下理念:行動指南:“讓賞識與成功同行!;辦學思想:以人為本促發展,民主治校育和諧,特色鮮明創品牌;核心理念:師生共同發展,張揚生命個性,打造激情校園;發展策略:文化+特長,突出“質量立校”方略;工作理念:服務意識、發展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品牌意識。

這些核心理念的提出,決定了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助推力量。

三、以促進學生成人成才為目的,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在“師生共同發展,張揚生命個性,打造激情校園”的核心理念指導下,以培養“心懷夢想,善於學習,充滿自信,身心健康”的具有可持續發展素質的成功者為目標,遵循學生身心成長規律,致力為學生打造更多陶冶情操、展示才華,愉悅身心、健康成長的舞台。

一是加強德育基地建設。學校開心農場等六處德育及社會實踐基地,極大支撐了我校學生活動的開展。

二是建立和完善各種學生社團。學校通過推薦、選舉、公示的方式成立了學生自治性組織--學生會,同時建立了舞蹈、書畫等各種學生社團,促進了學生全面成長。

三是德育與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多彩,已形成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校先後組織了江浩故居、盤山烈士陵園等處的愛國主義教育之旅;走進社區,美化環境的社會實踐活動;走進光榮院關愛老人學雷鋒活動,學校開心農場種植勞動,紀念建黨90周年紅歌比賽,參觀建黨90周年書畫筆會等。我校是全市首家在盤山舉行軍訓的學校,高一新生在風景秀麗的盤山軍訓基地練習佇列、整理內務,拜謁盤陵,遊覽盤山,經受了全方位的教育,增強了國防觀念,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是學校文體活動蓬勃開展。在每年召開兩次運動會的同時,學校經常組織班級籃球賽、桌球賽、拔河比賽等體育活動,舉辦體育藝術節,啟動教師健身計畫,組織教師排球友誼賽、跳繩運球等職工健身活動。“打造激情校園”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成為一種行動。

四、加強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為著力打造“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研究創新,團結合作”的具有專業氣質的教師隊伍,我校積極採取多種措施,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一是建立名師辦公室。負責學校名師業務管理,選拔名師後備力量,名師培養,名師校內管理,名師外出學習和講座聯繫,邀請全國名師和推出我校名師,利用媒體宣傳名師、徵集名師建言獻策等內容。在名師辦公室領導下,成立了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會,組織到樂亭一中、遵化新店子、寶坻育英中學、薊縣下倉中學等處學習觀摩,開闊教師眼界,促進教師成長。先後邀請中國曲連坤、吳效峰、周士龍、魯增賢、邵英等專家、學者到我校做專題報告,傳授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與專家的接觸中,廣大教師學到了先進的理念,有效的方法,提高了業務水平。

二是大力加強特色教研組建設,以局部帶整體,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根據“兩優(英語、物理教研組)一特(體育特長教研組)帶全體”的策略,唐山師範學院外籍教師Gramham來我校進行參觀指導,邁出了建設英語特色教研組可喜的第一步。隨後,我校與唐山師院達成協定,進行教學合作,外籍教師Gramham每周四都來到我校,深入英語教研組、走進英語課課堂,同我校外語教師一起進行教育教學。9月20日,我校還聘請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國際聯合會理事、中國教育學顧問、百所大學國際素質推廣形象大使周光耀老師為全體英語教師、全校學生做英語演講報告會,並與我校英語教師進行了學術交流,傳授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經驗。年來的實踐,我校外語教師的教學方法有了明顯的改進,口語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中呂愛玉老師在唐山市教師素質大賽中獲一等獎。

三是啟動PBL教學模式改革,積極推進小組教學。開展“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有效推進PBL教學模式改革,這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實踐平台。2010年底,我校召開PBL教學模式改革動員會,隨後,學校多次召開教改推進會,逐步總結並推行了1333課堂模式(即課堂教學要突出1箇中心,3個問題,3個小組,3個陳述的學生)。前,小組教學已成為我校課堂教學的主要模式,課堂氣氛活躍,教師教學的主導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以良好結合,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在教改中,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得到提升,湧現出張兆強、呂愛玉、張靜、李俊驥等一大批教改先鋒。

四是教師專業發展部落格成為教師交流展示的良好平台。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媒體的支持,部落格作為信息化時代的產物,具有信息傳達速度快,便於瀏覽等特點,我校利用任課教師人手一台微機、班班多媒體的現代化技術手段的優勢,自2010年11月起建立“林南倉中學教師專業發展部落格圈”,每位教師都建立網易部落格,作為教師交流、反思、展示的平台。校園網主頁有教師部落格的明細,點擊教師的姓名便可進入教師的個性化部落格。前學校部落格圈總訪問量24561次,教師部落格總訪問量累計達30餘萬人次,教師累計發表部落格文章1.5萬餘篇,其中教研教改文章就達到3000篇。通過部落格,我們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博友,促進了教師思想和業務交流,擴大了學校的影響。我校的教師專業發展部落格,得到了上級的肯定,作為樣板,已由縣教育局在全縣教育系統推廣。2012年1月1日,我們將組織“倉中部落格建立1周年暨全國教育名博研討會”,邀請各地對教師專業發展有獨到見解的專家、學者、同行來校傳授經驗,進一步推進我校的教師部落格建設。“經驗+反思=成長”,教師部落格的建立,不僅提高了教師教學工作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還可以使教師在實踐中獲得理性的升華和情感的愉悅,從而實現自身專業化的不斷發展。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更是一種沒有止境的工作。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校將繼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使我校校園文化建設再創新佳績,再上新台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