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之打龍袍

包青天之打龍袍

根據中國古典名著《三俠五義》里經典故事“狸貓換太子”改編的電視劇。《包青天之打龍袍》講的是南俠展昭俠肝義膽名震江湖,江湖宵小聞名喪膽,黎民百姓卻敬佩仰慕;開封府府尹包拯為官清正,展昭仗義投身官府協助辦案。仁宗皇帝賜封御前四品帶刀護衛又封御貓稱號。陷空島五鼠不服,錦毛鼠白玉堂進宮盜去仁宗貼身玉佩挑戰展昭,展昭獨闖陷空島以武功氣度懾服五鼠認罪投案。仁宗特準將功贖罪協助包拯追查懸宕二十餘年之宮闈奇案——狸貓換太子。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第一單元《打龍袍》(共13集)
眾人協力之下方將仁宗親生母親李妃冤屈洗刷,劉太后與總管太監郭槐俯首認罪後,仁宗親迎李妃進宮。誰知李妃卻要包拯治仁宗不孝之罪,然而自古以來卻從無以臣審君之理,包拯機智以打龍袍替代打君,方才母子團圓。自此李太后入主內宮,展昭繼續協助包拯辦案。

分集劇情

包青天之打龍袍包青天之打龍袍
第1集

北宋仁宗年間陳州饑荒,安樂侯龐昱奉旨賑災卻私吞賑銀剋扣賑糧,導致哀鴻遍野民怨沸騰。開封府尹包拯奉旨督賑,讓展昭前往安樂侯府將龐昱帶回府問話,龐昱以皇氏身份告誡包拯無權辦他,然而那包拯乃是鐵面無私的清官,在請出皇上聖旨之後,龐昱才感害怕,在查明罪證後將龐昱以御賜龍頭鍘處決,隨即放糧賑災民困頓解。斬龐昱雖是大快人心,可因此為日後增添了不少的後患。在交待完賑災之事後,包拯生怕皇上必系災情而急於回京向皇上復命。皇上雖不是劉後所生,但善盡人子之道,劉後也因有如此的皇帝而感到十分欣慰。仁宗想起兒時曾經有位娘娘教導他以仁孝治天下,並送他的一塊玉佩留作紀念,八王爺得知此事後,要求兒時的仁宗在登機前切不可將此玉佩讓第三個人看到。此時陷空島五鼠之一錦毛鼠白玉堂因不滿御前四品帶刀護衛展昭受皇上御貓封號,便夜闖禁宮盜走皇上身邊的玉佩並留下一封書信,書信內容顯然是針對展昭而來。仁宗震怒命王丞相急召包拯回京查辦,展昭因自知此事因他而起,便向包拯自請,以江湖規矩解決,便獨闖陷空島追佩擒賊,包拯一行則返回京城。五鼠雖身在江湖卻饒有義名並無大惡,白玉堂盜佩留書之舉,雖是向展昭示威,但驚動官府眾人不敢認同,生怕惹上官緋,但鑒於兄弟五人義結金蘭同聲一氣而不得不極力相挺,共同進退。
第2集
展昭至陷空首遇翻江鼠蔣平,蔣平水性奇佳於湖中將船弄沉,展昭臨危不亂安然登岸蔣平暗暗佩服。五鼠之首鑽天鼠盧方告誡眾人不得傷人性命只能點到為止,二遇穿山鼠徐慶,此人天生神力,展昭從容應對也順利過關。包拯等人行經草橋鎮夜宿天齊廟,因展昭已前去陷空島,在展昭追回玉佩前回不回京並無差異,便決定次日於廟中放告,讓百姓可以有冤可伸,此間接獲一名瞎婆遣義子張義前來伸寃,並指名要包拯前往寒窯聽狀包拯欲查民怨親赴問詢,誰知瞎婆語出驚人竟以皇室自居包拯大為震驚。瞎婆敘述當年往事,包拯並不敢信以為真,直到瞎婆出示先皇御賜金丸為證,指金丸普天下只有二枚,另一枚則在當今太后劉後手中,此時包拯才方知眼前此人確是先帝真宗寵妃昔日玉宸宮的李貴妃。只是李妃當年被真宗賜死於冷宮,如今又怎會出現在市井之中?包拯追問之下竟問出一段駭人聽聞的宮闈秘辛。經回憶三十年前金華宮劉妃與玉宸宮李妃情同姐妹且同時受孕,真宗允諾誰若生下龍子為先,便立為太子,母以子貴,即封為皇后。包拯深信不疑,當即向李妃請安,李妃終感欣慰。與此同時,展昭正在向下一關前行,盧方要求徹地鼠韓彰在與展昭比試時不得使用火藥地雷,傷及性命,然而白玉堂卻在私下與韓彰商量欲設下火藥地雷之陣,誓將展昭置於死地。
第3集
包拯震撼至極假稱李妃為多年失散的遠親帶回開封,安頓妥當,並以老夫人相稱,更要求張龍趙虎親自帶人守在廂房門口確保老夫人安全。李妃向包拯擔言,當年李妃果然先行產下一子,劉妃為爭後位教唆太監郭槐勾結產婆,以剝去皮毛狸貓換去嬰兒謊稱李妃產下怪物,並命承御宮女寇珠將嬰兒帶出城掐死掩埋。寇珠不忍將嬰兒交首領太監陳琳,決定夾帶出宮交予八王爺,八王爺則謊稱是自己所生,將皇子留在府中撫養長大。李妃被打入冷宮後,劉妃雖隨即產子封后,不料太子卻六歲時得病身亡,真宗由諸皇子中擇人入主東宮,八王爺藉機將當時年僅七歲的仁宗送回宮中得以繼任皇位。劉後為除後患誣陷李妃致真宗賜死,陳琳與冷宮總管秦鳯、太監余忠拚死將李妃救出,由余忠假扮李妃替死。本來秦鳯在城外替娘娘安排了接應人,誰料造化弄人,那人在接應李妃前往避難之所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因此李妃流落市井,舉目無親,四處遊蕩,以乞討為生,後收張義為義子,兩人相依為命,李妃終日以淚洗面,哭瞎雙眼直至如今包拯在得知全案的來龍去脈後,許諾定當竭盡全力,為李妃平反,公孫策因精通岐黃之術,打算為李妃醫治雙眼。與此同時盧方自認在輕身功夫上稍有專攻,便布下木樁陣與展昭過招,同時答應論此次比武的結果如何,玉佩都定當交還展昭,展昭以計策同樣令盧方也敗下陣來。
第4集
白玉堂與韓彰埋下地雷在較技之處其它人均不知情,並稱若是敗在展昭手下,此地便是他二人的葬聲之地。公孫策對能治好李妃的眼疾十分有信心,但囑咐切勿激動,包拯認為要證明此事的最有力人證,便是當年總管陳琳。展昭竭力尋求免戰之方,白玉堂卻堅決要戰,二人激戰過後展昭長劍竟被削斷,正當白玉堂得意之際徐慶赫然發現展昭所用竟是竹劍!展昭道本無傷人之心故而以竹劍明志,白玉堂聞言棄劍認輸自愧氣度不如展昭情願奉還玉佩。相爺夜訪開封,為的是提醒包拯,斬龐昱一事讓皇上在龐太師和龐娘娘面前十分為難,讓包拯小心處事,另包拯將李妃帶回京城一事已傳開,幸虧公孫策應對得體,才不至於讓人生疑。皇上追問盜佩留書之人,包拯如實回答,仁宗震怒,令包拯將白玉堂擒獲後立即帶進宮來。包拯攜眷返京極不尋常,就連皇上都有所耳聞,包拯亦用為其治眼疾而矇混過關。公孫策診斷李妃的雙眼乃是假瞎,決定用金針過穴之術為李妃醫治,只須注意調養,不久當可痊癒。包拯終於決定前往南清宮八王爺府開始查起,包拯試探此次皇上丟失的玉佩的由來,八王爺只說是先皇遺物,當年是太宗皇帝賜於一位寵妃,而後由這個皇妃贈與當今皇上,卻始終不肯透露是哪位娘娘。展昭當即趕回開封將玉佩呈交包拯。包拯見玉佩追回卻未將白玉堂緝捕。
第5集
包拯見玉佩追回卻未將白玉堂緝捕,展昭坦言承諾五鼠不加追究並情願承擔失職之罪;包拯心知展昭乃是顧守江湖道義不忍責難,而白玉堂夜闖禁宮驚動聖駕,盜佩留書行徑囂張,皇上又下旨要親自見他,然而聖意如何非包拯能左右,故十分為難。只得先行進宮歸還玉佩之時視皇上動靜再做決斷。包拯請李妃驗證此玉佩是否是當年轉贈與太子的那塊,李妃確認,並待查明細節之後為李妃平反。包拯面聖,將玉體歸還仁宗,並當面向仁宗請求免除白玉堂之罪,仁宗不準而且要包拯立刻責成展昭捉拿白玉堂究辦,包拯無奈只得暫以緩兵之計拖延。白玉堂雖奉還玉佩卻也明白若不到案必將牽連展昭甚至包拯,於是留書不告而去欲赴開封府投案;四鼠見函大驚失色深知白玉堂脾性即便追上亦難讓他回頭,商議後四鼠決定亦赴開封投案與白玉堂同生共死。仁宗玉佩失而復得心緒欣慰,劉後詢問後仁宗取出玉佩示之,劉後見佩心中暗驚;方知仁宗竟與李妃早已相遇,雖故做無事卻警兆暗生。劉後來到封閉二十年的冷宮,宮內仍是當年失火後的情景,郭槐再三稟明當年奉旨驗明正身時親眼目睹被賜死的李妃遺體而無須擔心仁宗當年是否曾見過李妃。劉後卻心虛受驚病倒在床,仁宗探視後追問郭槐,郭槐詐稱劉後是為了悼念當年宮中姐妹才去冷宮,當年冷宮失火李妃葬身火窟,仁宗慨嘆後命郭槐將冷宮撤封重修另做他用。

第6集
為追查狸貓換太子一案真相,包拯命張龍趙虎前往接回告老退隱的首領太監陳琳,此時白玉堂與四鼠先後前來投案,包拯感於五鼠義氣再向仁宗請旨特赦,並以讓白玉堂將功折罪作為特赦條件,王丞相亦從中進言仁宗方肯允諾。白玉堂孤身來到開封府向包大人請罪,聽得展昭一席話更是心中佩服。四鼠因擔心白玉堂故也隨後來到開封。包拯於是責令五鼠馳援張龍趙虎保護陳琳進京,以便日後仁宗母子相認時立下大功,以功抵過。包拯的用心,展昭深受感動。展昭在包拯安排之下晉見了李妃娘娘後專責護衛李妃。為試探八王爺是否仍忠心不改,包拯取李妃當年由真宗所賜金丸求見,八王爺見金丸震驚不已,詢問金丸來自何方包拯則趁勢安排讓李妃進府與八王爺面見。劉後因前日前去冷宮時受到驚嚇而臥病在床,擔心二十看前死去的李妃和寇珠會來索命,心神不寧。仁宗看望劉後時,聽說劉後徹夜難眠,便交待郭槐親自前去南清宮八王爺府,諭取安神露來給劉後服用。此時八王爺府中,包拯帶著李妃前來,八王爺方知李妃仍活在人間,又在得知當年如何是如何逃出宮後,心中大感安慰,八王爺告訴李妃當今皇上仁宗便是其親子,回憶當年陳琳將太子送到王府時的情景,只因當時宮闈爭鬥自古皆然,只憑一面之詞難以讓皇上信服,又考慮到太子安全,故而在當時並未將陰謀揭發。
第7集
而今八王爺認為則是讓一切向皇上稟明的時候了,卻遭到包拯的阻止。只因事發突然,恐怕皇上難以承受。眾人議定待陳琳抵京後,待細節查明理清後方可行動。誰知李妃臨去之時卻被前來求藥的郭槐撞見。郭槐乍見李妃頗覺眼熟,但李妃雙目失明且時隔多年形象已變故郭槐並未認出,李妃得知是郭槐時,心中暗驚卻未形於色,郭槐問明乃是包拯遠親也未再問。回宮之後偶爾提及瞎婆神似當年李妃,卻讓劉後大為疑慮命郭槐詳查瞎婆來處與開封府衙內的動向。正當李妃告之包拯在八王爺府偶遇郭槐時,心生不安。陷空島五鼠奉包大人之命前去接應張龍趙虎一同將陳琳護送返京。劉後在得知包拯曾打聽過陳琳的下落後,早已疑心大起命,令郭槐前往開封府衙將李妃宣進宮來。包拯本欲託詞婉拒以免李妃涉險,又恐反而加深劉後懷疑,李妃卻毅然決定涉險,權衡利弊後包拯命展昭陪同李妃前往護衛。依朝廷規制朝臣未奉召不得擅自進宮,展昭卻因仁宗特許不用腰牌可在內宮任意行走而不受此限,劉後無奈只得命展昭宮外守候欲與李妃密談,展昭不敢稍離李妃卻坦然令去展昭只得遵辦。包拯擔心李妃在宮中安危,前去八王爺府商量對策,並請王爺一同尋一名目進宮面聖,便可伺機前往仁壽宮查看虛實。劉後亦覺李妃容貌神似乃多方試探,李妃有備而來佯做不知沉著應對。

包青天之打龍袍包青天之打龍袍
第8集
八王爺以探望劉後為由同仁宗一同前去仁壽宮,正當劉後追問李妃姓氏之時,皇上和八王爺趕到。仁宗與李妃終於相見,李妃因抑制不住心中激動之情故流下眼淚,仁宗見狀十分關切,並令包拯早日還李妃一個公道。劉後力邀留宿企圖再加試探,展昭因無法抗旨,又深知將李妃留在宮中乃是置身險地,只得一同留在宮中保護李妃,劉後追問不出,越想越像當年李妃,而郭槐又再三說當年親眼驗看李妃屍體,為確認其身份,劉後令郭槐將李妃請到寢宮來逼問。展昭以公孫策正在為李妃診治雙目,因用藥物關係而每入夜即眠,故無法奉召,展昭只得守在廂房外不許他們驚擾,劉後想方設法終於想起李妃頸後有一個心型胎記,便利用宮女替李妃梳妝之便探得李妃頸後胎記證實身份,劉後大驚立命郭槐斬草除根。郭槐正待帶人加害李妃,豈知展昭早已心生警惕帶著李妃出宮,包拯更親自在宮外迎接,才使得李妃安然回到府衙。劉後此時已然確定包拯知情且重新推敲昔年往事,原來當晚冷宮大火也並非偶然,赫然覺悟寇珠自盡並非受寃而是為了掩飾當年嬰兒下落,而陳琳正是將嬰兒夾帶出宮之人。五鼠和張龍趙虎也已找到陳琳,正在返京的途中。李妃的雙目因在見到仁宗時,藉淚水把久滯的經脈打通了,現在已能夠看到些許的光亮,眾人欣喜不已。劉後和郭槐在宮中擔心八王爺若是參與些事,則會面臨前所未有的災難。
第9集
為絕後患當即命郭槐派人於返京途中截殺陳琳。五鼠護衛陳琳進京之時,途中遇到殺手行刺,此時方顯五鼠之效,殺手雖多卻難敵五鼠技高,終於擺脫追殺將陳琳安然送進開封府衙。為確保陳琳和李妃在府中的安全,白玉堂主動提出想留下暗中保護人證,包拯考慮到展昭畢竟分身乏術,便準許白玉堂一人留下。為掩人耳目,公孫策讓白玉堂與另外四鼠一同離開後悄悄返回。陳琳見李妃依然健在,卻雙目失明自責不已,並說明當年情形,原來太監余忠與李妃相貌神似而自請替死以瞞郭槐,冷宮總管秦鳯唯恐仵作驗屍後拆穿死者並非李妃本人的真像,慷慨犧牲自焚,方有了火燒冷宮的毀屍之舉,而宮外接應李妃之人急病身亡後,陳琳便與李妃失去聯繫不知下落,只得將嬰兒送往八王爺府,讓八王爺全心照料仁宗成長無暇顧及其他。至於寇珠則因多次前往冷宮探視李妃而遭郭槐發現,劉後對當年嬰兒生死存疑逼問寇珠,寇珠先將此事告知陳琳後,為消除劉後疑慮,撞柱自盡明志方令劉後不再追查,自此方才使得太子安然無恙的在宮中成長。
第10集
郭槐向劉後提意,將李妃、陳琳、包拯一同滅口,以絕後患。包拯感嘆之餘定次日再訪八王爺開始追查,豈知郭槐竟已派出人手夜入府衙行刺。殺手傾巢而出夜襲開封府,幸賴展昭白玉堂及眾人合力之下將刺客全部殲滅。包拯見勢態已急,再不抓緊偵辦,只怕會有更激烈的手段出現,決定明日攜同陳琳一起去見八王爺。包拯與八王爺研商後,認為仁宗對劉後敬之若母,一時之間難以接受事實,決議應循序漸進,婉轉稟告較為妥當,先將郭槐傳喚至開封府先行取得供狀,而後才能向仁宗稟奏。因劉後心知肚明,故不會輕易放人,於是陳琳只能詐稱受寇珠家屬之託申領遺眷補償,故意表現為很為難的樣子向仁宗乞援,仁宗不明內情當即下旨令郭槐前往開封府作證。劉後頓覺不妙,想去見仁宗,要他收回成命,卻被郭槐阻止,生怕包拯以此為藉口大做文章,自認矢口否認當年罪行包拯定將無可奈何,劉後乃派宮廷衛隊同往。

第11集
包拯等人卻早有準備,由白玉堂負責李妃安全,展昭則親守府門阻止衛隊進入,郭槐無奈只得孤身入府。郭槐提議只須將撫恤金交由家屬便可結案,無須升堂審訊,包拯則以堂規開審。包拯升堂之後卻掉轉方向直逼郭槐追問寇珠當年死因,郭槐一口咬定是因為寇珠思念家人,故而逃出宮去卻又被抓了回來,才萌生死意,可誰知寇珠本就是孤兒又何來家人思念。包拯提出多疑點,郭槐都無法自圓其說,心知有了麻煩便抬出劉後意圖打壓包拯,包拯卻不為所動,以殺害寇珠的嫌疑犯將郭槐押入大牢候審。展昭則以包大人要留郭槐在府衙繼續聆訊為由將隨行衛隊打發回宮。包拯深知郭槐有備而來,以攻心之策讓其慌亂失措,更讓陳琳前往大牢探監,逼郭槐說出當時真像,促其認罪。包拯以攻心之策讓陳琳前往大牢探監,逼郭槐說出當時真像,促其認罪,可郭槐卻對當年之事矢口否認,更深信包拯不會在無憑無據的情況下將陳琳斬首,無功而返。然而包拯卻察覺郭槐對鬼神之說倒深信不疑。

第12集

郭槐來府衙之前和劉後商議,入夜前若不返回宮中,則會降旨前往開封要人,為以防萬一,展昭特地前往八王爺府,請八王爺親臨開封以對抗劉後懿旨。劉後見郭槐久去未返心,知其已被包拯扣押,於是親自下太后懿旨向包拯要人,此時八王爺早在展昭陪同下來到府衙,以先皇御賜金鐧硬將太后懿旨擋回。包拯與公孫策面議之後決定夜審郭槐。升堂之時郭槐猶自矢口否認所有指控,心中暗思包拯絕對無法提出人證而沾沾自喜,不料包拯卻當堂傳來寇珠亡魂,郭槐見來人真是死去的寇珠頓時驚呆,原來公孫策心知郭槐心虛兼且迷信鬼神之說,於是尋一位形貌與寇珠接近之女優,經陳琳指點寇珠言行及當年相關事物假冒寇珠亡魂,並詐稱包拯有日審陽夜斷陰之能。果然,郭槐心虛之下當堂認罪畫押。劉後在仁宗面前訴說昔日往事,感慨一生,仁宗在詢問郭槐為何不在時,劉後乘機將包拯和八王爺以先皇御賜金鐧抗旨拒不肯放人之事告訴仁宗,仁宗急宣包拯進宮質問。公孫策為李妃醫治眼疾終有成效。包拯藉機呈上狀紙,將當年狸貓換太子全案來龍去脈向仁宗稟奏,並告訴仁宗當看在劉後宮中的那位老夫人便是其生母,要求仁宗即刻認母。
第13集
仁宗乍聞身世之謎久久難以平息心中震撼,包拯則不可坐視不理,極力說服仁宗,仁宗大怒,令包拯不準過問皇家之事,包拯大膽進言竟遭逐出宮去。原來仁宗生性至孝,二十多年來視劉後如同親生母親一般,從未懷疑過自己的身世,生育之恩與養育之情矛盾兩難。包拯回府後向八王爺和李妃說明了事情的經過,望能給仁宗些時間來消化這件事情,李妃因仁宗拖延將她接進宮去一事不悅。同時為了避免讓白玉堂知道此案的內情,今他先回陷空島等候通知。包拯雖知仁宗心情卻不能茍同,又生怕仁宗不忍將劉後治罪,連同郭槐也獲免刑,決定於次日先以虎頭鍘將郭槐正法,而後再度進宮不惜以身家性命力諫仁宗。仁宗徹夜苦思輾轉難眠,回想起兒時在冷宮中的李妃,再經包拯曉以大義,終於親自前往劉後寢宮將郭槐供狀示於劉後,跪謝二十年養育之恩後離去。劉後心知大勢已去懸樑自盡。仁宗率眾親前往開封迎接李妃回宮,未料卻遭李妃拒絕,甚至不願睜開雙眼看一看仁宗,仁宗雖已認錯,卻不能如此輕易原諒他,必待包拯以不孝之罪升堂懲治仁宗後方肯認子。包拯判罰脊杖之刑卻以“杖打龍袍如同打君”巧妙化解。仁宗迎母回宮並下詔罪己以教化人心彰顯孝道。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包 拯 金超群
展 昭 何家勁
公孫策 范鴻軒
八王爺 龍 隆
王 朝 丁小龍
馬 漢 宮宏佳
張 龍 高靖南
趙 虎 吳海若
宋仁宗 高 亮
李 妃 鄔倩倩
歐陽春 高 戰
王丞相 劉金全
劉 後 傅藝偉
郭 槐 公方明
陳 琳 許守欽
寇 珠 沈芸舟
龐 昱 呂 洋
宋真宗 張 雷
秦 鳳 唐啟榮
白玉堂 唐文龍
盧 方 張 昕
韓 彰 畢瀚文
徐 慶 石 磊
蔣 平 畢赫南
幼年仁宗 吳磊

原著節選

三俠五義
第一回 設陰謀臨產換太子 奮俠義替死救皇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