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瑞利彗星

包瑞利彗星

包瑞利彗星(正式名稱是19P/包瑞利彗星)是一顆周期彗星,深太空1號太空船曾經拜訪的彗星。在1904年12月28日在尼古拉斯·包瑞利(AlphonseLouisNicolasBorrelly)在法國馬賽進行定期的彗星巡視時,發現這顆慧星的。

簡介

包瑞利彗星(正式名稱是19P/包瑞利彗星)是一顆周期彗星,深太空1號太空船曾經拜訪的彗星。

發現

包瑞利彗星包瑞利彗星

在1904年12月28日在尼古拉斯·包瑞利(AlphonseLouisNicolasBorrelly)在法國馬賽進行定期的彗星巡視時,發現這顆慧星的。

彗核參數:直徑:8×4公里
發現者: Alphonse Louis Nicolas Borrelly
發現日期: 1904年12月28日
臨時的編號: 1905 II; 1911 VIII; 1918 IV;
1925 VIII; 1932 IV; 1953 IV;
1960 V; 1967 VIII; 1974 VII;
1981 IV; 1987 XXXIII; 1994 XXX

軌道特性

曆元: 2001年9月8日(JD2452160.5)

包瑞利彗星包瑞利彗星

遠日點距離: 5.83 AU
近日點距離: 1.35 AU
軌道半長徑: 3.59 AU
離心率: 0.624
軌道周期: 6.8 a
軌道傾角: 30.3°

命名規則

彗星通常都是以發現者姓氏來命名,從1995年起,國際天文聯合會參考小行星的命名法則,採用以半個月為單位,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的新彗星編號法。以英文全部字母去掉I和Z不用將剩下的24個字母的順序,如1月份上半月為A、1月份下半月為B、按此類推至12月下半月為Y。
其後再以1、2、3..等數字序號編排同一個半月內所發現的彗星。此外為方便識別彗星的狀況,於編號前加上標記:
A/ 可能為小行星
P/ 確認回歸1次以上的短周期彗星,P前面再加上周期彗星總表編號(如哈雷彗星為 1P/1982 U1或簡稱1P可)
C/ 長周期彗星(200年周期以上,如海爾·波普彗星為C/1995 O1)
X/ 尚未算出軌道根數的彗星
D/ 不再回歸或可能已消失了的彗星(如舒梅克‧利維九號彗星為D/ 1993 F2)
附 S/ 新發現的行星衛星
如果彗星破碎,分裂成個以上的彗核,則在編號後加上-A、-B..以區分每個彗核。回歸彗星方面,如彗星再次被觀測到回歸時,則在P/(或可能是D/)前加上一個由IAU小行星中心給定的序號,以避免該彗星回歸時重新標記。例如哈雷彗星有以下標記:1P/1682 Q1=1P/1910 A2=1P/1982 U1=1P/Halley=哈雷彗星。

深太空1號飛越

2001年9月21日,發射至太空中進行新儀器測試的,並且為此而延長了任務時間的深太空1號太空船執行了飛掠包瑞利彗星的任務,並且給了科學家意想不到的獎勵。儘管協助測量的定向系統已經失效,深太空1號還是將當時最佳的彗星影像和資料傳送回地球。

阿方斯·路易·尼古拉斯·包瑞利

他曾工作於馬賽,並且發現了一些小行星和彗星。periodic彗星19P/Borrelly便是他發現的,而小行星1539包瑞利星是為了榮譽他而以他命名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