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定

包定

包定,生於小商家庭。7歲上私塾,1918年高小畢業,1919年在桂林國小任校長。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亭旁鐵場國小教書,積極開展革命工作。1927年6月,中共寧海縣委成立,負責宣傳工作。同年底,在共產黨人創辦的寧海中學任庶務主任。

基本信息

主要經歷

生於小商家庭。7歲上私塾,1918年高小畢業,1919年在桂林國小任校長。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亭旁鐵場國小教書,積極開展革命工作。1927年6月,中共寧海縣委成立,負責宣傳工作。同年底,在共產黨人創辦的寧海中學任庶務主任。1928年1月兼任中共亭旁區委書記,組織農會,發展黨團組織,短短几個月,全區黨團員發展到700多人。後調任縣委常委,負責組織工作,繼續指導亭旁的工作,領導農民抗麥租,實行糧食平糶等活動。5月中旬,黨組織決定在亭旁舉行武裝暴動。5月20日,在穀倉嶺主持召開了亭旁、海游、珠岙、桑州四個區的暴動預備會議,決定成立紅軍指揮部,被選為紅軍總指揮。5月24日,正式成立亭旁區革命委員會及紅軍指揮部,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兼紅軍總指揮 。

人物生平

1930年6月22日,亭旁起義領導人包定在杭州松木場就義。

包定,譜名本錠,號次安,參加革命後曾化名袁應吉。1901年出生於三門縣亭旁鎮包家村(當時屬寧海縣)。

包定7歲上私塾,18歲畢業於亭旁鎮亭山高等國小,1918年到杭州學醫未遂回鄉,1919年任亭旁鎮包家村桂林初級國小校長。他擅長文學,工詩善詞,被時人譽為“亭旁才子”。

1927年夏,他到寧海中學擔任事務。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任中共寧海縣委委員。黨的“八七”會議後,包定受縣委指派,以國小教師職業為掩護,回亭旁開展革命活動。1928年1月,中共亭旁區委成立,包定兼任區委書記。3月,他任縣常委,負責寧海南鄉(按:寧海南鄉,基本上限在三門地區)地區工作。在他領導下,亭旁區的黨團組織和農民協會迅猛發展。至5月,亭旁區黨團員已達700餘人。當時,他領導農民開展抗麥租、加工資、反對增加田賦、實行平糶等經濟鬥爭,為發動武裝鬥爭打下了基礎。

1928年清明前後發生的“南溪事件”,加速了革命形勢的發展。5月20日,縣委在穀倉嶺頭召開了有亭旁、海游、珠岙、桑洲四區部分武裝人員參加的起義預備會議,包定被推選為紅軍總指揮。5月24日,亭旁區革命委員會及紅軍指揮部正式成立,包定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兼紅軍總指揮。26日拂曉,暴動部隊占領亭旁,縣委宣布解散當地所有反動機構,宣告亭旁蘇維埃政府成立,並舉行盛大的遊行示威。後來,國民黨政府調集部隊大舉進犯,暴動部隊背腹受敵,彈盡援絕,武裝人員化整為零,轉入地下。

亭旁武裝起義失敗後,敵人以千元的重金懸賞,緝拿包定等領導人。同年6月,包定奉命調到中共天台縣委工作。不久,任天台縣委常委,負責農運工作。11月,天台縣黨部遭到嚴重破壞,他在危難之際受命任天台縣委書記,堅持在天台地區秘密活動。1929年3月28日,他與陳祥同志去省委請示工作。31日,他倆在杭州武林路被捕,關押於杭州陸軍監獄。

在獄中,包定經受嚴刑拷打。堅貞不屈。在刑庭上,他痛斥反動派罪行,與反動法官展開針鋒相對鬥爭。他在給家裡的信中寫道:“我在外面不易回家照顧孩子們,這是你們所明白的,盼教孩子們踏著父親的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革命事業奮鬥到底。”

1930年6月22日,包定同志在杭州松木場英勇就義。就義前,他慷慨賦詩:“碧血灑芳草,正氣壯山河,笑看刀光閃,高唱《國際歌》。”昂首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打倒蔣介石!”“共產黨萬歲!”等口號,顯示出共產黨人為革命事業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時年29歲。

主要事跡

26日拂曉,暴動部隊占領亭旁,縣委宣布解散當地所有反動機構,宣告亭旁蘇維埃政府成立,並舉行盛大的遊行示威。後來,國民黨政府調集部隊大舉進犯,暴動部隊背腹受敵,彈盡援絕,武裝人員化整為零,轉入地下。5月底,他與部分同志到達天台,在天台榧樹、坦頭、?頂一帶活動。後與中共天台縣委書記一起共同領導北鄉歡岙一帶的農民實行平糶和開展減租鬥爭。中共天台縣委書記石瑞芳調離天台,他接任天台縣委書記,活動在天台的小西區。1929年3月28日赴杭州向省委請示工作,同月31日,由於叛徒出賣,在杭州被捕,關押在浙江陸軍監獄,在獄中,與難友們一起堅持鬥爭。1930年6月22日被害於杭州松木場,就義前慷慨賦詩:“碧血灑芳草,正氣壯山河;笑看刀光閃,高唱國際歌!”昂首挺胸,高呼口號而犧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