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養鎮

勐養鎮

勐養鎮位於景洪市中北部,距景洪城15公里,東與基諾鄉和勐臘縣象明鄉毗連,南靠景洪鎮,北壤景訥、大渡崗鄉,西與勐海縣勐宋鄉相接。人口:17210人(2007年)。鎮政府所在地呈“Y”字型,是內地通往西雙版納州及泰國、緬甸、寮國等東南亞國家的陸路交通要道。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一角勐養鎮一角

勐養鎮是勐景、小磨、思小高速公路的聯結點,同時鎮政府所在地交通地理呈“Y”字型,是全國內地通往西雙版納及泰國、緬甸、寮國等東南亞國家的陸路交通樞紐。東與基諾鄉和勐臘縣象明鄉毗連,南靠景洪鎮,北壤景訥鄉、大渡崗鄉,西與勐海縣勐宋鄉隔江相望。勐養鎮屬於亞熱帶氣候類型。全鎮森林覆蓋率達70%,境內有一個69萬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AAAA”級旅遊景點—西雙版納野象谷,是全國少有的熱帶、亞熱帶雨林地帶。保護區內有1700多種動植物,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9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8種。全境有大小河流11條。全鎮總面積674.4平方公里。全鎮轄城子、曼景坎、曼灑浩、曼納莊、昆格、大河邊、跳壩河7個村民委員會,55個村民小組。轄區內駐有國營勐養農場及州、市、鎮屬單位41家。

勐養鎮自然環境優美,歷史文化燦爛, 民族風情獨特,被譽為“魚米之鄉”、“歌舞之鄉”、“民族之鄉”。勐養四季如春,陽光明媚, 白鷺成群,是一塊無污染的淨土。是一個傣族、漢族、景頗族、阿昌族聚居的多民族鄉鎮,全鎮轄8個村委會,50個自然村,58個村民小組,3340戶17210人,國土面積256.9平方公里,中型企業勐養糖廠建駐於我鎮,擁有全州最大的國有林區一三岔河國有林場。林地面積達19萬多畝,其中針葉林面積11萬畝,林區建有一個松香廠,2003年林區民眾交售松脂867噸,采脂收入130萬餘元。勐養鎮有天然硫泉5處,水溫高達85℃。橫跨勐養鎮的龍江,水能蘊藏量達8.1萬千瓦,大型水電站弄令電站已開工建設。

鎮芒軒村舉行農民運動會芒軒村舉行農民運動會

勐養先後投入上千萬元資金,加強水、電、路、通訊、文教等基礎設施建設, 緊緊圍繞“以蔗為主、糧食自給、依靠科技、多種經營、全面發展”的方針,大力發展甘蔗松脂反季蔬菜、西瓜、水果等經濟作物,使全鎮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勐養鎮以創建文明機關、文明集鎮、文明村戶、文明單位、文明校園為目標,在全鎮深入開展“五大創建活動”。一是創建黨委、政府文明機關。二是創建文明集鎮,積極開展創建文明鎮活動。三是創建文明村戶活動,在各村以基礎設施為重點。要求各村務必主抓五項工作(教育、計生、社會治安、科技推廣、生態環境建設)。 四是創建文明單位,幾年來,開展“創佳評差”活動,在次年工作會上獎懲。五是創建文明校園,使教育工作上了一個新台階,校風、教風、學風根本轉變,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人口概況

2008年,勐養鎮總共有3727戶15124人,總人口中有女性7556人,農業人口13265人,占總人口的87.7%。居住著傣、彝、基諾、布朗、哈尼、漢等13種民族共15124人,少數民族中有傣族11187人,占總人口的73.9%,彝族1194人,基諾族1904人,布朗族2260人。

據史料記載:隆慶四年就名勐養,隸西雙版納之版納景洪。勐養鎮地處景洪市中北部,東經100度53分42秒,北緯22度5分30秒,距景洪市政府駐地22公里。勐養是勐景、小磨、思小高速公路的聯結點,同時鎮政府所在地交通地理呈“Y”字型,是全國內地通往西雙版納及泰國、緬甸、寮國等東南亞國家的陸路交通樞紐。全鎮總面積674.4平方公里,總人口14860人,世居著傣、彝、基諾、布朗、哈尼、漢等13種民族共13665人,少數民族中有傣族7659人,占總人口的51.5%。

經濟概貌

勐養鎮曼掌村冬季玉米獲豐收勐養鎮曼掌村冬季玉米獲豐收

2008年,勐養鎮國民生產總值實現9970萬元,同比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5266萬元;第二產業761萬元;第三產業3943萬元;其比例為53:8:39,農村經濟總收入7084萬元,比上年增長29%;農民人均純收入3459元,比2007年增加373萬元;增長12%;財政收入745萬元,同比增長301.62%;有鄉鎮企業184個,從業人員1158人,鄉鎮企業營業收入8014萬元,比2007年增加3366萬元。

2007年,全鎮生產總值8982萬元,(不包括農場)按當年價格計算,比2006年增長12.6%,其中:第一產業5016萬元,增長22.7%,第二產業743萬元,增長2.6%,第三產業3223萬元,增長1.8%,其比例為56:8:36,農村經濟總收入54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62元,分別比上年增加1986.62萬元、193元;財政收入247萬元,財政支出531萬元。

全鎮有鄉鎮企業249個,其中橡膠加工企業2個,茶葉加工企業2個,木材加工企業1個,糧食加工企業4個;第三產業企業211個,個體工商211戶,從業人口1290人,全鎮個體註冊資金超過120萬元。2007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2191萬元,同比增長35.4%,鄉鎮企業營業收入12657萬元,比上年增加3341萬元,同比增長33.5%。城鎮發展中以商貿餐飲娛樂為重點的批發零售市場繁榮,發展較快。

鎮農建情況鎮農建情況

在突出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勐養鎮充分利用交通便捷等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橡膠、茶葉、西瓜東升南瓜甜脆玉米台灣青棗香蕉等經濟作物,積極發展養牛、鴕鳥、野豬等大牲畜,建立了石斛種植基地,並嘗試發展花卉、苗圃等產業。逐步形成山區以種植橡膠、茶葉為主,壩區以種植糧食和冬季農產品為主的農村經濟產業區,努力打造冬季農產品生產重鎮。2007年,全鎮有耕地面積19084畝,其中水田14497畝,農作物播種面積36972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達27406畝,總產量8975噸,農民人均占有糧687公斤。水果年產量1463噸,比上年增555噸,蔬菜年產量1594噸,比上年減133噸,橡膠53182畝,其中開割30172畝,乾膠產量3109噸,比上年增119噸,砂仁4758畝,收穫2447畝,產量13.4噸,比上年減2.9噸,茶葉4806畝,產量114.6噸,大牲畜存欄809頭,同比減少20.7%,出欄539頭,同比增長0.4%;生豬存欄8836頭,同比減少7.4%,出欄7829頭,同比減少14%;農禽存籠73079羽,同比減少3.5%,出籠88469隻,同比減少3.5%;上市肉蛋687.6噸,同比減少3.2%。全鎮水產養殖面積1754畝,產量335噸,同比增加3.1 %,城鎮市場肉蛋供給充足,水產品豐富。

基礎建設

勐養鎮抓住國家實施西部開發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及思小公路、小磨公路、景洪白塔電站建設重大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全鎮55個村民小組,建有沼氣池340個,已通公路55個,通電53個,通自來水55個,通電話53個(包括無線電話),擁有電話2351部,手機(含小靈通)3463部。有私家車52輛,有機車3292輛,拖拉機1887輛。
籃球場勐養鎮籃球場

1、交通設施:勐養鎮是思小、小磨、勐景高速公路的聯接點,屬於陸路交通要塞,因而全鎮交通便捷。鎮上有一個正規的、設施較為完善的車站。鄉村公路四通八達,全鎮55個村民小組實現通路率100%,基本實現了村村通路。2008年完成大河邊、跳壩河、昆格村委會通達工程及村內水泥路等工程,全年共完成砂石路58公里,完成村內水泥路9600米,極大的完善了農村基礎設施。
2、水利設施:鎮區有水廠一座,日供水能力450立方米,鎮區自來水普及率達100%。全鎮有小I型水庫1座;曼么耐水庫,小II型水庫4座:曼戈龍水庫、回亞麻水庫、回廣水庫、曼樂壩水庫,總蓄水量1212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3227畝。全鎮已有55個村小組通自來水,通自來水率為100%。

3、供電設施:全鎮有變電站1座,變壓器141台,裝機容量4000千伏安,2008年擁有供電戶數3727戶,全鎮55個村小組已全部通電,通電率為100%。

教育狀況

勐養鎮芒回國小 勐養鎮芒回國小

勐養鎮有中學1所(含高中),即景洪市三中,占地56449平方米,校舍總面積10741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72萬元。在校學生1470人,其中初、高中生480人,小學生990人。中學教職工112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2人,中級職稱教師43人。中心國小1所,含13個教學點(其中有6個村完小),占地157094平方米,校舍總面積19764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464.9萬元,在校學生2537人,共有教職工179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70人。勐養鎮分別於1996年和2006年順利完成“普九”和“普實”工作,使教育事業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勐養鎮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不斷加大教育投入,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1466名學生得到享受,兌現補助資金26萬元,“兩基”成果得到鞏固。有中學1所,在校生1291人,入學率83%,輟學率1.5%,鞏固率98.5%,教職工110人。國小1所,在校生2327人,入學率100%,輟學率0.04%,鞏固率99.96%,教職工179人。

勐養鎮芒回國小 勐養鎮芒回國小

勐養鎮芒回國小
芒回村屬半山半壩,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行政村委會,主要民族有漢族、傣族阿昌族等,全村有9個村民小組,403戶,總人口1830人。其中阿昌族人口768人,占全村總人口的42%,傣族人口約占全村總人口的38%,漢族人口約占全村總人口的20%。全村有總耕地面積2490畝,人均口糧360公斤,人均收入1120元。

芒回村現有兩所國小,芒回國小和芒坎國小。芒回國小創辦於1954年,學校占地面積3801.18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951平方米,現危房472平方米(D級)。現有教職工7人(臨時工2人)。獲大專文憑的6人,國中1人;在校學生123人,昌族學生68人,傣族學生31人,漢族學生24人;7個教學班(含一個學前班在校2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芒坎國小創辦於1969年,學校占地面積1720平方米,校舍占地面積502平方米,危房面積263平方米(D級)。有教職工3人,專科學歷3人,三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2人,有昌族學生13人,傣族學生10人,漢族學生2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特色產業

香蕉種植勐養鎮香蕉種植

1、橡膠、茶葉
2008年,勐養鎮全鎮有橡膠面積60852畝,其中開割35149畝,乾膠產量2611噸,比上年減少379.4噸。有茶葉面積5146畝,採摘面積3649畝,茶葉產量達90.2噸,比上年減13.1噸。橡膠和茶葉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現我鎮有橡膠和茶葉加工企業各4個。

2、冬季作物
勐養鎮是景洪市冬季農業開發主要鄉鎮之一,近年來有許多新品種不斷引入。同時鼓勵廣大農戶大膽走出鎮門、市門和國門,到外地發展冬季作物,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和訂單農業,打好特色品牌。2008年冬季農業產值768.31萬元,為農民增加收入作出了積極貢獻。勐養鎮的主要特色產品有甜脆玉米、小甜瓜、小西瓜、東升南瓜等。

3、熱帶水果
勐養鎮充分利用氣候和地理優勢,發展熱帶水果產業,主要熱帶水果品種有:台灣青棗、香蕉、木瓜芒果柚子等。

科技興農
2008年,勐養鎮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全年以橡膠割膠技術培訓為主,廣泛開展各項科技培訓工作;培訓農民膠工割膠技術以及白粉病防治技術10132人次,共使用硫磺粉84噸(其中政府補助39.75噸)投入機械703台次,出動防治人員3547人次,投入防治資金593940元,全鎮橡膠白粉病防治達10.26萬畝,橡膠增產增收培訓7000人次,茶葉管理技術培訓15期1500人次,山區生豬養殖技術培訓2985人次,壩區冬季作物種植管理技術培訓2400人次,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50%。

資源條件

風景勐養鎮風景

土地資源:全鎮國土面積688.5平方公里,已利用的土地面積358272畝,占總面積的31%。有耕地19084畝,其中:水田14497畝,占76%;旱地4587畝,占24%。

水資源 :屬瀾滄江水系,全境有大小河流11條,地表水量達到2億立方米。

氣候資源:年平均氣溫20.5攝氏度,平均海拔745米,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屬熱帶、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全年陽光充足,雨量充沛。

生物資源:全鎮森林覆蓋率達70%,有78萬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少有的熱帶、亞熱帶雨林地帶;境內有1700多種動植物,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9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8種。

旅遊資源:轄區內有西雙版納野象谷、象樹公園兩個旅遊景點。
民族文化資源 居住著傣、彝、基諾、布朗哈尼、漢等13種民族共15124人,少數民族中有傣族11187人,占總人口的73.9%。各民族的服飾、飲食、舞蹈、文字、節日等都獨具特色。

300多年的古茶樹300多年的古茶樹

勐養鎮新古茶樹資源
西雙版納州有著近十萬畝的野生喬木古茶樹,景洪市轄區內古茶樹的分布面積較少,據統計有8500多畝,其主要分布在基諾鄉、勐龍鎮、允景洪街道辦、勐旺鄉、景訥鄉等鄉鎮。勐養鎮歷史上沒有古茶樹的記載和統計。農業局膠茶辦最近得知勐養鎮昆滿村騎馬山有一片約7畝的古茶樹林地的訊息後,為考證勐養鎮是否有古茶樹的分布和合理保護開發這一生態資源。景洪市農業局副局長、茶膠辦副主任徐忠帶領景洪市經濟作物工作站、勐養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和保護所技術人員等11人,對勐養鎮昆滿村騎馬山的古茶樹林地進行了實地考證調查。
經調查考證,勐養鎮昆滿村騎馬山確存有一片約為7畝多的古茶樹林地,樹齡約300年,初步統計約有400多棵,為人工栽培型,後荒棄成野生生長狀態。在古茶樹林地周邊,因成熟種子向四周散落後,周邊野生繁殖的茶樹樹齡約100年。據技術人員實測後,人工栽培的古茶樹株高約3米,樹圍粗約118厘米,樹冠約5米。周邊野生繁殖的最大茶樹高約16.5米,樹圍粗約82厘米,樹冠約9米。

民族風情

勐養鎮經濟林勐養鎮經濟林

傣族的“潑水節”、哈尼族的“嘎湯帕”、拉祜族的“拉祜擴”、基諾族的“特懋克”等民族節日,以及各少數民族的飲食、服飾和民居建築,反映出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傣族的“潑水節”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同時傣民族具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而勐養鎮的傣族還包括漢傣、水傣、花腰傣,他們都各具特點。以熱帶雨林為主的自然景觀和傳統文化為背景的民族風情是勐養鎮突出的特色。

勐養鎮“趕擺”儀式

景洪市勐養鎮舉行了傣歷新年節慶祝活動。趕擺場上,勐養鎮的各族民眾與傣族同胞,身著節日的盛裝,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在慶祝活動中,村民們表演了精彩的文藝節目。婀娜柔美的傣族舞蹈在趕擺場上輪番上演,明亮清脆的原生態贊哈在趕擺場上空迴蕩。各家小吃攤前,早已賓客滿座,人們一邊品嘗傣家人的傳統美味小吃,一邊欣賞著精彩的節目。正午時分,一支支祈盼來年風調雨順的高升呼嘯著衝上藍天,人們和著鏝鑼聲,敲著象腳鼓,跳起團結舞,趕擺場成了歡樂的海洋。

趕擺趕擺

傣族“潑水節”的主要內容有採花、浴佛、潑水、賽龍舟和趕擺。前幾項一看便知。採花就是採花,潑水就是潑水,浴佛是什麼?雖然深澀了一點,但一想,便知就是用清水淋浴佛像,至於賽龍舟,那就更不用說了。唯“趕擺”難懂,許多人會認為大概就如北方的趕墟、趕集或南方的趕場、趕街吧,傣族人不過叫做趕擺而已。

傣族人“趕擺”的涵蓋面,遠比集市貿易要寬泛得多,它不僅僅是集祭祀、集會、百藝、商貿於一體的廟會,因為廟會只是眾多節日中的一種,而傣族的節日,儘管名目繁多,卻大都叫做“擺”,如擺爽南(潑水節)、擺乾朵、擺帕拉、擺拉羅、擺汗尚、擺奘、擺齋等等,而參加這些活動,則都叫做趕擺。

傣族“擺”的時間長短,一般根據各地有影響的較大奘房(寺廟)的多少而定,很有點輪流坐莊的味道。常規是一個奘房趕一個擺。如芒市,較大的奘房在風平、尖山、廣母、芒幸、奘相、奘茂、奘喊七處,故芒市的擺就得7 天,而瑞麗、盈江、隴川、梁河,則趕擺3 至5 天。

傣族“潑水節”

潑水節(Songkran Festival),4月13日至4月16日,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潑水節源於印度,曾經是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潑水節為傣歷新年的慶祝活動,一般在陽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間。屆時人們先至佛寺浴佛,然後互相潑水,用飛濺的水花表示真誠的祝福。到處歡聲笑語,充滿了節日氣氛。

潑水節潑水節

潑水節,一般為3至4天。第一天,傣語稱之為“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稱之為“惱日(空日)”,人們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互相開始潑水了。
潑水節另一項引人注目的活動是划龍舟,跳象腳鼓舞孔雀舞。那時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語稱之為“麥帕雅晚瑪”,節日的氣氛達到了高潮。穿著節日盛裝的民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
潑水節的活動內容豐富,其它的還有放高升、鬥雞、跳孔雀舞等,人們身著盛裝,喜氣洋洋,場面極為熱烈。

公共設施

橡膠業橡膠業

2007全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471萬元,同比增長6%。其中:城鎮建設投資301萬元,同比增長27%,主要完成昆洛老路城鎮段和金稅路的瀝青硬化工程以及全鎮街道的綠化,完成供銷社商業購物市場工程建設;農村建設主要完成曼么耐水庫左右乾渠配套,小型水利完成21件,人畜飲水8件,橋涵2座等共投入資金322.6萬元。發放“一折通”2701戶,種糧農民直接補貼23萬多元,綜合直補資金39萬元,補貼農業機械購置金23台7.2萬元。發放能繁母豬補貼677戶872頭,並將872頭母豬納入能繁母豬保險範圍。

全年各項科技培訓工作廣泛開展,培訓農民膠工3658人次,培訓茶葉管理技術2800人次,山區生豬養殖技術1224人次,壩區冬季作物種植管理技術2127人次,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50%。

2007年勐養鎮繼續完善鄉村衛生設施和條件,有衛生院1個,床位24張,衛生技術人員29人。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全面實施,全鎮參合率達到了94%,發放救助資金4.35萬元。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認真落實農業人口獨生子女家庭“獎優免補”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8‰之內。

鎮領導下鄉檢查工作鎮領導下鄉檢查工作

廣泛開展民眾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科技、法制、文化“三下鄉”活動,滿足了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時不斷加快推動文化設施建設。全鎮有26個村小組建有文化活動場地的,農村業餘文藝隊32支,農村籃球場8塊,民眾文化生活日趨活躍。電視、電話覆蓋率分別為90.3%和100%。

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全鎮共有農村“五保戶”21戶、農村“低保”56戶130人,城鎮低保125戶277人。城鎮低保戶累計發放達1455戶30.22萬元,農村發放救濟糧5000公斤,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672戶5.4萬元,幫助特困戶建房3戶建築面積250m2,民眾基本生活問題得到保障。

勐養鎮曼戈龍、思茅寨、曼洪、曼卡、曼掌、曼么耐等7個村小組先後被列入景洪市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在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除上級部門的直接補助外,各村民眾攻堅克難,投工投勞自籌資金,掀起了村寨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潮,極大地改善了道路、衛生、飲水等條件。新農村建設有序推進,農村“三個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