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灰

亦作“刦灰”。亦作“刼灰”。本謂劫火的餘灰。唐韓握《寄禪師》:“劫灰聚散鐵輜墨,日御賓士繭栗紅。後法蘭既至,眾人追以問之,蘭云: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在菖蒲所寫的《夜談蓬萊店》中劫灰是來自異域的靈異寶物,是堅硬的黑石塊,在上面走路會發出空空洞洞的聲響,有時會自己燃燒起來,煙霧中又許多光怪陸離的影子和畫面一閃而過。昔漢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問東方朔。’南朝 梁 慧皎《高僧傳·譯經上·竺法蘭》後因謂戰亂或大火毀壞後的殘跡或灰燼。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出處

【劫灰】晉乾寶《搜神記》卷一三:“漢武帝鑿昆明池,極深,悉是灰墨,無復土。舉朝不解、以問東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可試問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難以移問。至後漢明帝時,西域道人人來洛陽。時有憶方朔言者,乃試以武帝時灰墨問之。道人云:‘經云:“天地大劫將盡,則劫燒。”此劫燒之餘也。’乃知朔言有旨。”O喻災難後的遺蹟。唐韓握《寄禪師》:“劫灰聚散鐵輜墨,日御賓士繭栗紅。”另參見地理部·水流“昆池”、九流部·宗教“示劫灰”。

“劫灰”典出《梁高僧傳》卷一《漢洛陽白馬寺竺法蘭》:“昔漢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問東方朔,朔雲不委,可問西域人。後法蘭既至,眾人追以問之,蘭云: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

禪解 世界的劫. 成就了煤. 煤就在佛經里有了個傷感的名稱叫劫灰

編輯本段其他

在菖蒲所寫的《夜談蓬萊店》中劫灰是來自異域的靈異寶物,是堅硬的黑石塊,在上面走路會發出空空洞洞的聲響,有時會自己燃燒起來,煙霧中又許多光怪陸離的影子和畫面一閃而過。

昔漢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問東方朔。

朔云:‘不知,可問西域胡人。’後法蘭既至,眾人追以問之,蘭云:‘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南朝 梁 慧皎《高僧傳·譯經上·竺法蘭》後因謂戰亂或大火毀壞後的殘跡或灰燼。陳跡關心己自悲,劫灰滿眼更增欷。宋 陸游《數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後始見》詩

癸丑夏六月,遭亂,所有藏書數萬卷,一旦盡失,而是書原本亦遭刦灰。明 趙詒琛《<逸老堂詩話>跋》

忽焉,天地震盪,刦灰晝飛,猿鶴蟲沙,蒼黃類化。清 呂留良《<賴古堂集>序》

歷盡刧灰人隔世,飈輪輾破法輪升。清 金農《褚先生老毀儒服寄贈》詩

頹垣敗瓦不可踏,刼灰昏黑堆成隅。清 黃遵憲《鐵漢樓歌》

八駿西遊問刧灰,關河中斷有餘哀。陳三立《書感》詩

攀藤附葛君須記,萬載梅關著劫灰。陳毅《偷渡梅關》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