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里·比格·錫蘭

努里·比格·錫蘭

努里·比格·錫蘭(Nuri Bilge Ceylan),1959年1月26日出生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畢業於Bosphorus大學,土耳其導演、編劇、攝影、剪輯。 1995年,執導個人首部劇情短片《繭》,該片獲得第4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提名。1998年,執導劇情長片處女作《小城歲月》,該片獲得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卡里加里電影獎 。2000年,執導劇情片《五月碧雲天》,該片獲得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提名 。2003年,執導劇情片《遠方》 。2006年,自導自演劇情片《適合分手的季節》 。2009年,擔任第62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 。2014年,憑藉執導的劇情片《冬眠》獲得第27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提名 。

基本信息

演藝經歷

努里·比格·錫蘭 努里·比格·錫蘭

1995年,執導個人首部劇情短片《繭》,該片獲得第48屆坎城國際 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提名。

1998年,執導劇情長片處女作《小城歲月》,該片獲得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卡里加里電影獎、第1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青年電影銀獎 。

2000年,執導由伊敏·托普拉克、穆扎菲·奧德默合作主演的劇情片《五月碧雲天》,該片獲得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提名 。

2003年,執導由穆扎菲·奧德默、伊敏·托普拉克合作主演的劇情片《遠方》,獲得第5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 。

2006年,自導自演劇情片《適合分手的季節》,該片通過一對夫妻的爭執體悟到愛、等待、希望,與割捨不掉的憂傷故事,獲得第5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

2008年,努里·比格·錫蘭執導由厄康·吉賽爾、里法特·桑賈爾合作主演的劇情片《三隻猴子》,該片獲得第6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努里·比格·錫蘭憑藉此片獲得第61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第2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

2009年,擔任第62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 。

2011年,執導由塔勒·比爾瑟爾、伊爾瑪茲·艾多甘合作主演的劇情片《安納托利亞往事》:,該片講述了發生在一名醫生和一名檢舉人之間緊張的12個小時經歷,獲得第59屆 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努里·比格·錫蘭憑藉此片獲得第25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

2014年,執導由哈魯克·比爾吉奈爾、梅麗莎·索岑、戴美特·阿克拜格聯袂主演的劇情片《冬眠》,該片獲得第67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努里·比格·錫蘭憑藉此片獲得第27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提名 。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4年《冬眠》劇情片
2012年《庫斯圖里卡:巴爾幹壞男孩》紀錄片
2011年《安納托利亞往事》劇情片
2008年《三隻猴子》劇情片
2006年《適合分手的季節》劇情片
2002年《遠方》劇情片
1999年《五月碧雲天》劇情片
1998年《小城歲月》劇情片
1995年《繭》劇情片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
2014年《冬眠》
2011年《安納托利亞往事》
2008年《三隻猴子》
2006年《適合分手的季節》
2002年《遠方》
1999年《五月碧雲天》
1998年《小城歲月》
1995年《繭》

製作作品

時間名稱
2014年《冬眠》
2011年《安納托利亞往事》
2008年《三隻猴子》
2006年《適合分手的季節》
2002年《遠方》
1995年《繭》

攝影作品

時間名稱
2002年《遠方》
1999年《五月碧雲天》
1998年《小城歲月》
1995年《繭》

剪輯作品

時間 名稱
2008年《三隻猴子》
2006年《適合分手的季節》
1999年《五月碧雲天》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
2006適合分手的季節

獲獎記錄

坎城國際電影節
  • ▪ 2014 第67屆 費比西獎-主競賽費比西獎 冬眠 (獲獎)
  • ▪ 2014 第67屆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冬眠 (獲獎)
  • ▪ 2011 第64屆 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 安納托利亞往事 (獲獎)
  • ▪ 2011 第64屆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安納托利亞往事 (提名)
  • ▪ 2008 第61屆 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 三隻猴子 (獲獎)
  • ▪ 2008 第61屆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三隻猴子 (提名)
  • ▪ 2006 第59屆 主競賽單元-主競賽費比西獎 適合分手的季節 (獲獎)
  • ▪ 2006 第59屆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適合分手的季節 (提名)
  • ▪ 2004 第57屆 法國文化電台獎-年度海外電影人 遠方 (獲獎)
  • ▪ 2003 第56屆 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 遠方 (獲獎)
  • ▪ 2003 第56屆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遠方 (提名)
  • ▪ 1995 第48屆 短片金棕櫚獎 繭 (提名)
柏林國際電影節
  • ▪ 2000 第50屆 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五月碧雲天 (提名)
  • ▪ 1998 第48屆 卡里加里電影獎 小城歲月 (獲獎)
東京國際電影節
  • ▪ 1998 第11屆 主競賽單元-青年電影銀獎 小城歲月 (獲獎)
  • ▪ 1998 第11屆 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 小城歲月 (提名)
歐洲電影獎
  • ▪ 2014 第27屆 最佳影片獎 冬眠 (提名)
  • ▪ 2014 第27屆 最佳編劇獎 冬眠 (提名)
  • ▪ 2014 第27屆 最佳導演獎 冬眠 (提名)
  • ▪ 2012 第25屆 最佳導演獎 安納托利亞往事 (提名)
  • ▪ 2003 第16屆 最佳導演獎 遠方 (提名)
  • ▪ 2003 第16屆 觀眾獎最佳導演獎 遠方 (提名)
  • ▪ 2000 第13屆 費比西獎 五月碧雲天 (獲獎)
法國電影凱撒獎
  • ▪ 2015 第40屆 最佳外國電影獎 冬眠 (提名)
亞太電影大獎
  • ▪ 2008 第2屆 最佳導演獎 三隻猴子 (獲獎)

人物評價

錫蘭的很多電影有很強的疏離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悶片。但是大悶片確實很適合呈現生活真相 (鳳凰網評)。

錫蘭總是會在影片中流露出宗教般的夙命感,比如堅持不懈地跟拍一個落地的蘋果,完整地展示它從墜落、滾動、跌入溪流、順水而下直至被淤泥阻擋的全過程,在安靜的鏡頭中盡顯生命的軌跡與張力。真不知道錫蘭要浪費多少膠片,才能完成完美流暢的長鏡頭語言,但是物有所值,這些自然、不施加影響、不隨便剪輯的鏡頭準確地表達了導演的哲學思考 (網易娛樂評)。

《遠方》確立了努里·比格·錫蘭的創作風格:用很長的鏡頭拍很少的事,在預設的敘事裡,情節讓位於影像獨特的質感,畫面的色彩節制,取代色彩的是細膩的光線變化和極致的明暗對比,土地、荒原、飄落的雪花和吹過畫面的狂風,小亞細亞的地貌風物包圍甚至侵吞著其間的人們。這些特色是雙刃劍,影評人用“粘稠”形容錫蘭的電影,往好的方向解釋是影像渾厚有底氣,而說得難聽的,就是“悶” (Mtime時光網評)。

錫蘭式的小元素,也如牛皮蘚般遍布《冬眠》全片。比如同樣機位和地點中景拍攝老闆從旅店走到辦公室的鏡頭,是錫蘭標誌性的強調“這個人生活日復一日沒啥變化”的戲碼;再比如,調侃莎士比亞、雪地艱難跋涉這種苦中作樂的幽默小段子;當然,少不了的還有策馬草原、雪滿山谷這種經典的錫蘭外景畫 (騰訊娛樂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