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雷特,J.B.da S.L.de A.

加雷特,J.B.da S.L.de A.

加雷特,J.B.da S.L.de A. ,葡萄牙詩人、戲劇家、小說家、政治活動家。生於波爾圖一個資產階級家庭,其父是波爾圖海關的高級職員。

正文

加雷特,J.B.da S.L.de A.生於波爾圖一個資產階級家庭,其父是波爾圖海關的高級職員。他於1816至1820年間在科英布拉大學學習法律,並參加自由派的政治活動,開始發表作品。1819年寫成新古典主義悲劇《盧克雷西亞》和《梅羅佩》。1820年自由派發動的革命,又促使他完成詩歌《愛國頌》和悲劇《卡唐》(1821年上演)的寫作。他的自由主義的政治活動和文學創作,引起了專制政府的注意,1823年逃亡到英國法國。在這期間,受到歐洲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影響,創作長詩《卡蒙斯》(1825)和《堂娜布蘭卡》(1826)。
《卡蒙斯》是加雷特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內容是以卡蒙斯及其所寫史詩《盧濟塔尼亞人之歌》為題材,以憂傷的筆調描寫詩人回到祖國後的遭遇。
1826年,國王若昂六世死後,加雷特回到波爾圖,創辦《葡萄牙人》報,但不久報紙即被查封。這時,葡萄牙發生王位繼承的糾紛。保守派擁護米格爾於1828年即王位。同年,加雷特又出亡英國。1829年在倫敦出版他早期的抒情詩集《若昂·米尼莫的豎琴》。
1832年 1月,加雷特離開倫敦,參加自由派組織的擁護佩德羅為國王的軍隊,開赴亞速爾島。他在島上收集民間謠曲,並為自由派政府起草憲法。抒情詩集《不結果的花朵》(1845)中的一部分作品,即在這期間寫成。
1832年 7月,加雷特隨軍進入波爾圖,在自由黨政府內負責教育工作。1834年被派往比利時,從事外交工作。這期間,開始寫作長篇歷史小說《聖安娜之弓》。
1836年回國,1837年任國會議員和政府戲劇總監,並創建戲劇藝術劇院,推廣民族戲劇,還寫成《吉爾·維森特》(1838)、《堂娜菲莉帕·德·維列娜》(1840)、《聖塔倫的刀匠》(1841)、《路易斯·德·索薩教士》(1843)等劇本,在劇院上演。這幾部劇本都取材於歷史故事,屬於浪漫主義戲劇,富有民族色彩,對葡萄牙戲劇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吉爾·維森特》寫戲劇家吉爾·維森特的一段軼事。他經常出入宮廷,演出自編的喜劇。他想促成詩人貝爾納丁·里貝羅和貝雅特里齊公主的戀愛,但受到國王的阻撓,最后里貝羅投河而死。《聖塔倫的刀匠》寫葡萄牙與西班牙戰爭期間,聖塔倫地方著名刀匠費爾南·瓦斯受命為西班牙軍隊鑄造刀劍,暗地裡卻將刀劍運給葡萄牙軍隊的故事。《路易斯·德·索薩教士》寫葡萄牙與西班牙戰爭期間一對夫妻失散的悲劇。《堂娜菲莉帕·德·維列娜》寫一個葡萄牙普通婦女送兩個兒子參加反抗西班牙人起義的思想鬥爭過程。
科斯塔·卡布拉爾執政期間(1842~1851),加雷特被迫脫離政治活動,專心從事文學創作。他編選葡萄牙民歌集《謠曲》(1843),完成長篇小說《聖安娜之弓》(第1卷,1845;第2卷,1853)。1846年發表遊記《故鄉之行》,其中包含著許多自傳性材料。1850年以後,他繼續收集、編選民歌和謠曲。
1851年,加雷特重新參與政事,被封為侯爵。1852年任外交大臣。晚年,由於與洛茲侯爵夫人相愛,寫了許多愛情詩,於1853年編為《落葉集》出版,被譽為葡萄牙浪漫主義文學中最佳的抒情詩集之一。1854年開始寫作長篇小說《埃萊娜》,未完成,同年12月逝世於里斯本
加雷特是葡萄牙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代表。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充滿愛國主義的熱情和浪漫主義的氣質。他主張自由與進步。他的作品流露著深厚的民族感情。
有《全集》28卷,1904至1905年出版;《遺著》兩卷,1914年出版。
參考書目
 Teófilo Braga, Garrett, e o Romantismo, lisboa, 1904.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