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興鄉

加興鄉

工布江達縣轄鄉。1959年8月設下巴塘區,1987年9月改公社,1989年更名加興鄉。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44公里。面積4500平方公里,人口0.3萬。

基本信息

簡介

加興鄉在西藏自治區內位置加興鄉在西藏自治區內位置

工布江達縣轄鄉。1959年8月設下巴塘區,1987年9月改公社,1989年更名加興鄉。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44公里。面積4500平方公里,人口0.3萬。川藏公路過境。轄12個村委會。屬半農半牧鄉,種植青稞、小麥、大麥、油菜,牧養氂牛、黃牛、羊。

行政區劃

工布江達縣工布江達縣

工布江達縣位於林芝地區西北部,尼洋河中上游,為林芝地區面向外界的西大門,地處川藏公路交通要道,上接拉薩下連地區,是拉薩通往林芝地區的必經之地。318國道貫穿我縣210公里,全縣8個鄉鎮、6個位於國道兩旁、1個位於著名國家AAAA級景區巴松錯之內。

工布江達縣總人口近2.2萬。轄3個鎮、6個鄉,128個行政村。1997年,面積11600平方千米,人口2.3萬。轄9個鄉:峽龍鄉、錯高鄉、雪卡鄉、朱拉鄉仲薩鄉、江達鄉、娘蒲鄉金達鄉、加興鄉,共有127個村委會。縣政府駐峽龍鄉,距拉薩280千米,距八一鎮130千米。

基礎建設

工布江達縣加興鄉為切實讓廣大農牧民民眾對上級部門下發的檔案及通知精神有更深、更準的了解,同時達到“科技興農”的目的,該鄉黨委、政府研究成立了鄉藏文編譯組,由專人負責對上級下發的相關檔案、通知、信息及農牧業技術科普知識進行規範翻譯和管理。此項工作的實施,進一步完善和規範了該縣加興鄉的藏文翻譯工作,加強了鄉與村的聯繫、黨和民眾的聯繫,確保了在農牧區更好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農牧區“三個文明”建設和拓寬民眾增收渠道起到傳經送寶的作用。

加興鄉吉朗橋,原為簡易式木橋,只能供人畜行走,給當地民眾出行造成了極大不便。現經地區交通局批准投資17萬元,於10月9日正式開工建設,橋樑全長10米,工程建設可解決吉朗村49戶264人的對外交通問題。
加色村加色橋,原為簡易式人行吊橋,只能供人畜行走,嚴重阻礙了當地民眾對外通行。現經地區交通局批准投資131.9萬元,於10月9日開工建設,橋樑全長49米。橋的建成可解決加色村21戶100人的對外通行問題,實現全縣127個行政村全部通車,通車率達99.2%。

先進人物

在氣候惡劣、生活艱苦、海拔3900多米的加興鄉,有一位被當地民眾譽為“活雷鋒”的能人江措。20多年來他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全都獻給了黨、獻給了這片他深愛著的土地和電影放映事業。面對艱苦的環境、艱巨的任務,他奉獻青春、奉獻才智,創造了一流的業績:1991年10月,榮獲工布江達縣電影管理站頒發的愛機護片一等獎;1995年,被工布江達縣電影管理站評為優秀放映員;2000年,被工布江達縣廣播電影電視局、縣電影管理站評為放映先進個人。

人口

加興鄉衛星地圖加興鄉衛星地圖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551

男 1776

女 1775

家庭戶戶數 629

家庭戶總人口(總) 3547

家庭戶男 1774

家庭戶女 1773

0-14歲(總) 1164

0-14歲男 596

0-14歲女 568

15-64歲(總) 2241

15-64歲男 1117

15-64歲女 1124

65歲及以上(總) 146

65歲及以上男 63

65歲及以上女 8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460

下轄村

松多一村
松多二村
松多三村
白朗村
羅馬鈴村
拉讓村
西朗村
下巴唐村
吉朗村
學朗村
加興村
加沙村

教育機構

加興鄉各學校
工布江達縣加興鄉中心國小
加興鄉學朗教學點
加興鄉拉讓教學點
加興鄉松多教學點
加興鄉白朗教學點

特色產業

由於全球對鉛鋅礦資源消費量逐年遞增,加上可采鉛鋅礦的儲備不太充足,鉛鋅礦成為我國乃至世界較為急需和緊缺的礦種之一,同時鉛鋅金屬產品價格在國際和國內市場上一直穩步攀升。據統計,2005年全球鋅的消費量達到1040萬噸,實際缺口有23—30萬噸。經調查,工布江達縣加興鄉日烏多存儲大量的鉛鋅礦,初步探明有鉛鋅礦5萬噸,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運行,該縣的礦產資源轉換為經濟優勢已成為現實。建設規模:基建、修路、主坑道、開鑿、選廠建設、地勘,年產5000噸鉛鋅礦。

科教文衛

工布江達縣加興鄉黨委在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中,以為民辦十件實事為突破口,開展七項主題實踐活動,確保學習實踐活動得實效、見成果,讓民眾滿意。
工布江達縣針對不同層面的受教育民眾,以形式多樣的活動為載體,確保活動深入人心、取得實效。他們在開展“向上級機關學、到農村基層用”、“教育勸學”、“鄉村文化我參與”、“三比三看”、“清潔家園”等主題實踐活動的同時,還開展了“十送服務”主題實踐活動,即動員和組織機關黨支部成員深入農牧區,開展“宣講形勢送政策、解疑釋惑送法規、強農富民送科技、衛生下鄉送健康、健康成長送希望、食品安全送放心、文化進村送娛樂、固本強基送關愛、扶貧幫困送溫暖、建設新村送項目”活動,切實辦好農牧民民眾期待的實事、好事。
此外,他們還積極開展“爭做五種人”主題實踐活動,引導農牧民黨員成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引路人”;成為思想解放、開拓創新、帶領民眾發展經濟奔小康的“帶頭人”;成為懂經營、善管理、識大體、顧大局、依法辦事的“明白人”;成為關心民眾冷暖疾苦、為民眾辦實事的“熱心人”;成為實事求是、作風正派、廉潔奉公的“老實人”。

文化生活

陽春三月,萬象更新。松多邦傑塘草原上也泛出了點點的綠色,雖然剛剛下了一場大雪,但仍不能掩蓋住松多三村熱鬧非凡的景象。
2009年3月20日這一天,加興鄉黨委在松多三村組織召開了“話今昔、思穩定、促發展”喜迎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座談會。憶苦思甜謝黨恩,在喜迎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之際,牧區民眾們更是有無數發自肺腑的話要說,所以一大早,農牧區民眾們就早早來到了松多村部院內,參加這次座談會,話今昔、談發展,一起喜迎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
座談會由鄉黨委書記向健和副書記次仁扎西同志主持。牧區年長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學生、黨員、僧人、退休老幹部、鄉村幹部等各族各界民眾代表及縣有關領導總計68人參加了座談會。在來之不易、安定和諧的今天,希望大家牢記歷史,引導好家庭成員和廣大農牧民民眾,珍惜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齊心協力建設家園。

社會保障

工布江達縣緊緊圍繞民眾吃水難、行路難、入學難、住房難、就醫難等問題,為民辦好10件實事。一是積極爭取下巴塘村飲水工程,解決800餘名民眾飲水難問題;二是爭取資金,組織民眾投勞,修建羅馬林村文化廣場;三是成立松多村畜產品銷售中心,廣辟畜產品銷售渠道,幫助農牧民增收;四是由村集體出資建立加興村榨油房;五是爭取資金,完善下巴塘村文化室設施;六是組織民眾投勞,新修、維修雪朗村草場網圍欄,加強草場管理,防止草場糾紛的發生;七是組織吉朗村民眾新修、維修牧場道路;八是爭取新建松多村謝多崗自然村橋樑建設項目立項;九是爭取新建白朗村擁木其自然村橋樑建設項目立項;十是爭取資金新建松多村久龍多、加色、拉讓3個自然村“兩委”辦公場所,解決村小組工作和集中學習難的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