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書畫家]

劉鴻[書畫家]

劉鴻,當代著名書法家、畫家、篆刻家、詩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是當代不可多得的詩書畫印奇才。

基本信息

名家簡介

劉鴻,當代著名書法家、畫家、篆刻家、詩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是當代不可多得的詩書畫印奇才。在南京上國小中學,後入海軍37502部隊兩棲特種部隊,後選入東海艦隊軍樂團,1994年4月光榮入中國共產黨,1999年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
劉鴻老師劉鴻老師

劉鴻先生,祖籍安徽無為縣,1972年2月生於南京,受家學影響頗深,自幼隨家父習字,隨母親學文字學及詩詞,其父母的文化修養是對劉鴻先生童年傳統文化啟蒙的重要因素,加之自身的聰慧好學,少年時代便顯示不凡才氣。書法篆刻師承書法家篆刻家黃惇,又師從徐暢先生學習古文字學,名家指點加之劉鴻過人才氣與悟性,在書畫圈內被嘆為奇才,詩書畫印皆表現出色,自己卻虛懷若谷,自稱遊戲筆墨
劉鴻,少年時他因受到良好的藝術薰陶,即喜作書,印刻。習漢隸、摹唐楷、臨石鼓、學二王,劉鴻先生,臨寫北碑而不僵,摹習漢隸而不拙,通曉漢文字的發展演變,自能融匯古今而貫通,依憑天生才情,自能領悟古意而自持。劉鴻先生衣著簡樸,為人親和,恃才而不傲慢,謙遜而不自頹,頗具中國傳統文人的特徵。

篆刻

他的篆刻師從著名書法家篆刻家黃惇先生,是從“漢印”入手,後臨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家作品,也受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等人的影響,又由於劉鴻先生對音樂頗有研究,使得其篆刻藝術有了音律的感覺,融匯古今自成風格,刀鋒挺秀銳意天成,成為當代篆刻界不可多得奇才。故而,他的篆刻表現出雄峻而不嫵媚,樸拙而不僵硬,奇異而不矯情的特點。他的篆刻作品,刀鋒挺秀遊刃有餘,能在美妙之中彰顯鋒利,流暢之處見渾厚。

劉鴻篆刻作品鴻篆刻作品
劉鴻篆刻作品劉鴻篆刻作品
劉鴻篆刻作品劉鴻篆刻作品

繪畫

劉鴻先生的畫頗受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等大家影響,大留白出奇筆,墨韻自然流淌,筆意恣意妙生,質樸中卻彰顯豪情。
劉鴻擅長寫意花鳥,受吳昌碩、齊白石、徐渭和八大山人影響最大,由於他書法、篆刻功底深厚,他常把運刀及章法融入他的繪畫,形成了獨特的具有金石味畫風。所作花卉木石,筆力雄渾而不匠氣,布局新穎而不乏古意,構圖格局敢於用墨,對角斜勢又新意,虛實相生出質樸。對於劉鴻先生常自喻篆刻得法,書畫乃怡情也,但是並不能阻擋這個時代對其的預言,其必將成為近當代畫壇的中流砥柱。劉鴻作畫用以書法入畫,運用線條遊刃有餘。劉鴻先生40歲仍不露頭角,常不以畫示人,繪畫也不並不那么嫻熟,但是其才情過人,其繪畫意過於型。兼得黃惇先生的指點,又自學古人的技法及意境,其受益匪淺。
劉鴻繪畫作品劉鴻繪畫作品
劉鴻繪畫作品劉鴻繪畫作品

書法

劉鴻的書法,篆書學石鼓文,漢隸習石英,楷書臨唐楷,草書摹懷素,遍臨碑帖,堅持溯源而學,從傳統基本文化入手,加之對古文字有頗深研究,更是為其書法加入更深的文化味。劉鴻擅長的行書,多學習二王、蘇軾、黃庭堅、王鐸等人風格。遍臨《漢祀三公山碑》《曹全碑》《張遷碑》《嵩山石刻》《石門頌》等漢碑。劉鴻先生書法並不追求字形接近,更能領悟古人筆意,臨其意境。以篆隸筆法作行書、草書,筆勢豪放,雄渾恣意,不拘一格,真乃當今書界奇才。
劉鴻書法作品劉鴻書法作品

詩文

近代以來政治經濟的新面貌下,能詩文的書法家並不多見,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對古文字學、古詩詞學研究頗深的劉鴻,卻獨樹一幟,對傳統文化意趣尤濃。作為一個受當代新思潮教育的人,能諳熟傳統文化,四書五經、詩詞歌賦,且能通曉音律,非怪才而不能為也。劉鴻善作詩文,信手拈來,出口成詩。所作詩篇以古樸雋永見長,用典頗多,又極具浪漫主義氣息。律詩絕句都能暢解胸意,藏頭詩更是有題遍成詩。

劉鴻詩詞

月緣何照西廂,忍卻無心一點傷;箇中未有紅絲系,雖詠關雎各一方。

望溪會館藏頭詩》

望美人兮天一方,溪畔芷蘭流水香;會聚南北風騷客,館壁翰墨照滿堂。

藝術評價

作為當代詩書畫印俱能者,劉鴻先生是一位具有開創性的浪漫主義藝術大師,他的藝術必將對中國近現代藝術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對於當代能畫不敢書,能書不能文的藝術現狀下,劉鴻先生的藝術,必將成為當代藝術界新動力,其藝術價值將因其堅持溯源而學不棄傳統而越發彰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