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彩

劉邦彩

劉邦彩拜上海著名狂草大師陳敦厚先生為師,投身門下,不恥下問。得到陳敦厚老師為人為藝的真傳,書畫技藝大為長進。 他以老師為標桿,先做人,再學藝。於是,臨摹、寫生,讀書,研磨,每日技藝有所精進。

劉邦彩正在創作中劉邦彩正在創作中

“買碟買碗買調羹——啵,買壇買罐買筆架——啵!”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上海,某個弄堂里,響起這樣的吆喝聲,略帶羞赧和嘶啞。一會兒就見一大群亞叔和阿姨們從門內出來,聚攏到挑夫的攤子前,拿出碗碟湯匙問價挑選。面帶微笑的小伙子耐心地一一回答。生意好像不錯。
這位小伙子,就是今天在上海虹口的文化達人、民間畫家劉邦彩老師。[1]
劉邦彩,1964年生於江西景德鎮市近郊,從小家境貧寒,兄弟姐妹多,可謂夾縫中求生存。但是,他天資聰穎,腦筋活絡,卻也生性倔強,頑皮叛逆。中學畢業,他就到景德鎮窯廠做了一名泥胚上畫的學徒工。因為從小有藝術的稟賦,對美術情有獨鍾,常常空閒時在家裡的報紙上塗鴉,在泥地上用樹枝寫生。所以,別的學徒工跟師傅學上畫感到枯燥無比,他卻是覺得津津有味。他先在印花紙上畫簡單的纏枝花卉圖案,日復一日,熟能生巧,到後來是信手拈來,栩栩如生;再後來畫在佛門用品上的觀音像,兩年之後就能畫印在工藝品的瓷瓶上圖案了,都是一些我國傳統吉祥紋飾圖案,諸如五福捧壽、瓜瓞綿延、福祿雙全、獅童進門、百鳥朝鳳、馬上封侯、芝仙祝壽、壽居耄耋、青鸞獻壽、天地長春、東方朔偷桃、喜上眉梢、麟吐玉書、雙喜臨門、金玉滿堂、肥豬拱門、本固枝榮、劉海戲蟾蜍等。
時光荏苒,轉眼間他就由一翩翩少年長大成一英俊小生了。這時候,他的心萌動著一個強烈的願望:走出逼仄的小城,到外面的大世界去遊學求藝!於是,立馬行動,收拾鋪蓋,挑著一對籮筐,裝上滿滿的瓷器——都是自己的作品,坐上景德鎮——上海的綠皮火車,向著東方大都市出發!
挑著沉重的擔子,挪著顫微微的步子,擠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早已顧不得那些旅人的側目,劉邦彩疾步行走揮汗如雨。走出火車站,上海已是華燈初上,霓虹閃爍,車流如織,回家的人步履匆匆。可是,他的家在哪裡?
好在那是一個夏夜,也不必花費錢住旅社。在街上一路吆喝一路觀察可以寄身之處。夜深了,街上行人漸行漸少,他左顧右盼,發現秣陵路橋下有處空位子,於是立馬鋪開草蓆,枕著包袱,躺下,雙手按住腰包,因為這一天的生意還真不錯,有上百元進了袋袋子。可誰知,他的頭一落枕,呼嚕就雷鳴般響起了,他實在太乏了。第二天早上,當太陽和城管一齊把他唬醒,匆匆起身,收拾擔子,一摸口袋子:喲,昨晚夢中遭到“瑟果頭”光臨了。
陽光有些毒辣,腰包有些喪氣,生活還是要繼續,咬著牙把瓷器擔子壓在肩上,走四方。

劉邦彩牡丹圖劉邦彩牡丹圖

後來,他結識了一位做裝潢生意的老鄉,生性豪爽的劉邦彩和老鄉一見如故,老鄉見他為人善良質樸,決定留他幫助打理生意。於是,劉邦彩和這位有著古道熱腸的老鄉兄弟從此就相互幫襯,合作到現在,不過,老鄉成了老總,劉邦彩成了經理兼書畫家。
藝術家從來就非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他們也有七情六慾,也要擔心柴米油鹽。左手拿著鑽頭,右手握著畫筆;一邊是油漆,一邊是顏料;生存和生活交織,工程和寫生雙管齊下。每天忙碌下來,累得茶不思飯不想,可是,欣賞名家山水畫卻不失為一種解乏的妙方:從晉代顧愷之《洛神賦圖》、展子虔的《遊春圖》到荊浩的《匡廬圖》;從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圖》、巨然的《秋山問道圖》到李成的《晴巒蕭寺圖》、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到李唐《萬壑松風》;從劉松年的《四景山水》、馬遠的《水圖》、夏圭的《溪山清遠圖》到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再到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古今華夏山水,盡收眼底,一覽無餘,勞累頓消,疲態盡去。
中國山水畫,真是浩如煙海,美不勝收。秀色可餐,秀色可夢。白天生意場上的傷痕累累的心靈,在日光燈下的瘦山枯水裡,找到了撫慰和療傷。於是乎,夜深人靜時,睡意不來,靈感造訪。展紙蘸墨,揮毫運筆,一幅幅霧靄流嵐、靈山秀水圖,在他的筆下呼之欲出,撲面而來。
劉邦彩的蘭竹圖劉邦彩的蘭竹圖

這樣子的生活,在上海的東西南北遊走,一晃就是二十來年。
面壁十年,十年磨一劍。沉潛者,噴薄者。劉邦彩老師的創作呈現井噴;畫名,也不脛而走。圈子裡,慢慢傳開了“山水劉”的雅稱。
可是,劉邦彩深知藝無止境,藝術之路從來就是孤獨者的苦旅。沒有曾經的滄海,沒有傳統的繼承,便沒有創新和創作,而只能是拾人牙慧附庸風雅而已。除了閉門苦練基本功,除了向書本學,最關鍵的還要拜名師學藝,才能破蛹而出化蝶飛翔,才能被點石成金熠熠生輝,才能事半功倍功到垂成。偶然的機緣巧合,他結識了西部山水畫派、成都畫家陳武老師。老師的功底深厚,筆法奇崛,畫風氣韻生動,他總是怦然心動,眼賞心摹,跟著陳老師到青城山寫生,讓他技藝大為長進。有一次,自己的工程裝修的工地上發生了工傷,電話頻繁急催他回去緊急處理,然而,此時他畫興正濃,不得已,他回電話叫夫人滿足傷者的所有要求,及時安排治療。花了很大代價,處理了輕微工傷,也沒有捨得放棄這次學習機會。陳武老師戲稱學生劉邦彩是龜兔賽跑中的那隻烏龜,對愛徒的勤勉和進步讚賞有加。
後來劉邦彩在滬上拜師花鳥畫名師梅若先生,梅若先生創作時,一頓一折、一點一勾,他的筆下花鳥蟲魚,栩栩然盡顯生態。一旁觀看臨摹的他,心領神會,細心揣摩……
無論是山川湖海、日月星辰,還是飛禽走獸、花鳥蟲魚,如今,在一方斗室里,劉邦彩老師凝神定氣、調色著筆,頃刻間往往胸中的萬千氣象一齊走到他的筆下,喚醒在他的宣紙上。這些美景,又掛在了畫展的廳里,接受專家的頷首和觀眾的膜拜。
如今,他生意也在做大,筆會也是應接不暇。可是,只要提籃橋社區文化中心裡有許多節慶公益書畫活動,他總是爽口答應,積極熱情參與。他是民間藝人,草根畫家,他的山水嫵媚、鳥語花香。
他從不以名家自封,從不擺譜,向他求畫,他幾乎是有求必應。
我有幸認識並採訪了劉邦彩老師,他咕嚕一大口“四特酒”下喉,就紅著關公臉、吼著大嗓門說:“我就是泥腿子,我就是畫痴,我就是追夢人”。
大道至簡,返璞歸真。劉邦彩老師的畫藝,已經進入了一種天人合一的化境。
和滬上著名畫家、演員趙丹的侄兒趙長麟先生合影和滬上著名畫家、演員趙丹的侄兒趙長麟先生合影
劉邦彩與蘇總劉邦彩與蘇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