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大傳

劉邦大傳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他的成功曾經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他登上九五之尊的意義也令後人討論不已。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的史學大師湯因比曾說人類歷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創建羅馬帝國愷撒,另一位便是創建大漢文明的漢高祖劉邦

本書讓人可以清楚地看到劉邦邁向成功的關鍵,也可以反思他走下坡路的原因。作者以平實生動的筆法記錄了劉邦從一平民躋身大將以至登上龍位的歷史,對其文韜武略進行了生動的點評。從秦王朝的興衰,一直寫到呂后掌權的“後劉邦時代”,作者用老子《道德經》的哲學觀點深刻剖析了劉邦由弱而強的變化,使得《劉邦大傳》呈現出一種嶄新而開闊的視野。

書摘

假造詔書,扶蘇蒙恬身皆死
首先由李斯偽造始皇遺書,擁立少子胡亥登基,並暫時隱瞞始皇帝死訊,火速趕回鹹陽。由於七月間天氣日益炎熱,屍體容易發臭,李斯乃下令車載一石鮑魚,以混亂屍體的腐臭味外溢。等到巡幸隊伍由新建馳道直入鹹陽後,才發表喪事,並由胡亥襲位,承繼大統,是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於驪山陵。

對李斯和趙高而言,最令他們擔心的是駐守北方的扶蘇和蒙恬的龐大北征軍。如果依始皇遺命,讓扶蘇入鹹陽為皇帝,以扶蘇的剛勇和果敢,外籍政團力量必被徹底剷除。因此在沙丘密謀時,李斯便決定在公布始皇死訊前,先陰謀殺害扶蘇及蒙恬。

扶蘇聲望頗高,蒙恬又統有秦帝國最龐大軍團,要擊敗他們是非常困難而危險的。因此李斯決定利用趙高手中的玉璽和始皇隨身佩劍。他首先選擇最為可靠的禁衛軍領袖為特使,並配屬大量禁衛軍團,帶著偽造的始皇敕令,急速直撲北方軍的大本營。

禁衛軍團首先以突擊方式,收繳了蒙恬的軍權,又假傳始皇命令,將北方軍指揮權交付本土派軍團領袖王離。再行逮捕蒙恬及扶蘇。並出示偽造敕令及始皇佩劍,賜死扶蘇和蒙恬。

始皇父子不和雖是公開的秘密,但剛愎暴躁的始皇從未有殘害大臣的記錄,更何況是自己的親生子。始皇健康不佳,也早有傳聞,然而在東巡途中,無任何事前跡象,便突然賜死長子和北征軍統帥,豈不令人起疑?因此依常理判斷,扶蘇和蒙恬怎會只為一把佩劍及一張未經證實的君令便急於尋死?

策劃此陰謀的李斯想必早顧及此,所以與其說是派使者去賜死扶蘇,不如視為外籍政團派利用禁衛軍,對北征軍團作了一次策劃周密的不流血突擊戰。北方軍團雖號稱三十萬眾,但他們必須防衛數千里之邊疆,勢必分守各地要塞,留守大本營的軍力其實不多。李斯派遣的禁衛軍團同屬友軍,事前也沒有任何不利風聲,蒙恬自然不會預作防備,因此禁衛軍很快便控制住大本營的軍隊,蒙恬即使想作反抗,也無能為力了。

雖然蒙恬極力反對扶蘇自殺,主張應要求晉見始皇,但扶蘇認為大勢已去,苟延生命反而自取其辱,何況有始皇佩劍為證,遂自殺。蒙恬仍堅持親見始皇,使者唯恐逼得太急,造成北征軍團不滿而生變,只好將蒙恬暫時監禁於陽周的軍事監獄中,並依皇令解除蒙氏一族的所有軍權。蒙恬自然是永遠也見不得始皇,日後即在胡亥令下,吞藥自殺於獄中。

蒙恬的先祖是齊國人,祖父蒙驁秦昭襄王時代,投奔秦國求發展,由於秦王室先祖亦起自齊地,因而對他特別有親切感,加上蒙驁頗富軍事才能,在征韓、伐趙、攻魏戰爭中居功甚高,曾官至上卿。蒙驁子蒙武,曾參與王翦伐楚的征戰,當時擊殺楚軍統帥項燕的便是蒙武的軍隊,使蒙氏在秦國軍團中聲望大幅提升,到蒙恬時已統領秦帝國最大的北征軍團。並負責指揮修築萬里長城的工程。

蒙恬文武雙全,曾著有獄典文學,因此深得始皇重用。但蒙恬雖統大軍,卻非本土派的軍事領袖,李斯便是利用這種矛盾,首先將北征軍指揮權交給真正本土派的王離,使本土派軍事將領在沙丘事件中保持中立。至於扶蘇自殺,白有始皇親筆指令,也與他們無關。沙丘事件起始,李斯原處於非常不利的情況,但他充分利用掌權的方便,配合趙高及胡亥的合作,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擊敗強大的政敵扶蘇和蒙恬。

趙高擅權,動搖大秦帝國最後根基

胡亥即位為二世皇帝時,雖已二十一歲,但他到底是始皇幼子,雖有偽造之指令,也無法取得其他公子之心服口服。何況扶蘇的死因可疑,而且本土派重臣根本不滿李斯及趙高集團,使原本內憂外患、危機重重的秦帝國,更因而處於政爭的高度緊張狀態中。

胡亥原本無心政治,更沒有當皇帝的心理準備,如果不是趙高半強迫的威脅利誘。他必也無心於奪權。因此即位後,他便派趙高為郎中令,把一切政事均委託給趙高,甚至連宰相李斯都很少接見。

趙高雖然聰明幹練,但長期居於內宮為宦官,對外面的情勢了解太少,對秦帝國的內憂外患,除了在處理始皇之公文時略有所知外,也很難真正掌握。因此他關心的不是解決國家的各種危機,而是如何與眾公子和重臣們奪權,如何擁有像他最熟悉的秦始皇般的權勢和威風。

因此,在二世皇帝即位的第二年,趙高便主張舉辦如始皇般的天下巡幸活動,規模幾乎和始皇最後一次巡幸一樣龐大,同時也舉辦各種刻石及歌功頌德的祭典。但由於胡亥即位不久,內部便因爭權的暗流太多而呈現皇權不穩現象,也頻頻動用大軍及國庫費用在擴建宮殿和埋葬始皇的驪山陵工程上,人力和物力的耗費都很驚人。

宰相李斯大為擔憂,乃聯名右相馮去疾上書,勸導胡亥努力穩定內部,以集結國家力量。

但胡亥以為李斯故意批評他,便和趙高為謀道:

“大臣不服,官吏尚強,諸公子必與我爭,為之奈何?”
趙高也深為大臣之不服而苦惱,因此建議胡亥以強硬態度對付不服的大臣。以建立皇帝威權。

“郡縣守尉有罪者誅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平生所不可者。”
趙高並主張摒棄目前的當權階層,大量起用新人,以鞏固新的權力體系。

“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近之,則上下集而國安矣!”

統一政策的推行已經困難重重,趙高的奪權策略,又把始皇和李斯辛苦建立的官僚系統完全摧毀,政治上的混亂可想而知。他接著“乃行誅大臣及諸公子”。連近侍的小孩都不放過,六公子戮死於杜,並逼使公子將閭兄弟三人自殺;所有秦皇室宗族及本土派軍團領袖大為恐慌,紛紛逃離鹹陽。不少軍團因而解散,相關部屬士兵因領導者涉嫌叛亂,全部連坐為罪犯,並被派往驪山陵做苦工。商鞅變法以來努力建立的國有化武裝部隊,也在這次奪權行動中完全崩潰,據說被流放到驪山陵的便有七十餘萬人。

趙高認為奪權行動已成功,為節省經費,乃大幅度縮減秦始皇的禁衛軍團,其主要工作只成了陪伴胡亥和趙高,令教射狗、馬、禽之遊戲而已。戰鬥意志和士氣均大為消沉。其他的部隊除防守各地方安全者外,全部調為監督全國各地馳道、宮殿工程,以及運送糧食的後勤部隊。至此,維繫搖搖欲墜秦帝國的最後棟樑——官僚體系和武裝部隊也完全解體。

目錄

前言
導言楚河漢界話中國

風之卷

第一篇 秦帝國危機

第一章虎狼之國

第二章 統一的弱點

第三章 動亂再起

第二篇 沛縣美男

第一章 浪蕩少年時

第二章 嶄露頭角

第三章 初成氣候

第三篇 霸王出世

第一章 將門虎種

第二章章邯反擊

第三章 雙雄對決

第四篇 進軍關中

第一章 宋義掛帥

第二章巨鹿大戰

第三章 劉邦西進

第四章 大秦之死

雲之卷

第五篇 項羽分封

第一章 約法三章

第二章 鴻門劍宴

第三章 項羽分封天下

第四章 漢國的建立

第六篇 彭城攻防

第一章 平定關中

第二章 集結諸侯

第三章 捲土重來

第七篇 對峙滎陽

第一章韓信背水奇陣

第二章 江南變色

第三章 棄守和反攻

第四章 智取齊國

第八篇四面楚歌

第一章 楚河漢界

第二章 三角習題

第三章項羽之死

龍之卷

第九篇 大漢建國

第一章 劉邦稱帝

第二章 封賞功臣

第三章 征伐凶奴

第十篇 剷除功臣

第一章 趙國風雨

第二章杯弓蛇影

第三章 劉邦之死

附篇 後劉邦時代

第一章 蕭規曹隨

第二章 呂后專政

第三章 功臣復劉

劉邦年譜 (秦、漢時期曆法,每年以冬十月為歲首)

後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