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昌

劉衛昌

1991年劉衛昌在家鄉辦起了肥鄉縣第一所民辦學校--曙光學校。學校由1名教師7名在校生髮展到目前有18個國中班,16個國小班,1700餘名學生,並為聾啞人創辦了肥鄉縣第一所聾啞特教班,到目前累計投資800多萬元,成為肥鄉縣規模最大的一所民辦學校。

基本信息

個人檔案

劉衛昌 劉衛昌

因患小兒麻痹症右腿致殘。2007年1月,當選為邯鄲市優秀人大代表。

中文名:劉衛昌
籍貫:肥鄉縣
性別:
民族:
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1968年
職業:教育
畢業院校:中央財政金融學院

人物簡介

由於辦學成績突出,1997年5月13日出席了"全國自強模範暨扶殘助殘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了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中殘聯主席鄧朴方的接見。同年5月由國家人事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授予"全國自強模範"稱號。

他的事跡曾多次被中央省、市新聞媒體報導,中央電視台於1997年8月將他的事跡拍成專題片《綠葉對根的情意》(上下集)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1997年12月20日他作為特邀嘉賓(全國八位農民代表)參加了中央電視台春節特別節目《相聚京城》的拍攝,在京期間受到文化部副部長徐文伯接見,當他了解到他身患殘疾自籌經費辦學的事跡後,徐部長深受感動,提筆為曙光學校題寫了校名。

人物生平

劉衛昌,是肥鄉縣卜寨村的一位肢體殘疾青年。1968年劉衛昌出生時,是家中的老么,卻不是上帝的寵兒,1周歲時因患小兒麻痹症右腿致殘。1976年,8歲的劉衛昌上了國小,當別的孩子蹦跳著上學時,劉衛昌卻架著雙拐,一跛一瘸地在坑窪不平的土路上往前挪。遇上雨雪天,只能由父親背著上學。1978年冬天,天下著大雪,父親背著劉衛昌出了院門,雪大路滑,劉衛昌和父親重重地栽倒了,劉衛昌摔掉了倆門牙,滿臉血,爹含淚說:"小兒,咱回家吧,砸鍋賣鐵也得給你治腿!"小衛昌說:"俺不能隔課。"爹又背上劉衛昌,繼續向學校走去。

為了給小衛昌治病,父親下狠心把家裡養的一頭老母豬賣掉,湊了二百元錢,帶著劉衛昌來到一家醫院。手術進行了4個小時,右膝以下全部剖開,術後在病床上躺了3個多月,此時正趕上三伏天,遵照醫生囑咐,利用中午天氣最熱的時候鍛鍊走路,每天最少走五個小時。回到學校後,劉衛昌堅持鍛鍊,終於甩掉了拐杖。

1981年,劉衛昌考入離家20多里的縣一中,每星期六步行回家拿乾糧,回一次家要走六個多小時,殘腿時常腫得老高。母親心疼地勸劉衛昌別上了。然而,劉衛昌硬是咬著牙,讀完了高中全部課程。

1984年,劉衛昌以幾分之差高考落榜。但倔強的劉衛昌仍做著大學夢。沒錢,劉衛昌就靠著一輛破舊腳踏車外出到縣城、邯鄲賣菜掙錢,農閒時到學校補習。這年冬季的一天,在去邯鄲賣菜回家的路上,天寒地凍,劉衛昌發起了高燒,但強打著精神:"說啥也不能倒下,我爹娘還在家等著我呢!"一進家就栽倒在地。然而,命運之神卻給劉衛昌開起了玩笑,連考4年,未能與大學結緣。

面對父母的失望和別人的冷嘲熱諷,劉衛昌在痛苦和絕望中思考著,一個殘疾人應怎樣面對生活?

1989年,劉衛昌參加成人高考,終以優異成績被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函授部錄取。當時學校規定每兩個月面授10天,因家裡十分困難,這十天的住宿成了劉衛昌最發愁的事。只好,夏天等別的同學都睡去後,劉衛昌就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鋪上從家裡帶來的床單睡在樓道里,早晨醒來常常被蚊蟲咬得渾身疙瘩。冬天劉衛昌就和要好的同學擠在一張床上。就這樣,劉衛昌一邊務農,一邊念完了三年的大專課程,領到中央財政金融學院頒發給的大專畢業證書。

個人事跡

函授學習期間,劉衛昌發現村裡有好幾個十二三歲的孩子不僅不上學,還結夥跟外村孩子打架。劉衛昌一打聽,原來這些孩子有的沒升上國中,國小又不再接收劉衛昌們,只好東遊西逛,惹事生非。劉衛昌突然萌生了一個辦學的念頭,既讓所學的知識有了用武之地,又讓這些孩子繼續學習,也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

然而,劉衛昌辦學的想法遭到家人極力反對。當時,父母托人從南方領回一個姑娘給劉衛昌做媳婦,劉衛昌知道後心像刀割一樣難受,劉衛昌哭著跟父母說:"我的腿雖有殘疾,但我有知識、有追求,你們多少年培養我,讓我上學,難道不就是讓我能幹點事嗎?"一直對劉衛昌都很理解的父母讓步了。1991年,劉衛昌把家裡給劉衛昌當新房的三間舊房當作教室,招收了村里7名失學兒童,辦起了"曙光學校"。

為取得學生家長信任,劉衛昌承諾:等孩子升上國中再補交學費。為此,劉衛昌父親戒了半輩子的菸癮,母親拿賣雞蛋的錢為學生買粉筆、紙張。1992年春節,全家沒有添一件新衣服。

第一年辦學,劉衛昌招收的7名學生都是成績特別差的。為此,劉衛昌打破常規的教學方法,學生哪兒差補那兒。這7名學生當中有一名學生叫史為忠,聽力較差,劉衛昌常常對著史為忠耳朵大聲授課。這個學生說話時發音不準確,為了糾正發音,劉衛昌從漢語拼音字母發音教起,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劉衛昌說話,當這名學生能夠用準確的語言說話時,劉衛昌的嗓子已經喊啞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劉衛昌的精心培育下,7名學生全部升入國中,2 人升入重點中學。這一下在三鄉五里引起轟動,家長們紛紛把孩子送到曙光學校,學生人數達到63人。突然增加了這么多學生,使劉衛昌既興奮又發愁,學生增加了,需要添置教室、桌凳,可錢呢?平素靦腆的劉衛昌只好向親朋求助。二姐夫把準備為兒子蓋新房的磚瓦拉來,大姐夫給劉衛昌送來一拖拉機木料。為節省開支,全家老少齊上陣,新教室蓋好後,二姐夫和三哥又日夜趕製50張課桌。二姐夫鋸木料時,不小心被電鋸削去四個手指頭,當即昏倒,醒來後第一句話說:"兄弟,別難過,你能把學校辦好,我掉幾個指頭是小事"。這更堅定了劉衛昌辦學的決心。

隨著學生的增多,吃飯、喝水又成了新的問題,這時,縣領導了解到劉衛昌的困難後,責成有關部門幫劉衛昌貸款2萬元,蓋了食堂,打了機井。
經過劉衛昌多年不懈的努力,目前曙光學校已從最初的1名教師、3間教室、7名學生,發展到擁有81名教師,1700名學生,教學樓、實驗樓等設施完善的寄宿制學校。

身為一名殘疾人,劉衛昌深深體會到貧困學生和殘疾人這一弱勢群體的生活艱難,16年來,劉衛昌先後為200名學生減免學雜費10多萬元。為了使更多的殘疾學生追求知識的快樂與感受生活的歡笑,點燃生命的火花,1996年9月,劉衛昌創辦了全縣第一個特教班。沒有聾啞老師,劉衛昌把3名優秀教師送到邯鄲市聾啞學校接受培訓。聾啞學生賈俊傑,入學時剛8歲,遠離家鄉父母,每到晚上哭鬧不止,劉衛昌和愛人以真情去感化劉衛昌,時過不久,這名聾啞學生不但不再哭鬧,那個自卑、憂愁的面孔也露出了笑臉。自特教班開辦以來,已招聘4名聾啞教師、82名聾啞學生,這些學生同正常孩子一樣學到了文化知識。

16年來,曙光學校共培育出3100名學生,使 330多名失學兒童重返課堂,並升入高一級學校,82名聾啞兒童接受了正規教育。2003年10月曙光學校聾啞學生的舞蹈《小螺號》和《走進新時代》在"邯鄲市殘疾人第一屆文藝匯演"時榮獲三等獎、優秀獎;2004年11月,曙光學校肢殘學生張曉冕的小品《上學》在"河北省第六屆殘疾人文藝匯演"時榮獲二等獎。軀殘學生王景於2005年考上了燕山大學,當接到錄取通知書後,興奮不已,當即向曙光學校校長劉衛昌贈送一面題為"今日高中報母校,劉衛昌日成龍報師恩"的錦旗。

春花總有秋實。1997年5月,劉衛昌作為全國農村教育改革典型,被國家人事部和中國殘疾人聯合部授予"全國自強模範"光榮稱號,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第二屆全國自強模範暨扶殘助殘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央視將其事跡拍成專題片《綠葉對根的情意》播出,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1997年12月20日劉衛昌作為特邀嘉賓(全國八位農民代表)參加了中央電視台春節特別節目《相聚京城》的拍攝,受到文化部副部長徐文伯接見,並為曙光學校題寫校名。

個人榮譽

1998年3月當選為邯鄲市肥鄉縣兩級人大代表,縣人大常委會委員,此後連續三次被評為縣優秀人大代表,2001年又當選為邯鄲市優秀人大代表。
1999年5月被評為"邯鄲市十佳自強模範"。
2000年4月被評為"河北省自強模範"
2003年7月,當選為邯鄲市肢殘人協會副主席。
2003年9月,當選為肥鄉縣殘聯副主席,肥鄉縣肢殘人協會主席。
2004年12月,劉衛昌事跡載入由河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河北省教育廳合編的《河北英傑》.
2005年5月,曙光學校被評為"河北省'雙合格'優秀家長學校。"
2006年9月,被肥鄉縣人民政府評為優秀教育工作者。
2007年1月,當選為邯鄲市優秀人大代表。
2007年11月30日,由團中央、水利部、農業部、財政部、國家林業局和全國青聯共同組織開展的第十二屆"中國傑出青年農民"評選揭曉,劉衛昌從全國各地層層推選的37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與全國其劉衛昌9位做出突出貢獻的青年農民獲此殊榮。
春風化春雨,大地育新苗,劉衛昌要把生命化作一粒粒種子,播撒給學生,讓自己殘疾的身軀,在學生身上延伸……,這就是劉衛昌此生最大的追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