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芝盛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在白家溝村當國小教員,他勤於職責,熱心辦學。 二十三年(1934)6月,他結識了宋繡,在宋繡的幫助下,他的思想發生了根本轉變。 二十六年(1937年)11月,由胡楠卿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劉芝盛(1911——1941.10),曾化名王有志保德縣鶯村人。
十歲入本村國小讀書,一直讀到十三歲。由於受《水滸》影響,面對貧富不均的現實,萌發了扶危救急、打富濟貧的思想。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在白家溝村當國小教員,他勤於職責,熱心辦學。
二十三年(1934)6月,他結識了宋繡,在宋繡的幫助下,他的思想發生了根本轉變。宋繡是忻縣直道溝村人,在太原第一師範求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變後,積極參與遊行示威、請願、罷課等學生運動。二十三年,因參加驅逐校長活動,被校方除名,並由政府押送回原籍,不久遭通緝。於是避禍於保德,經白貴盛介紹,和劉芝盛認做朋友,並住在其教學的國小校內。宋繡給他宣傳馬列主義、宣傳革命道理,啟發他走上革命道路。在宋繡指導下,由劉芝盛帶頭,團結了一部分國小教員和青年農民,組成“學友同盟會”,展開反對貪官污吏的鬥爭。二十四年(1935年)7月,發動三區17個村村長、開明人士、學界人員,聯名上書省政府,請求查辦攤款不公的劣紳崔西峰,並以劉芝盛為首,組成11人的代表團,上縣交涉,終於取得了這次鬥爭的勝利。
二十六年(1937年)11月,由胡楠卿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即辭去教職,任鶯村黨支部書記。二十七年2月任三區區委書記。10月任縣委組織部長。參加工作後,還擔任過村自衛隊政訓主任、區動委會主任、犧盟會縣執委等職務。
二十八年(1939年)3月,劉芝盛組織300名民眾到縣政府請願,請求查辦阻礙民眾運動的大土豪韓子勤等六人,有力地打擊了頑固勢力。
10月,劉芝盛去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40年8月結業後分配到晉西區黨委工作、11月任保德縣委書記。1941年1月,劉芝盛親自參加了炭峪溝和窯窪兩個村的整頓支部工作後,肺結核纏身,組織批准回家養病,10月病故。
劉芝盛組建的鶯村支部是本縣最早的黨支部。劉芝盛主持工作的第三區,是當時的模範工作區。在抗日戰爭中,以鶯村、白家溝一帶為核心的第三區,成了本縣革命的立足點,是根據地中的根據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