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莊戰鬥

劉老莊戰鬥

劉老莊戰鬥,是新四軍在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鄉,抗擊日軍進攻的一場戰鬥。1943年3月16日,日軍第17師團駐江蘇省淮陰、漣水步騎兵3000餘人,分十一路突然合擊在淮陰縣六塘河沿岸一帶的淮海抗日根據地黨政領導機關,企圖一舉摧毀。為掩護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轉移,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2營第4連主動在劉老莊阻擊敵人。18日,第4連與敵1000餘人激戰,先後打退敵五次衝鋒,斃傷日軍170餘人。最後,彈盡援絕,就與敵進行白刃格鬥。連長白思才、政治指導員李雲鵬等全連82人全部犧牲。戰後,新四軍第3師命名第4連為“劉老莊連”。

基本信息

戰鬥背景

劉老莊戰鬥劉老莊戰鬥
劉老莊鄉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1943年2月中旬,駐徐州的日軍第65師團3000多人,由師團長川島親自指揮,對新四軍蘇北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因屢屢撲空,回撤時又遭到新四軍打擊,於是又在3月間進行反撲,將其矛頭指向淮海根據地領導機關所在地----淮陰六塘河一帶。日軍行動迅速,領導機關尚未轉移,形勢十分緊急。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臨危受命在劉老莊阻擊日軍。四連是個英雄連隊,具有南昌起義和紅軍長征的光榮歷史。連長白思才、指導員李雲鵬接受戰鬥任務後,率領全連迅速進入縱橫交錯的交通溝。走在前面的30多名鬼子尖兵進入伏擊圈時,受到四連出其不意的射擊,一個個應聲倒地。後面的鬼子見勢不妙,抱頭鼠竄。日寇指揮官川島大校慌忙緊急糾合各路敵軍迂迴包圍四連,切斷前來增援的民兵。

戰鬥過程

上午八點鐘左右,鬼子步兵一個約四五十個人的小分隊,在火炮、機槍的掩護下,向四連陣地發起第一次衝鋒,四連以猛烈火力掃射,擊退了鬼子的進攻。在敵人面前,英雄的連隊沒有一個人膽怯,他們結成一個沉重的鐵錘,向日寇的腦袋打去。 在機關槍的咯咯聲和手榴彈的咆哮聲中,四連打退了鬼子的五次衝鋒,田野上留下了許多鬼子的屍體。指導員李雲鵬仍和往常一樣沉著,他站在大家的中央,放開嗓子,揮著拳頭鼓動講話: “我們八路軍、新四軍是抗日的隊伍,日寇是中國人民的死敵,我們要堅決打到底!”“保衛根據地,保衛人民!”戰士們的回答,像洶湧的波濤怒吼。“同志們!這是考驗我們的時候了!我們要為黨的事業戰鬥到底!為民族解放戰鬥到底!同志們!我們要堅持黨的光榮傳統,要做模範,要做英雄。一個也不做孬種,一個也不當俘虜!”指導員高亢的聲音,蓋過了敵人隆隆的炮火聲。“保持黨的光榮,不做孬種,不當俘虜!”同志們異口同聲像雷鳴一樣地回響。
充滿著仇恨和憤怒,大家把一切傷痛和飢餓,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徒手的炊事員們,也拿起了武器;司號員除了背著軍號,也增加了一支長鋼槍。他們是新的生力軍,補充那些已經負傷或犧牲的同志。重傷員沒有呻吟,沒有哭泣,他們忍著劇痛,一個個怒睜著兩眼,不願意放棄自己戰鬥的崗位;有些輕傷的同志,一面流血,一面堅持戰鬥,不肯丟下自己的武器;衛生員把藥袋放在地上,小心地為傷員包紮。藥毛巾用完了,他們把棉衣里的棉絮撕下來用,戰士們腿上的裹帶也解下來當作繃帶布用了。
日軍的進攻越來越凶。他們用機關槍對著路溝兩頭處打過來,迫擊炮、擲彈筒像熱鍋炒的苞谷似的,前後左右到處爆炸著,有幾顆炮彈落在了溝心裡。敵人是想用猛烈的炮火毀滅四連這個堅強的堡壘。“同志們,趕快用背包堵起來!”白連長嘶啞的聲音叫喊著。大家立即拿起背包拚死地推上去,幾分鐘堆起了兩段短牆頭,擋住了敵人的炮火。突然,李指導員的頭部中彈,他一聲不響地跌倒地上,鮮血噴涌,淌滿了臉。戰士們驚叫起來:“指導員!指導員!”指導員慘白的臉上被鮮血染紅了,但他不感到一點痛苦似的,嘴角、眉間露出笑影。他慢慢地搖著右手,喃喃著,意思叫大家不要管他。白連長跑過來,抓住李指導員的手,哽咽著說不出話來,仇恨的烈火冒上了他的頭頂,燒乾了他滿眶的眼淚。敵人又衝鋒了!白連長跳起來,將駁殼槍一丟,端起一根上著刺刀的長槍,鼓著血紅的眼睛,喉嚨里迸出粗啞的聲音:“同志們,上起刺刀拚呀!”敵人第六次衝鋒被打下去了。戰士們雪亮的刺刀上染上了日軍的血。可是在敵人猛烈炮火下,突圍還沒有成功。子彈打完了,怎么辦?連長發話了:“我們決不讓敵人抓住一個活的,也不讓敵人得到一支好槍。這都是我們用鮮血換來的。同志們,把機關槍和多餘的步槍統統破壞掉!”戰士們握緊上好刺刀的鋼槍,決心同日軍肉搏!日軍借著夜幕降臨,像蠢豬似的涌到四連陣地前沿,四連戰士們手端刺刀一躍而上,與日軍展開白刃格鬥,刀槍撞擊之處,發出日軍的慘叫聲。戰士們的刺刀捅彎了,就用槍托砸,槍托砸碎了,就用鐵鍬砍、牙齒咬,一場悲壯的白刃戰,終因敵眾我寡,八十二位勇士全部壯烈犧牲。這一戰四連共打死打傷日寇170餘人。
戰後,淮陰人民在劉老莊修建了烈士陵園、紀念碑和壯志亭,烈士們的英名和事跡將在中華民族解放鬥爭的史冊上永放光彩。

領導評價

陳毅聞訊稱讚道:“烈士們殉國犧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勵來茲。”朱德總司令在《八路軍新四軍的英雄主義》一文中也稱:“全連82人全部殉國的淮北劉老莊戰鬥……是我軍指戰員的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大會上所作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一批抗日將領,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就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杭爭的傑出代表。”

戰史整理

周文科、周文忠兄弟經歷
1943年3月18日,當八十二位戰士殉國後,正是周文科和周文忠兩兄弟親手埋葬了他們的遺體,而後人們聽到的關於八十二烈士的故事,也是由他們傳頌出來。如今僻靜的烈士陵園裡,兄弟二人的墓設在烈士紀念碑的一側,此刻,他們與八十二名烈士長眠地下。
一天的較量
82人對抗日軍千餘人
周明成是周文忠的兒子,八十二烈士的故事他聽父親說了無數遍。1943年3月18日,劉老莊究竟發生了什麼?周明成說,1943年2月,日偽軍調集了二萬五千餘兵力,對鹽阜區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掃蕩”,遭到鹽阜區軍民反擊後,日軍被迫撤向淮海,沿途繼續進行殘酷的掃蕩。3月16日,日軍一部分兵力分十一路合擊駐漣水梁岔的七旅十九團四連,四連跳出了包圍圈。沒想到17日,四連和日軍在淮陰老張集附近再次遭遇,激戰了半日。“當時兩仗下來,四連戰士已是疲憊不堪。”半夜四連進入劉老莊,與團部會合。可誰想那時部隊接到命令,向泗陽開進,全力攻打國民黨韓德勤的部隊。“四連戰士太累了,於是留下休整,等天亮再出發。”可就在那天凌晨,日軍分多路向劉老莊進攻。當時連長白思才當機立斷命令全連退出村莊,進入交通溝阻擊敵人。“而不巧的是,那條溝沒有挖完,根本不通。”周明成說父親周文忠當時是聯防隊的隊長,他一邊轉移老百姓,一邊試圖帶民兵衝進包圍圈救援。可惜敵人的包圍圈很大,根本突不進去。“他們在外圍就聽見裡面炮火連天,從拂曉一直持續到中午也沒有結束。直到黃昏,炮擊聲才停止,可父親他們根本不知道裡面的情形如何。”周明成說,後來父親他們才知道,四連幾次突圍均未成功,索性全連82人與敵人決一死戰。“四連82名戰士,對陣敵人千餘人,一天的生死決戰,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奄奄一息的戰士講述真相
周明成的伯父周文科是當時張集區的區委書記,敵人撤走後,他和弟弟周文忠一起帶著當地民兵收殮烈士的遺骸。“父親曾說過,當時四連戰士的死狀慘烈,有的怒目圓睜,有的緊握著槍弓著前腿斜靠在大樹旁,有的雙手狠狠掐住敵人的脖子,有的緊緊咬住敵人的耳朵,見此情景,在場的老百姓沒有不落淚的。”周明成說,父親周文忠在收殮遺骸時,突然聽見一聲微弱的呻吟,他扒開了好幾名戰士的遺體,竟然發現一名小戰士還活著。那名戰士身上有幾處槍傷,多處刀傷,腿已被炸斷。“儘管他的傷勢很重,還是斷斷續續向父親伯父講述了這場戰鬥的零星片斷,這也還原了當時戰鬥的真實面貌。”
原來炮轟一開始,白連長就負傷了,彈片削去了他的右手,但他一直堅持殺敵。敵人的炮彈火力很猛,四連寡不敵眾,一個個戰士倒下了,接近黃昏時,全連只剩下了20多人,敵人的步兵、騎兵向四連陣地壓上來,戰士們迅速燒毀檔案,拆掉機槍,並將零件拋開或埋在地下,子彈全部集中起來,供重機槍使用。最後,戰士們索性在步槍上裝上刺刀,與敵人展開肉搏。“政治指導員李雲鵬大喊一聲‘與鬼子拼了’,四連的戰士們躍出戰壕,和敵人進行了最後的戰鬥。”周明成說,可惜那名小戰士在第三天早上送往軍分區醫院的路上,因為傷勢過重閉上了雙眼。
在這場戰鬥中,除了炊事班在副指導員帶領下先行轉移外,其他的全連82名戰士全部殉國,82名戰士共殲敵400餘人。後來周家兄弟帶領民兵挖了大坑掩埋烈士們的遺體,因為沒有裹屍布,地方百姓就拿出了家裡的被子,土布等等。“父親在坑邊放了一個小碗,每埋一名,就在小碗裡放一顆玉米粒。最後碗滿了,整整82粒。”
日軍軍史
1943年3月18日,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四連這次氣壯山河的戰鬥,但因勇士們全部壯烈犧牲,第一手史料留存不多。記者從淮安市黨史工辦了解到,以往主要是通過周文科、周文忠兄弟的目擊及掩埋烈士們的經歷,留下了戰鬥的大概過程,勇士們如何英勇奮戰細節不多。
南京市方誌辦獨闢蹊徑,從日本找到《步兵第五十四聯隊史》,該部就是劉老莊戰鬥的日軍進攻部隊。日軍親歷者的記述,與中方史料記錄互證互照,且還原出更多不為人知的細節。
細節1:敵我懸殊:日軍投入聯隊主力
劉老莊戰鬥的起因,是日軍偵知我淮海區黨政軍領導機關在淮陰六塘河北岸,即在1943年3月中旬出動重兵掃蕩。日方史料將這次作戰稱為“六塘河作戰”,17師團負責執行此次掃蕩,該師團轄下的54聯隊就是82勇士的對手。
日方戰史記載,該聯隊第一大隊經寶應涇河鎮向北出擊。在劉老莊附近,大隊主力在戰壕(實為敵後軍民為游擊作戰挖掘的交通溝)內前進,步兵炮小隊帶著偽軍200人在平地行軍。當時有大霧,日軍在溝內突然遇到新四軍的堅決阻擊。隨後,54聯隊(約為團的編制)主力也趕到了。日軍一個聯隊有約三千人,與我軍82人可謂眾寡懸殊。
我軍以往記載,4連連續打退日偽軍1000餘人的五次衝鋒,而從日軍記述看,可能來襲日偽軍人數更多。
細節2:漢奸勸降,我軍誓死不降
史料中,日軍附上了《劉老莊附近戰鬥經過要圖》,記者看到,敵我不僅人數懸殊,火力差距也很大。圖上日軍部署的重火力即有聯隊的野炮中隊、機關槍中隊和大隊的步兵炮小隊。
戰鬥一開始,日軍即動用炮火,將我軍“掩埋進土裡”。日軍以為懸殊武力能迫使我軍屈服,於是派出名叫“申得瑞”的漢奸翻譯喊話:“抵抗是沒有意義的”、“把武器扔到戰壕外面的人會得到優待”。我軍怎么回答?日軍戰史記載,回答喊話的是槍聲。
在此前我方記載中,均未記錄漢奸勸降這一細節,日軍這份戰鬥經過要圖,更是具有重要史料價值。
細節3:日軍發射大量炮彈
新四軍堅決抵抗,54聯隊只好進攻。日軍部署是這樣的:第九中隊作為突擊隊自西向東進攻,同時第一、二、三中隊從多個方向圍攻我軍。日軍中隊編制一般約100多人,此次衝鋒的日軍即五倍於我軍。
其他日軍一齊開火支援進攻,火力綿密。僅據不完全記錄,第一大隊步兵炮小隊即向我軍陣地發射63枚炮彈,攜帶全部炮彈幾乎打完。因為“嚴重浪費彈藥”,小隊長池田八郎還挨了大隊長一頓罵。
我方記錄中,日軍槍炮齊鳴掩護衝鋒,但只籠統記述受到“斷續炮擊”,並不知道4連勇士承受了日軍如此猛烈的轟擊。
細節4:證實白刃戰中勇士全部犧牲
我軍戰史記載,斃傷敵170餘人,這本日軍戰史則首次透露,其中有指揮衝鋒的指揮官、第9中隊長船越正大尉。據記載,此人揮刀衝進交通溝被擊傷,震動了現場指揮的54聯隊聯隊長平島周平。平島趕上前去“祈願船越正可以生存”時,船越斃命。
整理史料的研究人員胡卓然告訴記者,此戰擊斃日軍大尉的戰績是首次被發現,日方史料中還附上了船越正照片。
這份史料還側面證實,我軍幾乎全部犧牲在白刃戰中。日方史料記載,勇士們在交通溝中和日軍拼刺刀,無人退縮,除一人跳出交通溝中彈犧牲外,其他在肉搏中全部殉國。
近期,南京市方誌辦將把史料提供給淮安劉老莊八十二烈士紀念館,以豐富展陳。
另外,這份戰史還透露了其他有價值的史實。如誕生此次閱兵“百戰百勝第三營”戰旗的戰鬥,我方曾記錄擊斃其軍官達子萬以下100多人,這本戰史確認擊斃的是54聯隊第8中隊長大志萬憲治中尉。

尋找無名烈士

2012年3月到11月,淮安日報社開展了“尋找劉老莊連無名烈士”大型新聞採訪活動。9個月漫漫求索,3萬里風雨兼程,北京、安徽、山東、河南以及省內的南京、鹽城、徐州、宿遷等地都留下了本報尋訪組艱苦跋涉的足跡。回望這場尋找英烈之旅,我們收穫的遠遠不止新發現的9位劉老莊連烈士英名,還有很多無法忘卻的細節。我們珍惜旅程中的每一次相遇、每一個表情,我們相信細節的力量……
劉老莊人:“絕不給英烈丟臉”
“八十二烈士不給中華民族丟臉,劉老莊人也絕不給英烈丟臉。”淮陰區委常委、劉老莊鄉黨委書記陳張接受尋訪組專訪時如是說。68年來,劉老莊的鄉親們盡心盡力守護著先烈,每逢八十二烈士殉國紀念日都到陵園祭奠先烈。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生活在這這塊紅色的土地上是我們的光榮,我們要用“紅色劉老莊、綠色劉老莊、金色劉老莊”的發展成果告慰先烈。
劉老莊連:紅色記憶綿延不絕
劉老莊連指導員隋書良說:“不管到哪裡執行任務,我們都帶著流動連史館,這是劉老莊連之魂。”5月18日,在河南某地劉老莊連野外訓練場,尋訪組首先看到的便是劉老莊連流動連史館和生龍活虎的戰士們。劉老莊戰鬥過去68年來,連隊番號幾經變更,但那段為中國軍人贏得尊嚴和榮光的歷史,劉老莊連的子弟兵卻一直廝守,永遠珍視。
北京:收穫信心
8月10日下午3時許,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保管利用處處長、軍史專家宋傳富在聽說我們是為尋找劉老莊連無名烈士查找資料時,伸出了大拇指,連贊“了不起”、“了不起”,地方黨報此舉令人欽佩。他熱情地幫助我們查找資料、聯繫相關單位,並對尋訪活動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兩個多小時的搜尋,雖然沒有找到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的任何檔案,但軍史專家對尋找英烈活動的肯定和鼓勵卻讓我們收穫了信心。
沛縣:英雄鄉里熱心人
劉老莊連沛縣人多,英雄鄉里熱心人多,沛縣政府辦副主任張銅成就是不得不提的熱心人之一。他全程關注尋訪活動,多次吟詩為尋訪活動加油鼓勁。他不僅幫我們找到了八十二烈士之一——袁培臣烈士的準確資料,還拋下手頭的事務陪我們進村入戶採訪。同是沛縣人的江蘇省軍民共建先進個人張浩,看到尋訪報導後甚為感動,主動宣傳《淮安日報》的尋訪活動,並趕赴淮安向報社贈送錦旗,表達烈士家鄉人的濃情厚誼。
商丘:終於找到了!
金秋時節,尋找英烈之旅也迎來了收穫的時分。《只為烈士不再無名》公告在《徐州日報》及子報刊登後,蒯德山烈士親屬隨即來函,提供了蒯德山烈士的相關信息。國慶前夕,尋訪組在河南省商丘市找到了蒯德山烈士的資料和他的親屬。不管是資料還是回憶,蒯德山烈士犧牲的時間地點、部隊番號、犧牲情形等等與史實高度吻合。終於找到了!這一刻,我們的內心充盈著喜悅和激動,蒯德山親屬的內心充盈著喜悅和激動……
泗洪:珍藏70年的記憶
“白(思才)連長請我們喝酒,對我父親也好。”在泗洪縣雙溝鎮,77歲的宋來賓老人激動地回憶起兒時的一幕:父親宋迎春參軍後,母親帶他到大李集找父親,白連長熱情地招待了他們母子。在他的記憶里,父親識字、聰明,又能打仗,深受白連長的器重,入伍不久就當了機槍班長。先人已逝,但70年前那次探親之旅卻一直紮根於宋來賓的心底。談起父親和白連長,這位77歲的老人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劉守業、王步珠:
八十二烈士中的淮陰人
許多人並不知情,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中也有淮陰人。採訪了劉守業、王步珠烈士的親屬,揭開了一段塵封的往事。當劉成祥拿出父親劉守業的革命烈士證明書時,當王步珠的孫輩爭著向我們講述爺爺的故事時,我們感到了尋訪的意義:將家族記憶匯入國家和社會的歷史血脈,一代代傳承下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