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棠[通州西集鎮儒林村人]

劉紹棠(1936-1997),通州西集鎮儒林村人。

1948年畢業於通縣縣立模範國小,並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市立二中。

1949年10月,在《北京青年報》發表故事,開始文學創作。

1950年,發表短篇小說《蔡桂枝》後,又接連發表十餘篇,被譽為中國文壇“神童作家”。

1951年入潞河中學讀書,高中一年級在《中國青年報》發表短篇小說《青枝綠葉》,翌年即選人高中第三冊語文課本。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4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次年輟學,專心著作。

1955年,第一部長篇小說《運河的槳聲》及姊妹篇《夏天》出版後,被團中央派往湖南長沙縣任農業合作化工作組組長。

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成為最年輕會員。

1957年,因發表論文《我對當前文藝問題的一些淺見》、《現實主義在社會主義時代的發展》及小說《田野落霞》、《西苑草》等,被錯劃為右派。

1958年2月被開除黨籍,回到家鄉務農。

1959年9月,到北京西直門外木柴廠做裝卸工。1961年11月“右派”案改正,未安排工作,埋頭創作小說《狼煙》。

1966年,書未成,被趕到家鄉勞動,擠時間創作《地火》、《春草》等三部長篇小說。

1979年1月重返文壇,日夜兼程創作、出版長、中、短篇小說30餘部,約700餘萬字。題材多為京東運河一帶農村生活,將風土人情置於社會歷史廣闊背景中加以描繪,成為中國當代著名鄉土文學作家。1984年患重病,仍筆耕不輟。

1997年3月12日病逝,初葬於大運河北端西畔,後遷葬於故里。

在他40多年文學生涯中,始終致力於實踐“中國氣派、民族風格、地方特色、鄉土題材”創作思想,“為二十一世紀的北運河兒女留下一幅二十世紀家鄉的歷史、景觀、民俗和社會學的多彩畫卷”。著有《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l2卷,其中,《京門臉子》獲北京優秀長篇小說作品獎;《蒲柳人家》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作品獎;《蛾眉》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作品獎等。作品被譯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國、孟加拉、阿爾巴尼亞等文種出版。傳略多次入選《世界名人錄》、《世界作家名人錄》與《中國共產黨名人錄》。

曾任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1983年起,連續三屆當選為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

1991年被國務院表彰為“為發展我國文化藝術做出了貢獻的專家”。通州檔案館設有“劉紹棠文庫”,收藏其著作、手稿、書信、剪報、證章、證書、照片、實物等全部資料,昭示其光輝一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