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傑[中國內地導演]

劉傑[中國內地導演]

劉傑,1968年2月18日出生於天津,中國內地導演、編劇、攝影師、製片人,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 1992年,擔任劇情片《冬春的日子》的製片人和攝影師。1999年,但任電影《夢幻田園》的攝影指導 。2000年,在劇情片《十七歲的腳踏車》擔任攝影指導,憑藉該片獲得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和第38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提名。2006年,執導的長片處女作《馬背上的法庭》獲得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獎 。2010年,憑藉自編自導的劇情片《碧羅雪山》獲得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評審會大獎 。2012年,自編自導的青春題材電影《青春派》獲得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之第10屆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影片 。2016年,執導的劇情電影《德蘭》獲得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影片獎 。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1975年,在河北省保定市就讀中國小。1987年, 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1991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本科,獲文學學士學位。1992年,進入英文中國婦女雜誌社任攝影記者。1993年,從英文中國婦女雜誌社離職 。

1992年,擔任劇情片《冬春的日子》的製片人、攝影師。1999年,擔任劇情片《夢幻田園》的攝影指導 。2000年,在劇情片《十七歲的腳踏車》中任攝影指導,該片獲得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劉傑獲得第38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提名。

2002年7月10日,擔任攝影指導的劇情片《王首先的夏天》上映 。2006年9月9日,執導的長片處女作《馬背上的法庭》獲得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獎 。2003年9月5日,劉傑擔任執行製片人,王小帥執導的劇情片《二弟》上映。

2007年8月,受邀擔任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未來金獅”單元評審 。2010年6月20日,憑藉執導的劇情片《碧羅雪山》獲得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評審會大獎 ;11月20日,劉傑擔任導演,與高山合作編劇的劇情片《透析》獲得第4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

2012年,執導青春題材電影《青春派》,該片獲得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之第10屆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影片 。2015年,執導劇情電影《德蘭》。2016年6月19日,執導的劇情電影《德蘭》獲得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影片獎;11月4日,執導的驚悚片《捉迷藏》在中國內地上映 。

2017年,執導失孤題材劇情片《寶貝兒》 。2018年8月14日,影片《寶貝兒》入圍第43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特別展映” ;8月18日,影片《寶貝兒》入圍第66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作品類型
2006年《馬背上的法庭》電影
2010年《透析》電影
2010年《碧羅雪山》電影
2013年《青春派》電影
2015年《德蘭》電影
2016年《捉迷藏》電影
2017年《寶貝兒》電影

編劇作品

時間作品類型
2010年《透析》電影
2010年《碧羅雪山》電影
2012年《就是鬧著玩的》電影
2013年《青春派》電影

攝影作品

時間作品類型備註
1992年《冬春的日子》電影攝影師
1999年《王首先的夏天》電影攝影指導
2000年《十七歲的腳踏車》電影攝影指導

製作作品

時間作品類型
1992年《冬春的日子》電影
2006年《馬背上的法庭》電影
2015年《德蘭》電影
2016年《六弄咖啡館》電影

獲獎記錄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 2009 第66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 透析 (提名)
  • ▪ 2006 第63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 馬背上的法庭 (獲獎)
上海國際電影節
  • ▪ 2016 第19屆 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爵獎 德蘭 (獲獎)
  • ▪ 2013 第16屆 上海國際電影節之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影片獎 青春派 (獲獎)
  • ▪ 2010 第13屆 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 碧羅雪山 (獲獎)
  • ▪ 2010 第13屆 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會大獎 碧羅雪山 (獲獎)
  • ▪ 2010 第13屆 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爵獎 碧羅雪山 (提名)
  • ▪ 2010 第13屆 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會特別嘉獎 碧羅雪山 (獲獎)
台灣電影金馬獎
  • ▪ 2010 第47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透析 (提名)
  • ▪ 2010 第47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透析 (獲獎)
  • ▪ 2010 第47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 透析 (提名)
  • ▪ 2010 第47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碧羅雪山 (提名)
  • ▪ 2001 第38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攝影獎 十七歲的腳踏車 (提名)
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
  • ▪ 2010 第12屆 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荷花大獎 透析 (獲獎)
悉尼中國電影節
  • ▪ 2011 第1屆 悉尼中國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碧羅雪山 (獲獎)
紐約中國電影節
  • ▪ 2010 第1屆 紐約中國電影節最受觀眾喜愛導演獎 碧羅雪山 (獲獎)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 ▪ 2014 第21屆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 青春派 (提名)
  • ▪ 2014 第21屆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評審會大獎 青春派 (提名)
  • ▪ 2010 第17屆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評審會大獎 碧羅雪山 (獲獎)
邁阿密國際電影節
  • ▪ 2010 第27屆 邁阿密國際電影節費比西國際影評人協會大獎 透析 (獲獎)
日本國際數字電影節
  • ▪ 2010 第7屆 日本國際數字電影節最佳導演 透析 (獲獎)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 ▪ 2018 第66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貝殼獎 寶貝兒 (提名)

人物評價

劉傑[中國內地導演] 劉傑[中國內地導演]

身為“第六代”導演,劉傑雖然作品不多,但每一部都以藝術品味和人文情懷贏得電影獎項的肯定。 (人民網) “好玩不好玩”是他拍戲的出發點,他被大眾熟知的是一個優秀的文藝片導演。 (網易評) 對於他來說,拍攝一部電影,無論商業或者藝術,都需要“乾什麼像什麼”,“工匠精神”和“專業”是他話語中的高頻辭彙。 (騰訊網)

劉傑導演對新主流電影創作方式的探索可以說是保留了電影創作的血脈,也為主流電影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性發展的補充或者備選方向,劉傑所希望表達的也是注重寫實,追求真實和反映現實的風格。 (《河北大學李志宏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