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一[革命烈士]

劉中一[革命烈士]

劉中一,1897年9月生,岳西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後根據黨的指示,利用沙村文蔚國小校長的身份進行革命活動,並建立了黨組織。

簡介

1928年春,任中共沙村支部書記 ,領導農民協會打擊封建官僚、懲辦土豪劣紳。

1929年冬,任沙村游擊大隊隊長。

1930年2月,他領導沙村地區農民參加了請水寨暴動。同年5月,中共潛山縣革命委員會成立,他任文化委員會主任委員,宣傳新文化,發展教育事業,僅沙村一地就辦起4所國小,貧僱農子女可免費入學。

1930年冬,劉中一受黨組織派遣赴皖南地區開闢工作。

1931年6月參加中共宣城縣委工作。8月,成立了以劉中一、江濤、汪老三為主要領導的中共宣城縣委。在較短的時間裡,宣城縣委的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1931年12月,中共宣城特委成立,劉中一任特委書記,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發展壯大黨的組織,發展黨員300餘人。

1934年,任中共皖南特委組織部長。同年,與劉國鼎、胡守彬、丁龍彪一起發動宣城、寧國、涇縣的武裝民眾攻打並策反涇縣保全團,使涇縣保全團全部倒戈。

劉中一[革命烈士] 劉中一[革命烈士]

1935年,劉中一創建紅軍新三團、新四團。隨後又成立了紅二十二師,劉中一任師政治委員。不久,率領紅二十二師轉入皖南、江西、浙江邊區開展艱苦的游擊戰爭。

人物事跡

1924年9月,劉中一從武昌中華大學附屬高中畢業返回家鄉,從1925年至1926年在五河雲溪寺經館任西學教員,專授英語和數學,以此為生計。

1927年中國共產黨八七會議後,中共安徽省臨委根據八七會議精神,立即派大批黨員分赴廣大農村,整頓、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組織農協會,建立工農武裝。省臨委王步文委員受黨派遣回到家鄉岳西,貫徹黨的八七會議精神,並在響腸、衙前發表了“發展農民組織,領導農民武裝暴動”的演講。

青年教師劉中一與一些學生深受啟迪和教育。不久,劉中一轉到衙前崇新國小任教,並於1927年冬在崇新國小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劉中一被組織派到沙村文蔚國小以校長的公開身份從事革命活動,為中共沙村黨支部的建立和開展農民運動,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

1928年春,中共沙村黨支部成立,劉中一任書記。他利用文蔚國小這塊教育陣地,辦起了“農民認字班”,吸收青年農民參加。同時,為取得合法鬥爭地位,劉中一把“認字班”的硬漢子,如劉國鼎、葉朗清、王運山等30餘人以“關帝會”(迷信)的形式組織起來,以此公開組織,進行秘密鬥爭。當時,沙村有個大地主叫劉元啟,一直把田租定為“二八”分成,1929年春,沙村農民協會決定給他予以打擊,遂發動會員採取統一罷佃方式進行減租減息鬥爭。結果,迫使劉元啟不得不把田租改為“四六”分成。鬥敗的劉元啟並不死心,他趁青黃不接之季,高價出售稻穀盤剝農民。此時,響腸、無愁、沙村等地名為“摸瓜隊”的農民武裝相繼建立,為打擊劉元啟的囂張氣焰,劉中一根據衙前中心區委的指示,帶領“摸瓜隊”隊員鎮壓了劉元啟。

為鞏固鬥爭成果,擴大武裝力量,1929年冬,中共潛山縣委決定將各地的“摸瓜隊”編成三個游擊大隊,王效亭任游擊隊總指揮,劉中一任沙村游擊大隊長。劉中一在沙村成立了糧食委員會,一舉分掉了20多個公堂的糧食約1000擔,除分給貧困農民外,其餘的由“糧委會”存管,以備軍用。此時,打土豪分田地,實行減租抗息的革命烈火燃遍沙村、響腸、五河、天堂等地。

1930年2月4日,劉中一領導沙村地區貧苦農民參加了著名的清水寨暴動。由於軍事上的勝利,使紅色區域連成一片。中共潛山中心縣委於3月底在晾袈裟召開會議,決定成立潛山縣革命委員會。5月3日,文化委員會在衙前金家花屋宣告成立,劉中一為文化委員會主任委員。在劉中一的主持下,文化委員會與中國工農紅軍三十四師密切配合,在天堂根據地內,大力宣傳新文化、新思想,辦文化訓練班,發展教育事業。僅沙村一地就辦起了四所國小。在劉中一等領導下,文化委員會還創辦了一所列寧國小,使貧僱農的子女免費入學。

1930年9月4日,國民黨派重兵“圍剿”天堂革命根據地,潛山縣革命委員會和中國紅軍中央獨立二師(中共三十四師改編)慘遭失敗而解體。但是,革命火種是反動勢力所無法撲滅的。1930年10月,劉中一等六七人撤出天堂敵占區,到安慶尋找組織關係,年冬,由黨組織派遣赴皖南山區開展工作。

1930年冬,劉中一化名吳自發,以家庭教師的身份,在宣城縣進行革命活動。他以胡守彬家為落腳點,胡是當時宣城縣保全團團長,是一個有“名望”的開明人士,再加上胡家又處在宣城、涇縣、寧國三縣交界地。選擇這樣的落腳點,一是可以利用胡守彬的身份掩護革命活動;二是通過與胡守彬的經常接觸,既可了解胡的思想動態,也可了解敵人方面的活動情況;三是儘可能把他引上革命道路。由於革命形勢發展,又經劉中一的耐心引導,曉以大義,1931年冬終於把胡守彬爭取過來,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1年春,活動於皖南的劉中一先後把從岳西撤出的丁龍彪、余良富、余良貴、劉會高等人,安排在大、小麥坑、周楊村、戴陽村做工匠、茶工或教書,爾後派遣他們潛入黟縣、涇縣、祁門、宣城等地,通過他們匯聚各地革命力量,發展組織。

1931年6月,劉中一受中共蕪湖中心縣委派遣參加宣城縣委會工作。此時的宣城縣委,沒有健全的系統組織,名義上有三個支部,但每個支部中只找得到一兩個同志而已,處於渙散狀態。8月中旬,中央巡視員黃某(浙江人)來宣城巡視,為加強宣城的工作,改組宣城縣委會,成立以劉中一、江濤、汪老三為主要領導的中共宣城縣委會。1931年12月13日,宣城縣委召集代表會議,討論各項工作。改組縣委。到會代表一致認為現在的工作已發展到寧、郎、涇、旌等縣,由此中共宣城縣委改稱宣城特委,劉中一任特委書記。1932年5月,劉中一召集第二次黨代表會議,改組了宣城特委,組成以劉中一、呂杏天、鍾真支三人為首的新的宣城特委會,下設團委會和軍委會。在劉中一領導下,宣城特委會工作從此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到1933年1月底,“特委會所領導的有宣城、寧國、涇縣、旌德四個完整縣份及郎溪、太平、青陽、貴池、銅陵五縣之一鄉或兩鄉,總計九個縣份區域”,發展黨員近350人,先後建立一個縣委、兩個特委、四個特支、六個區委、十二個支部。

早在1932年2月,宣城特委在工作上就與徽州工委發生了橫的關係。1934年徽州工委領導的地區擴大到貴秋東、石青太、宣寧旌涇以及贛浙邊區,徽州工委改稱為皖南特委,宣城特委歸屬皖南特委領導而完成其使命。劉中一改任中共皖南特委組織部部長。

1934年,皖南地區的革命形勢發展很快,劉中一與劉國鼎、胡守彬、丁龍彪發動宣城、寧國、涇縣三縣力量攻打涇縣保全團。這個保全團團總與胡守彬是兒女親家關係,通過胡守彬內部策動,外部300多人的武裝壓力,致使涇縣保全團全部策反倒戈。在此基礎上,劉中一於1935年創建了紅軍新三團、新四團。爾後,又把這兩團整編為紅二十二師,劉中一任師政委,親率部隊轉入皖南——江西——浙江邊區進行艱苦的游擊戰爭,直到盧溝橋事變發生。

1937年冬,劉中一帶領方正汗、程為南、劉會太等80多名戰士,從宣城、寧國兩縣的交界地——白果樹出發,星夜趕到宣城東門處的七星崗潛伏,襲擊過往的一小股日軍。天亮後,劉中一在伏擊地前沿用望遠鏡朝縣城方向觀察敵情,不料被日軍發現,打出一梭子彈,劉中一左胸部中彈負重傷。警衛員劉會太和戰士方正汗、程為南等四人把劉中一從山上背下來,到距七里崗半里路的王家沖一個裁縫家。因無藥搶救,傍晚時分,劉中一停止了呼吸,為黨的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劉會太等人用幾塊木板將劉中一安葬在附近一個小塘埂不遠的山凹里。

逝世時間

抗日戰爭爆發後,劉中一率部挺進抗日前線。1937年12月6日,日軍從南京竄至宣城,劉中一率領主力部隊在宣城東門外七里崗伏擊日軍時英勇犧牲,時年40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