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感

“創感”一詞來源於上海師大黎加厚教授帶領的教育技術研究團隊。

“創”即創新、創造、創意;“感”,即感性、情感,感覺、感悟。

“創感”一詞來源於上海師大黎加厚教授帶領的教育技術研究團隊。

黎加厚教授在翻譯平克(Danie H.Pink)報告提出的“From Information Age to conceptual Age”時,遇到了麻煩,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的《全新思維》一書譯者將“Conceptual Age”譯成“概念時代”,這恰好與Pink的意思相反,作者用“Conceptual Age”表達人類基於右腦思維的,感性的、充滿想像力的、情景化的創意思維方式,而不是理論與概念的左腦抽象思維方式。我查了一下台灣作者的翻譯為“感性時代”,也感覺不太確切。於是,我在研究生課程班與同學們開展頭腦風暴,徵求對“Conceptual Age”的翻譯。一位來自山東的張志娟同學告訴我,她反覆思量,認為翻譯成“從資訊時代進入創感時代”比較能夠反映這個新辭彙的含義。

創感時代

左腦統治的邏輯、線性、基於推理思維方式的“資訊時代”即將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全新的注重右腦:綜合的,創造性的,基於境脈思維方式的“創感時代”。未來將屬於那些擁有與眾不同思維的人。要贏得未來的市場:需要教學生21世紀新能力,做電腦無法做的事情,用創感參與競爭。

創感教育

一種教育理念,以培養人的創造性為首任;一種思維模式,要求教師的工作富有創造性和激情;一種教法,要求教學方法具有創感性的設計;一種教育技術,要求充分利用“魔燈”等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創感教育是對教師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技術的一次革新,與新課程改革一脈相承。作為教師,需要培養學生21世紀的創新能力,需要讓學生有豐富的情感和與眾不同的思維,做電腦和機器無法做的事情,學會解決現在根本還不存在的問題(20年前,誰考慮到web3.0模型的提出,以及技術的解決方案呢?),學會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而不是課本上的“人工問題”,如:往一個池子同時注水和放水,多長時間能加滿),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