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乾酪乳桿菌IMC-4

副乾酪乳桿菌IMC-4,分離自健康中國人腸道,而且有較好的胃腸液耐受性和粘附性。 副乾酪乳桿菌不僅對很多細菌有拮抗作用,有的菌株還可抑制酵母及黴菌的生長。 國內已有副乾酪乳桿菌LP33、副乾酪乳桿菌IMC-4等製成的製劑產品,在副乾酪乳桿菌的研發領域達到了較先進的水平。

概述

副乾酪乳桿菌IMC-4,屬副乾酪乳桿菌屬,由青島蔚藍生物集團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篩選自健康中國人腸道,具有耐胃酸、膽鹽等特性,已申請專利,並被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號:CCTCC NO:2012174。

菌種來源

?動物中分離
家禽和家畜胃腸道也有大量微生物聚集,其中也包含了大量有益的乳桿菌和雙歧桿菌,如小豬雙歧桿菌(B. choerinum)、豬雙歧桿菌(B. suis)、小雞雙歧桿菌(B. pullorum)等。動物的原乳中也存在大量的益生菌,常見的有嗜酸乳桿菌、乾酪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等。
?食物中分離
多數從傳統的天然發酵食品,如發酵乳、發酵肉製品和發酵蔬菜中分離。比如從泡菜中常可以分離出植物乳桿菌。
?人體中分離
人體胃腸道中包含了數以萬億的細菌,至少有500個種,其中厭氧菌占優勢。益生菌的主要成員—乳桿菌和雙歧桿菌是胃腸道正常微生物區系的主要成員,伴隨人的一生。
從健康人體分離出的益生菌一般安全性較好,因為是人體正常成員,對人體沒有危害,而且生理活性也較高,有較好的耐受性及粘附性。副乾酪乳桿菌IMC-4,分離自健康中國人腸道,而且有較好的胃腸液耐受性和粘附性。

研究進展

1、抗菌作用
很多益生乳酸細菌對腸道及食物中的致病菌具有拮抗作用,它們能阻礙特定的腸道致病菌的黏附定居和繁殖,從而起到抑制病原菌、調節腸道菌群平衡的作用。副乾酪乳桿菌也不例外, 研究表明: 副乾酪乳桿菌不僅對很多細菌有拮抗作用,有的菌株還可抑制酵母及黴菌的生長。 Nemcova等報導L.paracasei可顯著降低剛斷奶幼豬體內梭菌屬和腸桿菌的數量。Schwenninger等用副乾酪乳桿菌副乾酪亞種 L.paracasei subsp. paracasei和詹氏丙酸細菌 Propionibacteriumjensenii 的混合培養物添加到優酪乳中,在6℃下也能夠有效抑制酵母腐敗菌、黴菌等的生長 。
2、生理功能
副乾酪乳桿菌具有良好的生理作用,在作為益生菌調節人體腸道菌群平衡,增強免疫功能,預防疾病等方面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研究表明:副乾酪乳桿菌可增強宿主對微生物病原體的非特異性抵抗力,加快腸道內病原體的清除,能夠治療腸道菌群紊亂和腸道通透性增強,從而防止食物過敏和急性腹瀉,使抗低密度氧化脂抗體和CD4T-淋巴細胞增加,粒細胞的噬菌作用明顯增強,對宿主進行免疫調節,防止腫瘤的產生。
儘管很多乳酸菌都具有多種生理功能,但能否在人體胃腸道環境中存活和定植是益生菌發揮其保健功能的一個重要前提。副乾酪乳桿菌具有良好的耐酸和膽汁抗性,在體外試驗、動物試驗以及人體試驗中都表現出了較高的存活率。
Marzotto等用含有副乾酪乳桿菌的發酵品,連續4周餵食12~24個月大的嬰兒,餵食1周后,在92%的嬰兒糞便樣品中檢測到了副乾酪乳桿菌且達到了最大數量成為人體內乳桿菌的主要菌群。隨後的幾周,其數量逐漸趨於穩定,嬰兒在試驗期間沒有出現任何不良反應。

製劑開發

乳酸菌製劑是指含活菌和/或死菌,包括其成分和代謝產物在內的細菌製品,它經口或其它黏膜途徑投放,並具有一定的生理功效。現階段對副乾酪乳桿菌用於生產乳酸菌製劑的報導還較少。國內已有副乾酪乳桿菌LP33、副乾酪乳桿菌IMC-4等製成的製劑產品,在副乾酪乳桿菌的研發領域達到了較先進的水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