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藤紙

剡藤紙,以產於剡縣(今嵊縣)而得名。西晉張華《博物志》載:“剡溪古藤甚多,可造紙,故即名紙為剡藤。”晉中葉,剡藤紙被官方定為文書專用紙。

唐舒元輿《吊剡溪古藤文》云:“過數十百郡,東雒(洛陽)西雍(長安),見書文者,皆以剡紙相夸。”昔時人“嗜利,曉夜斬藤以鬻之”,而至原料枯竭。明成化、弘治《嵊縣誌》均載:“今莫有傳其術者。”剡藤紙遂絕跡。
剡藤紙以薄、輕、韌、細、白,瑩潤光澤,堅滑而不凝筆,質地精良著稱。宋代孫因《越問·越紙》中,亦有“光色透於金版”、“性不蠹而耐久”之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