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額頭痛

2、典型偏頭痛 1、急性腦外傷性頭痛 8、心因性頭痛

長在前額部位的腦垂體腺瘤的增生而壓迫附近的組織而引起前額頭痛。
前額頭痛的原因
腦垂體腺瘤的增生而壓迫附近的組織.
前額頭痛的診斷
1.內分泌學檢查:套用內分泌放射免疫超微量法直接測定腦垂體的生長激素、催乳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腺刺激素、黑色素刺激素、濾泡刺激素、黃體生成激素等,對垂體腺瘤的早期診斷有很大幫助。
2.放射學檢查
(1)蝶鞍像:為基本檢查之一。在垂體瘤很小時蝶鞍可以沒有變化,由於腫瘤日漸長大,可致蝶鞍擴大、骨質破壞,鞍背侵蝕等。
(2)CT掃描:採用靜脈注射造影劑增強後,可顯示出5mm大小的垂體腺瘤。更小的腫瘤顯示仍有困難。
前額頭痛的鑑別診斷
前額頭痛的鑑別診斷:
一、偏頭痛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發作性顱內、外血管運動和神經功能失調引起的慢性復發性疾病,臨床特點為突然發作的頭部劇痛,頭痛可自動或用藥後緩解,常反覆發作,間歇期無頭痛及後遺症。本病國內外均相當常見,患病率約占人口的10%。
偏頭痛的病因可能與遺傳、神經及內分泌失調有一定關係,部分偏頭痛患者,尤其是有先兆型偏頭痛多數有家族史,很多偏頭痛患者植物神經功能不穩定,在精神刺激、環境變化、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等情況下容易引起頭痛發作,偏頭痛的發生常受內分泌的影響,很多患者的偏頭痛開始於青春期。女性偏頭痛常與月經周期變化有關,頭痛可在閉經後停止,但亦有發作增多的報導。
(一)臨床特點
首次發病多在青年或成人早期,女性多於男性,兒童發病者亦不不少見發作頻率不定,自每月1次,每年1次至每月數次,每年數次不等,偶爾多達每達每周兩次。偏頭痛的表現主要可分為以下5種類型:
1、普通型偏頭痛最常見的類型,約占偏頭痛的80%,無明顯遺傳史,前驅症狀不明顯,頭痛常呈:1雙側性,或開始於一側而波及對側,也有雙側交替發作;2搏動性;3重度患者可影響日常活動;4上樓梯或類似日常活動可加重頭痛,常伴噁心、嘔吐,畏光及畏聲。頭痛時間一般較長,可持續1-3d,常因精神緊張,疲勞而誘發。
2、典型偏頭痛此種類型的偏頭痛約占偏頭痛的10%左右,60%-80%有遺傳史,往往從青春期開始發病,發病由每日至數次至數月1次不等,間歇期不定。其發作分為四期:1前驅期:在頭痛發作前半小時左右,主要表現為痛對側視野出現閃光暗點,有時基至出現同向偏盲,並可有言語障礙、口唇、手指麻木、眩暈、面色蒼白、全身不適等。2頭痛前期:前驅症狀消失後突然出現搏動性頭痛、多位於一側顏面或頂部。3頭痛期:頭痛期:頭痛逐漸消退多移行至入睡,有時表現為興奮、欣快。
3、眼肌癱瘓型偏頭痛患者一般先有或無先兆偏頭痛史。在一次偏頭痛發作1-2d後頭痛逐漸減退之際,發生該側的眼肌癱瘓。受累神經多為動眼神經,其次為展神經。癱瘓持續數日至數周后恢復。不定期發作,大都在同側。多次發作後,癱瘓可能經久不愈。並能除外鞍旁病變。
4、視網膜型偏頭痛反覆單眼出現盲點或單眼盲持續不到1h,眼症狀出現後至頭痛的間隙不超過1h,但頭痛可先於眼症狀出現;並能排除眼或血管病變。
5、兒童期周期性綜合徵(偏頭痛等位症)
可能為偏頭痛先兆或伴隨偏頭痛。它可分為:
(1)良性兒童期發作性眩暈:常為健康兒童突然出現十分嚴重的眩暈發作,持續時間短暫、伴有平衡障礙、焦慮、眼震、嘔吐。其他神經系統檢查正常,腦電圖正常。
(2)兒童期交替性偏癱:嬰幼兒交替性偏癱,智力障礙及伴其他陣發性症狀如強直性發作、肌張力異常、舞蹈手足徐動樣運動,或其他眼肌運動異常,植物神經障礙。
(二)輔助檢查
1、腦血流圖偏頭痛患者的發作期和間歇期腦血流圖的主要變化是兩側波幅不對稱,一側偏高或一側偏低。
2、經顱都卜勒超聲掃描(TCD)
(1)發作間歇期:TCD不能鑑別典型和普通型頭痛,僅能提供一些流動力學改變的基礎依據,如血流速度增快,兩側流速不對稱、出現血管雜音和血流速度不穩定等。
(2)偏頭痛發作期:普痛偏頭痛患者平均峰流速(Vm)下降,血管雜音減弱消失。
(三)診斷
1、病史、一般體格檢查、神經系統檢查不提示器質性疾病。
2、頭痛反覆發作至少5次,每次持續4-72h,發作前有感覺、運動或視覺方面的先兆。
3、頭痛局限於一側或雙側,呈搏動性頭痛,程度中等或劇烈,影響日常生活。
4、伴有噁心和(或)嘔吐等植物神經症狀。
二、緊張性頭痛
頭頸部肌肉持久收縮的頭痛稱緊張性頭痛。一般有兩種情況即頭頸部肌肉持續收縮引起頭痛和由於頸部疾病引起反射性肌緊張性收縮,如頸椎骨性關節病、頸部外傷或頸椎間盤病變等。緊張性頭痛是一種常見病,多由憂鬱或焦慮使頭、面、頸、肩部肌肉持續痙攣和(或)血管收縮缺血所致,少數則由不良姿勢或頭頸部其他疾病引起。起病年齡多在30歲前後,女性較多,呈非搏動性、長期性和經常性痛。本病有時和偏頭痛並存,稱為混合性頭痛,多見於偏頭痛發作時間長者。檢查除偶然發現肌肉痙攣外無其他發現。
緊張性頭痛的發病機理有幾種學說:1鉀離子致病學說;2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學說;3精神學說;4姿勢、菸酒等,尤其是採用某種姿勢長久工作,如伏案工作者,長時間低頭、屈頸,造成慢性、持久的頸部肌肉收縮,引起疼痛。
臨床表現:以青壯年多見,病程較長、以症狀持續存在為特點,時輕時重。頭痛程度多數人為輕、中度痛,為持續的壓迫感、沉重感、緊箍感、後頸部及肩胛部肌肉有壓迫感,有時可觸到1個或多個硬結。肌痛性結節,系肌肉長期收縮所致,這些患者多不需臥床休息。頭痛發作多在睡醒後,可持續存在,部分患者因疼痛不能入睡。疼痛部位多見於枕後部、頸項部,有時為顳部或頭頂部、上側或兩側,有時還伴有局部痛。常伴有畏光、羞明、噁心,部分患者基至可伴有短暫的閃光感、弱視。心理因素如焦慮、憂鬱、心情不暢是主要的誘發因素。此外,特殊的職業所限定的姿勢及位置等也是常見的發病原因。應詳細問病史。偏頭痛與緊張性頭痛的鑑別診斷見(表3-1-1)。
三、叢集性頭痛
叢集頭痛又稱群發性頭痛、組胺性頭痛。是一種表現為頭痛的神經—血管功能障礙生疾病,表現為周其性頭痛,其發作似成群而來,以反覆的密集的發作為特徵。男生多見,發病可與組胺、前列腺等有關。
(一)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主要是頭痛,起始於一側眶周圍,向兩側顳區、前額、下頜(少數達頸部)等部位放射。每次發作多數在同一側。頭痛性質呈劇痛,深在,無波動性,為爆炸性,偶有搏動性。少數為針刺樣或冰刺樣疼痛。疼痛多呈周期性,每次叢集性發作幾乎在相同的時間,持續時間基本相似。以上午10時至下午9時發生較多。大多數持續30min至2h,發作頻率為每天幾次至每周期性1次,平均每天1~3次。
(二)伴隨症狀
1、血壓升高、心率減慢、心律失常,角膜齒形搏動明顯增強,尤其在疼痛側。
2、眼鼻刺激症狀,表現疼痛側眼睛流淚、結膜充血、鼻塞及流涕等。
3、不完全的Horner綜合徵疼痛側眼睛表現上瞼下垂、瞳孔縮小。泌汗增加,如:前額及面部出汗、眼瞼水腫。
4、極少數患者頭痛發作時伴有閃光幻覺、閃光暗點、面部麻木、眩暈等。
5、叢集性頭痛-痛性抽搐綜合徵。多數兩種疾病同時發生,少數可先後發生。
(三)輔助檢查
1、腦血流量:常見頸外動脈擴張,血流量增加。
2、血液學檢查:5-HF在發作期表現中度增加,疼痛間期及緩解期全血5-HF水平下降。紅細胞膽鹼濃度降低,表現在急性發作期和緩解期。
3、腦電圖:少數患者可出現異常改變。
4、眼動脈超聲都卜勒檢查:表現為眼動脈血流下降。
5、相應的輔助檢查。
(四)診斷依據
具有特定部位、性質及周期發作的頭痛。具有眼、鼻、面部等的伴隨症狀和體徵。在上述症狀的基礎上伴有如血壓及心率改變。
四、腦外傷後頭痛
腦外傷引起的頭痛涉及器質性因素與心理因素。器質性因素如頭頸部軟組織損傷、顱骨骨折、顱內血腫、顱壓增高或降低、反射性頭頸部肌肉持續性收縮、頭部血管舒縮功能紊亂等均可引起頭痛。
1、急性腦外傷性頭痛急性腦外傷者除昏迷患者不能主訴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頭痛。如腦挫裂傷患者,外傷性頭痛後除大腦功能發生改變外,還有腦組織水腫、出血、撕裂,多數伴有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傷後昏迷時間較長,清醒後頭痛劇烈且持續時間長,並伴有顱壓高,表現噁心、嘔吐等。神經系統檢查可有定位體徵,CT檢查可見有顱內出血和顱骨骨折等影像,腰穿腦脊液呈血性或鏡下有紅細胞,嚴重患者可有腦疝症狀和體徵。
2、慢性腦外全國各地性頭痛慢性腦外傷性頭痛是指腦外傷後再次出現的頭痛或腦外傷後頭痛一度減輕又逐漸加重。多由於腦外傷後形成的硬膜下血腫或積液所致。臨床表現上有不同程度的顱腦外全國各地史,頭痛呈一度緩解或消失,於3周后又出現頭痛且逐漸加重;頭痛劇裂時伴噁心、嘔吐;積液量大時壓迫腦實質可有定位體徵。
五、頭痛型癲癇
頭痛型癲癇是間腦癲癇的特殊類型,又稱植物性發作,是癲癇的一種特殊類型,雖然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丘腦下部發作性功能率亂,以發作性頭痛伴植物神經症狀為主,一般無軀體抽動。頭痛型癲癇病按臨床發作屬單純部分發作,隨著檢查手段和研究水法的進展,簡單地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已經不能反映癲癇發病的複雜性質,遺傳傾向和腦內有癲癇性病理改變為其主要致病因素。
1、臨床表現發作性劇烈頭痛為主要症狀,可伴有噁心、嘔吐、心悸、多汗、面色改變、腹瀉等植物神經症狀。頭痛多在前額部、雙顳部或單側顳部、枕部、頂部、少數全頭痛;頭痛持續時間10min至半小時,極少數在1h以上;一般無明顯先兆,個別病例合併有癲癇大發作(強直-陣攣發作);發作年齡在5-25歲間,典型病例有家族史;服用麥角胺製劑無效,抗癲癇藥效果明顯。
2、輔助檢查腦電圖大多示兩側陣發性高波幅θ或δ節律,陣發性或散發性尖波、尖-慢波、棘-慢波,少數局限於顳、頂、枕部的棘-慢波發放,個別病例出現各導聯6次/秒,正相棘波,提示腦中線深部有功能紊亂。腦CT可以發現繼發性癲癇的原發病灶。
3、診斷要點反覆發作性劇烈頭痛,自行緩解,常伴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發作或間歇期神經系統檢查無任何陽性體徵。常規腦電圖或誘發試驗顯示癲癇放電波。服一般止痛藥無效,而抗癲癇藥效果明顯。
六、其他頭痛
1、顱內動脈瘤引起的頭痛多為中年以後出現類似偏頭痛的發作,疼痛固定在一側,無周期性,部分患者可出現動眼神經麻痹或其他腦神經症狀,可有蛛網膜下腔出血史,腦血管造影可確診。
2、腦血管畸形多在年輕時開始出現頭痛,可有癲癇發作或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出血史,腦血管造影可確診。
3、顱內腫瘤早期頭痛可偏於一側,多呈持續性,可有局灶症狀及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等顱內壓增高,腦CT或MRI檢查可確診。
4、癲癇局灶性癲癇發作型中的感覺性發作,失語性發作和動運抑制性發作,其時程均遠較偏頭痛先兆為短,且不斷發頭痛。對於不甚典型的偏頭痛等部位發作,則須結合病史考慮。
兒童顳枕葉癲癇,以視幻覺、發作性頭痛和意識障礙為特徵,其意識變化可能短促而不明顯。此外,部分偏頭痛發作時的腦電圖記錄,可以呈現局灶性慢活動,甚至尖波、棘波,尤其是偏癱型和基底動脈型偏頭痛。其區別在於偏頭痛不發作時,腦電圖上無局部異常或癲癇性活動。
5、神經官能症神經官能症性頭痛很少自青春期開始;發病時程也不相同。神經官能症性頭痛,常伴有其他主訴如失眠、記憶力減退、注力不集中等,均屬經常存在而非發作性。
6、慢性陣發性偏側頭痛此型頭痛與叢集性頭痛相似,不同點為:持續時間較短2-15min;發作更頻繁;常見於女性;吲哚美辛有效。
7、五官疾病所致的頭痛眼、耳、鼻副鼻竇、牙齒等處的病變可擴散或反射到頭面部引起的放射性疼痛。一般有相應器官的局部檢查的陽性發現,如急性副鼻竇炎有局部壓痛及膿涕等。
8、心因性頭痛當外界環境的不良精神刺激時,可使患者產生憂慮、焦急等情緒反應,如神經衰弱、癔病或抑鬱症等均常出現頭痛,稱為心因性頭痛。
1.內分泌學檢查:套用內分泌放射免疫超微量法直接測定腦垂體的生長激素、催乳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腺刺激素、黑色素刺激素、濾泡刺激素、黃體生成激素等,對垂體腺瘤的早期診斷有很大幫助。
2.放射學檢查
(1)蝶鞍像:為基本檢查之一。在垂體瘤很小時蝶鞍可以沒有變化,由於腫瘤日漸長大,可致蝶鞍擴大、骨質破壞,鞍背侵蝕等。
(2)CT掃描:採用靜脈注射造影劑增強後,可顯示出5mm大小的垂體腺瘤。更小的腫瘤顯示仍有困難。
前額頭痛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注意生活規律,避免過度疲勞、壓力過大,防治亞健康狀態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