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度劉郎

前度劉郎,拼為qián dù liú láng,泛指去了又來的人。出自唐·劉禹錫《再游玄都觀》。

基本信息

發音

qián dù liú láng

解釋

度:次,回。上次去過的劉郎又到了。泛指去了又來的人。

出處

唐·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詩:“種桃道士今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典故

傳說東漢永平年間,劉晨阮肇在天台桃源洞遇仙。還鄉後,至太康年間,兩人重到天台。

典故一

宋·劉義慶《幽明錄》里說,東漢永平年間,劉晨和阮肇在天台桃源洞遇仙。還鄉後,至太康年間,兩人重到天台。

典故二

唐·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詩:“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劉禹錫因參與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動被貶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馬。10年後,被朝廷“以恩召還”,回到長安。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觀賞桃花,寫下了《玄都觀桃花》:“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以桃花隱喻暫時得勢的奸佞小人。這樣的詩自然有人不滿,他又因“語涉譏刺”而再度遭貶,一去就是12年。12年後,詩人再游玄都觀,寫下了《再游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發了自己不怕打擊、堅持鬥爭的倔強意志。“前度劉郎今又來”的不懈鬥爭精神,一直為後人敬佩。劉禹錫的詩化為成語:前度劉郎。

典故三

相傳東漢永平年間,劉晨、阮肇在天台桃源洞遇仙,還鄉後,又重到天台。後因稱去而重來者為“前度劉郎”。唐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詩:“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宋辛棄疾《賀新郎》詞:“前度劉郎今重到,問玄都、千樹花存否?”元張翥《滿江紅·錢舜舉桃花折枝》詞:“前度劉郎,重來訪、玄都燕麥。”溫見《香江席上示雪兄》詩:“故鄉心事他鄉夢,前度劉郎淚黯然。

其他事例

安公子是~,何小姐是司空見慣,倒也用不著十分羞澀,便舉案齊眉,同吃了一頓飯。★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八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