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型信用卡

此種信用卡在信貸收緊的壓力下,銀行發行刺激型信用卡,既能完成發卡任務,又可控制信貸額度。 刺激型信用卡在市場上一定程度上存在,如此次出現的“1分錢額度”的信用卡,甚至還有此前的“零額度信用卡”等。 刺激型信用卡無限制發放,可能造成銀行卡市場的惡性競爭。

刺激型信用卡,是指銀行向部分尚未達到審核標準、但有潛力的目標客戶所發放的,目的是為了占據更大的信用卡市場份額,同時避免持卡人無法還款的風險。這種信用卡在市場上一定程度上存在,如“1分錢額度”的信用卡以及“零額度信用卡”等。此種信用卡在信貸收緊的壓力下,銀行發行刺激型信用卡,既能完成發卡任務,又可控制信貸額度。但是,亦存在負面作用,例如對銀行經營並無大用,對客戶無益,還可能會引起惡性競爭。

名詞解釋

2013年1月,某商業銀行與公積金中心在未經客戶本人同意和簽字的情況下,由該行卡部和公積金中心簽訂協
刺激型信用卡
議,由單位或者住房公積金中心提供名單,給客戶直接辦理聯名信用卡,該卡實際信用額度是極低的1分錢,不具備透支消費功能,被稱為“1分錢額度信用卡”。此舉引起社會對刺激型信用卡的廣泛關注。[1]
刺激型信用卡在市場上一定程度上存在,如此次出現的“1分錢額度”的信用卡,甚至還有此前的“零額度信用卡”等。在國外,這種額度極低的信用卡被稱為“刺激型信用卡”,是銀行向部分尚未達到審核標準、但有潛力的目標客戶所發放的,目的是為了占據更大的信用卡市場份額,同時避免持卡人無法還款的風險。[1]
編輯本段

信用卡作用

正面作用

刺激型信用卡對商業銀行有一定吸引力。在信貸收緊的壓力下,銀行發行刺激型信用卡,既能完成發卡任
信用卡
務,又可控制信貸額度。因此,從本質上來說,刺激型信用卡在市場出現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是銀行市場經營的需要。如刺激型信用卡的發卡對象是部分尚未達到審核標準、但有潛力的目標客戶,如有一些客戶可能徵信記錄不太好,但具有一定的潛力,發放刺激型信用卡既能拉住客戶,拓寬信用卡市場,又可防控透支風險,也算是一個“雙贏”的選擇。另一方面,低額度信用卡可享受優惠,但必須先存錢進去才能消費,相當於借記卡。但在刺激型信用卡中存款,銀行不會給付利息,提取現金還要收取手續費,有利於提升銀行經營效益。[1]

負面作用

但刺激型信用卡的負面作用也不容忽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銀行經營作用有限。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盈利模式主要是收取年費、手續費、罰息等,而刺激型信用卡一般不具備透支消費功能。雖然可以存錢消費,且不計付利息,但由於不具備透支功能,大多數刺激型信用卡僅被當作存摺用。總體來說,除了幫助銀行完成發卡任務外,並沒有更多可取之處。同時發卡銀行還要負擔發卡成本的虧損,且易人為造成大量“死卡”長期沉澱,浪費銀行信用卡系統管理資源。二是對客戶無益。刺激型信用卡的發卡對象主要是自身不具備發卡條件的客戶,如果選擇尺度把握不好,就容易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從發卡的程式上來看,刺激型信用卡大多是集團發

信用卡還貸

卡,如前面提到的“1分錢信用卡”,而“1分錢額度信用卡”的關鍵問題不在於信用卡透支額度為1分錢上,而在於銀行辦理信用卡程式的不規範,在於未經客戶同意的情況下擅自給客戶辦理信用卡。顯然,此舉違反信用卡相關規定,侵犯了客戶的合法權益,也違背了基本信用原則,還容易影響到客戶的個人信用記錄,對以後辦理其它業務造成不便。如果發生盜取個人身份資料泄密行為,銀行還要承擔法律後果。三是容易引發惡性競爭。刺激型信用卡無限制發放,可能造成銀行卡市場的惡性競爭。同時發卡過程中的不規範操作,會造成大量的睡眠卡,也容易產生信用卡糾紛,透支銀行的信譽,對銀行卡產業的長遠發展不利。[1]
在信用卡中存款,銀行不會給付利息,提取現金還要收取手續費。使用零額度信用卡的情況會記錄在個人信用報告中。如果刷零額度信用卡消費次數“不達標”,依然會產生年費;產生年費後如不及時還款,個人信用報告還會出現“污點”,影響以後的個人貸款申請。
編輯本段

專家建議

因此,銀行辦理刺激型信用卡要把握好尺度。截至2013年1月,全國銀行卡發行已達3.18億張,高增長勢頭已經不復存在,需要從求量轉變為求質,深挖客戶潛力,鼓勵正常信用消費。此時尤其需要把握好刺激型信用卡發放尺度,綜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進行必要的市場論證,三思而後行,既要開拓市場,又要避免“廣種薄收”的粗放式競爭模式,以推動銀行卡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1]
一位券商銀行業分析師認為,商業銀行之所以爭相發行這種極低額度的信用卡,採取了“廣種薄收”的粗放式競爭模式,目的無非是為了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雖然發卡量是上去了,但造成了大量的睡眠卡,也容易產生信用卡糾紛。從長遠角度看,銀行應改變這種競爭模式,向精細化的方向轉變。[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