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樂隊

刺客樂隊

刺客樂隊是1990年代出道,台灣的重金屬搖滾樂團之一。最有名的歌曲是以重金屬搖滾重新編曲演唱無敵鐵金剛。在2000年代後雖已逐漸停止發片及公開演唱活動,但樂團並未宣布解散。部份團員仍從事音樂工作。

基本內容

組建時間:1985

台灣刺客樂隊台灣刺客樂隊

1985年

刺客樂隊成立

1992年與異果(EGO)製作公司簽約,與友善的狗唱片簽約

1993年代表台灣赴香港灣仔參加1993年San Miguel Supe Dry Wanchai Interantional Music Festiva,1993年與Bon Jovi(邦·喬維)同台演出;由友善的狗發行第一張專輯《你家是個動物園》

93 ~94年 巡迴全省各大專院校br>1994年由友善的狗發行第二專輯《I Don't Care》(大陸引進版名為《夢魔》,海外版多了一首‘大司命’),重新翻唱“無敵鐵金剛”全省KTV超高點唱率

94 ~95年 巡迴全省各大PUB及「費盡心力」全省巡迴演唱

1995年與友善的狗唱片公司解約,受邀參加第一屆墾丁春天吶喊演唱會。

95 ~2000 蟄伏中~~潛心於新歌創作

2000年新任吉他手阿雄加入;受邀參與紀念薛岳@Live演唱會

2001年由馬雅音樂發行最新創作專輯《惡之華》團員介紹 創團元老 主唱 姓名:袁興國 (袁治國、袁至國) 生日:1967年9月2日 團長兼鍵盤手、貝斯手 姓名:袁興偉 (袁聖韋、袁欣瑋、袁欣緯、袁興緯) 生日:1966年3月3日 其它成員 吉它手 綽號:阿雄 生日:1968年3月14日鼓手綽號:捲毛 備註:動力火車Live 鼓手 小提琴手 綽號:毛毛備註: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第一小提琴手 歷任團員吉他手:許世晃、楊聲錚、楊周瀛 鼓手:許厥恆、林紹民、蔡明宏歷年專輯 歷年的專輯如下所示:

專輯名稱 發行製作
《你家是個動物園》 1993年友善的狗製作,博德曼發行
《I don't care》 1994年友善的狗製作發行
《惡之華》 2001年馬雅唱片發行
《99%的荒謬》 2007新作

刺客列傳

引言

天下已平亂

刺客盡招安

提酒騎瘦馬

西出玉門關

別誤會,這不是《英雄》的廣告詞,這是在介紹一支樂隊,這也不是什麼噱頭,因為我們今天記錄的這支樂隊的確配象一個從迷霧中靜靜的走出來的刺客,他們就是台灣的刺客樂隊。

提起台灣,年輕一點的朋友肯定會說那裡只有流行音樂,我可以告訴你,你錯了,從一定意義上說,台灣是大陸搖滾的領路人和買單者,別的不說,沒有張培仁,沒有魔岩,哪有什麼新樂音的春天?其實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台灣就有人開始搞搖滾樂了,而當老崔還在準備《一無所有》的時候,當北京的搖滾樂手還在玩“七巧板”的時候,袁興瑋和袁興國兄弟倆也在台灣組成了樂隊,那一年,樂隊的核心袁興瑋19歲,那一年,樂隊的名字叫刺客,那一年,是公元1985年。

中堅力量

還是說說樂隊的中堅力量袁氏兄弟,哥哥袁興瑋是個精力旺盛的傢伙,他不但能在台灣地下音樂圈裡左右縱橫,而且最大的愛好就是不停的改名字,搞到人們只好用ㄨㄟˇㄨㄟˊ這個注音符號來稱呼他。而弟弟袁興國和哥哥簡直是一個模子裡出來的,更絕的是,作為主唱的袁興國嗓音既低沉又高亢,舞台動作狂野,唱起高音來絕對不長丁武。有時候我甚至懷疑,張培仁是不是按照刺客的樣子來打造出來的唐朝,兩支樂隊從風格到人員都有相似之處,甚至連發專輯的緩慢速度也很象,這恐怕也是為什麼刺客被叫做台灣的唐朝的原因。但是不同的是,刺客的每一位成員都不是職業樂手,或者說,不是專職的,他們大多是上班族,白天在公司養家餬口,晚上搖身一變成了刺客,這點又有點象美國的活結樂隊。我們無意去在刺客和唐朝之間比較誰的音樂更純粹一些,但是我們確實在刺客們身上看到了死磕這個詞的台灣讀法。

話還是說回來,因為家境的寬裕,兩兄弟從小就接觸了音樂,袁興瑋5歲就開始學鋼琴,袁興國也是如此。到85年他們組團的時候,兄弟倆已經是台灣地下音樂圈裡很有號召力的人物了,於是,拉上吉他手許世晃和鼓手蔡明宏,四大刺客就此出現在了江湖。

在酒吧唱7年

85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的台灣搖滾樂還停留在PUB階段,大批的樂隊沒有出頭的希望,只能在酒吧中演出,刺客也是如此,他們在酒吧一唱就是7年。那段日子用“窮困潦倒”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四個成員都還是學生,酒吧駐唱的演出費也少的可憐,要不是年輕人有衝勁,恐怕樂隊早就乾不下去了。袁興瑋日後回憶道:“剛出道的時候,根本別想要談什麼酬勞的問題,大家只是想著要找一個屬於自己的舞台,說穿了,根本只是唱爽的而已!即使是在我們有了名氣之後,每個人每個月大概也只能夠賺到三千元而已。”

同樣是台北的樂團,有些樂團的團員一個月就能賺到十幾萬元,薪水直逼一般企業的高級主管,為什麼刺客們卻必須每天靠吃速食麵過日子呢?

褻瀆音樂

袁興瑋說:“因為他們根本是在褻瀆音樂!”

袁興國補充道:“我不認為他們有自己的理念。基本上,他們的表演完全遵循市場的走向,觀眾喜歡看到什麼,他們就隨著觀眾的喜好做表演。像這樣子的樂團,觀眾們只是認識或喜歡他們所唱的歌.卻不曾去留意到他們是否有理念、有創作的能力?但是刺客不一樣,我們的音樂裡面有自己的東西,我們的表演之中也有自己的風格,也許你無法贊同或喜歡我們的音樂,但是你會永遠記住這些歌是刺客唱的!”

這樣堅硬和不調和的態度讓刺客在生活的重壓之下沒有彎腰,但是也付出了代價,主唱袁興國說:“我們開始面臨到兵役的問題以及來自社會上各方面的壓力。最後,吉他手許世晃決定出國留學,刺客在少了吉他手的情況之下,只有暫時解散,休息一段日子了。但我們還在堅持。”這種堅持終於為他們贏來了春天,兄弟二人退伍之後樂隊重新開張,這回吉他手換上了從日本回來的楊周瀛,慢慢的,樂隊成了台灣重金屬圈的龍頭老大。1992年,唐朝出專輯的那年,樂隊被台灣著名製作人,友善的狗公司老闆沈光遠相中,隨即就和友善的狗簽約,這個時候的刺客是春風滿面,就象他們在《my time is coming》中唱到的那樣:“我們已熬過昏暗的過去,不再忍受被放棄的孤寂,奮力吶喊劃破天際,my time is coming ……”

四處演出

隨後的兩年,公司並沒有馬上安排他們出專輯,而是讓他們四處演出,到香港演出,到全台灣的高校演出,這些演出為樂隊積累了經驗,也打下了一定的市場基礎,於是,在1993年,借著和BON JOVI同台演出造成的轟動效果,樂隊的第一張專輯《你家是個動物園》終於面世了,專輯的開頭一曲《黃河》演奏的居然是“東方紅”的 鏇律,而失真的吉他也使原本的曲調顯得頗有氣勢。就憑這個曲子就讓不少大陸樂迷喜歡上了這個樂隊。當時這張專輯在沒有過多宣傳的情況下竟然賣出去了四萬張。時至今日,這張專輯的仿正版(其實就是盜版的美稱)竟然能賣到5元,實在是令人感到希奇。 但是刺客們認為出唱片之後給他們帶來了一些麻煩,袁興國曾經無奈的說:“出了唱片以後,確實讓我們的名氣更上了一層樓,也有更多的人來PUB看我們的表演,不過其中卻有為數不少的人是來挑我們的毛病。其實我覺得這是很沒有意義的,哪一個歌手或樂隊做現場的時候不會出錯呢?又不是像錄音室一樣,錯了可以一直重來。遇到這樣的觀眾,真是令人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KTV點擊最高

隨後,樂隊趁熱打鐵,又在94年出了《I DON'T CARE》,這張專輯反響也不錯,尤其是他們翻唱的《無敵鐵金剛》竟然成了全台灣KTV點唱率最高的歌。但是奇怪的,刺客們卻遭到了是唱片公司的冷漠對待。

對於這種情況,袁興瑋有些不屑地說:“我對唱片公司的感覺就是--唱片公司是個屁!一開始我們覺得唱片公司應該是一種可以讓我們放手一搏的助力,基本上,像我們這種音樂本來就是屬於‘小眾’的東西,而且那些所謂地上的音樂界也早就替我們冠上了‘地下樂團’的名號,所以唱片公司如果有心要做好這一張唱片,就應該好好投入人力、物力來宣傳它。但是台灣的唱片公司卻本末倒置,吝於投資。而且當我們有一些概念性的東西或原創性的想法提出來時,唱片公司可能由於不懂或不贊同而嗤之以鼻,反而認為樂團是很難帶的。就這樣.原本應該是往上推的助力竟成了往下拉的阻力。”

袁興國接著有些感慨地說:“唱片公司這樣的搞法使得大家開始心灰意冷,覺得音樂越來越難做,更因此再也無法集中起彼此的向心力。”

解除唱片公司契約

和唱片公司矛盾的最後結果就是在1995年樂隊終於和友善的狗解除了和約,一下子,樂隊又回到了起點,這回樂隊又為他們死硬的立場付出了代價,在生活的壓力下,鼓手小蔡被迫退出,袁興瑋去當音樂老師,袁興國去賣網路伺服器,而其中對樂隊最有殺傷力的就是吉他手楊周瀛因為和袁氏兄弟在音樂理念上的衝突而退出,這樣的退出使得樂隊陷入癱瘓狀態,在之後的五年之中,連袁氏兄弟自己都認為樂隊解散了,而他們還是不甘心。

2000年,在紀念薛岳Live演唱會上,人們看見了久違的刺客們,這時候,吉他手成了前直覺樂隊的阿雄,鼓手在經歷了林紹民和蔡明宏 之後成了動力火車的捲毛,這回刺客還加了一個人,那就是小提琴手毛毛。而在他們身後,站著一位幫他們走出困境的老朋友,那就是六翼天使的吉他手,刺客的老吉他手許世晃,在他的幫助下,刺客和馬雅音樂正式簽約,值得一提的是,袁氏兄弟分別在手臂上刺上了“刺客”的中文及英文隊名,袁興瑋的紅色“刺客”中文刺青是父親的毛筆手書,而袁興國的黑色圖案刺青則是“刺客”的標誌,看來這次“刺客”重出江湖是抱著沒有退路的決心了。

2001年,樂隊7年磨練的《惡之華》終於橫空出世了,許多人為他們而鼓掌,不但因為他們精彩的音樂,也因為他們在商業化的台灣音樂制度下堅持自己理想的不屈服的態度,刺客的故事還遠沒有結束,而身為同胞的和刺客一樣在生活的邊緣掙扎的地下樂手們,又能學到什麼呢?樂團成就 全國大專熱門音樂大賽亞軍

中正區基層藝文活動熱門音樂賽冠軍

YAMAHA 熱門音樂大賽最佳台風獎 2002年,

入圍第十三屆金曲獎最佳樂團

刺客簡介

荊軻刺秦王

刺客是人類歷史中最古老的行業之一。中國職業刺客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常由於政治原因,負責對目標人物進行刺殺。刺客行刺目的往往以圖在短時間內,讓目標人物及其相關事物遭受致命打擊。漢朝史學家司馬遷著作《史記》中的文章《刺客列傳》為中國最早的刺客傳記體史料,其中以“士為知己者死”作信條的“四大刺客”最為聞名。中國早期的刺客,其行刺動機較為單純,往往因感激委託人的恩德而去行刺,因此帶有一些俠的氣息。秦朝以後的刺客,行刺動機多為金錢、名聲、仇恨、政治等各類原因。刺客的活動一般非常隱秘,往往趁目標人物不備之時展開刺殺。唐朝詩人李白曾在《俠客行》中寫道“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鮮明地刻畫了這一神秘人物的特色。在西方,“刺客”的英文名稱為“Assassin”(音譯:阿薩辛),指以暗殺為職業的人。”Assassin“一詞源於古阿拉伯語“Hashshashin“。西方最早有文字記錄的刺客是《聖經》中一名叫雅億(Jael)的猶太女性。《聖經》中記載了她利用美色將敵方領袖西西拉(Sisera)誘入營帳,然後趁其不備用木樁將其殺死。西方職業刺客最早起源於11世紀末以刺殺十字軍為目標的伊斯蘭密教組織阿薩辛派(Assassin),該教派由一個叫哈桑·薩巴赫的突厥籍波斯人建立。擔任暗殺職責的組織成員,常服用一種由印度大麻提煉的麻藥Hashshashin (又作Hashishin)壯膽。1251年,阿薩辛派末代首領魯克賴丁·庫沙派出刺客行刺蒙古帝國大汗蒙哥失敗。1256年阿薩辛派大本營鷹巢被旭烈兀率領的蒙古軍隊摧毀。此後,該教派漸漸銷聲匿跡。中外歷史上的刺客,其刺殺行為的價值及動機相差很大,有的為錢,有的出於義憤,有的為政治或宗教理想,有的則想做驚天動地的大事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些刺殺事件無論出於什麼目的,它們都對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

樂隊簡介

香港搖滾樂隊

香港是華語地區最先出現搖滾樂和搖滾樂隊的地方,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搖滾樂最初的萌芽就出現在了香港和台灣。

BEYOND

受西方影響,香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出現了一些地下搖滾樂隊,但真正具備公眾影響力的卻很少。香港的搖滾樂以英式為主。作為英國的殖民地,七八十年代,處於黃金時期的英國搖滾樂直接傳播到香港。直到80年代中期,一支叫BEYOND的地下金屬搖滾樂隊,趁著香港流行樂的黃金年代,嘗試走商業與搖滾相結合的路線,坦然登入公眾視野。憑藉著主創黃家駒的傑出才華,80年代末90年代初,BEYOND樂隊創作的《大地》、《光輝歲月》等非情歌一路走紅。BEYOND樂壇的成功還表現為,成名的同時一直未放棄搖滾樂所倡導的獨立思考,使商業和搖滾樂有機結合,從而創造了香港樂壇的神話,唱片銷量一直高居華語樂隊榜首。90年代初,BEYOND樂隊走向巔峰,他們將搖滾樂和樂隊的概念向廣大華語地區撒播,深深影響了兩岸三地的年輕人,至今受到兩岸三地以及日本樂界的好評,堪稱華語搖滾樂和搖滾樂隊的啟蒙大師1993年天才創作者黃家駒的不幸離世,不僅使BEYOND樂隊失去了優秀的作品源泉,並還可看做香港樂隊發展的分水嶺,由於商業社會帶來的過度浮躁,以及優秀樂隊的青黃不接,香港地區搖滾樂隊走向銳減,少量地下樂隊艱難發展,當年震撼人心的達明一派、BEYOND、太極等樂隊因為各種原因都已風流雲散,難覓蹤跡。

內地搖滾樂隊

1986年“世界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會”的紀念專輯中收錄了崔健的《一無所有》、《不是我不明白》,這標誌著中國內地搖滾樂的正式誕生,崔健也因此成為中國搖滾樂鼻祖。1990年“現代搖滾”,標誌著中國搖滾開始進入主流市場,但好景不長,卻又被認為在形式和音質上與粵語流行歌曲近乎相似。雖然後來又有另類搖滾的出現。但中國搖滾大勢已去。從此中國的大部分搖滾樂迷不再抱有幻想,這也直接導致了後來中國搖滾的衰退。早期影響最大的是“中國搖滾之父”崔健,其他出名的搖滾樂隊有眼鏡蛇、七合板、1989樂隊、唐朝樂隊、黑豹樂隊、面孔樂隊、高旗和超載樂隊、汪峰和鮑家街43號、指南針樂隊、輪迴樂隊。扭曲的機器、零點樂隊、瘦人樂隊、二手玫瑰、陰影樂隊、子曰樂隊、紅色搖滾等等。個人有鄭鈞、陳勁、許巍、臧天朔(早期)、王勇、等等。1990年代初,搖滾樂在中國大陸達到流行高潮,號稱魔岩搖滾三傑時期。魔岩三傑為竇唯、張楚、何勇,各自均有樂隊團體。此後中國搖滾幾近瓦解,但沒有消亡。90年代末活動的地下樂隊有地下嬰兒、謝天笑與冷血動物、扭曲的機器、木馬、玉麟軍、清醒樂隊。近幾年,中國搖滾出現復甦跡象,搖滾樂隊異常活躍,在各種演出中都可看到搖滾樂隊的身影,組建搖滾樂壇,漸漸成為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生群體中的風潮。

台灣搖滾樂隊

台灣的搖滾樂和搖滾樂隊一直徘徊在流行與商業之間大,但出現比較早,受美國搖滾樂影響較大,最早似乎脫胎於原住民的抗議民謠和駐台美軍俱樂部播放的音樂,樂團實際上在七十年代就在台灣風行一時。台灣的脫離不了娛樂第一的宗旨,搖滾樂也受到了影響,流行音樂在歷史的搓合下貌合神離,它們相互輕視分離而又在商業的魔力下整合,搖滾被兩邊拽來拽去,它們看不起搖滾但也無力擺脫自身創作細胞的貧乏,流行跟搖滾的關係不無曖昧,太多的原創音樂人橫跨流行和搖滾之間。八九十年代,李亞明和薛岳一度被台灣搖滾界認為是國語搖滾的希望,因為歐美樂壇中六十年代的搖滾歌手是個不可逾越的鴻溝,影響著所有的國語樂壇。再加上當時台灣能夠堅持做這種POP-ROCK音樂的人不多。是薛岳用他叛逆的形象,執著的精神燃燒起了整個台灣歌壇。1990年,薛岳帶病錄製完最後一張專輯《生老病死》後不久逝世,成為了樂壇一大遺憾,薛岳代表曲有《如果還有明天》。如今,台灣的搖滾樂隊不少,但知名的皆是流行&搖滾系,如五月天、信樂團,不過也有閃靈樂團(重金屬)、刺客樂隊(重金屬)、潑猴、六翼天使(歌特搖滾)、董事長、666、China Blue(伍佰的樂隊)等知名搖滾樂隊。

搖滾樂隊的演奏形式

AcidRock(酸性搖滾)

酸性搖滾是幻覺搖滾的一種激烈、大聲的變奏。它吸取了盛期已過的Cream和Jimi Hendrix即席演奏的精華。酸性樂隊依賴變奏的吉它、柔美的歌聲和長時間的即興表演。酸性搖滾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在幻覺劑的生命期限里,它不斷的發展並形成一個中心——最後沒有解散的樂隊演變成了重金屬樂隊。

AcidTechno(酸性數碼)

當80年代中期酸性室內音樂緘默的時候,卻成了年青一代沉進去加深印象的時期,他們變得十分容易受聲音的影響。在90年代初,他們中的一些人開始做音樂,並人讓聲音去適應技術而不是象古典芝加哥室內音樂那樣是一種柔美和暖調的風格,和早期的德國Trance十分相似。酸性數碼包括許多早期的唱片,如Aphex Twin,Plastikman,和Dave Clarke等等。Adult Alternative Pop/Rock(成人另類流行/搖滾)成人另類流行/搖滾是相對於主流音樂的另類搖滾的一個分支, 它具有柔和的鏇律和另類柔美風格。成人另類流行具有很強的商業性,但是藝術家並並不是以商業為目的。他們來自傳統的流行吉他音樂,80年代的流行舞曲(正如Gin Blossoms, Barenaked Ladies的音樂),民謠和傳統的歌者(正如Indigo Girls, Tori Amos, Jeff Buckley, Sarah McLachlan, Fiona Apple,Jewel的音樂),美國傳統搖滾樂(正如Sheryl Crow, Hootie & the Blowfish, Dave Matthews的音樂),時髦的trip-hop電子(正如Portishead的音樂)。成人另類流行/搖滾的產生來自於人們感觀的成熟:它有意和無意的成為90年代的主流音樂形式。它使搖滾的形式變得更加鬆散,更加注重創作技巧。它的缺點是,成人另類搖滾的靈感僅僅停留在物質表面上-經常在表演中因為刻意追求而變得做作,有意讓音樂變得甜美,或使聲音變得深沉。但就優點而言,這種風格造就了優秀的需要經典音樂而非憑藉大聲歌唱的藝術家。 當80年代中期酸性室內音樂緘默的時候,卻成了年青一代沉進去加深印象的時期,他們變得十分容易受聲音的影響。在90年代初,他們中的一些人開始做音樂,並人讓聲音去適應技術而不是象古典芝加哥室內音樂那樣是一種柔美和暖調的風格,和早期的德國Trance十分相似。酸性數碼包括許多早期的唱片,如Aphex Twin,Plastikman,和Dave Clarke等等。

AlbumRock(專輯搖滾)

70年代,FM調頻電台逐漸忽視那些對轉播早期的調頻電台的隨心所欲的革新之後的電台傳媒。就理論上,新的電台做著前人們也做過的事——以專輯播放而非單曲——但他們很快依賴與一組為他們演奏的音樂家,讓所有專輯搖滾樂家聚在一起,一件很累的事就是他們通過媒介介紹他們在專輯中的貢獻,加上以他們的音樂展示他們是專輯搖滾的奠基者。這意味著專輯搖滾有重金屬/南部布魯斯搖滾。前衛搖滾由那些搖滾樂隊中的演唱者與詞曲作家組成。它有很多不同種類,但是他們都有藝術之美與放縱的特徵,加上它不斷的在調頻電台中的播放,使這些專輯搖滾也幾乎壟斷了70年代的調頻電台的電波。它們一直持續到80年代,但當專輯搖滾電台逐漸發展成古典搖滾的風格,專輯搖滾就越來越少的出現在電波中。到了90年代,專輯搖滾樂隊依然在推出新專輯,但它們過去那些老歌依然還能在電波中聽到——並且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奏。

AlternativeDance(另類舞曲)

另類舞曲結合了擁有電子音樂結構,合成器採樣和後DISCO舞曲的方式的地下鏇律性音樂結構的另類,獨立搖滾風格。這些年當許多流行另類藝術家用舞曲或者電子音樂來試驗時,另類舞曲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並成為酒吧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音樂成分。儘管另類舞曲音樂看上去代替不了俱樂部的舞曲,憑藉它的流行可親性以及和其它音樂的易結合性,它還是成為這種文化外圍一種重要的形式。這種特性使更多的人參與到另類舞曲之中,以此抗拒那種標準的固定樣式的舞曲。結果是,表演者對其它的具有特定樣式結構,特殊音樂元素的音樂更加接近。很多另類舞曲藝術家來自英國,成為地下音樂文化中非常顯著的英國酒吧和銳舞,他們創造了有助於進行更過音樂藝術試驗的氛圍。New Order第一個另類舞曲組合,在他們1982-83年的錄音中出現了這種冰冷陰沉的後朋克和Kraftwerk的電子流行相結合的風格。相對於另類音樂,另類舞曲是受電子流行,酸性車房音樂和trip-hop影響最大的風格類型,這些形式都產生了相應的另類舞曲藝術家,並在英國80年代後期的曼切斯特產生影響,直到90年代的根源於獨立和trip-hop的藝術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