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卡癮

刷卡癮

刷卡癮,是指“跟風”辦理信用卡的職場新人,有的白領每個月還完信用卡之後就只剩下幾百元錢,無奈只好找朋友“蹭飯”度日,針對“刷卡癮”現象,專家建議應聰明理財,合理消費。

案例

銀行卡銀行卡

1、瘋狂的“雙十一”搶購之後,白領小張的口袋就癟了下來——又快到15號的還款日期了,怎么辦,全身上下只有200多塊錢了,還有一個多星期才發工資

2、2012年年7月份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的小李也是一名標準的月光族。在得知用信用卡消費可以打折,積分可以兌換禮品、抽獎,甚至還可以預借現金之後,小李立刻就去辦了張朋友推薦的信用卡。兩個月下來,小李幾乎每個月的信用卡消費金額都在2000元左右,再加上預借的現金,小李每次都要在還款日一下子拿出兩千多元還給銀行,而這基本上是她工資的三分之二。

辦卡誘惑

贈送玩具

周末晚上,公園前捷運站某出口,某銀行的信用卡行銷人員正擺著桌子進行宣傳。為了增加注目率,桌子上還擺著女孩子都喜歡的毛絨玩具、實用的電飯煲、檯燈等物品。

一位行銷人員熱情地推薦:只要您有正式工作,能提供收入證明,就可以辦卡。為了說服圍觀者辦卡,行銷人員還拿著贈品當“誘餌”:只要連續三個月刷滿398元,就可以拿到一個價值八百元的旅行箱。

辦卡綁定

某些銀行的信用卡推廣還採用“和工資卡綁定”、“信箱郵件推送”等方式,一位朋友抱怨說:單位在辦工資卡的時候,就把網銀、信用卡一起給綁定開通了。

行銷人員:快到年底了,各家銀行都在衝刺業績。而我們行銷人員的績效直接和信用卡開卡人數成正比,所以只要你有正式工作,辦下來一張信用卡是不成問題的。

購物打折

北京路的某家電影院售票處,有行銷人員直接攔住路人,再三詢問是否辦過該銀行的信用卡。一旦被問者的回答有少許遲疑,另外幾位行銷人員就會圍上來,七嘴八舌地一起介紹該銀行信用卡消費的優惠措施。數項優惠政策一起如糖衣炮彈般向你襲來,直到乖乖掏出身份證辦卡才罷休。

積分換禮

眾多“刷卡癮”患者心心念念的積分兌換禮品,更像是一個美麗而又遙不可及的夢。在各大銀行的網站上看到:往往幾千分的信用卡積分才能兌換到一件市值幾十元的禮品。

一個名為“史努比踏雪保溫桶”的禮品,在淘寶網上售價65元,而在某家銀行的信用卡兌換專區,卻需要41000積分。而按照該銀行的積分規則,每消費人民幣一元才可積一分。這些近乎天價的積分,需要“刷卡癮”患者們透支成千上萬元人民幣才能得到。

分析

湖北省心理學會專家分析說:職場新人的這種“刷卡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壓力太大,是長期缺乏心理安全感的一種表現。

由於學生時期較為拮据,大部分同學不能隨心所欲地消費。而走向職場之後,工資體現了自身勞動的價值,此時人們就會有種滿足感和膨脹感,希望通過消費來獲得對自己的肯定。這是人的一種正常心理反應。

建議

對於患有“刷卡癮”的職場新人們也提出了告誡:雖然使用信用卡消費有諸多優惠措施,但是不建議剛入職場的同學們申請好幾張信用卡。新人們應先學著培養自己的理財意識,再學著消費。這樣才能做到日常消費有計畫,工作生活兩不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