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克天文台

利克天文台

利克天文台(Lick Observatory)是世界上首個建於山頂的永久性天文台址。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荷西市的東部,漢密爾頓山的山頂上,海拔4200米,由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管理。

歷史

利克天文台的月出利克天文台的月出

利克天文台使用美國富豪詹姆斯·利克的遺產,建造於1876年至1887年間。

1887年,利克的遺體安葬在口徑36英寸(91厘米)的折射式望遠鏡的基座下面,這台望遠鏡被命名為詹姆斯·利克望遠鏡。

1888年1月3日,利克望遠鏡開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折射望遠鏡。直到1897年這一紀錄才被葉凱士天文台打破。

1888年4月,利克天文台移交給加利福尼亞大學董事會管轄,成為世界上首個建於山頂的永久天文台。首任台長是愛德華·霍頓。

1898年,詹姆斯·基勒擔任天文台的第二任台長。

隨著聖荷西的日益繁華,光污染逐漸開始對天文台的觀測工作造成影響。80年代,聖荷西的路燈全部改用低壓鈉燈,這種燈的燈光容易用望遠鏡上的濾光片去除。為了感謝聖荷西在降低光害方面所做的努力,利克天文台發現的第6216號小行星命名為“聖荷西”。

主要觀測設備

唐納德·沙恩望遠鏡,口徑為3米(120英寸)的反射式望遠鏡,位於第谷峰,安裝了自適應光學和雷射導星系統
安娜·尼克爾望遠鏡,口徑為1米(40英寸)的反射式望遠鏡,位於天文台峰的主樓南部。
詹姆斯·利克望遠鏡,口徑為91厘米(36英寸)的折射式望遠鏡,位於天文台峰的主樓北部。
克羅斯雷望遠鏡,口徑為91厘米(36英寸)的反射式望遠鏡,位於托勒密峰。
卡茲曼自動成像望遠鏡,口徑為76厘米(24英寸)的反射式望遠鏡,位於克卜勒峰,主要用於尋找超新星爆發
卡內基望遠鏡,兩台口徑為50厘米(20英寸)的折射式望遠鏡,位於第谷峰。

觀測成果

1904年12月3日,美國天文學家珀賴因在加利福尼亞州利克天文台發現木星的衛星木衛六。

1918年,利克天文台的天文學家希伯·柯蒂斯發現來自M87的物質噴流,被描述為"古怪的直線光束"。

曾在此工作過的中國學者

余青松(1897-1978)福建廈門人。1929年2月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第二任所長。主持並勘探設計、創建了紫金山天文台、昆明鳳凰山天文台。曾任中國天文學會會長。

遍布世界各地的天文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