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我再哭了

別讓我再哭了

《別讓我再哭了》是2003年8月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慶邦。 這是文壇有“中國當代短篇小說之王”之譽的著名作家劉慶邦的短篇小說集,共收入其精選的作品28篇。這些作品大都描繪普通人的生活,情節曲折、跌宕,文學性強,字裡行間充溢著詩情畫意;閃爍著人情美、人性美的輝,為讀才建造了一個個美好的感情世界。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3年1月1日)

•叢書名:劉慶邦作品系列

•平裝:302頁

•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7532125297

•條形碼:9787532125296

•商品尺寸:20 x 13.8 x 2 cm

•商品重量:340 g

•品牌:上海文藝出版社

•ASIN:B001198XD0

書摘1

收秋之後,村里來了一個女畫家。不知女畫家是從哪裡來的,她一來就找了一家房東住下了。地里沒了莊稼,村里沒了葫蘆架,樹上的果子也摘光了,背著箱子而來的女畫家不會有什麼可收穫的。這讓厚道的村民略感歉意,認為女畫家來晚了,錯過了好時候。女畫家要么春天來,要么夏天來,最好是收秋之前來。這會兒場光地淨的,要紅沒紅,要綠沒綠,要金黃沒金黃,有什麼可畫的呢?人們估計,女畫家住不了兩天就得走。
好幾天過去了,女畫家沒有走。她每天這兒轉轉,那兒瞅瞅,瞅準一個地方,就打開挺大的畫夾子畫起來。女畫家畫了什麼,村里人當成彩物,很快就傳開了。女畫家畫了張家古舊的門樓子,畫了王家一棵老鬼柳子樹,畫了街口一座廢棄的碾盤,又畫了一輛風颳日曬快要散架的太平車,等等。這些東西都是有主兒的,女畫家每畫到誰家的東西,這家的人一開始稍稍有點緊張,不知外面來的女人用長尺一樣的目光量來量去,究竟要把他們家的東西怎么樣。女畫家作畫時,這家必有人在一旁守著,女畫家畫一筆,他們看一筆。待女畫家把畫作完了,他們把東西和畫對照了一下,才知道女畫家並不是原封不動把東西搬到畫紙上,他們家的東西還存在著,一點兒都不少。這樣他們才放心了,並漸漸露出了微笑。
……

書摘2

同樣是板皮釘成的木門從裡面拉開了,走出一個背書包的小男孩兒。男孩兒的書包裝得滿滿的,往下墜著。男孩兒左臂上別著少先隊中隊長的標牌,標牌白底紅槓,在深色棉衣的襯托下顯得格外醒目。孩子是去上學,心裡大概只想著學校,出門便直奔目的地而去,至於門外是否有人等他,他沒有想,就沒有看。
李順和追著男孩兒,壓低聲音喊:“小明,小明。”
小明聽出是爺爺喊他,站下了,但他背著身子,沒有回頭看爺爺。他像是想起了什麼,又往前走去。他加快了腳步,跟跑差不多,書包如鞭一樣拍打著他的背。
“小明,別跑,爺爺給你買的煎餅,你最喜歡吃的。來,快吃了它,還溫乎著呢。”他跑到前面攔住小明,把煎餅放進孫子手裡。
小明眉頭皺著,像是很不情願。
爺爺問他早上吃東西沒有。小明搖搖頭。爺爺說:“天這么冷,早上不吃點東西怎么行呢!快吃了吧,爺爺明天早上還給你買。”
“不!”
“為什麼?是不是你媽不讓你搭理我?”
小明剛要說不是,這時小明的媽媽王桂金出現在院子門口,她問小明不趕快去上學,在那裡乾什麼呢!說著幾步衝過來,把小明的膀子推了一下,問小明手裡拿的是什麼,“我說過不讓你隨便要別人的東西,你長沒長耳朵,把東西還給人家!”
李順和說:“我不是別人,我是小明的爺爺。”
王桂金對李順和的話毫不理會,連看他也不看,卻放了高聲,厲顏厲色地命令兒子:“李小明,我的話你聽見沒有,把手裡的東西還給人家!”小明眼裡馬上涌滿了淚水,他把拐在手裡藏在身後的煎餅往爺爺面前一遞,跑走了。他的眼淚大概流出來了,邊跑著一邊用襖袖在眼上狠狠抹了一下。
李順和沒有把煎餅接牢,煎餅掉在了地上。他蹲下身子,想把煎餅兜起來,不料他的手哆嗉得厲害,剛捏住包煎餅的草紙的紙角,紙又爛了,濕軟的煎餅重新掉在地上,沾了一層髒污的塵土。他到底還是把弄髒的煎餅收拾起來了,吹了吹,虛攥在手裡。他回憶方向似地往前面看了一會兒,繼續朝小明跟去。
王桂金本來回家去了,她回頭看見李順和仍然往小明去上學的方向走,就鎖上院門折了回來。她很快超過李順和,走在了李順和前面。她放慢了腳步,背對著李順和說:“怎么,你
害死了李同輝還不夠,難道連他的兒子也不放過嗎!”
這話定是擊中了李順和的要害,他身子晃了一下,站下不走了。王桂金悲憤的聲音還在他耳邊放大:“你害死了李同輝……”他不想承認也不行,李同輝正是他的親生兒子。他妻子死得早,是他把兒子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供兒子讀中學,送兒子當礦工,還幫兒子成了家,當兒子成為全家的頂樑柱,這個家最需要兒子支撐的時候,他卻要了兒子的命,抽掉了頂樑柱。一個家跟一個採煤工作面有著同樣的道理,頂樑柱一抽,天頂就冒落傾塌下來,完整的家就破碎了,全家的“安全”從此再也沒有了保障。
煎餅送不出去,李順和把它放進棉襖的口袋裡。他昨天晚上沒吃飯,今天早上也沒吃東西,但他已覺不出餓。他仰臉看了看,天是空的,他不知該往哪裡去。他昏頭昏腦,不知不覺轉到一家門口。他隱約覺得怎么有些熟悉呢,一看,原來他又轉回來了。這三間瓦屋是兒子結婚前他和兒子同輝一磚一瓦蓋起來的,板皮籬笆牆也是他和兒子一塊塊紮上去的。過去他每天從井下出來,不管下雨下雪,就是閉上雙眼,也能摸到家門口,也能把鎖頭打開。他看見鎖已經換了,過去是一把綠鎖,現在換上了一把黑鎖。其實就是不換鎖,他李順和也進不去了。同輝出事後,兒媳王桂金對他說:“你要在這個家,我就走,”說著就去收拾自己的衣物。他說:“桂金,咱再商量商量。”王桂金說得斬釘截鐵:“沒什麼商量的,這個家有你沒我。”小明選擇的是媽,他哭著說:“媽,我不讓你走。”那么李順和只好說:“我走,我走……”他一走,就再也沒進過這個家。起初,他的鑰匙還習慣性地帶在身上,一摸到鑰匙心裡就梗疼一下。後來,他就把鑰匙從褲腰帶上解下來了,一解下來就不知丟到哪裡去了。既然沒有了家,還
要家門的鑰匙乾什麼呢!
他通過板皮之間的縫隙往院子裡看,看見了一堆碎煤,一個破爛得像頭蓋骨一樣的膠殼帽,兩根木樁上扯著的一根鐵絲,還有院子裡刨起的一塊地,地是他帶著孫子小明刨起來的,準備入冬前種蒜。要是家裡不出變故,冬蒜早該出苗兒了,院子裡應是青青的一片。眼下卻是一片荒廢,凍結的土地上飛動著一些白色的塑膠袋兒。連著好幾年了,每年秋後他都帶著小明翻地種蒜,祖孫倆你整地,我挖坑;你埯蒜,我封土,小院兒里其樂融融。就是在去年種蒜時,他問孫子愛不愛吃蒜。孫子說不愛。“那你最愛吃什麼?”孫子想了想說:“我最愛吃街上賣的雞蛋麵糊煎餅。”他問孫子什麼時候吃過。孫子說,有一個同學買的,給他嘗了一點。爺爺不種蒜了,拉起孫子的手,說:“走!”他馬上領孫子到街口小攤上買了一份煎餅。孫子讓爺爺嘗煎餅。他只用鼻子聞一下就算嘗了,他說他不喜歡吃這個。這回輪到孫子問爺爺最愛吃什麼。他不說,讓孫子猜。孫子猜了酸菜粉條牛舌餅,紅燒豬肉蒸紅薯,還猜了羊肉燴麵等等,他一概笑著搖了頭。他後來說出來的他最愛吃的東西讓孫子吃驚而迷惑,他說,爺爺最愛吃煤面子,“不信你看。”他開始咳喉嚨,咳了兩下,吐出的東西果然是黑的,落在土裡很像一小塊煤炭。當天晚上,小明把爺爺最愛吃煤面子的事對爸爸說了,爸爸說:“你爺爺逗你玩兒,你就當真了。爺爺是不想吃也得吃。按你爺爺的說法,我也最愛吃煤面子,我吐的比你爺爺吐的含煤量還高。”小明的媽媽當時還說笑話:“你們爺倆比著吐吧,以後我們家買煤的錢就可以省下來了。”第二天,小明把這件事寫成了一篇作文,作文的題目是老師出的,讓每位同學都寫一篇《我最敬愛的人》,大部分同學都寫的是班主任老師,小明寫的最敬愛的人就是他這個當爺爺的。小明寫了他許多好處,作文最後,小明說他一定向爺爺學習,長大了也要當一名煤礦工人。老師用紅筆寫了好幾句評語,認為這篇作文寫得好,在班上念了不算,還讓李小明同學回家拿給家長看,並讓家長簽字。小明的爸爸、媽媽和他都把作文看了,爸爸的評價是:“好小子,寫得不錯!”媽媽撇了嘴,說:“我可不同意你再當煤礦工人,我就你這么一個寶貝兒子,我想讓你考進北京上大學,媽還指望跟你到北京開開眼呢!”他是最後看的,看完後他沒有對作文說什麼,卻莫名其妙地突然想起自己早已過世的妻子。小明晃他的胳膊,問他怎么了,他才回過神來,把孫子的小手拉住了。他岔開了話題:“來,讓爺爺看看你的指甲長了沒有,該剪不該剪?”……
一位路過的礦工家屬,看見一個戴大耳朵棉帽子的人扒著牆縫往鄰居家的院子裡瞅,以為是盜賊來踩點的,她左右轉著瞅了瞅,才認出是李順和。她跟李順和是老熟人,過去見面常開玩笑。這次又悄悄來到李順和身後,一跺腳,“呔”地叫了一聲。
她這一叫,可把李順和嚇壞了,李順和臉色蒼白,兩眼發直,說不出話來。
“老李頭子,怎么啦,不認識我啦?”
李順和苦笑了一下,臉色才慢慢緩過來,叫了一聲張嫂。
張嫂問他這些日子到哪裡去了,怎么老也看不見他。還問他不進家站在外面乾什麼,是不是沒帶鑰匙,要不要她去燈房把桂金喊回來。
……

圖書目錄

遍地白花

走窯漢

鄉相女教師

少男

晚上十點:一切正常

打手

在牲口屋

開館子

拾麥

喜鵲的悲劇

野燒

新房

平地風雷

外衣

一塊板皮

黃膠泥

城市生活

大雁

遠足

外面來的女人

陰謀與渠道

守身

中在墳上的倭瓜

不是插曲

別讓我再哭了

美少年

不定嫁給誰

聽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