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你懂孩子的心

別以為你懂孩子的心

《別以為你懂孩子的心》共分為8章,70多節,記錄了超過240個家庭親子教育案例。作者既從教育者的角度闡述了科學的教育觀,又從媽媽的視角講解該如何處理孩子在成長路上面臨的種種問題。這為父母培養孩子,提供了一個全新而又典型的標本式的案例集合。有著極強的實用性,貼近生活、來源生活,是父母開啟了解孩子大門的書。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周令瑜

出版社: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5月

定 價:29.80元

書 號:978-7-5385-5457-1

文摘

孩子不需要我們“教”

1.孩子畫畫讓我們教嗎?

2.成人的“教”只會給孩子鎖上一個框框。

3.我們不教,孩子怎么會呀?

很多家長“好為人師”,熱衷於“教”孩子,他們認為,孩子不教就不會,必須得教。於是,他們教孩子說話、教孩子走路、教孩子唱歌、教孩子畫畫、教孩子玩。他們喜歡跟在孩子身邊,喋喋不休地說:寶寶,告訴你,要這樣,不要那樣;來,跟媽媽(爸爸)學……他們甚至教孩子玩,譬如玩玩具或玩沙,他們會先示範:看到沒,要這樣玩,云云。

我還聽有位媽媽說,他們那邊,孩子到了四五歲,家家戶戶都會在晚上教孩子寫字、畫畫、做算術。我說:“你沒教過吧?”她說:“大家都教,我怎么能不教呢?不教的話孩子就會落後呀。”我又問:“那你們教了以後,孩子是什麼反應呢?”她說:“我正頭痛呢,孩子一點都不愛學習了,每天晚上必須看著,才能搞一會兒學習。”我說:“你知道為什麼孩子不愛學習了嗎?”她搖搖頭。我接著說:“就是你們的‘教’把孩子的學習興趣給‘教’沒了。其實孩子天生愛學,是不用我們去教的,我們也沒有資格來教孩子。”

這位媽媽的眼睛瞪得銅鈴大,說:“這怎么可能,不教的話,孩子怎么能知道那些知識?怎么知道畫畫、寫字、算術?”

她的反應在我意料之中,因為曾經很多人看到周周的畫之後,都驚訝於這么小的孩子居然畫得這么好。轉而他們會問我:“周周媽,是誰教的呀?是不是上了美術班?”我笑著說:“沒有誰教,她自學的呢。”家長們不相信,說:“誰信呀,不教孩子能畫得這么好?”教沒教我心裡是最清楚的。不僅是畫畫,別的東西比如走路、騎腳踏車、唱歌、識字、寫字等,我都沒教過。孩子不需要我們“教”,成人的“教”只會給孩子鎖上一個框框,牢牢束縛住孩子的思維,鉗住孩子想像的翅膀。

也許大家會感到疑惑,我們不教,孩子怎么會呀?周周是如何“學會”畫畫的呢?約1歲8個月的時候,周周對塗塗畫畫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我順勢而為,買回畫畫的紙和油畫棒,清理了一張小茶几當畫畫的桌子。周周開始了她的塗鴉之旅。剛開始是亂塗一氣,畫一些曲線、線團及亂七八糟的線條,這是孩子塗鴉早期的表現。後來她不滿足於自己塗,開始要求我畫,要我畫杯子、凳子、氣球及各種小動物。我怕我的畫會局限她的思維,但是又不能打擊她畫畫的興趣,必須給她畫,怎么辦?雖然原來我學過3年美術,但是還沒到看到什麼就能畫出來的水平。於是我買回了一本《兒童美術教室》的書,上面有很多畫,於是我先學著畫不同姿態的動物、不同樣式的氣球,總之每一樣東西,我都會畫出不同的樣式。在這個過程中,只是在周周要求我畫的時候,我才畫,畫的時候不多說話,不會教她“氣球應該怎么畫”之類的。我只是應她的要求畫給她看,而且每次都會鼓勵她自己畫。

周周開始自己畫畫後,每次畫完,我都會請她說說畫的是什麼,周周有時說是蛇,有時說是蘋果。雖然一點也看不出來她畫的是什麼,不過我仍然試著從她的視角來理解她的“作品”。周周1歲10個月的一天,她塗鴉完畢後大叫起來:“球球,球球。”那時,周周的語言表達還局限在三到四個字,重疊詞是最常見的。我跑過去一看,果然是一個氣球,笨拙的、稚氣的筆跡,歪歪扭扭的線條!我開心得不得了,把周周舉了起來,大聲喊:“周周會畫氣球了,周周會畫氣球了!”周周的小臉上充滿了成就感!

從那以後,周周就一發不可收拾了,畫杯子、帽子、太陽、熱帶魚、海豚等,兩歲多的時候學會了畫人。後來除了用油畫棒外,她還用水粉顏料畫。在這期間,我給周周買了大量的繪本,圖畫、色彩都非常美,讓她接觸好的繪畫作品,耳濡目染受到薰陶。我還買了一套《凱蒂的名畫奇遇》,讓她欣賞世界名畫。周周看了《凱蒂的名畫奇遇》後,居然自己學會了“點彩派”畫法。這些我都沒有教過她,因為我覺得對於孩子來說,繪畫的技巧不重要,她的大膽想像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我並不是學美術專業的,我認為自己沒有能力來教她。

周周3歲的時候,在公園寫生,旁邊兩個約4歲的小孩很感興趣的樣子,圍了過來。周周給了他們紙和筆,大家一起畫起來。小孩子的媽媽在一旁喋喋不休地“指導”,她對孩子說:“你看妹妹,畫得多好,握筆握得多好,你應該這樣握筆。”然後,這位媽媽奪過孩子手中的筆做了個示範,孩子不知所措。這位媽媽滿是羨慕地問我:“你的孩子畫畫很好呀,瞧她那握筆姿勢!是不是上了美術班?”我笑笑說:“沒有上美術班。”這位媽媽追問:“那是你自己教的?”我說:“我也沒有教,她自己學的。”這位媽媽極不相信地看著我,撇撇嘴沒再說什麼。我知道一時半會兒和她說不清楚,沒有繼續跟她解釋。而她繼續在兒子耳邊喋喋不休,兒子滿腔的作畫熱情慢慢消退,草草花了一幅畫之後,不肯繼續再畫。

不僅畫畫,周周其他的“本領”也是“自學”的。1—10的數字是周周看我們玩撲克牌認識的;大量的兒歌是周周看“小小智慧樹”和兒歌碟學會的;騎腳踏車是她自己摸索學會的;三歲多的周周會“畫”一些字了,比如數字1、2、3、5、6、8,字母P,以及漢字“回”“小”“大”“田”“不”等,這也是她自己看見一些文字之後,照著“畫”的。大家注意,不是“寫”字,是“畫”字。她沒有筆順,就像畫畫一樣,把字畫了出來,這些都是周周自發進行的。

P1-3

作者簡介

周令瑜,居在長沙,一位在幼稚園一線工作了十七年的幼教工作者,曾經接觸了無數的孩子和家長,看到了很多成功和不成功的親職教育。2009年1月16日,她在天涯社區發了一篇名為《走進孩子的心靈》的帖子,記錄了作者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心得和感悟,引起了千千萬萬家長的共鳴。由於作者幼稚園園長和媽媽的雙重身份,既從教育者的角度闡述科學的教育觀,又從媽媽的視角講解該如何處理孩子成長路上面臨的種種問題,文章實用、可操作性強,不少家長反映受益匪淺,不僅改變了他們的孩子,同時也改變了他們。

序言

我們真的懂孩子嗎?

我是一位在幼稚園一線幹了十多年的幼教工作者,接觸過無數的孩子和家長,看到了很多成功和不成功的親職教育。有了孩子後,我中斷了事業,陪伴了孩子生命最初的五年。在很多家長眼裡,我是幼教專家,我曾經也以為自己很懂孩子、很懂教育。但是,當我潛下心來研究孩子的時候,我發現其實我不懂孩子。

我曾認為:

孩子像一團泥巴,需要我們去“塑造”,我們想把他塑造成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

孩子需要競爭,如果成人說“看哪個孩子吃得最快”,保證個個孩子都想吃第一名,這樣的競爭是非常必要的:

孩子要堅強,不要動不動就哭,哭是懦弱的表現;

孩子要懂得分享,孩子不願意分享說明他是一個自私、小氣的孩子:

後來,我發現我錯了,以前“以為自己很懂”只不過是自以為是,靜心下來才發現自己根本未能深入到孩子的內心世界!我僅僅看到了表象,沒有看到本質:僅僅看到眼前,沒有看到未來。我以為我懂孩子的心,其實我不懂他們的心。

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是一個很大的命題。當我們對孩子報以敬畏之心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自己曾經是多么無知和輕狂!孩子是上天送給我們的禮物,他們原本就是完整的,他們是心靈純淨的人間天使,他們不需要我們塑造,他們需要按照自己的方式長大!而我曾經的教育卻是讓他們按照成人的方式長大!

“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開始,如果我們不懂孩子,那么我們給孩子實施的“教育”於孩子而言就是一場災難!我要喚醒更多和我一樣曾經誤解了孩子的家長,我要幫助他們和他們的孩子。2009年1月16日,我在天涯社區發了一個名為“走進孩子的心靈”的帖子,記錄了我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心得和感悟,引起了千千萬萬家長的共鳴。由於我幼稚園園長和媽媽的雙重身份,既從教育者的角度闡述科學的教育觀,又從媽媽的視角講解該如何處理孩子成長路上面臨的種種問題,文章實用、可操作性強,不少家長反映受益匪淺,不僅改變了他們的孩子,同時也改變了他們。

我的一位同學是中學老師,他常向我大發感慨:現在的孩子太難教了!如果不嚴格要求,他們很不自覺,上課不專心,有機會整老師,甚至拉幫結派打架鬧事;如果嚴格要求,他們又很牴觸,不少學生出了心理問題。我說,這些都是由於孩子在幼年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性格和心理出了問題,很多問題當時不會顯現,遺留至國小、中學或大學才顯露出來,而到了那時,已經過了孩子的性格形成關鍵期,要改變就很困難了。打個比方,好比一條河流,在源頭上出現了污染,你跑到下游去治理能治理好么?

6歲前的教育的重要性在很多書中都有闡述,“三歲定終身”之類的話相信很多家長都不陌生,但是,現在的狀況是家長們更重視國小到大學階段,他們絕對不願意把孩子交給水平不高的老師或不好的學校,但他們會把嬰幼兒交給老人或者保姆照料,很多老人和保姆根本不懂教育小孩。部分由自己帶孩子的媽媽,也只是從書上或網路上了解一些育兒知識。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國小、中學、大學等任何階段,0-6歲是孩子構建自我的重要階段。形象地說,6歲前的教育就好比萬丈高樓的地基,地基打好了,高樓才能建穩;地基沒打好,高樓建得再漂亮也可能會垮掉。

誰對0-6歲階段的孩子影響最大呢?是父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占著絕對的主導地位,是任何人、任何機構都不可比擬、無法替代的!父母一職比任何崗位都重要!沒有誰生來就會做父母,做父母也需要“崗前培訓”和學習,否則你就只能把孩子養活、養大。

我夢想有那么一天,每一位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都能擁有幸福的人生,不管他來自城市還是農村,不管他是富裕還是貧窮。帖子堅持一年多後,有出版社找到我,要把帖子裡的文章結集出版。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推廣教育經驗的方式,能幫到更多不能上網的家長。這本書大部分是寫的我的孩子的故事,還穿插了我們幼稚園及我周圍的孩子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是真實的,來源於一個個普通的家庭。但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文章人物全部為化名。

孩子有很多共性,但每個孩子又有自己的特質以及發展差異。所以,讀這本書的時候,請大家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書中的孩子比,也不要直接照搬書中的經驗,而要根據自家孩子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和網友們交流的過程中,很多家長反映她們(其中不乏教育學碩士)看過多本教育書籍,可到頭來還是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這是由於沒有把書上的理論內化成自己的東西,所以道理都懂,到了實踐中還是不知道怎么做。請大家在看本書的時候,結合自己的實踐,用心來思考和感悟,必要的時候做做筆記,把自己的心得寫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您把書上的東西內化,將理論運用於實踐當中。

有人形容,世界上有三類家長,第一種是既不懂教育,又不教育孩子的家長,其孩子成長得中等;第二種是既不懂教育,但又要教育孩子的家長,其孩子成長得最糟;第三種是既懂教育又重視教育的家長,其孩子成長得最好。“別以為你懂孩子的心”,這句話是替孩子說的,希望這樣的“當頭棒喝”喚醒那些誤解了孩子的家長,把自己降到孩子的高度,試著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希望本書拋磚引玉,幫助大家成為“既懂教育又重視教育”的那類家長。

這本書完全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發帖的時候並未想到成書,因才疏學淺,雖五易其稿,仍然有些地方不盡如人意,請讀者們批評指正。在此,我要感謝伴隨我兩年多的網友們:嬡嬡媽、鬧鬧媽、塔媽、寬哥媽媽以及所有關注和支持我的媽媽們,正是你們的支持,鼓舞我一直堅持下來,也因為你們自發的宣傳,讓更多的媽媽得到幫助。感謝你們!

最後,祝願天下父母都能不斷學習、不斷完善,和孩子一起成長,給孩子幸福快樂的人生。

作者信息

周令瑜,我們稱她為“周周媽”。原長沙市童心幼稚園園長,有著17年一線教育經驗,是一位早教專家。作者從事了多年的幼兒教育工作,見證和參與了無數小孩子的成長與受教過程;同時她是一位母親,在和孩子的親身相處過程中,她幾乎記錄和發現了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個細小的問題。用暢銷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觀點來講:作者既是一位好媽媽,又是一位好老師。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走進孩子的心靈

第二章 解放孩子的手腳

第三章 關愛孩子的心

第四章 擁有一個懂得教育的母親

第五章 輕鬆引導孩子培養好習慣

第六章 什麼樣的媽媽才是好老師

第七章 做一對不說教的父母

第八章 每個父母都應當有智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