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導

"初學導:男

初學導簡介

初學導:男,山東省煙臺市人,1939年1月3日生,教授,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智慧型控制與自適應控制。曲阜師範大學自動化研究所創始人,1991年—1999年任曲阜師範大學自動化研究所所長,“九五”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智慧型控制技術實驗室》主任。山東省自動化學會第二、三、四屆常務理事,控制理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初學導教授早在一九六五年,參加國家科委組織由華羅庚教授領導的成昆鐵路建設統籌規劃課題組,成昆鐵路建設新技術,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初學導,蘇孝業教授獲獎盃一枚。
初學導教授自一九六九年開始,從事自動控制理論與套用研究。在山東省科委項目“鑽卡頭外套自動生產線” 的研製中,做出突出貢獻,1978年出席全國及山東省科學大會並獲獎勵。同年被授予山東省先進科技工作者。
初學導教授自八六年開始,培養控制理論與套用方向碩士研究生。現已培養研究生十八屆六十餘名。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70餘篇,出版《系統辯識及其程式設計》學術專著一部,主持完成國家“863”等科研課題14項,經專家鑑定六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初學導教授自1989年以來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兩次、三等獎一次;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次、(理論)三等獎一次;中國人民解放軍科技進步二等獎一次;山東省計算機套用優秀成果二等獎兩次,三等獎四次。1996年被評為山東省高校科教興魯先進工作者,1992年開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2年受聘為曲阜師範大學教學、科研關鍵崗位工作。現在繼續從事圖像處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初學導科研回憶錄

初學導:男,山東省煙臺市人,1939年1月3日生。1958年考入曲阜師範學院數學系本科,1962年畢業留校。教授,研究生導師。曲阜師範大學自動化研究所創始人,1991年—1999年任曲阜師範大學自動化研究所所長,“九五”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智慧型控制技術實驗室》主任。山東省自動化學會第二、三、四屆常務理事,控制理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1978年被授予山東省科技先進工作者(山東省勞動模範),199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 1960年參加“公社數學”研究
2. 1956年參加華羅庚為組長的成昆鐵路統籌規劃課題組
3. 1973-1976 射流控制鑽卡頭外套自動生產線
4. 1989-1999印刷製版機械研究
5. 1999-2001:“863課題鑽卡頭齒圈內錐螺紋加工機器人”
6. 省科委課題“眼科圖像智慧型模糊檢測儀
1 . 1960年參加公社數學研究
1960年春天,我和我們58級的部分同學在教師周有權、馬立森的帶領下,到曲阜市陳莊人民公社搞“三結合”,我當時是58級二班的學習班長。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總結出麥場設定、勞力安排、作物布局等數學方法。
麥場設定,是在道路不成圈的情況下,總結出“小往大靠,外往裡靠,支往乾靠”的口訣;勞力安排,在只有一種重點農活的情況下,提出了提高勞動效率的勞動力最佳組合;作物布局,是在考慮當地兩年一個輪作周期的情況下,提出了農作物的最佳種植方案。我們將提出的問題彙編成冊,取名《公社數學》。1960年在山東省文教戰線群英會的展覽舘里,毛主席巡視了《公社數學》。記者王建林撰文“廣闊的路—山東曲阜師範學院對運籌學的套用和理論探討”發表在人民日報,在國內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緊接著全國運籌學會議在濟南召開。我校周有權老師在會上作了“場地設定”、“作物布局”、“勞力安排”的報告。中科院華羅庚教授也在會上作了“場地設定”的報告。他總結出在道路不成圈的情況下尋找最優場址的口訣為:
道路無迴環,抓各端,最小進一站。從此以後,曲阜師範學院數學系運籌學的研究與套用在全國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2 . 1965年參加華羅庚為組長的成昆鐵路統籌規劃課題組
1965年8月至1966年5月我和蘇孝業參加以華羅庚為組長的成昆鐵路建設統籌規劃課題組。在成昆鐵路建設工地上,推廣統籌方法;規劃實施公路運輸最佳調度;三角網測量的計算。成昆鐵路從四川的成都到雲南的昆明。穿越大、小涼山,大渡河,金沙江。山高路險,地質複雜,有的地段在隧道裡面架設橋樑。鐵路施工,雲南省路段由鐵道兵承擔;四川省路段由鐵道部承擔。“在複雜地質險峻山區修建成昆鐵路新技術”榮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委授予我校獎盃一枚。獎盃上面兩人握手,象徵鐵路貫通鐵道兵和鐵道部兩支築路大軍勝利會師。
3 . 1973-1976 射流控制鑽卡頭外套自動生產線
1973-1976年與山東工具機附屬檔案廠合作,完成山東省科委課題“射流控制鑽卡頭外套自動生產線”,任課題組組長,負責控制系統的研製。該生產線由九台工具機組成,包裹車床、銑床、滾花工具機,全線有傳送道連線,第三台工具機,精車內孔,由射流計算機控制,實現工件自動檢測和刀具自動補償,自動化水平高。該自動線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工效三倍以上。由於自動線的研製,我1978年出席全國、全省科學大會並獲獎勵,被授予山東省科技先進工作者(山東省勞動模範)。
4. 1989-1999系列高科技印刷製版機械研製
1989-1999年 與校機械廠合作,開發系列高科技印刷製版機械,12種產品18種規格。經省、部級鑑定六個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共獲國家教育部及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三等獎三項。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989-1999年創純利4800萬元,美元180萬元。校機械廠自籌資金建了兩棟職工宿舍樓,一個車隊,給學校建了一個游泳池,國際交流中心,每年交學校100萬元。
5 . 1997-2001:863課題“鑽卡頭齒圈內錐螺紋加工機器人”
1997年承擔國家863課題“鑽卡頭齒圈內錐螺紋加工機器人”,任課題組組長。課題驗收結論:工件自動檢測和刀具自動補償兩項技術屬國際首創。“科學時報”以《山東研製成功鑽卡頭齒圈內錐螺紋機器人》的標題,對該科研成果進行了詳細的報導。
6 . 山東省科委課題“眼科圖像智慧型模糊檢測儀
1999年承擔山東省科委課題“眼科圖像智慧型模糊分析儀”,該分析儀將光電轉換技術與計算機技術集為一體。計算機通過模糊處理,能測得眼睛的角膜厚度、角膜病變範圍、前房深度、虹膜與角膜的夾角、瞳孔直徑、眼球曲率半徑、眼底病變範圍、晶狀體密度等22數據,提高了對眼睛的檢測、醫護水平。該分析儀已形成產品,銷往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眼科、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眼科,為他們的博士生眼科科研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山東衛視科技之光節目,用七分鐘的時間播放了該項成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