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8的理性辨思

第二章刑法修正案(八)的激進 一、回應國家安全對刑事法治的需求 二、回應出行安全對刑事法治的需求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0月1日)
平裝: 24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13007672, 7513007675
條形碼: 9787513007672
尺寸: 23.8 x 16.8 x 1.4 cm
重量: 381 g

內容簡介

刑法修正案的理性辨思》共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從社會大環境和法治小環境兩個層面分析《刑法修正案(八)》的立法背景:第二部分從一舉廢除13個罪名的死刑、對年滿75周歲的老年人不適用死刑、突破刑法理論對未成年人貫徹從寬處罰三個方面分析《刑法修正案(八)》的激進;第三部分從理論的角度提出限制死刑、未成年人從寬處罰應當採取的實質性修正兩個方面分析《刑法修正案(八)》的保守;第四部分從《刑法修正案(八)》回應社會發展對刑事法治的需求,將部分行為犯罪化、吸收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實現國際犯罪的國內立法等方面分析《刑法修正案(八)》的表象;第五部分從“嚴”字當頭、重刑化傾向明顯分析《刑法修正案(八)》的實質;第六部分提出以後刑法修正應當處理好的五大關係。
《刑法修正案的理性辨思》由王強軍編著。

目錄

第一章 《刑法修正案(八)》立法背景之探究
第一節 《刑法修正案(八)》出台的社會大環境
一、工業化程度的逐步深入
二、風險社會的逐步形成
三、社會轉型時期下的社會矛盾的複雜性
第二節 《刑法修正案(八)》出台的法律背景
一、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大背景
二、社會管理創新觀念下刑罰執行觀念的調整
第二章 刑法修正案(八)的激進
第一節 死刑立法控制層面的激進表現
一、國際社會廢除死刑的趨勢和現狀
二、中國廢除死刑的醞釀及方案設計
三、廢除13個罪名的死刑邁出了廢除死刑之路上堅實的一步
第二節 死刑司法控制層面的激進表現
一、老年人免死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二、老年人免死的理由並不是絕對充分
第三節 涉未成年人修正的激進表現
一、首次確立排除未成年人構成一般累犯的可能
二、首次確立針對未成年人應當宣告緩刑制度
三、首次免除未成年人的前科報告義務
第三章 《刑法修正案(八)》的保守
第一節 廢除13個罪名的死刑並不必然撼動中國死刑狀
一、中國廢除死刑的根本原因之分析
二、13個罪名的死刑廢除並不必然撼動中國廢除死刑的狀況
三、死刑廢除的路徑選擇
第二節 在未成年人犯罪修正上的保守之表現
一、不排除未成年人構成特殊累犯的可能
二、針對未成年人的應當宣告緩刑不具有普適性
三、免除未成年人的前科報告義務不具有徹底性和廣泛適用性
第四章 《刑法修正案(八)》的表象
第一節 回應刑事法學理論研究的新進展
一、充分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寬”的一面
二、部分吸收刑事和解的糾紛解決模式
三、實現坦白從寬法定化
第二節 回應社會安全對刑事法治的需求
一、回應國家安全對刑事法治的需求
二、回應出行安全對刑事法治的需求
三、回應生命健康安全對刑事法治的需求
四、回應食品安全對刑事法治的需求
五、回應勞動安全對刑事法治的需求
六、回應生態安全對刑事法治的需求
第三節 實現國際犯罪的國內立法
一、履行國際義務、實現國際犯罪的國內立法
二、本罪構成要件的設定及其缺陷
三、外國公職人員或國際公共組織官員受賄行為的定性及相關
司法合作
第五章 《刑法修正案(八)》的本質
第一節 “嚴”字當頭
一、嚴格減刑、假釋的適用 
二、擴大特殊累犯的成立範圍 
三、刪除“犯罪後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規定
第二節 重刑化傾向明顯
一、提高部分犯罪的法定刑
二、提高有期徒刑數罪併罰的刑期至25年
三、延長死緩的實際執行刑期
四、罰金刑從倍比罰金制轉向抽象罰金制 
結語:刑事立法的正與當
一、開門立法與關門立法
二、非犯罪化與犯罪化
三、重刑化與輕刑化
四、理性化立法與情緒性立法
五、罪狀設計的明確性與模糊性
六、罪名確定的抽象性和針對性
參考文獻
著作類
論文類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