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殺之法

刑殺之法

刑殺之法是鍾少雄導演,由呂良偉、柯受良、鄭浩南、王喜、王喜等主演的作品,於2000年上映。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刑殺之法刑殺之法
兩年前,高級督察程輝(呂良偉)帶領部下圍剿悍匪,輝重傷住院,出院後得知自己的得力部下Joe(吳彥祖)已被派到香港黑幫大哥士巴拿柯受良)的幫會中臥底,阿Joe是程輝一手訓練出來的警員,兩人的關係亦師亦友,程輝對阿Joe十分器重,認為他是警隊的精英,前途無量。兩年過去了,阿Joe雖然與警方保持聯絡,但一直未能掌握士巴拿的犯罪證據。直到有一天,士巴拿帶領阿Joe去馬來西亞與當地毒梟交易,發生了意外,阿Joe與總部失去聯絡。程輝得知此事後異常焦急,由於事態不明,他不能以正式身份進行營救,只有臨時組織了一個行動小組,小組的成員由程輝挑選,包括有:因貪污正被警方內部調查的警員Simon(鄭浩南);已退出警隊加入了黑社會的阿飛(雷宇揚)以及被眾人看不起的年輕警員阿王(王喜)。四人火速趕往馬來西亞,不論死活要找出阿Joe的行蹤。抵達馬來西亞後,四人即遭遇不明身份槍手狙擊,幸得程輝舊情人Phonixe(孟廣美)搭救才得以脫險,但事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士巴拿被殺,阿飛意外身亡,當眾人歷盡千辛萬苦找到阿Joe時,阿Joe的槍口竟指向了程輝.

影片段預告絮

呂良偉在首部投資的創業作【刑殺之法】中,不但以兄弟班全眾“型”男鄭浩南、雷宇揚、柯受良、王喜和吳彥祖上陣,還力捧吳大維的女友孟廣美,在片中擔綱女主角,務求陣容上有一個型男美女的配搭。阿呂笑言認識孟廣美並非因為她是吳大維女友,而是他幾年前在美國看過李察基爾主演的電影【紅色角落】,孟廣美在片中飾演一角,還作全裸演出,當其時已覺得這位來自台灣的姑娘,不但身材高挑優美,而且演技不俗,所以一直很想找機會與她合作。結果幾年後,在台灣認識對方,本來原先女角曾斟MaggieQ演出,但因對方無期,故只好另覓人選,正當他頭痛人之際,突閃起孟廣美的名字,孟答應演出後,又因手頭上有未完的工作,一時無法接拍此片,阿呂於是又再另人選,兜兜轉轉孟廣美再度與他聯絡,表示寧願放棄連串的工作來拍【刑殺之法】這部戲,對此阿呂感激不已,於是加強了不少戲分給她,發揮她演戲潛質。

演職員表

演員表

導演 鍾少雄
編劇 未知

影片簡析

第一點

影片的懸念設定不俗,氣氛營造尚可,節奏湊合,幾位多年二線的型男組合起來也比較酷,但是開頭部分有點做作,呂的人物有點虛,他與吳的關係表現得也稍嫌突兀和過度。再從藝術性的角度點評一下。顯然,這個片子最大的亮點在於劇本,不知道是不是由於有彭浩翔參與的關係(我對這位小胖導演的《買兇拍人》實在是非常的喜愛和欽佩呀,《大丈夫》就一般了,電影人關起門來自己玩弄技巧而已)。片尾有這樣一段字幕:“現時全港共有三萬四千名警務人員,其中擔任臥底的約有二百五十人。在完成臥底任務後,約有50%臥底會恢復警員身份,重投警務工作。約有30%則會退出警隊,從事其它行業,而剩下的20%則會加入黑社會,或者……人間蒸發。”個人覺得這個很可能就是劇本最初創作的靈感引發點之一。所以說,第一點,這個劇本有相當強的現實意義。它沒有像其它警匪片美化和理想化臥底警察,而是談了很真實也很引人深思的不容我們忽視的現實問題與困惑,50%的轉變畢竟不是一個小比例。

第二點

劇本不像普通商業片那樣單純,黑白分明—— 真兇不是匪徒,而是警察自己。沒有把警察臉譜化,故事幼兒化。有趣的是,該片對臥底問題的探討頗能引人聯想到日後儼然已擠入經典的“超級無敵臥底大亂鬥” 影片,號稱“臥底之神”簡稱“臥神”的《無間道》來。基於年代的先後和港片一貫的襲仿或曰自我啟發風氣,我們不妨八卦一下,麥兆輝說不定也是受了此片的啟發寫出吾賤盜來的呢,嚯嚯。

第三點

劇情獨出機杼,跳出了臥底這個警匪片早已用得濫俗了的題材,臥底這一題材目前來看能扯到的最高高度就是人的身份認同問題,對於九七後的香港來說,這一題材更加顯得如此貼近現實,有喻世之意。就我個人接觸到的港片中,《紫雨風暴》在這方面是做得最好的,當然,這裡是單純說劇本,不涉及影片的其它部分。《紫雨風暴》把兩個最濫俗的元素——失憶和臥底玩在了一起,但是卻新意倍出,片中把個人身份的失落與尋找定位熔為一爐,遠比那個好萊塢味道十足的吾賤盜深刻和高妙得多。而這部《刑殺之法》則又蹊徑另闢,從臥底的問題升發開去,觸及到了人類社會結構更深層次的問題,最簡單來說就是什麼是正義?正義曾經或者將會存在嗎?片中雷宇揚即是個由警察轉行做黑社會的,而吳彥祖的行為也無疑是黑道一族,那么,為什麼所謂正義的守護者卻往往360度的轉化成為正義的破壞者呢?雷宇揚有段獨白,“當警察越久,就越覺得自己不像個警察。以前為了破案,打人、威脅、恐嚇,什麼都乾,跟現在做的沒有分別。要是這樣的話,我不用拿著槍乾,掙得錢更多”,如果警察與匪徒都是一樣的行為,那么,誰能保證或證明他們的本質是不一樣的呢?這讓我想起大學老師講古漢語時說的一句話,說中國人很聰明很辯證,古漢語裡有很多時候用同一個字代表兩個完全相反的意思,我們很早就知道一件事物的正反兩面是密不可分的。至於兵匪一家或是官匪一家的說法和實例,更是不用我多費唇舌就俯拾即是了。說到這兒又讓我想起帕索里尼的《索多瑪120天》里那位總理的話來了:“其實我們才是真正的無政府主義者”。當然,這句話的這股子書生勁和其無端必然是帕氏的自抒胸臆而肯定不會出自一位人中強者之口,但它卻的確是一句實話,如果去掉那股子酸文氣,還將是一句大實話。《刑殺之法》最後吳彥祖又有一段獨白,他從個人角度為當警察和當匪徒算了一筆細帳,其帳之細頗有些前段時間遭禁並流行的書籍《血酬定律》的味道,雖然片中沒說或者說根本沒想到,但是那筆帳分明讓人感到這樣一個事實,他賣命賺來的錢被某些人榨取了相當一部分的剩餘價值,所以與其為某個不知名的大流氓賣命而被壓榨,那么還不如自己為自己賣命,那么是誰在這么無恥而又強橫地拿走人家用命換回來的錢呢?我個人簡單的理解力只能歸結為那些打著國家和公眾旗號的一小撮人了。影片到了這裡的確有了些像《天有眼》那種孑然不群的另類之相了,想必這也是讓它票房不佳的一個原因吧。一次追尋正義之旅,最終卻找到了正義的虛無。這是我自認對這部影片所能做出的最好的概括。
不過,正義的虛無這種命題畢竟也太大了點,所以影片所做的也只是淺嘗輒止,無論對臥底者身份的認同還是對正義或者血酬的問題的探討都只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既讓人隱隱約約地感到了某種苗頭,又感到其實編導自己也不過是昏昏,當然無法使觀者昭昭。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如果這部影片要是清晰明確地表達出暴力組織的本質是相同的這種思想(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警察做為一種暴力組織其本質是政府這個最大的流氓匪徒為了打擊其它意圖分它一杯羹的小流氓匪徒而設立的),那它也就不是個商業片了(順便說一下,個人認為帕索里尼的電影遭禁不在於性或暴力的問題,而在於其披露了統治者最禁忌的謊言和被統治者最恐懼又最無能為力的真相),而且編導似乎也並沒有想讓大家得出這種雖然是推理下去不可避免的結論來,於是只好讓呂良偉這個輕飄飄的好警察繼續困惑著世界變了或是人心不古之類的問題去了。
此外,劇本細節部分也不算太空疏。孟在片中雖然是個不折不扣的花瓶(順路再八卦一下,呂良偉該不會是看了孟廣美的祼體鏡頭後有意泡她一下才在自己投資監製的片中選了她吧,哈哈),還好她那條線索並不是完全的點綴,正如雷宇揚在片中評論她和呂的關係時所說的“當警察連愛的女人都不敢愛,有什麼意思?”,所謂的正義之路如此艱難,以至於到了要違逆人性的地步,那么,這個究竟是正義還是虛偽呢?
總之,《刑殺之法》由現實出發,也對現實做出了思考,這是一部有誠意的作品,但是,題材挖掘的深度和主題的模糊以及簡單地以抽象的道德來觀察評判問題,讓它自身也陷於了一個不尷不尬的境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