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仁甫

刑仁甫

邢仁甫,生於1910年,曾化名李少林、關滄州、羅鎮、沙歐,河北鹽山縣舊縣鎮東街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叛變投敵,成為可恥叛徒。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邢仁甫,1910年7月出生在鹽山縣舊縣鎮一個封建地主家庭。父親曾當過土匪,是個青紅幫頭子。刑仁甫從小就對自己的家庭非常的不滿,覺得自己一定要走出一條不同尋常的路。他中學畢業後便到北平當了兵。期間學習了不少知識,成績也非常優秀,所以一路升遷。但是後來他覺得國民黨的統治並不是他理想中的樣子,所以他就放棄當兵回去了。後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人物生平

邢仁甫邢仁甫
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回響黨的號召,在津南、魯北地區開展了抗日救亡運動,並任國民革命軍別動總隊第三十一游擊支隊司令員。三十一支隊在邢仁甫的帶領下,收復了大批失地,隊伍迅速擴大,在原來只有三路的基礎上擴編到二十四路,兵力發展到三千餘人。由於他戰功卓著,1938年7月部隊改編時,他被任命為“八路軍冀魯邊區游擊支隊”(平津支隊)司令,9月平津支隊編為八路軍東進挺進縱隊六支隊,他任支隊長。1941年2月,六支隊升格為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第六旅,他任旅長。1941年3月,成立冀魯邊軍區時,上級又任命他為軍區司令員。令人扼腕的是,就是這么一個很有前途的八路軍領導幹部,最終卻墮落成了人民的罪人。
在成績和榮譽面前,邢仁甫開始居功自傲,生活腐化墮落。他認為權力在手,便可以無法無天了,於是在部隊中我行我素,為所欲為。他已有結髮妻子和三個女兒,卻又看中了部隊宣傳隊的青年女隊員宋魁玲。宋魁玲長得非常漂亮,且能歌善舞,但其愛慕虛榮,革命立場很不堅定(後來賣身求榮,隨邢仁甫投靠了日本人)。邢仁甫經常約宋魁玲到他的住處陪他玩樂,兩人臭味相投,有了苟且之事。邢仁甫後竟無視黨紀、軍紀,將宋魁玲公開納為偏房,做了他的小老婆。1942年,日寇對冀魯邊區步步逼近,組織大規模“掃蕩”,邊區抗戰進入最艱苦階段。邊區廣大軍民積極回響黨中央提出“咬緊牙關,渡過困難”的號召,頑強拼搏,浴血奮戰。但身為軍區司令員的邢仁甫,置黨中央指示和邊區艱苦抗戰的環境於不顧,為了自身安全,竟在新海縣海邊找了一個荒島——望子島(現屬海興縣),讓戰士和民工在這塊方圓不到二里的海島上修建房屋和工事,為他建造個人安樂窩。在敵人封鎖嚴密、資金材料緊缺的情況下,部隊幹部戰士經過一個冬春的艱難施工,為他建立了一塊所謂的“後方基地”。他帶著小老婆和警衛部隊住進去後,每天大吃大喝,追求享受。他多次派人冒著生命危險到敵占城市天津為他購買奢侈品,供他和他的小老婆享用。他利用職權私吞公款三萬七千元(折糧七十萬斤)供自己揮霍,在當地幹部民眾中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
利令智昏的是,邢仁甫不僅生活腐化,對於冀魯邊區艱苦抗戰的形勢不聞不問,而且還熱衷於搞宗派、拉山頭,製造事端。三十一支隊整編後,上級曾先後選派一批紅軍和老八路骨幹到部隊,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各級的領導力量,但邢仁甫對此卻大為不滿,認為冀魯邊區是他打下的天下,老八路進三十一支隊是搶占了他的地盤,於是便肆無忌憚地進行反老八路活動。他到處安插親信,培植勢力,並不擇手段地對老八路骨幹進行造謠誣衊,散布流言蜚語,損害老八路的形象和聲譽。1941年6月,因工作的需要,上級派黃驊同志到冀魯邊軍區任副司令員兼一一五師教導六旅副旅長。黃驊同志是湖北省陽新縣人,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工作有經驗、有能力,是一位黨性強、作風硬的好乾部。黃驊身居要職,體弱多病,按當時規定他可以吃“保健飯”“保健菜”,但他不肯吃,而是和廣大戰士同甘苦,共患難。黃驊經常教育幹部和戰士:“不要忘記過去,不要忘記老百姓,要時刻關心民眾的疾苦。”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八路軍過的是軍事共產主義生活,菜金非常低,每人每天不到一角五分錢,在這種情況下,黃驊常對人講:“我們還要省下一點錢糧,去救濟苦難的同胞。”黃驊穿著也極為樸素,夏天穿綠軍裝,冬天穿黃軍裝,和戰士們一樣。在1937年(二十六歲)他結婚時,也沒有換一件衣服,並經常告誡自己叮囑妻子:“要樸素,不要與別人比穿得好,要比學習好,比工作好。”
在冀魯邊軍區上任後,黃驊抓了隊伍的整頓和軍事紀律教育,很快在部隊和地方幹部民眾中建立起了很高的威信。邢仁甫站在極端個人利己主義的立場上,對黃驊同志極為嫉妒和不滿,視之為眼中釘,經常在部隊幹部戰士中散布黃驊同志的壞話,罵黃驊是“南蠻子”,污衊說“南蠻子排擠地方幹部,是為了搶占地盤”等,挑撥地方幹部與黃驊同志的關係。1943年春,上級決定調邢仁甫到延安黨校學習,軍區司令員的職務由黃驊接替。邢仁甫接到通知後,不但不認為這是一次接受教育的好機會,反認為是黃驊在背後搗鬼,有意奪他的軍權,於是對黃驊更加懷恨在心。邢仁甫拒不執行上級決定,藉口青紗帳還沒起來,沒有掩護不安全,要等青紗帳起來再走,拖延時間,準備對策。1943年5月,邢仁甫召集其親信楊靜侯、潘特、劉永生、邢朝興等人來島上開會,說:“上面調我去受訓,實際是撤我的職。我一走你們好比沒娘的孩子,多可憐。這一切全是‘南蠻子’黃驊搞的,如果沒有他,我們也不會到今天這地步,不如乾脆把他幹掉。沒有了黃驊,邊區就沒有了軍事幹部,上面也就不會再讓我走了。”於是,一個刺殺黃驊同志的行動方案,在邢仁甫的直接授意下策劃出來。1943年6月30日,冀魯邊軍區司令部在當時的新青縣大趙村召開偵察會議。這一天,天空陰暗,細雨濛濛。黃驊一早起床,飯也顧不得吃,即由小趙村到大趙村參加會議。會議由黃驊主持召開,參加這次會議的還有司令部參謀長陸成道、偵察副股長崔光華、鋤奸科長陳雲彪等人。會議緊張地進行了一天,約到下午六時左右,會議室門外走進一個名叫周雲洪的人,此人進屋後向黃驊同志遞交了介紹信。黃驊同志閱後,令周雲洪暫到管理股休息,周雲洪當時沒有立即退出會場,和其他同志說話。這時從外面進來一個名叫馮冠奎的人,周雲洪看到馮冠奎後,向旁邊一閃身,馮冠奎即在周雲洪的旁邊伸出手槍打響了,首先中彈的是黃驊和陸成道同志,接著是齊耀庭等同志,前後僅約兩分鐘的時間。警衛員聽到槍聲趕到時,和行刺後逃跑的兇手馮冠奎相遇,當場被馮冠奎打死。警衛連聞訊趕到,馮冠奎等已逃出村外,再加上遍地都是青紗帳,已無法追蹤。在這次慘案中有黃驊、陸成道、陳雲彪等八名同志犧牲,有四名同志身負重傷。兇手馮冠奎是軍區新編手槍隊隊長,他受邢仁甫指使,帶著十一個心腹製造了這起駭人聽聞的大趙村慘案。在黨和民眾中威信很高的黃驊,就這樣被殺害了。為了紀念黃驊同志,1945年8月新青縣正式改名為黃驊縣,1989年撤縣建市,即今天的河北省黃驊市。
刺殺黃驊的陰謀得逞後,邢仁甫欣喜若狂,天天在島上飲酒作樂,編織著他一統天下,獨攬軍政大權的美夢。然而沒有不透風的牆,邢仁甫自以為做得天衣無縫,然而事情最終還是敗露了。邢仁甫知道黨是不會輕易放過他的,於是他決定要搞武裝獨立,迅速把部隊拉出來。但是,由於黨心所向,他的這一分裂行為遭到部隊幹部戰士的堅決抵制。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也紛紛擺脫他的控制,回到了黨的懷抱。邢仁甫成了一名光桿司令被孤立起來,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他於1943年7月帶著小老婆宋魁玲以及極少數貼身隨從逃到天津。在天津為了混上一碗飯吃,邢仁甫竟無恥地投靠了日寇。為博得主子的歡心,他親筆撰寫了《效忠天皇》《剿共滅匪計畫》等叛變自首材料。他在材料中惡毒地攻擊共產黨和地方黨、政、軍領導幹部,供出了他所知道的共產黨、八路軍在冀魯邊區的全部情況,以此換取了津南六縣剿共司令的職位。1945年日寇投降後,邢仁甫搖身一變,化名羅鎮又當上了國民黨天津軍統站一級少校組長、河北省第三專署專員兼保全司令。邢仁甫的叛變投敵,使黨的事業遭受了不應有的損失,他自己也墮入了罪惡的萬丈深淵。
歷史是無情的,任何賣國求榮的人,終將得到應有的懲罰。1949年1月5日,在解放天津的戰鬥中,人民解放軍抓獲了一個名叫羅鎮的國民黨專員兼保全司令,他不是別人,正是雙手沾滿烈士鮮血、惡貫滿盈的大叛徒——邢仁甫。
1950年9月7日,在河北鹽山縣城東的萬人公審大會上,隨著一聲正義的槍響,結束了一個罪惡的生命。被處決的是時年四十歲、曾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第六旅長、冀魯邊軍區司令員的邢仁甫。邢仁甫是抗戰時叛變投敵的八路軍最高將領,歷史將他永遠地釘在恥辱柱上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