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樣人格障礙

分裂樣人格障礙

分裂樣人格障礙是日常生活中和醫學心理諮詢門診中比較常見的人格障礙。據上海市青少年小理健康調查資料顯示,其中分裂樣人格障礙占人格障礙總數的29%左右,接近l/3。

目錄

1 基本概述

2 臨床症狀

3 障礙表現

4 診斷鑑別

5 形成原因

6治療方法

相關影像

一、基本概述

分裂樣人格障礙是日常生活中和醫學心理諮詢門診中比較常見的人格障礙。據上海市青少年小理健康調查資料顯示,其中分裂樣人格障礙占人格障礙總數的29%左右,接近l/3。l 975年著名的精神病學家羅遜特指出這種類型的人約占正常人群的7.5%,且男性多於女性。

分裂型人格障礙分裂樣人格障礙

二、臨床症狀

分裂型人格障礙(schizotypaldisorder),分裂型人格障礙是一種以觀念、外貌和行為奇特以及人際關係有明顯缺陷,且情感冷淡為主要特點的人格障礙。這類人一般較孤獨、沉默、隱匿,不愛人際交往,不合群。既無什麼朋友,也很少參加社會活動,顯得與世隔絕。他們雖然因此而痛苦,但並不能意識到自身的問題。
一貫情感退縮、社會退縮和其他接觸上的退縮;喜好幻想、獨自活動、內省性沉默寡言;很少表達感受和體驗愉快。

三、障礙表現

《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CCMD一2一R)中對分裂樣人格障礙的特徵表述為:
1.有奇異的信念,或與文化背景不相稱的行為,如相信透視力、心靈感應、特異功能和第六感官等。
2.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為或外貌,如服飾奇特、不修邊幅、行為不合時宜、習慣或目的不明確。
3.言語怪異,如離題、用詞不要、繁簡失當、表達意見不清,並非文化程度或智慧型障礙等因素所引起。
4.不尋常的知覺體驗,如一過性的錯覺、幻覺、看見不存在的人。
5.對人冷淡,對親屬也不例外,缺少溫暖體貼。
6.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動的情感體驗。
7.多單獨活動,主動與人交往僅限於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觸,除一級親屬外無親密友人。

此類障礙的患病率可能高於精神分裂症和其他人格障礙。分裂型人格障礙與重性抑鬱症的共病率為9%,與強迫症的共病率為19%,不同研究對其他人格障礙與分裂型人格障礙伴發的百分率有所不同,其中與其共病的有迴避型,分裂樣和偏執型人格障礙。病人的特點是:社會隔絕,行為古怪,多疑,這正是分裂型人格障礙的特徵性表現,病人雖然因此而痛苦,但並不能意識到自身的問題。
患者症狀至少符合上述項目中的三項,方可診斷為分裂樣人格障礙。從以上的診斷標準可以看出,分裂樣人格障礙患者主要表現出缺乏溫情,難以與別人建立深切的情感聯繫,因此,他們的人際關係一般很差。他們似乎超脫凡塵,不能享受人間的種種樂趣,如夫妻間的交融、家人團聚的天倫之樂等,同時也缺乏表達人類細膩情感的能力。故大多數分裂樣人格障礙患者獨身。即使結了婚,也多以離婚告終。一般說來,這類人對別人的意見也漠不關心,無論是讚揚還是批評,均無動於衷。過著—種孤獨寂寞的生活。其中有些人,可以有些業餘愛好,但多是閱讀、欣賞音樂、思考之類安靜、被動的活動,部分人還可能一生沉醉於某種專業,做出較高的成就。但從總體來說,這類人生活平淡、到板,缺乏創造性和獨立性,難以適應多變的現代社會生活。

四、診斷鑑別

患者症狀至少符合上述項目中的三項,方可診斷為分裂樣人格障礙。從以上的診斷標準可以看出,分裂樣人格障礙患者主要表現出缺乏溫情,難以與別人建立深切的情感聯繫,因此,他們的人際關係一般很差。他們似乎超脫凡塵,不能享受人間的種種樂趣,如夫妻間的交融、家人團聚的天倫之樂等,同時也缺乏表達人類細膩情感的能力。故大多數分裂樣人格障礙患者獨身。即使結了婚,也多以離婚告終。一般說來,這類人對別人的意見也漠不關心,無論是讚揚還是批評,均無動於衷.過著—種孤獨寂寞的生活。其中有些人,可以有些業餘愛好,但多是閱讀、欣賞音樂、思考之類安靜、被動的活動,部分人還可能一生沉醉於某種專業,做出較高的成就。但從總體來說,這類人生活平淡、呆板,缺乏創造性和獨立性,難以適應多變的現代社會生活。
這類人的性慾淡漠也頗為突出,他們可稱“不近女色”的模範。內心世界極其廣闊,常常想入非非,但常常缺乏相應的情感內容,缺乏進取心。他們總是以冷漠無情來應付環境,以“眼不見為淨”的方式逃避現實,但他們這種與世無爭的外表不能壓抑內心的焦慮和敵意的痛苦。
分裂樣人格的人可以適應人少的工作,如圖書館書庫、山地農場林場等,他們更容易從事宗教和過隱居生活,但很難適應人員眾多的場合和需要交際的工作。
分裂樣人格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另一個詞:精神分裂症。一般認為,分裂樣人格容易誘發精神分裂症,但一直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明。有些學者研究表明多數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有分裂樣人格,而另一些學者的研究發現,對分裂樣人格患者持續觀察15—20年後,極少有變為精神分裂症的,分裂樣人格的血清中也並無較一般正常族群更多的精神分裂症病患特徵。因此分裂樣人格與精神分裂症和遺傳的關係尚待證實。

思維獨僻思維獨僻

五、形成原因

分裂樣人格障礙的形成一般與人的早期心理發展有很大關係。
人類個體出生以後,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獨立,需要父母親的照顧,在這個過程中,兒童與父母的關係占重要地位,兒童就是在與父母的關係中建立自己的早期人格的。在成長過程中,儘管每個兒童不免要受到一些指責,但只要他感覺到周圍有人愛他,就不會產生心理上的偏差。但如果終日不斷被罵、被批評,得不到父母的愛,兒童就會覺得自己毫無價值。更進一步,如果父母對子女不公正,就會使兒童是非觀念不穩定,產生心理上的焦慮和敵對情緒,有些兒童因此而分離、獨立、逃避與父母身體和情感的接觸,進而逃避與其他人和事物的接觸,這樣就極易形成分裂樣人格。
案例
有一位著名的數學家,曾在科研領域做出過卓越的貢獻,並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數學定理。儘管他在科研事業上出類拔萃,然而他卻是一個人格障礙患者。他性格孤僻內向,成天關在小房間裡看書學習,演算公式,攻克難題,幾乎談不上有社會和人際交往。他為人沉默寡言,興趣索然,生活隨便,給人一種“古怪”的印象。40歲左右才在人催促下結了婚。婚時不知如何操辦家具布設,婚後不知道上街購買生活用品。由於過分內向離群,對外界反應不敏捷,社會適應性很差。多次發生車禍,造成嚴重的後遺症。他所表現出的這些人格特徵,心理學上稱之為分裂樣人格障礙。

六、治療方法

對分裂樣人格障礙的治療目標是要糾正孤獨離群性、情感淡漠和與周圍環境的分離性。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1.社交訓練法。旨在糾正孤獨不合群性,一般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提高認知能力,懂得孤獨不合群、嚴重內向的危害,自覺投入心理訓練。同時講清訓練的方法、步驟、目的和注意事項,要求積極配合實施。
(2)制定社交訓練評分表。自我評分,每天小結,每周總結。8—12周為一療程。施治者(醫生、專業人員、家長等)每周核對記錄,並作出評價。
自我評分標準:

0分 訓練無變化
1分 稍有進步,願意參加社交,與人接觸交談,但接觸交談仍比較勉強和刻板。
2分 明顯進步,能夠主動與人接觸交談,孤獨不合群的傾向改變程度在50%以上。
3分 孤獨不合群現象基本消失。
(3)評分計算和獎勵措施。每日最低分為o分,最高分為3分,每周最高分為18分。如果以8周為一療程,總分144分。一般以獎勵表揚為主,對每一點滴進步都要加以肯定,並給予強化,以鼓勵其自信心,這一點很重要。獎勵方式通常可採用現金、代幣、贈送喜愛的生活學習用品、允許定期外出旅遊等等。切忌因為無進步或進步微小而批評責備,以免造成患者心理反感和對自己喪失信心。
(4)訓練內客和目標:訓練內容從簡到繁,從易到難。開始時由施治者和受訓者共同商定,以一位朋友(同學或同事)為交談對象,每次要求主動與他交談5分鐘,交談內容和方式不限,逐漸做到主動、比較融洽地隨便交談。進而逐步增加交談的時間(從5分鐘增加到20分鐘,再增加到半小時);對象由1人增加到5人。訓練成功後,改變訓練內容,鼓勵其轉向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投入現實生活。
2.興趣培養法。興趣是指積極探究某種事物而給予優先注意的認識傾向,並具有嚮往的良好情感。因此興趣培養有助於克服興趣索然、情感淡漠的人格。具體做法如下:
(1)提高認知。要求本人有意識地分析自己,確定積極人生的理想追求目標。應使其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人生是一種情趣無窮的愉快旅程,每一個人都應該像一位情趣盎然的旅行家,像欣賞宇宙萬物那樣,每時每刻都在奇趣歡樂的道路上旅行,這樣才能充滿生活樂趣和前進的活力。
(2)社會實踐。要創造條件,有意識地接觸社會實際生活,擴大接受社會信息量,促使興趣多樣化。
(3)參加興趣小組活動。這是培養興趣的較好形式,內容有繪畫、歌詠、舞蹈、藝術、體育鍛鍊、科技活動等。

3.藥物治療。由於本型人格障礙在遺傳上與精神分裂症有關,抗精神病的使用是適當的。Hymowitz等用神經阻滯劑治療本症,可減輕分裂型:抗精神病藥物對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急性期治療是有益的,但其長期效果是不確定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