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畫

刀畫

在中國刀畫的誕生與繼承-記刀畫成長之路文章中,作者柴沁珠(宋萬清關門弟子)曾寫到-刀畫,顧名思義是以鋼刀代筆作畫,採用油彩原料,先在油布或紙上塗抹,通過自製刀具在木板、布、紙上有規律地被刮減,達到理想效果。在作畫時,以採取刮、拉、挫等刀法為主,畫筆、布和泡沫等工具為輔,在畫面上充分體現了刀法的精湛,真是刀刀有章,刀刀見法。 在淺談刀畫藝術文章中,作者對刀畫較之其他畫法的區別有這樣的描述,在繪畫方法上,刀畫油彩用作減色處理,刀筆結合體現效果快,貼近自然。刀畫是以鋼刀為主要作畫工具,採用油畫顏料,刀筆結合,互動運用。通過畫筆和刀具在布或紙上塗增或刮減完成刀畫創作。刀畫集國畫、油畫之長,補二者之短,集立體感、空間感、真實感與色彩極強的突出特點及結合表現於一體。寫實效果極強,貼近自然,是中西畫法的碰撞。

基本信息

宋記刀畫

作者根據自己對藝術的理解,把對自然的愛,融入刀尖,通過吸收大自然當中的營養,一山一水都充滿宋老對生活的愛,對自然的愛。根據宋老對藝術的理解,他把對大自然的愛融進刀畫之中,再吸收大自然當中的營養。他的刀畫構圖雄奇,講究氣勢,使人身臨其境,奇妙之處令人拍案叫絕,具有雅俗共賞之妙。

刀畫創始人宋萬清

簡介

刀畫 刀畫

宋萬清1936年生於吉林省敦化市,是敦化市林機廠的退休工人。他獨自創立的刀畫這一新的畫派,在世界繪畫領域增添了濃重的一筆,為我中華民族增光添彩;為我敖東古城增光添彩;為我敦化的父老鄉親增光添彩!宋萬清老師,從小生活在農村,困苦的生活沒有壓倒這個倔強的小男孩,在放馬、放牛的空閒中,他被自然的風光,家鄉的一山一水所吸引了,沒有筆墨紙硯,他就以大地為紙,樹枝為筆,在地上畫著眼前的山川、樹木、花草,這些給他苦澀的童年增添了不少樂趣。

女兒:宋俊英,女,1962年生於吉林敦化,是刀刻畫創始人宋萬青的女兒,系嫡系傳人。畫中的動物,人物,山水,出神入化,堪稱神來之筆,在北京有自己的工作室,通過自己多年的研究創新,把刀刻畫又推到了頂峰,用刀刻畫畫的唐卡更是一絕,栩栩如生,得到了“神筆”的美稱。

人物生平

宋萬清十四歲參加林業工作,先後當過修理工、車工……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愛好——繪畫。他一邊工作,一邊繪畫,畫技日漸提高,逐漸在敦化小有名氣,當時敦化縣中心巨幅毛主席的畫像,就是縣裡點名叫宋老畫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興趣的變化,宋老先生後自學了國畫、油畫和水粉畫,70年代末家具又流行烙畫,宋老馬上轉學烙畫,並且不斷地改進畫技,效果日佳。後來,宋老發現烙畫不能保色,生命短暫,便試著在家具木板上畫油彩烙花,效果甚佳,結果宋老所作的油彩烙畫名噪一時。

創立刀畫

1978年3月18日下午,宋老正在聚精會神地在木板上畫油彩畫,一不小心,畫板被淌下的油彩玷污。宋老心裡非常著急,畫了一天的畫,卻被這一滴油彩破壞了,他急忙用油畫刀去刮正在流淌的油彩,這一刮,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一驚奇的發現,使宋老眼前一亮,心也為之一動;我何不用後半生來嘗試用刀作畫,在美術史上創建一個新畫種。這一大膽的想法,使宋老激動不已,於是,一個改筆為刀的新畫法——刀畫在敦化誕生了。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這一新的畫法,在常人看來不可思議的情況下,每走出一步都是那樣的艱難,因為這是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路,每走一步都要經宋老挖空心思去研究、探索。山,一刀一勢怎樣刮,才能雄偉壯觀;水的流淌,怎樣畫才能令人感到它的動感;樹形的刻畫、小草、石塊的點綴、雲霧的浮動、遠山的效果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怎樣才能在冰冷、堅硬的刀尖下表達出它們應有的柔軟和堅硬。為此,宋老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不到的艱辛,有時,為了畫好一塊石頭、一片雲彩、一棵樹,他反覆實驗,忘記了休息;忘記了吃飯、喝水和睡覺,全身心投入刀畫的創作之中。這其中的苦,無情地記在了宋老為之過早操白一頭的銀髮之中。為了把山水畫畫得身臨其境,宋老多次到自然中體驗、臨摹、寫生。把山水的精湛技法溶於大腦之中,信手沾來,便是妙刀生花,真是刀刀有神,刀刀有韻。

藝術特色

有道是“梅花香自苦寒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宋老創作的第一幅刀畫作品是臨摹古代著名的畫家唐伯虎畫的山水畫,取名《青山綠水》。該作一問世,便獲得了市美協的高度肯定,並鼓勵宋老大膽作畫;美術界的同仁看後都極力督促宋老進京找專家鑑賞一下,並以敦化文聯名義,向文化部門開了介紹信。宋老想的是:國家號召創新,我就是愛好革新、改革創新、開拓進取。我也是全國一份子,就想在畫上搞點革新。學府派和民間的差距太大,我偏要在中間開闢新畫種,兩種都借鑑一下,來闖出一條新路,至於畫法是否可行,到北京,去試試看!他帶了十餘幅作品,帶著家鄉父老的希望,來到了北京。

社會評價

1987年5月15日上午,宋老拿著介紹信找到文化部,當時的接待人說:“帶來作品沒有?”宋老說:“帶來了。”畫拿出來,他們一看,表示很驚訝“真不錯!”、“受民眾歡迎”、“這種創新精神真應該好好宣揚,宣揚,給你開個記者招待會吧?”當時宋老聽完,激動得淚水掉下來:“好是好,但是我又很擔心,自己畢竟是小地方的人,我這次來,沒別的想法,主要是找高人給我指點一下,現在就宣揚,我感到底氣還不足,待更上一層樓時再宣揚,我也能拿得穩。”文化部負責的同志說“那好辦,你上中國美術館,那裡各種畫派的畫家都有,你可以去找他們指點一下。”宋老說:“不行,我不認識,去找誰呀?”當時那個負責人就講:“沒問題,我給你開個介紹信。”當天下午在美術館,工作人員都圍著宋老的刀畫作品,先是一片叫好聲,都表示從來沒有看見有這種畫法,然後,又七嘴八舌地指出作品缺少詩情畫意、字少、章不講究等問題,真叫宋老大開眼界。宋老問專家:“我這么畫行不行,有沒有發展?”專家講:“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畫法,你這種畫法很獨特,是一個創新,刀畫真是一絕。”中國美術館展覽部主任趙更生看後讚不絕口,當即給宋老題詞:“獨辟新境,前途無量”八個閃閃發光的大字。藝術大師董壽平先生講:“藝術貴在發現創造,這樣才會有生命力,我們就是要學習前人有益的經驗,又要開拓創造自己的新天地。”有了大家的支持,名師的指點,宋老信心百倍。許多人都勸宋老,你發明創造發刀畫,快向國家申請專利權吧。可宋老不這樣想:如果申請了專利,那么刀畫的傳播就會變得壟斷起來,並且受到阻礙,不能更好地推廣。為了在有生之年能把刀畫更好的發揚,成為中國美術史上璀璨的一筆,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國際交流

宋老不斷創新進取,創作出了一系列刀畫作品,先後被29個省、市的美術收藏者收藏,並且漂洋過海,走進了英國、法國、南韓、美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在此期間,有許多美術愛好者強烈要求向宋老學習刀畫技法,為了讓刀畫藝術得到更好的發揚,也為了滿足廣大愛好者的要求,宋老破除了絕技不外傳的舊觀念,自1984年起,創辦了十多期宋記刀畫學習班,培養了近400多名徒弟。25年過去了,宋老從未間斷對刀畫的研究,畫技日臻完善,他的刀畫是國畫、油畫、版畫和剪紙藝術的結合,具有油畫的透視感和國畫的染暈的效果,立體感分外強烈。其作品兼得中西繪畫之長,既突出國畫深遠的意境,又具有油畫的光感、質感、空間感方面的優點。表現手法新穎獨特,觀者無不稱奇,一幅幅別具特色的畫面,吸引著觀者讚不絕口。刀畫不僅風靡敦化市,而且還面各全省乃至全國。

主要榮譽

·1985年8月29日《北方信息》報導,題為《民間繪畫新藝術——刀畫創始人宋萬清》;

·1985年11月28日《延邊日報》報導,題為《刀畫傳奇》;

·1995年4月6日《延吉晚報》人物寫真中題為《刀畫與其創始人——宋萬清》;

·2003年《中國評論論壇》第12其59頁刊登《刀畫一絕》;

·2004年5月10日,宋萬清創立的刀畫畫派代表作品《長白雪峰》被魯迅文學院收藏;另一幅《長白雪峰》被原中國文化部部長王蒙先生收藏;

·2004年10月6日敦化電視台對刀畫創始人作專題採訪報導;

·2004年11月10日吉林電視台慧眼識吉林欄目對刀畫創始人作專題採訪報導。

·2005年7月1日敦化市文化局舉辦紀念刀畫誕生25周年、宋萬清、宋俊傑作品展。

·2005年9月敦化市文化局為宋萬清老人的刀畫申報祖國文化遺產。

·2005年8月吉林省文化廳授予宋萬清老人省民間刀畫藝術家稱號並頒發榮譽證書。

一位美國繪畫大師看過後讚嘆不已:“宋萬清老先生用刀繪畫替代了用筆繪畫的傳統畫法,這乃是世界繪畫史上的一種新創舉,並且藝術觀賞價值、經濟價值將會越來越好。”

名垂畫史

2006年7月16日,為刀畫事業嘔心瀝血操勞了一生的宋萬清老人因突發心臟病離開了我們。他老人家的去逝是中國刀畫事業上的損失;是中國美術史上的損失;更是世界美術史上的損失。這位刀畫祖師,創造的刀畫使祖國的山山水水換上新顏;創造的刀畫使萬物更加絢麗多姿、光彩照人;創造的刀畫給弟子們帶來新的生活。在宋萬清老師創造的刀畫這棵蒼天大樹下,刀畫的後人得到雨露的滋潤、恩惠將是無窮無盡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