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電里的人際關係與政治:讀哈佛燕京圖書館藏胡漢民往來函電稿

中華民國史,是本學科的重點研究方向。 第一章 第三章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三聯書店; 第1版
平裝
開本: 0開
ISBN: 7108020130
條形碼: 9787108020130
尺寸: 20.6 x 14.2 x 2.2 cm
重量: 440 g

作者簡介

陳紅民,1958年生,山東泰安人,歷史學博士,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教授兼副主任,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華民國史、中國現代史與當代台灣史研究,已出版《胡漢民評傳》等學術著作(含合著)十餘本,論文五十餘篇。兩次獲選哈佛一燕京學社訪問學者,並曾赴加拿大、義大利、日本等國及台灣、香港、澳門工區進行學術訪問。目前正與哈佛一燕京圖書館合作,致力於“胡漢是往來函電稿”的整理與研究工作。

內容簡介

作者因偶然之遇,得以辨識、句讀、筆錄藏於哈佛一燕京圖書館的二千六百餘件“胡漢民往來函電稿”。他在美國用八個月時間完成這一枯燥而艱巨的工作,並進而開拓自己因材料匱乏而中斷的胡漢民研究。本書從胡漢民與蔣介石、張學良的關係和“新國民黨”等八個方面,展現了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至1936年西安事變前,這一複雜而又詭異的歷史時期廣闊的社會圖景及政界、軍界的人際關係,提出並論述了一些重大歷史問題。材料翔實可靠,行文條理細密,結論審慎冷靜,富有挑戰性。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前所長蔣永敬認為,本書“利用第一手資料,用微觀精密考訂、分析之法,發前人之未發,諸多創新,使“胡學”研究進入新的學術境界“。

媒體評論

總序 張憲文
南京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學科,決定與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合作,連續出版本學科教師的科研成果和優秀的博士學位論文。這對於繁榮學術事業,促進同行間的學術交流,推動本學科的建設,是十分有益的。
南京大學的前身,是著名的中央大學和金陵大學。兩所大學都有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傳統。早年,陳恭祿、郭廷以,羅爾綱、王拭等著名的史學大師,曾在這裡執教。陳恭祿教授的《中國近代史》是近代中國歷史研究的開山之作,有著積極的學術影響。他的近代史史料學研究,幫助許多學子訓練了紮實的基本功。羅爾綱教授是太平天國史研究的奠基人,他的研究成果享譽海內外。郭廷以教授去台灣後,培養了一代學術精英,活躍於台灣史壇。王拭教授的維新運動史與嚴復研究,在學界很有影響。毫無疑義,陳恭祿等教授是我國近代史研究的先驅和開拓者。他們的學術成就,治學精神和學術風範,也奠定了南京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學科發展的基礎。
改革開放後,我國學術研究突飛猛進,學術事業更加繁榮。茅家琦教授執本學科牛耳,帶領全體教師,繼承和發揚前輩學者嚴謹,求實、勤奮的學術精神,銳意進取,不斷創新,逐步形成本學科新的研究特色和學術風氣,並在若干個研究方向上,跨入學術界前沿。主要研究方向有晚清史、太平天國史、中華民國史、近現代中國社會史、近現代中國思想文化史、近現代中國經濟史、長江下游城鎮經濟發展研究、近代秘密社團研究、當代中國研究、當代台灣研究,等等。
晚清與太平天國史,是本學科的優勢。茅家琦、方之光、崔之清教授,繼承先輩成就,利用南京的地緣特點,將這一研究方向推向學術界前沿,獲得了引人矚目的學術成就。其中代表性的著作有《太平天國全史》、《太平天國戰爭全史》等。展示了太平天國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海內外具有強烈的學術影響,本學科遂成太平天國史研究之重鎮。
近代秘密社團研究,是本學科的又一特色。蔡少卿教授帶領一批研究生,不僅對遍及大江南北的哥老會、天地會、紅槍會等民間秘密組織一一做了探討,提出了有價值的成果,還將研究視角轉向當代黑社會研究,從一個方面為改革開放和實現國家社會的穩定,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20世紀80年代初,江蘇省有關部門敏銳地覺察到當代台灣研究的重要性,多次建議南京大學成立台灣研究所,可是遲至1991年才正式建成。當時,茅家琦教授曾動員我和他一塊兒去開墾這一領域。可是我仍留戀於1949年前的中華民國史研究,未為其所動。茅家琦教授乃帶領一批研究生寫出了頗具影響的《台灣三十年(1949—1979)》和80年代的台灣》兩部著作。多年來,這一研究領域在崔之清教授的積極推動和指導下,培養了大批博士生、碩士生。這些學生畢業後,多數活躍在全國各地對台工作的崗位上。南京大學的涉台研究,為有關部門提供了有力的政策諮詢,在海峽兩岸產生了廣泛影響,
中華民國史,是本學科的重點研究方向。目前我們正在整合本學科的主體力量,形成更為強大的學術群體,以發揮集體優勢,
……

目錄

總序 張憲文
序 蔣永敬
緒言
第一章 曲折的故事:“往來函電稿”的由來與基本內容
第二章 胡漢民的人際網路:來往對象與通訊手段
第三章 在野與在朝:1931—1936年胡漢民與蔣介石關係之研究
第四章 從攻擊到拉攏:胡漢民對張學記策略的轉變
第五章 神秘的組織——“新國民黨”研究
第六章 爭鬥豈止於國內:1931—1936年間胡漢民與兩廣對海外華僑的爭取
第七章 友乎?敵乎?——兩廣與福建事變關係述論
第八章 “抗日反蔣”:胡漢民與兩廣的“抗日”口號與實踐
第九章 從伍朝樞說帖看南京政府內部
結束語:有待繼續開發的史料寶藏
附錄 參考文獻書目舉要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